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Ⅰ期根治切除吻合术中,末段回肠造瘘预防高危吻合口漏的效果。方法对58例高吻合口漏风险的结直肠癌患者,行结直肠Ⅰ期根治切除吻合术,术中预防性末段回肠造瘘。回顾分析患者的诊疗资料。结果术后造瘘口处感染1例、手术切口感染2例、肠梗阻1例、吻合口漏1例、肺部感染1例、盆腔感染1例,均保守治疗治愈,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结论对高危吻合口漏的结直肠癌患者,Ⅰ期肿瘤根治性切除同时行预防性末端回肠袢式造瘘,可降低吻合口漏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期结肠次全切除,回肠乙状结肠或回肠直肠吻合术,治疗梗阻性乙状结肠癌的效果。方法:在收治的急性梗阻性乙状结肠癌病人中,选择行一期结肠次全切除、回肠乙状结肠或回肠直肠吻合术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证实乙状结肠癌,行一期结肠次全切除回肠与乙状结肠吻合12例,回肠与直肠吻合4例。4例术后发生排便次数增加3~6次/d,经调节饮食和口服易蒙停等3个月治愈。切口脂肪液化感染2例,经换药处理治愈。其余均顺利康复出院,未发生吻合口瘘。结论:达到解除梗阻,根治性切除肿瘤,一期吻合重建肠道,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是治疗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安全和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6年1月~2010年9月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60例,在积极保守治疗后症状无缓解下,行外科手术治疗.结果:行一期切除吻合的右半结肠、左半结肠及直肠癌46例.一期切除左半结肠或直肠上段癌,近端结肠造瘘,关闭远端结肠或直肠备二期吻合6例,术后恢复良好,肠造瘘口排便通畅,无造瘘口回缩或坏死.6例术后3个月行二期吻合术.结论:大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要尽可能行l期切除吻合术,但不要过分勉强追求I期切除.  相似文献   

4.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的外科治疗效果,对16例FAP患者的外科治疗情况进行了回顾性总结。16例中除1例行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造口外,其余15例均行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贮袋式中J型3例、H型1例,S型11例,术后全部患者获1~5年随访,随访结果表明,病人排便功能均较满意,其中以S型贮袋者为好。笔者认为全结肠直肠切除是治疗FAP唯一彻底有效的方法,而回肠贮袋肛管吻合则是减少术后排便次数、提高术后生活质量的良好术式,并讨论了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操作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治疗家族性多发腺瘤性息肉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2年6月行全结肠切除术治疗家族性多发腺瘤性息肉病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患者均施行了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同时作临时回肠造口术,均3个月后还纳;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6例随访6个月至7年,2例患者肿瘤复发,1例死亡,5例仍存活,1例再次行肿瘤切除.6例术后能正常工作和生活,排便功能好.结论 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治疗家族性多发腺瘤性息肉病、切除彻底,术后控便能力比较好,不影响工作和生活,是治疗家族性多发腺瘤性息肉病比较好的手术方式,手术宜早.  相似文献   

6.
杜俊义  曾冬竹 《腹部外科》2013,26(3):197-198
目的 总结家族性结直肠腺瘤样息肉病(FAP)的最佳手术方式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58例F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 58例中良性45例,癌变13例.全部患者均施行了全结肠切除,采用回肠造口8例,部分直肠切除和回直肠吻合16例,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4例,直肠切除、直肠黏膜剥脱经直肠肌鞘内回肠J形贮袋肛管吻合30例(随访1~5年,大便次数2~4次/d,肛门有控便能力,无息肉复发、癌变,均能参加重体力劳动).本组严重并发症5例.随访6个月~8年,良性患者术后均存活,6例术后5~7年发生癌变而再次行手术.13例癌变者中,4例术后6~13个月因肿瘤广泛转移死亡,另9例仍存活.排便功能以回肠造口术较差,保留直肠的术式较好.结论 治疗FAP,选择全结肠切除、保留直肠肌鞘、回肠贮袋、回肠肛管吻合术较合适.  相似文献   

7.
