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许振福  李守邦 《吉林医学》1993,14(6):335-337
为了解我省各型肝炎患者中丙型肝炎的发病情况,我们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采集了65份肝病住院患者的血清,用EIA法对其进行了抗-HCV、HBsAg和肝功的检测。其中抗-HCV阳性占21.5%;与HBsAg重叠感染占7.1%;输血后肝炎中,乙肝占20%,丙肝占70%,肝硬变占10%。从本文资料看来,急肝抗-HCV阳性为13.3%,慢肝为12.4%,输血后肝炎为70%,因此认为输血越多,抗-HCV阳性率越高。本文结果显示我省的HBsAg阳性患者中HCV感染与北京地区的调查结果相符合。提示,输血后肝炎在我省丙型肝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而丙肝的流行病学特点与乙肝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所致的肠道外途径传播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经输血或血制品传播,目前占输血后肝炎的80%~90%。为了防止和降低输血后丙型肝炎的发生率,保证血液质量,我们对齐齐哈尔地区10359名献血员进行了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的检测。同时也对抗-HCV与性别、年龄、谷草转氨酶(ALT)及HBsAg携带者之间关系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病毒性肝炎系指乙型及丙型肝炎而言,乙肝由母子感染经过较长时间而致癌.丙肝以输血后肝炎为代表.在美国西亚图国际癌学会上我们发表了10例输血后肝炎而致癌的病例后,受到欧美一些权威研究机构及学者的坚决反对,他们认为输血后肝炎不存在。使人感到欧美同日本间具有较大差异.近年来日本全国肝癌调查卡显示HBsAg的阳性率趋于低下,其频率为25%左右。其原因经西冈元寿弥证实HBsAg之实际阳性数来变,而因丙型肝炎比率增高而使HBsAg阳性百分比下降所致.另外,由于输血病人不断增加,非甲非乙肝炎日渐增多,在具有输血史的肝细胞癌患者中,目前在日本正以5%左右的危险率在增加。以前不仅因输血且可由在射器而感染肝炎.众所周知,乙肝极易在家族内  相似文献   

4.
<正> 丙型肝炎是输血后肝炎的重要原因,当前估计有5~10%的输血者将发生急性NANB。因此用特异性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方法筛选供血员,以降低输血后肝炎发生率问题倍受重视。文献报道各地献血员检测抗HCV结果悬殊。安徽地区献血员HCV感染率尚不清楚。为此,我们对合肥地区职业献血员342人进行了血清抗HCV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材料与方法检测对象342人均为既往无肝炎病史,一般体检合格,来我院定期献血的职业献血员,其中5例查ALT异常。检测抗HCV试剂(上海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产品,批号031191)用ELISA法,检测系统中的固相反应板用我  相似文献   

5.
攀枝花市献血员庚型肝炎病毒感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庚型肝炎病毒(HGV)在本地区献血员人群中的感染情况及如何较大限度地杜绝输血后肝炎的发生。方法:ELISA法连续对1104例献血员血清作抗-HGV检测并同时作HBV两对半检测。结果:1104例血清共检出抗-HGV阳性者14例,占被检样本1.27%,14例抗-HGV阳性者中HBV两对半阳性者1例,约占抗-HGV阳性的7%。未发现明显的ALT增高者。结论:在献血员人群中有HGV感染者,且目前血站对献血员的HbSAg及ALT检测不能杜绝输血后庚肝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丙型肝炎病毒是输血后肝炎的主要致病因子[1],输血是传播丙型肝炎的重要途径。输血后肝炎在医院感染不容忽视。近年来随着对乙肝认识的不断深入及其预防措施的广泛开展,输血后乙肝对人们健康的威胁已逐年下降,而输血后丙型肝炎的感染日益成为现代医学的突出问题。为了解本地区输血后丙型肝炎的感染状况,我们将近年来在我院诊治的丙型肝炎病案资料做回顾性的报告。材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1994年6月~1996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55例丙型肝炎患者,男37例,女18例,平均年龄40.3岁(4个月~72岁)。2.实验室检查资料:HBsAg、HBeAg、抗H…  相似文献   

