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03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经验总结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总结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经验.方法 1997年1月至2009年3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普通外科研究所共收治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033例,男性622例,女性411例;年龄13~98岁,平均51岁.APACHEⅡ评分(12.0±4.3)分.所有患者的治疗均由ICU、外科、内镜、影像和血液净化等专业医师组成的治疗小组完成.患者早期均在ICU内进行监测治疗,其中机械通气365例,气管切开218例,行床旁持续大流量血液滤过159例,行鼻胆引流179例,早期肠内营养513例,CT引导下经皮胰周穿刺引流477例次,因胰周坏死感染行胰周坏死组织清除引流术438例.结果 1033例患者中,975例治愈出院(94.4%),38例患者死亡,其中手术患者病死率7.1%(31/438).结论 多专业医生组成的治疗小组可能更有利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重症急性胰腺炎手术指征和手术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Guan K  Gao Z  Han L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12):744-746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手术指征和手术方式。方法总结1991年~1997年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41例,其中保守治疗22例,手术治疗19例。手术方式采取胰腺被膜广泛切开,清除易于清除的坏死组织,胰周多置管引流,腹腔多部位引流。术后行胰周引流管交替灌洗吸引。结果保守治疗重症Ⅰ级16例,均治愈;重症Ⅱ级6例,治愈3例,死亡3例。手术治疗重症Ⅰ级7例,均治愈;重症Ⅱ级12例,治愈8例,死亡4例。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有感染和并发症者;年龄大于60岁者;经24~48小时保守治疗效果欠佳者,应积极早期手术治疗,其余患者可行保守治疗。手术应尽可能选择创伤小、简便、迅速的方式。同时将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有机结合,可望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胰必清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中药胰必清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68例随机分为西医药治疗组 90例 (对照组 )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78例 (治疗组 )。对比两组患者的腹痛持续时间、腹胀缓解时间、通便时间、高淀粉酶血症持续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以及住院费用等 ,以评价中药胰必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腹痛、腹胀、高淀粉酶血症持续时间 ,通便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P <0 .0 5 ) ;治疗组的主要并发症如胃肠功能不全、ARDS、休克、胰周脓肿形成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 .0 5 ) ,但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胰瘘、肠瘘、胰腺假性囊肿形成等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治疗组患者住院费用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 中药胰必清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能明显降低患者病死率 ,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外科治疗在选择手术时机方面虽仍有较多争议[1,2],但迄今,急性胰腺炎出现胰腺及胰周坏死感染或胰周脓肿形成仍是公认的手术适应证之一[3],清除冲洗和引流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传统开腹引流、经腹腔镜前入路引流、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等方式存在患者创伤大、诱发或加重感染、引流效果差等缺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继发胰周感染的处理。方法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6年4月8例SAP继发胰周感染治疗经验。结果7例通过引流治疗,但方法因病情而不同。其中,2例因为呼吸、循环不稳定先于局麻下从髂窝引流,择日作腰部引流;2例感染性胰腺坏死,开腹行坏死组织清除及引流;2例通过原胰腺炎胰周引流管道重新置管引流;1例胰腺假性囊肿感染行手术引流。1例胰周感染局限应用抗生素治疗。8例全部治愈。1例小肠瘘、1例结肠瘘、2例胰瘘均保守治愈。结论SAP继发胰周感染的处理因病情采取相应引流方法或其他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创伤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36例创伤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创伤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手术组21例,死亡2例,病死率为9.52%,非手术组15例,死亡5例,病死率为33.33%,非手术组病死率高于手术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必须手术治疗的创伤性重症急性胰腺炎,及时手术就能够明显提高创伤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急性胰腺炎主要由胆石病和过量饮酒引起.总体上,约20%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发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通常伴有胰腺和胰周组织坏死和/或器官功能衰竭,其病死率超过30%.而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若干治疗方面,如抗生素的应用、营养支持、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等仍存在争议.近年来,微创技术逐渐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部分患者可能通过微创手术而获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合理治疗方案。方法:收治的8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作为研究对象,比较手术组与非手术组的主要并发症和死亡率。结果:手术组死亡率和胰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手术组。结论:合理把握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手术适应症和手术时机是提高治愈率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治已进入一个微创治疗的时代,这必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是临床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及困难。此文报告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胰周坏死性感染合并脓毒症休克病人的诊疗过程,采用金属支架对窦道保护,在视频辅助下进行胰周坏死组织清除,取得良好效果,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方法 :急性胰腺炎完整临床资料 2 9例。结果 :非手术治疗 1 5例 ,治疗上以稳定血流动力学及减轻胰腺外器官损伤为主。手术治疗 1 4例 ,手术方式以胰包膜切开 ,坏死组织清除 ,胰周、小网膜囊处、腹腔置多管引流 ,其中合并胆道疾病者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 ,形成有假胰腺囊肿者半年后行二次手术。结论 :早期非手术治疗适应证 ,对于急性胰腺炎若单纯水肿型或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明确 ,无胰腺或胰周感染 ,无明显胆道梗阻的应采取积极的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指征 :胆源性胰腺炎 ,尤其是伴有梗阻性黄疸者 ;出现持续高热 ,白细胞升高 ,腹部体征加重 ;影像学发现胰腺坏死区域扩展 ,胰周和腹膜后间隙渗液增多 ;淀粉酶达 4 0 0 0u/L以上 ,血钙降至 1 .75mmol/L以下 ,血糖超过正常值。  相似文献   

11.
