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4例神经精神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神经精神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特点。方法 从292例住院的SLE患者中发现94例神经精神性SLE,并对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神经精神性SLE发生为32.2%,其中75.52%,在起病后2年内发病,主要表现为焦虑,头痛,抑郁,肌痛和癫痫发作,且焦虑,头痛在肌痛,癫痫中有较高的比例。长期大剂量激素治疗可导致以欣快,幼 相似文献
2.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14% ~ 75%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伴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1,2],尤其是脑组织损伤者可表现为各种神经精神症状与体征,称神经精神性系统性红斑狼疮(neuropsychiatric lupus erythematosus, NPSLE).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miclupuserthematosus ,SLE)是一种累及全身多系统、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尤其中枢神经系统是累及的系统之一。现将诊断明确且资料完整的 1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神经精神障碍进行分析并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神经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1] 为SLE患者出现神经精神异常 (排除精神病、颅内感染、高血压及尿毒症性脑病 ) ,且附加以下任何一项 :(1)脑脊液异常 ;(2 )脑电图异常。1.1 一般资料 18例SLE神经精神障碍患者均符合以上诊断标准 ,占同期SLE住院患者… 相似文献
4.
孟庆防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6)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并狼疮脑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狼疮脑病症状分为并发组(n=15)和未并发组(n=65),对并发狼疮脑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特征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并发狼疮脑病的高风险因素是尿红细胞升高、肌酐升高、A/G降低、AST升高(P0.05);有一项临床表现患者的预后最好,伴偏头痛、颅内高压和癫痫的患者效显著。结论尿红细胞升高、肌酐升高、A/G降低、AST升高,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并狼疮脑病的临床特点,临床表现越少表示患者的预后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5.
神经精神性狼疮4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神经精神性狼疮(NPLE)的临床物点。方法 从330例住院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发现43例NPLE,并对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NPLE发生率占SLE的13%,且81.3%在起病后3年内发病,主要表现为抑郁、兴奋、癫痫、偏瘫等,影像学检查常见脑渗出性病变、小梗塞和钙化等,脑脊液检查:可有压力增高,蛋白和细胞增高。结论 早期作出诊断及积极治疗,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MRI表现。方法 1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出现脑部症状后 1~ 3天内 (活动期 )及病情稳定后 (静止期 )行颅脑MRI检查 ,并分析MRI表现。结果 (1)活动期MRI表现 :8例 (A组 )T2WI呈现较大的或许多点状大小的高信号 ,多分布于深部脑白质 ,T1加权图像不明显 ,亦无对比增强。 3例 (B组 )T1WI和T2WI信号接近 ,强化明显 ,病灶较大 ,边界欠清 ,主要分布在额叶 ,颞叶 ,小脑 ,皮层下白质及深部白质。 3例 (C组 )额叶 ,枕叶 ,桥脑T2WI显示高信号病灶 ,T1WI表现相应部位低信号 ,3组相比 ,P <0 .0 1。 (2 )静止期MRI表现 :与活动期相比 ,3组静止期病灶皆缩小 ,边界清晰 ,T1WI信号降低 ,T2WI信号升高 ,强化减弱 (A组P <0 .0 1,B组与C组P <0 .0 5。结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神经系统病变形式多样 ,颅脑MRI对SLE脑病有较高敏感性 ,结合临床可以早期确诊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激素、环磷酰胺(CTX)、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治疗神经精神性狼疮的疗效水平.方法 将48例神经精神性狼疮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激素、CTX、IVIG联合;对照组:激素联合CTX,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1周内缓解率治疗组为100.00%,对照组为79.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8,P<0.05).随访1年治疗组死亡率为0.00%,复发率为4.17%,对照组分别为12.50%,14.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3.20,1.09;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17%,明显低于对照组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67,P<0.01).结论 激素、CTX、IVIG联合治疗神经精神性狼疮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系统性红斑狼疮神经系统病变的临床及病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神经系统病变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SLE神经系统病变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本组患者累及中枢神经系统4例,其中癫痫1例、脑梗死2例、白质脑病1例;多发性单神经病3例,腓肠神经活检示1例有典型血管炎改变,2例无血管炎改变,腓肠神经内可见有髓纤维丢失、轴索和髓鞘断裂呈块状深染及髓磷脂小球形成。肌活检1例示肌纤维轻度变性坏死。皮肤活检3例示胶原变性,小静脉周围可见炎性细胞浸润。结论SLE可导致神经系统广泛病变,故其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复杂多样。 相似文献
9.
