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人工关节髋置换技术已成为治疗晚期和严重关节病变的主要治疗手段,其目的是缓解关节疼痛、矫正畸形,恢复和改善关节的运动功能。而关节置换术后需要一段时间的卧床,并发症也较多,常见的并发症有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2.
人工关节髋置换技术已成为治疗晚期和严重关节病变的主要治疗手段,其目的是缓解关节疼痛、矫正畸形,恢复和改善关节的运动功能。而关节置换术后需要一段时间的卧床,并发症也较多,常见的并发症有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3.
肖华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8):34-35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及康复指导效果.方法 为36例高龄患者认真进行术前准备,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及康复指导,防止并发症,以便达到手术的预期效果.结果 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恢复快,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针对高龄人的特点,术前术后为病人实施身心整体护理及康复指导是手术成功... 相似文献
4.
李玉云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6):77-78
随着人工髋关节术的广泛应用,术后护理,康复锻炼日益得到重视,尤其是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显得十分重要。精细的手术只有结合完美的术后护理才能得到理想的效果。然而,由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大多是高龄患者,常伴有多脏器疾病,手术耐受性差,增加了围手术期的护理难度。 相似文献
5.
循证护理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并发症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慧玲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6):25-26
人工关节置换术目前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它解决了髋关节疼痛,改进了行走能力,恢复了骨关节的功能,已成为骨科解决某些髋关节疾患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循证护理是护理研究和护理实践的有机结合,是遵循证据的护理学科,是一种科学、有效提高护理实践的方法。它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运用实证, 相似文献
6.
张学红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8):71-73
目的总结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对15例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适应性康复锻炼及术后认真细致的护理、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及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指导。结果15例患者切口一期愈合,无感染发生,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科学的康复护理,是保证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新丽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6):43-44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R)被认为是效果非常肯定的治疗方法,然而,由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大多是高龄患者,常常伴有多脏器疾病,手术耐受性差,增加了围手术期护理难度,同时伴有的并发症除与人工关节的材料、结构、固定期及手术操作等有关外,术后处理和护理干预也与并发症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邹澍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09,13(30)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髋关节屈曲强直后的治疗经过,对髋关节屈曲强直后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外科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对11例髋关节屈曲强直患者,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生物固定型8例, 骨水泥固定型3例,随访期11~38个月,平均为24个月。 结果 术前Harris评分,疼痛、功能和关节活动平均各为8分、5分、2分,术后2年内各指标分别为4O分、14分、4分。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屈曲强直畸形的有效方法,但需要注意矫正软组织的平衡,避免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9.
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并发症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内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评估17例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高龄患者(平均84.7岁)围手术期内各种并发症发生的状况及预防措施.结果 患者术后Harris评分平均提高29.8分,11例患者围手术期内存在不同程度并发症,不同分级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不同.结论 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手术风险性大,但术前、术中、术后做好相关的评估及预防措施,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林宏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75-76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方法对7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给予术前宣教、术后早期积极主动和被动活动、对高危人群辅以预防性抗凝治疗,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结果 7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经护理干预后,无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住院时间15~24d,平均住院(18.3±2.4)d。结论指导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并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能有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林宏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2):75-76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方法对7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给予术前宣教、术后早期积极主动和被动活动、对高危人群辅以预防性抗凝治疗,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结果7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经护理干预后,无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住院时间15~24d,平均住院(18.3±2.4)d。结论指导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并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能有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燕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16):41-42
2007-01~2009-01对158 例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通过采取适当的预防与正确的护理,有效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李贞梅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09,13(52)
近年来,随着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在临床的开展应用,术后并发症的问题亦日益显现。THA术后肢体不等长是THA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是导致患者对术后早期结果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THA成功率的重要部分[1]。文献报道THA术后肢体不等长的发生率为50%~80%,术后患肢平均增长10 mm[2]。这种不等长可以引起诸如神经麻痹、腰(背)痛及异常步态等[1],甚至引起神经损伤及假体松动。虽然肢体不等长对功能影响的确定性仍不十分明确,但是如何预防及处理THA术后肢体不等长是当前骨科医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探讨THA术后肢体不等长的原因,对THA术前和术中预防措施及术后处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1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08/2006-03江苏省兴化市人民医院骨科对11例(19髋)强直性脊柱炎者行人工全髋置换,并进行了22个月~7年的随访。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8岁,病程4~31年,单侧3例,双侧8例。手术切口采用改良髋关节前外侧与外侧联合切口,假体使用均为生物型假体(19髋)。以X射线结果评价置换后髋关节假体有无脱位,松动等;以Harris评分进行置换后临床效果评定。至末次随访,Harris评分由置换前平均34.2分提高到85.5分,髋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除1例髋关节置换后出现早期脱位外,X射线检查未见假体松动移位迹象,异位骨化发生率为10.5%(2髋)。提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晚期髋关节病变可以明显缓解髋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董继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1):74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E+S)在老年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本组48例未施术前药,取患肢在下的侧卧位行E+S麻醉,穿刺点选择L3~4椎间隙,采用重比重腰麻液(0.75%盐酸左布比卡因1.0~1.2mL+10%GS 1mL),尾端置硬膜外导管,调节麻醉平面,根据情况追加硬膜外腔药物,术毕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结果 48例患者麻醉满意,无发生麻醉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实施E+S麻醉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田媛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1,48(1):183-186
目的 评价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接受强化护理结合循证护理对其负性心理、睡眠质量与肢体功能评分影响.方法 通过随机抽样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80例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依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依次分为参照组(n=40)与研究组(n=40).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手术护理,研究组患者予以强化护理结合循证护理.比... 相似文献
17.
