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1 毫秒
1.
[目的]通过血液流变学研究,探讨中药血塞通注射液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确切性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符合研究标准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试验组(37例)和西药对照组(39例),均采用相同的基本预防措施和物理预防措施。试验组采用中药血塞通注射液,对照组采用西药低分子量肝素钙针剂,对手术后可能发生的深静脉血栓(DVT)进行预防。比较两组术后DVT发生率及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两组76例患者共发生DVT 18例,中药组发生DVT 8例,发生率21.62%;西药组发生10例,发生率25.64%。经统计学检验,DVT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术后7d时红细胞变形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独应用中药血塞通注射液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可获得与西药低分子量肝素钙近似的疗效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预防非洲脊柱结核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间歇气压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DVT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下肢周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治疗后2组下肢周径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可有效预防非洲脊柱结核术后DVT,并改善患者下肢周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围手术期应用抗凝药物预防直肠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96例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两组(非抗凝组48例,抗凝组48例).抗凝组围手术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钙;非抗凝组围手术期未用低分子肝素钙.结果 抗凝组DVT的发生率为4%,明显低于非抗凝组(19%)(x2=5.031,P<0.05);抗凝组术后住院时间为(12±3)d,明显少于非抗凝组[(22±6)d](t=10.328,P<0.01).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血量,手术前后外周血小板计数,手术前后凝血酶原时间及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开始时间,继发不良反应,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抗凝药物围手术期应用可安全有效地预防直肠癌根治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骨盆骨折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方法将35例骨盆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9例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照组16例单独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检测术前、术后3天、7天以及14天时D-二聚体指标,并在术后14天常规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术后3天、7天以及14天时D-二聚体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D-二聚体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1例(5.3%)发生DVT,对照组中2例(12.5%)发生DVT。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能更有效预防骨盆骨折术后DVT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低分子肝素围手术期预防髋关节周围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髋关节周围骨折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物理方法预防;实验组行物理方法加低分子肝素预防。比较两组DVT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术前7例DVT形成,发生率为18.42%,试验组发生率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31例中术后8例DVT形成,实验组32例中术后2例发生DV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一例发生出血。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能有效预防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联合不同剂量分子肝素钙对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将231例行单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补中益气汤组(A组)62例,补中益气汤+低分子肝素钙标准剂量组(B组)60例,补中益气汤+低分子肝素钙1/2剂量组(C组)53例,补中益气汤+低分子肝素钙1/4剂量组(D组)56例。A组患者于术后给予单纯补中益气汤,其余3组患者术后给予补中益气汤联合对应剂量低分子肝素钙,比较4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于术后第14天检测患者血小板计数及凝血五项。结果:A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9例,发生率为14.52%;B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发生率为5.00%;C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发生率为9.43%;D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7例,发生率为12.50%。B组与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及凝血五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配合低分子肝素钙标准剂量预防髋关节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确切,对凝血机制无影响,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速碧林预防下肢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栓塞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速碧林预防下肢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深静脉栓塞(DVT)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36例人工关节置换病例(102例髋关节,34例膝关节),随机分人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实验组使用速碧林,对照组不使用任何抗凝剂,1周后行下肢深静脉造影。有DVT临床症状者尽早行静脉造影并予以治疗。结果实验组2例出现血红蛋白持续降低,需要持续输血维持而剔除出组,余66例DVT发生率为13.6%;对照组68例病例DVT发生率为42.6%。而在出血或其他不良反应方面,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术后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速碧林对降低下肢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形成有效并且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低分子量肝素预防股静脉置管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122例下肢深静脉置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59例)。治疗组每日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5000IU,对照组采取下肢主被动活动等常规预防方法。观察2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治疗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有无变化。结果治疗组有7例出现深静脉血栓,对照组有15例出现,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APTT、PT、INR、PLT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股静脉置管术后使用低分子量肝素可以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对预防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收治的92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住院号末尾数为奇数者纳入低分子肝素组,偶数者纳入对照组,最终低分子肝素组47例、对照组45例。