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 (NPLE)病人脑脊液 (CSF)的研究对NPLE的诊断、治疗、监控及探明其发病机制等方面可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NPLECSF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核糖核蛋白体P蛋白抗体、抗心磷脂抗体、抗神经元抗体、抗神经元膜蛋白抗体、白细胞介素 - 6 (IL - 6 )、α-干扰素等可能的作用机理及对诊断NPLE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7,(1)
目的探讨以首发神经精神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1例以首发神经精神症状的SLE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结果首发精神异常7例(33.3%),偏瘫(脑梗死)6例(28.6%),全面性癫痫发作症状就诊的SLE患者4例(19.0%),急性意识障碍3例(14.3%),四肢弛缓性瘫痪1例(4.8%)。抗双链双螺旋脱氧核糖核酸(ds-DNA)抗体阳性16例(76.2%),抗Smith抗体(抗Sm抗体)阳性7例(33.3%),抗干燥综合征抗原A抗体/抗干燥综合征抗原B抗体(抗SSA/SSB抗体)阳性9例(42.9%),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抗r-RNP抗体)阳性10例(47.6%),抗磷脂抗体(APL)阳性7例(33.3%)。首发精神异常的SLE抗r-RNP抗体(85.7%)阳性率高于抗Sm抗体(28.6%)和APL(28.6%),均P0.05。结论 SLE常常以精神症状、神经症状、脑梗死、癫痫、急性意识障碍等发病,误诊为精神类、脑血管疾病等,进行抗核抗体、APL等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分析22例临床有或疑有神经系统损害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其中仅3例被临床诊断为SLE合并周围神经病,然神经电生理检查证实13例为周围神经损害。主要临床特点为对称性和非对称性四肢远端麻木,疼痛,深浅感觉障碍,肌力减退,肌萎缩等,神经电生理检查显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波幅降低,异常自发电位(纤颤电位和正锐波)运动单元多相电位增加。电生理检查与理改变相符,SLE合并周围神经病既有轴索损害,又有脱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精神性狼疮的临床特点。方法以神经精神性狼疮或狼疮脑病为检索词,检索2000年~2006年国内公开发表的中文文献,选取其中有关临床分析及诊断的文献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神经精神性狼疮发生率占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15.1%,男女性别比约为1∶12,平均年龄31岁。神经精神症状以头痛(40.4%),癫痫发作(32.9%),意识障碍(21.8%),精神行为异常(12.8%)最多见;其他临床症状有发热(62.2%),关节疼痛(46.0%),面部红斑或皮肤损害(34.7%),肾损害(20.7%);脑电图约61%异常,颅脑CT有45.8%局灶或弥漫异常,MRI有66.7%弥漫性异常;抗核抗体阳性率49.2%,抗双链DNA阳性率33.4%。结论神经精神性狼疮以青年女性多见,常累及全身多系统和器官,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血清抗体检查有一定参考价值,但特异性不高。 相似文献
14.
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表现的神经精神障碍临床特点,回顾分析作者临床所见11例的临床表现。共计SLE 25例,其中有神经精神障碍者11例,占44%,2.多见于病程第4 ̄5年,但有2例以神经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3.神经精神障碍可能与狼疮的活动性有关,但有部分病例是激素所致。SLE易表现出神经精神障碍,临床医生应十分重视。 相似文献
15.
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临床和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病程中常出现神经系统损害 ,其中以脑实质损害为主 ,临床称之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本文报道临床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同时行脑 MRI检查患者 2 0例临床和 MRI表现回顾性分析结果。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0例均为女性 ,年龄 1 5~ 4 0岁 ,平均 2 6.4岁 ,病程 1月~ 8年不等。全部病例符合 1 987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会关于 SLE的诊断标准。1 .2 临床表现 :兴奋、多语 1 1例 ,抑郁 4例 ,偏瘫 7例 ,癫痫发作 9例 ,血管性头痛 3例 ,意识障碍 2例 ,共济失调 1例 ,失语 1例 ,颅神经麻痹 1例。1 .3 脑 MRI表… 相似文献
16.
分析22例临床有或疑有神经系统损害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其中仅3例被临床诊断为SLE合并周围神经病,然神经电生理检查证实13例为周围神经损害。主要临床特点为对称性和非对称性四肢远端麻木、疼痛,深浅感觉障碍,肌力减退,肌萎缩等。神经电生理检查显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波幅降低,异常自发电位(纤颤电位和正锐波),运动单元多相电位增加。电生理检查与病理改变相符:SLE合并周围神经病既有轴索损害,又有脱髓鞘改变。提示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以为SLE患者提供早期或亚临床周围神经损害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李杰存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2):22-24
目的 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encephalopathy,SLEE)影像学表现,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脑部病变的影像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神经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脑部CT和MRI表现.结果 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炎表现为双侧大脑半球白质区较对称性异常信号,1例表现为脑萎缩.4例脑梗死表现为基底节区和额顶叶多发密度或(和)信号异常,增强T1WI无明显强化或环状高信号.1例表现为基底节区较对称钙化影.2例表现为多灶性白质脱髓鞘样改变.1例合并霉菌感染表现为脑干信号异常,增强T1WI呈环状强化.1例霉菌性脑膜炎和1例单纯头痛患者,影像学无异常表现.结论 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大部分SLEE脑部病变,并可根据影像学表现和临床症状及相关实验室检查作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2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男17例,女5例.首发症状为为智能下降10例,精神症状4例,卒中样发作3例,癫痫发作2例,头痛2例,双下肢无力1例.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卒中样发作4例,智能下降12例,精神症状10例,癫痫发作7例,睡眠障碍6例,头痛4例,双下肢无力1例.22例患者查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检测(TPHA)均阳性;17例行脑脊液RPR、TPHA试验,15例RPR阳性,16例TPHA阳性;18例患者脑脊液白细胞及蛋白含量升高.17例患者行脑电图检查,有8例异常,均表现为广泛性慢波.20例行MRI检查,异常19例,主要累及皮质和皮质下白质,呈长T.、长T2异常信号改变.经大剂量青霉素治疗后,20例患者症状明显缓解,2例复发.结论 神经梅毒多见于中年男性,主要症状为智能下降及精神症状;血浆及脑脊液TPHA、RPR阳性,脑脊液细胞数及蛋白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及地塞米松鞘内注射联合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神经精神性狼疮的效果。方法对72例神经精神性狼疮患者应用鞘内注射联合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头颅CT或MRI及脑脊液分析。结果66例(91.7%)患者神经精神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缓解。35例(48.6%)患者复查头颅CT或MRI有好转,并且治疗后脑脊液压力下降。结论甲氨蝶呤及地塞米松鞘内注射联合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是针对神经精神性狼疮行之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