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了解帕金森病(PD)患者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情况,探索幽门螺杆菌感染及根除治疗后对帕金森病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PD患者42例,对其进行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并将PD患者分为Hp阳性(22例)和Hp阴性(20例)2组,Hp阴性组给予多巴胺能药物治疗,Hp阳性组在给予多巴胺能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根除Hp治疗; 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Ⅲ、Ⅳ部分、“开关现象”的“开”期时间、药物起效时间,Hoehn & Yahr(H&Y)分级、便秘Wexner评分量表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评估。结果 42例PD患者中22例(52.38%)为Hp阳性。Hp阳性组UPDRS-Ⅳ评分高于Hp阴性组1.55分(P=0.016),每天左旋多巴总剂量多于Hp阴性组约164.85 mg(P=0.011); Hp阳性组治疗前与根除Hp治疗第6周和第12周后比较UPDRS-Ⅲ,Ⅳ部分评分,H&Y分级,便秘Wexner评分明显降低(P<0.05); 与治疗前比较,在根除Hp治疗第6周和第12周后“开”期时间分别延长了2.05 h/d和2.17 h/d,每次药物起效时间分别缩短了0.36 h和0.39 h; 根除Hp治疗第6周和第12周后比较UPDRS-Ⅲ,Ⅳ部分,H&Y分级,便秘Wexner评分,“开”期时间及药物起效时间无明显改变。结论 Hp感染后可能会加重PD患者的运动并发症,增加每天左旋多巴的服药量; 根除Hp治疗后可能会改善PD的运动症状、运动并发症、延长“开”期时间、缩短药物起效时间及改善便秘。 相似文献
2.
氯氮平致非典型恶性综合征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25岁。既往健康。1999年12月渐起精神失常、孤僻少语、发呆、生活懒散,继之兴奋乱语、不眠、多疑、自罪等,在当地综合医院门诊及迷信治疗无效后于1999年4月30日住入精神病院。体检及三大常规、EKG、EEG均无异常,诊断为精神分裂症。首先给氯氮平治疗.始量为25 mg Bid,隔日渐增,当增至100 mg Bid时即出现双手震颤、烦躁不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撤药恶性综合征( Malignant syndrome,MS)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该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本例PD患者因突然自行停用PD治疗药物而诱发MS,主要临床表现为高热、原有的PD症状加重(肌张力显著增高、静止性震颤)、意识障碍及血清肌酸激酶(CK)升高,经过及时予以美多芭、物理降温、抗炎、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患者病情明显好转。结论:MS是PD患者药物治疗过程中的严重并发症,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意识障碍、肌强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血清CK增高。抗PD药物治疗的突然中断或减量是其主要诱因。多数患者经过早期及时治疗,预后良好。并发横纹肌溶解、DIC及急性肾功能衰竭是导致患者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报告41例帕金森病(PD)经智力测验后确定19例为智能障碍,22例为非智能障碍。智能障碍PD的CT与EEG异常均明显高于非智能障碍PD,智能障碍PD且多见于震颤、少动、强直型。讨论了PD患者的EEG与CT异常之间的关系,并认为可能存在智能障碍与非智能障碍二种类型的PD。 相似文献
5.
帕金森病自由基及抗氧化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帕金森病的病理变化主要是中脑黑质多巴胺(DA)神经元的坏死缺失。其病因至今未明确。线粒体功能缺陷、氧化应激、铁代谢失控、衰老与兴奋性神经毒等促发因素最终都引起自由基形成过多,从而引起神经元死亡。清除自由基及抗氧化治疗已成为治疗帕金森病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合并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 syndrome,RLS)的临床特点,且进一步研究PD患者合并RLS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确诊的119例PD患者,根据是否合并RLS分为伴RLS组和单纯PD组,分别比较2组的一般状况、病史、临床表现、严重程度、合并症、治疗情况等临床资料。结果 119例PD患者中26例合并RLS,发生率为20.8%,且RLS均出现在PD症状后。2组在UPDRS、HAMD、HAMA、PSQI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一般状况、主要症状、左旋多巴治疗等方面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发现左旋多巴的日剂量与RLS严重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服用左旋多巴剂量越大,RLS程度越重。结论 RLS可能是PD病程中出现的一种并发症。PD运动症状较严重、并发症较多时合并RLS的可能性相对较大,随着多巴胺能药物剂量的加大,RLS的病情可能加重。 相似文献
8.
精神药物致恶性综合征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精神药物所致恶性综合征(NMS)的临床特征,并探讨NMS发生的影响因素. 方法:对32例精神药物所致NMS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精神药物致NMS男性多见于女性,青壮年居多,传统抗精神病药、多种抗精神病药联用、增加剂量过快是产生NMS危险因素. 结论:临床应尽量减少合并用药、加量过速,以免导致NMS.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精神药物所致恶性综合征(NMS)的临床特征,并探讨NMS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对32例精神药物所致NMS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精神药物致NMS男性多见于女性,青壮年居多,传统抗精神病药、多种抗精神病药联用、增加剂量过快是产生NMS危险因素。结论:临床应尽量减少合并用药、加量过速,以免导致NMS。 相似文献
10.