田洁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2):90-90
1 临床资料本组106例,男80例,女26例,年龄35~80岁;股骨头坏死85例,股骨颈骨折21例;合并心脏病20例,高血压15例。住院15-35d,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髋关节脱位发生。 相似文献
18.
背景:在众多全髋关节置换动物模型中,犬因其与人类的高度相似性及易于管理、饲养的特点而倍受青睐。目的:在德国牧羊犬上建立并评价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置换模型。方法:德国牧羊犬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骨水泥固定组,生物固定组。空白对照组仅行手术入路操作,后两组分别行骨水泥固定与生物固定全髋关节置换。分别于术后即刻、3,6,12个月X射线观察植入物形态。结果与结论:空白对照组动物术后恢复好。骨水泥固定组中2只动物发生股骨骨折,继发伤口感染;2只动物置换后假体周围感染;1只动物骨水泥由臼底渗入盆腔。生物固定组中3只动物发生伤口及假体周围感染;1只术后反复发生脱位。其余实验组动物术后恢复好,步态基本正常,术后即刻、3,6,9及12个月X射线片示假体位置良好。实验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9%(2/22),总感染率32%(7/22)。说明犬全髋关节置换模型是一个稳定的,成功率较高,可重复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用荟萃分析的方法定量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后(THA)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BM、CNKI、VIP数据库,追查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全面搜集有关THA 后应用NSAIDs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13篇RCT( 470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低剂量的阿司匹林组与在预防异位骨形成(HBF)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9, 95%CI (0.87, 1.14),而中到高剂量的NSAIDs组在预防HBF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44, 95%CI (0.30, 0.64);在轻度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方面差异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2.15, 95%CI (1.28 3.61)],在改善髋关节疼痛方面和躯体功能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1, 95CI%(-0.1, 0.4)];7 Gy放疗组和NSAIDs相比HBF发生率分别是11.1%和16%。结论 除低剂量的阿司匹林外,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中到高剂量NSAIDs可显著减低患者异位骨的形成,但NSAIDs组轻度的胃肠道反应较高,有限的证据表明NSAIDs和安慰剂组在髋关节疼痛的缓解和躯体功能的改善方面无差异,7 Gy放疗组在减低异位骨形成发生率方面优于NSAIDs组。 相似文献
20.
国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33髋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全髋置换治疗严重髋关节疾病在国内的应用已越来越多。然而,目前的主流假体都是基于西方人的解剖数据而设计的,是否适合体型相对较小的东方人应用,存在一定争论。针对这一问题,在亚洲,包括中国,针对东方人的假体设计不断出现,但对其疗效观察的数据却并不多见。
目的:随访由国内自行设计制造的双动全髋假体的置换效果。
方法:对1987-06/1996-12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附属临床医院骨科施行全髋关节置换的33髋进行随访。所应用假体为北京钢铁研究院设计生产的一种双动式全髋假体,其设计类似于目前的双动股骨头假体之外,再加上一聚乙烯髋臼假体。固定方式为骨水泥固定,采取第一代骨水泥固定技术。假体置换时平均年龄56.6岁,平均随访8.5年。通过临床评分及X射线影像学结果来分析治疗效果。
结果与结论:临床评分总优良率为68.6%。影像学检查发现髋臼松动16髋(48.5%),股骨假体松动11髋(33%),异位骨化11髋(33%)。另外发现感染2髋,脱位1髋。此假体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受当时条件所限,该假体在设计、骨水泥技术上都存在一定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