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im: To identify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outcomes of infectious endophthalmitis in New Zealand.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review was performed on all patients presenting at Auckland Public Hospital with presumed infectious endophthalmitis between 1996 and 2004. Results: One hundred and six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with infectious endophthalmitis over the 9‐year study period. More than half the infections occurred in the perioperative setting (58.5%), with the next most common group being patients with a history of ocular trauma (18.9%). Endogenous endophthalmitis accounted for 16.0% of the cases while a small percentage arose from other causes. The mean interval between the onset of symptoms and presentation was 4.2 ± 7.9 day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outcomes between clinical settings (P = 0.616) or between gram‐positive, gram‐negative and fungal infections (P = 0.090). Evisceration/enucleation was more likely in Pacific peoples and those with poor presenting visual acuity. Conclusions: The most common clinical scenario for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presumed infectious endophthalmitis in this series was in the perioperative setting. We did not find that the prognosis was influenced by the microbiological isolate or clinical setting. However, those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poor acuities typically had the worst outcomes. Pacific ethnicity was also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ate of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治疗方案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6-01/2010-12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21973例28722眼患者的资料(超声乳化20937例27521眼,囊外摘除术1036例1201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全部术眼中,感染性眼内炎11眼,感染率为0.04%,9眼发生于超声乳化术后,2眼发生于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共有5眼病原菌培养阳性,其中表皮葡萄球菌2眼,金黄色葡萄球菌,浅绿色气球菌,真菌各1眼。感染发生于白内障术后2wk以内者占73%(8/11),房水混浊或前房积脓者行前房灌洗+玻璃体腔注射万古霉素;前房积脓合并明显玻璃体混浊或经前房灌洗+玻璃体腔注射万古霉素治疗观察1~2d感染加重者行前房灌洗+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后11眼均保住眼球。结论: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经常发生于白内障术后2wk以内,经及时有效的治疗可控制感染发展,保留部分有用视力;前房灌洗+玻璃体腔注射万古霉素必要时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后眼内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发病原因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4年8月收治的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内炎5例(5眼),其中3例为糖尿病。5例均行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根据病情4例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抗生素注射,1例单纯玻璃体腔注药。结果本组5例中4例眼内炎细菌培养呈阳性:2例为表皮葡萄球菌,1例粪肠球菌,1例醋酸钙不动杆菌。5例眼内炎均得到控制,除1例外,4例恢复良好视功能。结论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机率较大,积极采取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注药对恢复有用视力是必要的。白内障术后急性眼内炎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4.
何阳  杨阳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3):594-595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眼内炎行玻璃体切除术的时机和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3-07/2011-12的17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眼内炎患者行后段玻璃体切除的临床资料,男11例,女6例,术前视力:光感~0.1,治疗前常规抽取玻璃体送细菌、真菌培养加药物敏感试验。后段玻璃体切除手术后全身应用广谱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治疗,随访3~24mo观察眼视力及眼部情况。结果:随访3~24mo,炎症无复发,末期随访眼部无炎症表现,玻璃体腔清亮。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02~0.05者6例,0.2~0.5者10例,1.0者1例。视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眼内炎行玻璃体切除能有效控制感染,确诊后立即行玻璃体手术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儿童外伤性眼内炎50例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抗生素治疗儿童眼内炎的手术时机和疗效。方法:对儿童外伤性眼内炎50例采用上述方法治疗,对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合并球内异物9例,视网膜脱离11例。结果:术后随访6~12mo,45例视力光感~0.5,其中3眼视网膜脱离复发,另5眼视力无光感,眼球萎缩。结论:儿童外伤性眼内炎一经确诊应立即手术,因儿童眼外伤后增殖旺盛,视网膜脱离发生率高,手术中应进行硅油填充,尽可能保留视功能,防止眼球萎缩。  相似文献   

6.
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慢性眼内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慢性眼内炎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4例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慢性眼内炎分别接受了玻璃体切除、人工晶体取出等治疗,并作微生物学检查。结果:术3例保存有用视力,1例眼球萎缩;1例自结膜囊培养出丙酸杆菌,3例微生物培养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7.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冰  刘奕志 《眼科学报》1999,15(2):124-126
目的:讨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对3850例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中5例感染性眼内炎患者进行前房冲洗及注药术,术后全身和局部应用抗菌素、激素及散瞳药。结果:5例感染性眼内炎均得到控制,1例需进行玻璃体切割术,4例进行前房冲洗术。除1例患者外,4例均获得满意的视功能恢复。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后眼内炎的发生,术中前房污染是最常见的致病菌来源,及时、彻底的前房冲洗注药术是有效的处理方法之一。眼科学报1999;15:124—126。  相似文献   