低分子肝素组于术后12~24 h开始于腹部皮下注射依诺肝素4 000 U,1次/d,用至术后第7天;对照组未采取预防性用药。术后第7天清晨抽取静脉血检测凝血功能、D-二聚体(DD)及血小板(PLT)指标;记录患者术后7 d内腹腔引流量,评价安全性;术后1周复查双下肢深静脉彩超,比较2组DVT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术后第7天2组患者的凝血酶源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及PL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子肝素组术后第7天纤维蛋白原(FIB)及DD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7 d内腹腔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高于低分子肝素组(P0.05)。结论术后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可有效降低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DVT形成,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腰椎固定融合术后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的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同一治疗组收治并实施手术的腰椎退变性疾病病人68例,均实施经后路腰椎植骨融合、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根据其发生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将其分为高危组(29例)和低危组(39例),术前经双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认均无血栓形成;高危组均自术后第1天开始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2500IU皮下注射,2次/日进行抗凝治疗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VTE),至下地活动后2天停用。所有病人均于术后下地活动后1周复查双下肢血管超声评估有无DVT形成。观察两组病人术后DVT的发生率、术后切口引流量、伤口血肿情况、椎管内血肿及有无神经损伤症状等情况。结果高危组病人中有1例术后发生DVT,发生率为3.4%(1/29),但无明显临床症状,2例出现下肢肌间静脉血栓,术后1个月再次复查下肢血管超声血栓均消失;低危组病人术后未发生DVT。高危组和低危组病人术后切口引流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见椎管内及切口血肿、术后血小板减少及无术后神经损伤症状。结论腰椎退变性疾病病人往往高龄且合并内科基础疾病,手术后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对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病人可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利伐沙班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12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n=156)和实验组(口服利伐沙班,n=156).检测术前及术后14 d的凝血指标,B超检查评价DVT的发生情况.观察术后肺栓塞、严重器官出血及切口大血肿等并发症,记录术后24 h内切口引流量.结果两组术后14 d的凝血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两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肺栓塞、严重器官出血及切口大血肿;术后24 h两组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可以有效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抗凝效果显著优于低分子肝素钙,且不增加潜在的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经腹膜外放置自制简易双套管并持续负压冲洗法与传统腹腔引流方法防治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3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普通外科同一手术组实施的627例数据完整的开腹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70例采用自制简易双套管在术中放置于吻合口背侧,经左侧腹膜外穿出,并固定于腹壁皮肤进行引流(双套管组),257例经腹腔放置常规引流管(常规引流组)。对比两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以及手术干预率、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生活质量评分和半年随访时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结果全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为4.0%(25/627),其中双套管组14例(3.8%,14/370),常规引流组11例(4.3%,11/2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套管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后,经肛门在直肠内放置另一自制简易双套管进行持续低负压(50 mmHg)冲洗后治愈,无需再次手术干预。而常规引流组联合经直肠放置双套管冲洗,保守治疗半月无效后有5例进行了再次手术。双套管组和常规引流组引流管放置时间分别为(9.7±2.7) d和(16.4±3.6) d;住院时间分别为(15.7±4.3) d和(21.5±6.4) d;住院费用分别为(42470±3190)元和(53480±5630)元;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生活质量调查结果显示,术后15 d双套管组总体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常规引流组(P<0.05)。结论尽管经腹膜外放置自制简易双套管并不能降低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但该方法联合经肛门在直肠内放置另一双套管持续负压冲洗可以提高吻合口瘘保守治疗成功率,降低吻合口瘘手术干预的比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利伐沙班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venousthrombosis,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的患者随机给予低分子肝素钙(对照组)和利伐沙班(实验组)预防DVT。检测术前及术后14d的凝血指标,B超检查评价DVT的发生。观察并记录术后严重器官出血及切口大血肿情况,记录术后24h内切口引流量。结果实验组术后14d的凝血指标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4d两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和对照组的DVT发生率分别为10.8%和13.4%,两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器官出血及切口大血肿,两组术后24h引流量之间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利伐沙班可以有效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DVT的发生,不增加出血风险,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以避免长期注射给患者带来的不便与痛苦,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间歇充气加压(IPC)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和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及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20例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IPC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按常规术后处理.IPC组在常规术后处理的基础上使用IPC。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5和7d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ITr)、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值(INR)及血浆D一二聚体(D—D)含量;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髂外、股及胭静脉管径和血流速度,计算平均血流速度(v)及血流量(Q)。