重症急性胰腺炎胰周感染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胰周感染的诊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6年间63例胰周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经过。结果:该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CT扫描,患者均经手术引流、残余感染病灶清除,术后出现消化道瘘、出血、幽门梗阻和败血症等并发症,平均手术次数3次。治愈55例(87.3%),死亡8例(12.7%)。结论:胰周感染宜早期诊断和治疗,合理充分引流加冲洗是治疗的关键,应根据具体病情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不同时期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治疗的疗效。方法纳入1986年1月至2009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34例SAP患者,按SAP收治时间的先后将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86年1月至1998年8月(早期组,n=117),第二阶段为1998年9月至2009年10月(近期组,n=117),2组一般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早期组主要施行手术和药物治疗,近期组施行多种方法联合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愈率及死亡率;住院治疗期间假性胰腺囊肿、胰腺及胰周脓肿、胰性脑病、心功能不全、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及休克发生率;并对2组早期治疗患者的结果以及腹腔积液、胆源性胰腺炎和胰腺及胰周并发症的治疗结果进行分层对比。结果与早期组比较,近期组的住院时间短(P<0.05)、治愈率高(P<0.001)及死亡率低(P<0.001)。近期组治疗期间假性胰腺囊肿、胰腺及胰周脓肿、胰性脑病、心功能不全、ARF、ARDS及休克发生率均低于早期组(P<0.05)。根据分层对比结果,近期组采用早期治疗以及腹腔积液、胆源性胰腺炎和胰腺及胰周并发症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老年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老年急性胰腺炎的病例临床资料。结果78例老年AP中合并其他内科疾病59例,其中合并2种者23例,3种及以上者6例;有胆道病史者47例。发病前有饮酒史者14例,暴饮暴食者12例,其他原因者5例。以腹痛为首发症状69例,以其他症状为首发表现者9例。轻型急性胰腺炎6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11例;SAP中手术治疗7例,4例行胆道引流术和胰周引流术,3例单纯行胰周引流术。死亡3例,2例因术后分别发生严重肺部感染和上消化道大出血,1例因家属拒绝手术最后死亡。结论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合并内科疾病多,临床表现复杂、并发症多;老年AP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和及时采取适当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及术后灌洗引流.方法:对急性重症胰腺炎采取积极现代技术保守治疗及胰床广泛切开清除坏死组织、术后灌洗引流及综合治疗.结果:重症胰腺炎经综合治疗死亡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清胰陷胸汤联合血液净化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92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干预治疗,包括胃肠减压/禁食、抗感染、抑酸、抑制腺体分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治疗,必要时给予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连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方法的选择与预后关系。方法选取2009-02-2013-02间收治的6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比较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手术组有效率为90.63%,非手术组为93.33%,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各有利弊,应根据患者病因、病情、病期把握好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时机,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感染坏死性胰腺炎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为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胰周感染坏死患者在插管全麻下行后腹腔镜胰腺感染坏死组织清除、引流术的临床资料。6例患者术前均有全身中毒症状,Marshall评分均≥2分,Balthazar CT评级D级4例,E级2例。4例经过1次手术,2例经过2次手术;1例行双侧手术,5例经左侧入路施术。结果:术后患者全身中毒症状均迅速缓解,4例无并发症发生,1例术后并发结肠瘘,行回肠末端双腔造瘘术;1例腹腔出血,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入院至首次手术中位时间38.5(11~63)d,首次手术时间75~100 min,平均(84.0±6.7)min。术后随访1个月~3年,患者症状完全消失,均无复发。结论:对于重症胰腺炎并发胰周感染坏死的患者,后腹腔镜行胰周感染坏死组织清除、引流术具有入路简单、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胰腺外科2010年8月至2016年7月收治1 271例成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中重症急性胰腺炎1 144例(90.0%),重症急性胰腺炎127例(10.0%)。保守治疗939例(73.9%),有创干预332例(26.1%)。有创干预包括超声或CT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PCD)72例111人次(21.7%),行ERCP治疗42例(12.7%),开腹手术37例41人次(11.1%),经皮肾镜坏死组织清除引流3例,经后腹腔镜入路行感染坏死组织清除引流1例,腹腔镜或开腹胆囊切除术182例(54.8%)。共死亡64例(5.0%),治愈率为95.0%。中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死率为0.3%,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死率为48.0%。老年病人死亡28例(占该组病死率7.9%),非老年病人死亡36例(占该组病死率3.9%)。PCD病人死亡14例(19.4%),坏死组织清除术后死亡12例(32.4%)。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需要根据病因、局部及全身并发症采取个体化、创伤递增式(Step-up)治疗,及时清除感染的坏死物,有利于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改善胃肠动力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改善胃肠动力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从胃管给予生甘遂改善胃肠动力,对照组行单纯胃肠减压,比较两种治疗方法虱腹水消失时间,胰腺、胰周感染的机会。结果 治疗组病人腹水消退时间明显缩短,胰腺、胰周感染的机会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善胃肠动力可减少肠道菌群易位导致的感染,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梗阻性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治疗方法。方法对收治的非梗阻性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175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其中63例3d内接受手术治疗,112例2周内行非手术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3d内手术治疗组中出现严重并发症者21例(33.3%),死亡16例(25.4%)。2周内接受非手术治疗组中出现严重并发症者19例(16.9%),死亡14例(12.5%);两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非梗阻性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2周内宜行非手术综合治疗,不宜过早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