8.
李友谊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8):1458-1460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及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术后眼内炎的预后。
  方法:研究在我院进行白内障手术患者1900例1900眼,根据术后有无发生眼内炎分为感染组与对照组。分析患者各临床指标对白内障术后眼内炎发生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另外,对所有眼内炎患者进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观察手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玻璃体溢出、手术时间、普通手术室内进行手术以及麻醉剂开启后未在规定时间内使用等均是导致白内障术后眼内炎发生的危险因素(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高血压、糖尿病、玻璃体溢出、手术时间≥10 min、普通手术室进行手术以及麻醉剂开启后未在规定时间内使用均是导致白内障术后眼内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后,患者视力得到明显的提高(P<0.05)。
  结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玻璃体溢出、手术时间、普通手术室进行手术以及麻醉剂开启后未在规定时间内使用等因素均是导致白内障术后眼内炎发生的危险因素。而通过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眼内炎的病因以及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眼内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0-01/2012-12收治的眼内炎患者共16例16眼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3例,女3例,年龄42~82(平均60)岁。其中5例患者行眼球内容物剜除术,11例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结果:因眼外伤所致眼内炎8例,内源性眼内炎2例,白内障术后2例,抗青光眼术后2例,感染性角膜炎1例,白内障过熟期晶状体过敏性眼内炎1例。经玻璃体切割术后8例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脱盲(视力>0.05)6例(55%)。结论:眼外伤是眼内炎的最常见原因,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能不同程度恢复患者视功能。  相似文献   

10.
王燕  庞龙  欧扬  冀杰  邱波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5):956-958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治疗方法以及易感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06/2013-06在我院确诊为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患者8例8眼。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前均常规抽取房水及玻璃体液送细菌、真菌培养加药物敏感试验,观察分析患者病原菌及药敏情况,手术前后视力、术后感染控制情况及有无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术后随访6~12mo,8例患者手术后1,6mo视力与手术前视力比较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眼内炎症均得以控制,无1例出现术后并发症。8例患者中有7例检测到致病菌,其中4例为表皮葡萄球菌感染,3例为粪肠球菌D群感染;两种致病菌均对万古霉素敏感。易感因素有:高龄、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肾功能衰竭、结核。 结论:尽早行前房冲洗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术或者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术均能够有效治疗感染性眼内炎。万古霉素是有效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
眼内炎病因学回顾性分析和玻璃体切割术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 探讨眼内炎的病因以及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眼内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1年1月~2003年1月收治的眼内炎患者共46例48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5例37眼,女11例11眼,年龄2~59岁,平均37.4岁。除2例患者因眼内炎症过重行眼内容物摘除术外,其余患者均行玻璃体切割术。随访4~28个月,平均15.1个月。结果 因眼球穿通伤所致眼内炎30例32眼,内源性眼内炎7例7眼,白内障术后6例6眼,玻璃体切割术后1例1眼。不明原因2例2眼。经玻璃体切割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眼球穿通伤是眼内炎的最主要原因,及早行玻璃体切割术对取得较好疗效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治疗11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99年11月至2005年10月11例11眼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眼细菌培养阳性,培养细菌包括:表皮葡萄球菌2眼,粪肠球菌1眼,催产克雷白菌1眼,腐生葡萄球菌1眼,异型枸橼酸杆菌1眼,醋酸不动杆菌1眼。行后部玻璃体切割术者5眼,其中眼球摘除1眼;单纯前房冲洗加注药2眼;前房冲洗注药联合玻璃体腔注药4眼。结论前房和玻璃体注药,后部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外伤性眼内炎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外伤性眼内炎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效果 ,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 因外伤性眼内炎接受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 2 1例 ( 2 1眼 ) ,其中硅油填充 18眼 ,C3 F8填充 2眼 ,无填充物 1眼。术前视力光感至 0 1。眼压平均为 7mmHg( 5~ 2 5mmHg) ( 1mmHg =0 13 3kPa)。平均随访 18月 ( 3~ 43月 )。结果 术后视力无光感至 0 8,视力提高 15眼 ( 71 43 % ) ,不变 4眼( 19 95 % ) ,视力下降 2眼 ( 9 42 % )。眼压平均为 18mmHg( 10~ 2 2mmHg) ,显著高于术前眼压 (P <0 0 5 )。并发症主要包括前房炎性渗出 ( 19眼 ) ,术后短暂高眼压 ( 4眼 ) ,视网膜脱离 ( 3眼 ) ,眼球萎缩 ( 2眼 )。结论 玻璃体切除手术是治疗外伤性眼内炎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外伤性化脓性眼内炎的效果。 方法:对16例16眼外伤性化脓性眼内炎行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应用抗生素,术中根据眼内情况行异物取出,眼内光凝,外冷凝,气液交换后Cy。注入或硅油填充,部分联合巩膜外环扎,术前常规玻璃体标本实验室检验,术后根据药敏调整用药。 结果:16眼化脓性眼内炎炎症全部得到控制,合并异物者均顺利取出,实验室检验G+球菌7例,G‘杆菌2例,阳性率56%,10例硅油填充者8例硅油取出视网膜复位良好,其中硅油填充期间视网膜增殖及裂孔发生补激光者4例,2例未取硅油视网膜增殖严重,裂孔形成,眼内注气吸收后发生视网膜脱离者3例,再手术硅油填充最终视网膜复位良好,随诊3~24mo,视力光感1例,无光感1例,0.02~0.08者3例,0.1~0.3者6例,0.4~0.6者3例,2例幼儿不配合但能追视物体,眼压≤8mmHg2例,其余眼压正常。 结论: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外伤性化脓性眼内炎的有效方法。眼内填充硅油要及时复查,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批量白内障扶贫复明手术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明一号"1996-07/2011-08完成的30312例贫困白内障患者扶贫复明手术后9例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的病例特点和治疗经过。结果:贫困白内障患者30312例复明手术后9例并发眼内炎,发病率为0.03%。经过药物及手术治疗,7例感染被控制,视力不同程度恢复,2例眼球摘除。结论:大批量白内障扶贫复明手术需要医生术前细致筛查患者,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强化手术车的消毒管理,规范围手术期的处理,提高手术技能;发生眼内炎后应积极救治,尽早行玻璃体腔注射抗生素及玻璃体切除术,以挽救患者的视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3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白内障术后迟发型眼内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2016-01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接受23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白内障术后迟发型眼内炎患者15例15眼,距离白内障手术的平均时间为5.13±2.41mo。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眼内炎症状及体征,术后行眼前段、眼底及最佳矫正视力检查。