结果对照组发生下肢DVT8例(13.3%),IPC组发生1例(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frr、APTT、INR、FIB和D—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d,两组frr、APTT、INR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FIB和D.D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两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术后时间延长,两组PT逐步缩短(P〈0.05),APTr和INR均无显著变化(P〉0.05),FIB和D—D逐步升高(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术后1、3、5和7d,对照组下肢深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均小于IP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间歇充气加压能改善直肠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有效预防术后下肢DVT的发生,是一种安全而简便的物理疗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65岁以上老年全膝关节置换(TKA)患者人群中,观察口服抗凝药物利伐沙班对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预防作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2009年10月~2010年12月,195例接受TKA的老年患者(男61例,女134例,平均年龄70.1岁),随机分配进入研究组与对照组,采用不同抗凝方案。(1)研究组:口服利伐沙班10mg,每日一次至术后14d;(2)对照组: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按体重调整剂量,每天一次,至术后10d。对比术后早期和术后6周时两组病例中DVT的发生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早期研究组DVT发生率为8.33%,对照组为17.1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06,P〉0.05)。至术后6周随访时,研究组DVT发生率无改变而对照组DVT发生率增加了3.03%,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83,P〈0.05)。两组病例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分别为13.5%和15.2%(X^22=0.104,P〉0.05)。结论在老年TKA患者围手术期口服利伐沙班能够获得与常规针剂抗凝相似的DVT预防疗效。较长的治疗时间使得在术后6周时,老年TKA患者的DVT风险较常规抗凝更低。老年患者口服利伐沙班的出血风险与常规抗凝相当。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直肠癌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外科手术切除是治愈直肠癌的唯一方法,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是国际上直肠癌手术的“金标准”。在外科治疗直肠癌的过程中,术后并发症是困扰外科医生的难题之一,其中术后吻合口出血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如患者持续出血且临床未观察到或未及时处理,患者可出现失血性休克的表现,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本文针对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出血的原因进行归纳总结,并讨论了各原因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髋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 D-二聚体升高关系及使用不同抗凝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估。方法前瞻性分析70例行髋膝关节置换的患者,根据术后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分为血栓组(11例)和非血栓组(59例),记录两组在术前及术后D-二聚体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同时按照使用抗凝药不同分为低分子肝素(速碧林)预防组和利伐沙班预防组,记录并比较二者DVT发生率和术后伤口引流量关系。结果血栓组术前D-二聚体浓度与非血栓组术前D-二聚体的浓度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栓组较非血栓组增高。血栓组与非血栓组术后第7天的D-二聚体浓度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栓组与非血栓组各自组内比较,术后与术前的D-二聚体浓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浓度较术前均有增高。在使用抗凝药物情况下DVT的发病率为15.71%,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速碧林)干预后DVT发生的情况无显著性差异( P>0.05)。术后伤口引流量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研究发现D-二聚体对DVT预测不是特异性指标;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使用抗凝药物情况下 DVT发生情况明显下降,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对于预防DVT作用上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为112例患者行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其中52例行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组),60例行开腹手术(开腹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结果:腹腔镜组1例中转开腹,51例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50±21)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22±45)ml,术后腹腔引流量平均(90±30)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2.9±0.8)d。术中无邻近脏器及输尿管损伤,术后发生切口感染脂肪液化2例,无出血、吻合口漏、排尿障碍及大便失禁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及死亡病例。患者均于术后72 h内下床活动并恢复肠道功能,平均住院(9±3)d。结论: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具有患者创伤小、痛苦小、术中出血少、康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直肠癌微创、安全、有效的术式,可逐渐成为直肠癌的首选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55例下肢DVT患者,分为置管溶栓组(n=35)和对照组(n=20)。治疗前对所有患者均行超声检查以了解DVT情况。置管溶栓组: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在超声引导下行患肢静脉置管,用微量泵持续向导管内给予尿激酶和肝素;对照组经静脉注射溶栓尿激酶和肝素进行全身治疗。治疗后所有患者均复查超声,观察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置管溶栓组所有患者置管成功,其中26例治愈,6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1.43%(32/35)。对照组5例治愈,8例有效,7例无效,总有效率为65.00%(13/20)。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9,P0.05)。结论超声引导置管溶栓治疗下肢DVT特异性高、见效快、疗程短,是治疗下肢DVT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完整肠系膜切除术对结肠癌治疗的效果,探索结肠癌手术治疗的规范化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肛肠外科接受CME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40例(CME组),同时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行传统结肠癌根治术的结肠癌患者40例(对照组),收集其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恢复的相关指标。结果 CME组的术中出血量为128.35±60.05mL,对照组的为159.65±63.28mL,CME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CME组的淋巴结清扫数目为32.04±4.65个,对照组为28.74±3.88个,CME组的淋巴结检出数目高于对照组(P0.05);CME组的腹腔引流液为196.37±18.95mL,而对照组为162.18±16.72mL,CME组的腹腔引流液明显多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排气排粪时间、进食时间、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下地活动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CME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而对照组为17.50%,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完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比传统结肠癌根治术有明显的优势,且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用于结肠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