左侧结肠梗阻传统的处理办法是分三期手术,即Ⅰ期减压,Ⅱ期切除和吻合,Ⅲ期关闭结肠造口。作者报告49例左侧结肠癌急性梗阻Ⅰ期切除的经验。 49例分为二组。Ⅰ组31例,平均年龄73岁(50~88岁),作根治性次全/全结肠切除,回肠降结肠吻合16例,回肠乙状结肠吻合10例,回肠直肠吻合5例,均未作回肠造口。Ⅱ组18例,平均年龄65岁(50~82岁),作根治性结肠节段切除,3例术中作结肠灌洗后Ⅰ期吻合(未作结肠造口),15例分期手术(14例为Hartmann手术,1例为Paul-Mikulicz手术)。二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症的诊断和手术方法的探讨。方法 对本院3例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手术方法,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29例行Swenson手术,1例Duhamel手术,术后并发吻合口瘘5例(16.7%)。早期吻合口狭窄2例.28例获得随访,完全恢复正常排便功能23例(78%),4例轻度排便失禁.1例完全捧便失禁。结论 成人巨结肠症手术后并发症较婴幼儿高。全结肠显肥厚扩张时,保留回盲部的手术,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发生率高;采用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直肠末端吻合.并作预防性回肠造瘘术,可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外科治疗15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外科治疗体会,提高对本病救治水平。方法:对15例外科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5例患者中,行全结直肠切除、回肠造口术4例;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4例;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7例。结论:全结肠切除、回肠造口术治疗较彻底,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可改善排便控制功能但吻合口溃疡发生率高。对于常见的吻合口瘘并发症,通过持续骶前引流等保守治疗,可使吻合口瘘闭合。"J"型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是目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8年12月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治疗12例FAP的临床资料,4例癌变者行腹腔镜全结肠直肠切除、末段回肠造口术,6例直肠下段未扪及明显息肉者行腹腔镜全结肠切除、直肠次全切除、回肠J形储袋直肠吻合术,2例直肠下段有少量息肉者行腹腔镜全结肠切除及直肠次全切除、残留直肠黏膜剥脱、经直肠肌鞘内回肠肛管吻合术。结果 1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术后2~3天肛门排气,住院时间8~12 d。随访3~24(13±3)月,无近期并发症发生,除回肠造口4例外,其余8例术后控便较好,3个月后大便能控制在3~6次/日。结论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治疗FAP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应用吻合器手术治疗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2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3种吻合器在治疗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采用吻合器手术治疗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2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病人均采用3种吻合器手术,行全结肠切除、直肠超低位前切除、回肠J形贮袋肛管吻合术,并预防性回肠造口。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人、无吻合口瘘、盆腔脓肿、吻合口狭窄等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病人发生贮袋粘连,在直肠镜下分离治愈;2例吻合口附近发现息肉经内镜电灼切除。全组病人排便功能满意,排便次数控制在每天2~5次。结论采用3种吻合器进行结肠切除、直肠超低位前切除、回肠贮袋与肛管吻合术,并预防性回肠造口,手术安全、简捷省时、术后并发症较少,应作为首选手术方式,手术后应进行长期随访,及时发现和处理复发息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评价全结肠部分直肠切除,直肠粘膜剥脱,用肛门支撑吻合管一期回肠Pouch经直肠肌鞘肛管吻合术。方法:对UC和FAC行全结肠切除部分直肠切除,肛缘6cm处直肠粘膜剥脱4例,保留齿状线上2cm粘膜,用肛门支撑吻合管经肛门外拖环扎式回肠“S”“W”-Pouch,经直肠肌鞘外科肛管套入式吻合术4例,解剖肛管吻合术3例,肛门支撑吻合管10d拔除,切除外拖回肠,一期完成手术,不做回肠造瘘。术后药物性控制排便。结果:一期完成手术,吻合术愈合良好,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2例,扩肛治愈,肛周皮肤损害3例,术后半年排例功能评价,优良率100%。结论:肛门支撑吻合管经肛门外拖式吻合可以一期完成手术,是一种安全手术方法,保留齿状线上2cm(外科肛管)与回肠囊吻合,排便功能明显优于回肠囊-肝管吻合术。  相似文献   

13.