结果:致病菌培养结果显示,致病菌培养阳性9眼(60%),由厌氧菌感染引起4眼(44%),由真菌感染引起3眼(33%),由需氧菌感染引起2眼(22%)。术后的平均随访时间为12mo。经23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后,与治疗前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经23G玻璃体切割术联合人工晶状体取出、硅油填充及晶状体囊切割治疗后炎症未得到有效控制,行眼内容物剜除术1眼(7%)。

结论:23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白内障术后迟发型眼内炎安全、有效,联合人工晶状体取出及晶状体囊切割可能有效预防其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治疗严重眼内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28例28眼严重眼内炎行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玻璃体注药,眼内异物出,配合全身及局部应用抗生素、皮质类固醇药物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6~12mo,28例28眼眼内感染全部控制。26眼视力不同程度的提高,2眼眼球萎缩。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是治疗化脓性眼内炎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及分析保留或取出人工晶状体的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特征,探讨不同手术方式的影响因素及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行23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患者43例(43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玻璃体切割术中是否摘出人工晶状体,将所有患者分为保留人工晶状体组(21例21眼)及取出人工晶状体组(22例22眼)。术后随访3~6个月,观察手术效果,并比较两组间患者的年龄、性别、患眼眼别、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及术后并发症等的差异。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感染均得到控制。保留人工晶状体组BCVA术前为(2.57±1.20)logMAR,术后为(1.60±1.22)logMAR;取出人工晶状体组BCVA术前为(3.12±0.71)logMAR,术后为(1.95±1.08)logMAR。两组患者术后BCVA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间患者的年龄、性别、患眼眼别、合并疾病情况、眼内液培养阳性率、手术医师级别、术中硅油填充的比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及术后BCVA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重要、有效方法。患者术前BCVA的高低可能是影响术者作出是否保留人工晶状体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内源性眼内炎的病因、全身易感因素及治疗结果。方法回顾13例(14眼)内源性眼内炎患者发病时的全身状况及眼部情况,玻璃体液的涂片和培养结果,治疗方法和视力愈后。结果13例(14眼)内源性眼内炎均行玻璃体液涂片和培养,阳性9例(10眼),其中细菌6例(7眼),包括革兰阳性球菌2例(2眼)、大肠埃希菌1例(1眼)、结核杆菌1例(1眼)、绿脓杆菌2例(3眼);真菌3例(3眼)。11例患者有全身易感因素。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除2眼行眼内容摘出外,其余均行玻璃体切割术,7眼保住眼球并有数指或以上视力,其中2眼最终视力〉0.05。结论内源性眼内炎的病因为全身感染性病灶或败血症的微生物感染所致,包括细菌和真菌感染,处理棘手,及时行玻璃体切割术,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视力愈后。  相似文献   

20.
玻璃体切除玻璃体腔注药治疗感染性眼内炎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治疗严重眼内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43眼)感染性眼内炎进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注药、眼内异物摘出,或联合晶状体切除、视网膜脱离复位及硅油或惰性气体填充术,配合全身及局部应用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皮质类固醇药物治疗。随访4月~4年。结果41眼(95.35%)眼内炎控制,保存了眼球;35眼(81.40%)视力不同程度的提高;视力无变化者3眼(6.98%);视力降低3眼(6.98%);1眼(2.33%)作眼内容摘除;1例术后自动出院,失随访。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是治疗严重眼内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