目的:客观地分析帕金森病(PD)患者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RBD)的多项睡眠图(PSG)表现.方法:采用UPDRS -Ⅲ评分、Hoehn -Yahr评分及用药调查表分别对28例PD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病程、多巴胺能药物应用等情况进行评定和计算,并结合全夜可移动的同步视频多项睡眠图(V-PSG)监测进行分析比较各项睡眠结构、睡眠进程以及睡眠相关事件.结果:利用同步V-PSG并结合临床病史,发现28例PD患者中有14例(占50%)伴有RBD.PD伴RBD组的病程[(6.76±3.44)年]较PD不伴RBD组病程[(2.96±1.99)年]长,其Hoehn -Yahr评分为(3.21±0.89)、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1期(N1)百分比[(23.56%±13.64)%]、醒觉指数[(54.41±36.45)次/h]、睡眠期周期性腿动指数(5.9次/h)较PD不伴RBD组的相应值[(2.21±0.80)、(11.47%±7.34)%、(26.55±17.25)次/h、1.5次/h]明显升高(P<0.05);而两组患者间的UPDRS -Ⅲ评分、左旋多巴等效剂量、睡眠效率、N2、N3、REM睡眠期百分比及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例PD伴RBD患者中有3例(占21%)出现相关睡眠致伤.结论:同步V-PSG结合临床病史可以提高RBD诊断的准确性.PD伴RBD患者可影响部分睡眠结构,还可能存在相关睡眠致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从1998年7月至2000年5月,48例原发性帕金森病(PD)病人在我院接受了微电极导向的单侧丘脑切开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临床资料男性34例,女性14例。年龄36~75岁。病程1~14年。服用左旋多巴0~1000mg/d,平均360±240mg/d,有9例病人因反复试服无效而未服用左旋多巴制剂。26例伴有动作性震颤,6例有轻度异动症存在,24例伴有轻度痛性痉挛。1.2手术方法采用美国Radionics公司的CRW立体定向仪头架,局麻下安装颅环。在MRI扫描图象上确定丘脑的靶点坐标,术中通过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合并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 syndrome,RLS)的特点,进一步探讨PD患者易合并RLS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门诊诊断为PD的102例患者,根据是否合并RLS将入选病例分为不伴RLS的PD组和伴RLS的PD组,分别比较两组的一般状况、病史、临床表现、严重程度评分以及治疗等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统计分析。结果102例PD患者中有28例合并有RLS,发生率为27·5%。其中有1例为诊断PD之前即存在RLS,其余均在出现PD症状后才出现RLS症状。两组在HAMD评分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一般状况,主要症状,左旋多巴的治疗以及蒙特利尔,UPDRS评分等方面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PD患者中RLS的发生与抑郁情绪有着较密切的关系,另外发现PD发病年龄与RLS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D患者的发病年龄越小,RLS的程度越严重。结论PD患者抑郁状态时合并RLS的可能性较大。PD合并RLS患者,PD的发病年龄越小,RLS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13.
误诊为帕金森病的帕金森叠加综合征八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1,18(2):141-142
帕金森叠加综合征(parkinsonism plus syndromes,PPS)包括一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中较为多见的有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rogressive supranuclear palsy,PSP)、皮质基底节变性(corticobasal degeneration,CBD)、路易体痴呆 相似文献
14.
韦鹏翔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1995,(6)
帕金森病(PD)是神经内、外科治疗的难题。药物治疗效果不好;立体定向损毁疗法有半数病人术后复发,二次损毁副作用大,效果较差;双侧损毁治疗风险更大,且效果不稳定。近年,国外应用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帕金森病,取得了良好疗效。本文综合近年国外文献,对DBS治疗PD的概况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5.
16.
抗精神病药恶性综合征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估计抗精神病药恶性综合征(NMS)的发生率,探讨NMS发生的原因、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采用回顾性临床分析方法并根据Pope等及Levenson等提出的NMS的诊断标准进行确定诊断。结果显示,在我院1980~1993期间31746例用抗精神病药的住院病人有40例发生NMS,发生率为0.13%,其中男28例(70.0%),女12例(30.0%),平均年龄为32.0±10.4岁。平均用药剂量为984±621mg/日(折合氯丙嗪剂量),合并用药31例(77.5%),单一用药9例(22.5%)。合并用药组使用长效制剂22例(71.0%),氟哌啶醇12例(39.0%)。单一用药组使用氟哌啶醇5例。共死亡8例,死亡率为20.0%。这提示NMS发生率明显低于所知的国外报道。本征多见于青年男性,尤其是合并用药、使用氟哌啶醇及长效制剂更易发生NMS。个体因素也是发生NMS的危险因素之一。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有益于本综合征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PD)或帕金森综合征(PDS)合并不宁腿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对18例PD或PDS合并不宁腿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均有PD症状及双腿难以描述的不适感,且伴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本组患者起始均予以一般治疗(下肢按摩、活动),并增加多巴胺剂量或调整多巴胺服药次数,结果 11例患者临床症明显改善;其余7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及抗癫癎药物等治疗,5例患者症状有所改善;另2例加用苯二氮(艹)/(卓)类及肌松剂症状有缓解,但2周左右后作用消失.结论 PD或PDS合并不宁腿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为同时具有PD样症状及双腿难以描述的不适感,并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多巴胺及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抗癫癎药物等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主干梗死的病因、临床表现及疗效。方法对43例恶性大脑中动脉综合征临床表现、头颅CT、MRI、MRA、TCD、空腹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大脑中动脉主干梗死以栓塞多见,早期栓塞面积越大、血糖水平越高,预后越差。结论发现缺血性脑血管的危险因素,有利于预防恶性大脑中动脉综合征发生。 相似文献
20.
吴惠民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23)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病因、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及治疗预后,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01~2008-12我院收治的32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等资料.结果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主要病因是血栓形成及栓塞,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临床主要症状是眼球运动及瞳孔异常和意识障碍,头颅磁共振显示梗死灶更多见于丘脑及中脑.结论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预后较差,早期诊断并全面综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