低位直肠癌套入式结肠直肠黏膜吻合保肛术102例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Li SY  Yu B  Liang ZJ  Yuan SJ  Chen G  Dong L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11):812-814
目的 探讨套入式结肠直肠黏膜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对102例中下段直肠癌行经腹肛门切除套入式结肠直肠黏膜吻合术治疗的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102例患者术后未发生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术后早期排便次数较多,6~12次/d,口服止泻药物,可达到控制排便次数,术后12~18周时肛门排便功能基本恢复到正常。患者随访率89.2%(91/102),平均随访4.8年。局部复发率为5.4%(5/91),肝转移率为13.1%(12/91)。术后3年生存率为86.9%(60/68)。术后5年生存率为70.7%(29/41)。结论 套入式结肠直肠黏膜吻合术既可避免结肠造口,又可有效防止吻合口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直肠癌保肛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套入式结肠直肠粘膜吻合术在低位结直肠吻合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我们为 19例下段直肠癌病人施行了套入式结肠直肠粘膜吻合术。Dukes :A期 4例 ,B期 11例 ,C期 4例。肿瘤距齿状线 5~ 7cm。结果 :未发生吻合瘘和狭窄 ,全组病人均获得随访 ,未见局部复发 ,术后 3~ 6个月排便功能均控制良好。结论 :套入式结肠直肠粘膜吻合术方法简单 ,并发症少 ,效果良好 ,可作为低位直肠癌前切除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结肠造1:3还纳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08年间44例行结肠造口还纳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4例中.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牢59.1%;其中手术切口感染26例(59.1%).大便失禁5例(11.4%).吻合口瘘2例(4.5%),切口疝2例(4.5%),直肠膀胱瘘1例(2.3%)。术后吻合口瘘及直肠膀胱瘘者,行再次结肠造口;其余并发症经引流、局部换药、生物反馈及手术治疗后均获得好转。结论结肠造口还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肿瘤2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用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肿瘤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26例无外括约肌受侵的低位直肠肿瘤患者行全直肠系膜切除加经肛内括约肌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肿瘤下缘距齿状线 2 cm者,行内括约肌部分切除;肿瘤下缘距齿状线 1.0 cm、<2.0 cm者,行内括约肌次全切除;肿瘤距齿状线<1.0 cm或侵及齿状线者,行内括约肌全切除,结肠肛管行端端吻合.结果 26例患者肿瘤下缘距齿状线距离为0~3 cm.病理类型:高分化腺癌6例,中分化腺癌16例.乳头状癌1例,绒毛状腺瘤癌变1例.巨大绒毛状腺瘤2例.病理分期:pTNM Ⅰ期11例,ⅡA期8例,ⅢA期4例,ⅢB期1例;T分级:T1 8例,T2 15例,13 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发生吻合口狭窄2例.术后早期肛门经常粪污,每日大便3~10次.术后1年控便时间可达5 min以上,患者排便次数减少,最少为每日1次,或每日2~4次.但内括约肌全切除者仍偶然粪污.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8个月,术后5个月吻合口肿瘤复发1例,术后10个月肝转移1例,术后26个月心源性猝死1例.结论 对于癌灶局限于直肠壁内的超低位直肠癌,采用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可以达到根治效果,并保留肛门功能.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预防急诊左半结肠切除Ⅰ期肠吻合瘘的措施。本组对26例急诊行左半结肠切除术的患者,术中排出小肠、结肠内的杂物,并用庆大霉素+生理盐水、0.2%甲硝唑液交替灌洗结肠,行Ⅰ期结肠—结肠或结肠—直肠吻合,并于结肠内置双腔管,由肛门引出行术后减压。结果提示:本法在预防急诊左半结肠切除Ⅰ期肠吻合口瘘方面有良好效果,避免了Ⅱ期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肠造口术后还纳术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手术操作技巧与临床效果。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6年8月年我院普外科收治的48例结肠造口还纳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手术时机、手术方式选择与临床效果。结果48例结肠造口还纳术中单纯袢式造口还纳手术20例,结肠部分切除吻合术28例,平均手术时间2.1 h,平均住院天数13.5 d,术后无吻合口瘘发生,切口感染3例,盆腔脓肿1例,并发症发生率8.3%,无死亡病例。结论结肠造瘘口还纳手术时机应个体化,术前充分准备、合理选择术式、术后科学管理是降低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吴性江  邹忠寿 《普外临床》1995,10(2):106-107
1979-1994年,作者采用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代直肠治疗生溃疡性结肠炎及结肠息肉病30例。手术分两期进行,一期手术须加和回肠造瘘,二期手术行回肠代直肠26例,其中,行回肠造瘘袋者14例。术后所有患者均有排便功能和便意感,行回肠造袋者的排便次数和粪污均好于未造袋者。研究结果表明: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代直肠术完全切除了病变及潜在的肠段,同时保留了肛门排便功能。回肠造袋对控制排便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顽固性便秘并继发性巨结肠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3年1月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普通外科研究所接受手术治疗的112例顽固性便秘并发继发性巨结肠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患者便秘病程4~22年,其中74例既往接受过腹部中等以上手术。手术方式:(1)金陵术(结肠次全切除加升结肠-直肠后壁侧侧吻合术)81例,其中24例接受腹腔镜辅助金陵术,18例加末端回肠保护性造口术;(2)结肠全切除加末端回肠与直肠后壁侧侧吻合术18例;(3)结肠全切除加末端回肠临时造口术13例(6个月后行末端回肠与直肠后壁侧侧吻合术)。末端回肠保护性造口在术后6个月予以还纳。结果112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包括术后早期腹泻90例(80.4%)、肛门疼痛和排粪不尽22例(19.6%)、尿潴留(去除导尿管后24~48 h内出现)16例(14.2%)、吻合口出血9例(8.0%)、吻合口瘘6例(5.4%)以及肠梗阻15例(13.4%),除6例肠梗阻患者接受肠粘连松解术后症状缓解外,其余并发症均通过保守治疗恢复良好。术后随访6月,不同术式患者Wexner便秘平均评分为5.8~8.3,与术前21.4~28.7比较,明显改善(P<0.01)。结论顽固性便秘并继发性巨结肠外科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