7.
近年,输血后丙型肝炎日益受到重视,欧美及日本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中约80%~90%抗-HCV阳性,并有输抗-HCV阳性血后发生丙型肝炎及献血员中丙型肝炎流行的报道。故许多学者提出应将HCV抗体的检测纳入献血员的筛选。我科于1992年  相似文献   

8.
输血后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CV-IgM的临床意义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自建的ELISA法检测15例输血后丙型肝炎患者的系列血清抗HCV-IgM,与同步检测的抗HCV-IgG、ALT一并分析,以68例正常人血清作对照。发现5例急性输血后丙型肝炎在输入污染血后第4~6周发病,ALT升高,抗HCV-IgM转阳性,输血后第8~12周达高峰,约第13~16周进入恢复期;而抗HCV-IgG则在第10周后转阳,在12周达高峰并持续到恢复期。10例慢性输血后丙型肝炎急性活动时,抗HCV-IgM及抗HCV-IgG均阳性。说明抗HCV-IgM是有价值的早期诊断指标,也是慢性HCV感染近期活动的指标。还显示ALT值与抗HCV-IgM的吸光值(P/N)在一定范围内有相关性(P<0.001),说明血清抗HCV-IgM与肝细胞损害及其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慢性丙型肝炎目前呈全球性流行分布,多与输血、手术、血液透析,吸毒及输液等有关,是继乙肝、艾滋病之后又一引起全球关注的以输血为主引起的重要传染病。在我国普通人群中感染率为2%。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后,大约5~10年中30%~40%的慢性丙型肝炎转化为肝硬化,10~20年后约5%~7%转化为原发性肝癌。丙肝患通常起病症状轻微,缺乏典型的症状,只有靠检验血清HCV才能明确诊断。我们对住院及门诊的48例丙型肝炎进行分析和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输血是丙型肝炎病毒(HCV)的主要传播途径。通过对献血员HCV感染的筛选,可减少输血后丙型肝炎的发生。我院血库于1992-09~1995-06对2135名献血员进行了抗-HCV的检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1.
用抗-HCV EIA法检测献血员和非甲非乙型肝炎病人的抗-HCV。ALT异常献血员抗-HCV阳性率(37.5%)明显高于ALT正常献血员(2.9%),抗-HCV与ALT异常密切相关,提示用ALT加上抗-HCV筛选献血员将大大减少输血后NANBH的危险性。HCV是输血后和慢性NANBH的主要原因,是散发性NANBH的重要原因。抗-HCV检出率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升高,但抗-HCV出现时间较迟。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1993年以来,共收治丙型肝炎10例,其中6例有近期输血史,3例近期有外伤史,2例有手术史,我市红十字血粘献血员中有7名抗HCV阳性共17例,揭示采血用具可传播丙型肝炎,丙型肝炎在献血员中感染率为3.5%。输血后的HCV抗体阳性是因输入浓缩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所致*]。输血次数及量与HCV感染关系密切,随着输入血量的增加,HCV感染机会增加。调查结果表明在输往没有进行HCV筛选的血4O单位以上者,均受HCV感染。由于丙型肝炎临床症状轻微,因此常常被漏诊,临床医生应当详细询问病史,特别是输血史,定期检查肝功能和抗HCV…  相似文献   

13.
利用ELISA法国产试剂检测了4741例献血员血清抗-HCV,并同时检测了献血员血清ALT及r-GT,结果:抗-HCV阳性625人,阳性率为13%,其中男性阳性率14%,女性阳性率12%,单项ALT及r-GT升高者分别为2%,0.3%,二项均升高者为0.7%,结果表明:输血及血制品是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所以,血清抗-HCV的检测在献血员筛选中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新疆地区不同人群HCV感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应用第二代酶联免疫试验(ELISA)对新疆地区3012例不同人群进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检测。结果显示:抗—HCV抗体的总阳性率为10.82%(326/3012)。其中以肾透析患者阳性率最高占86.57%,其次为输血、有手术史病人,阳性率为79.34%,吸毒者阳性率为61.54%。我们对326例抗HCV阳性标本又进行了HBsAg、ALT、AST和GGT检测,发现HBsAg阳性率为19.33%,ALT、AST和GGT异常率分别为67.80%、61.96%、48.16%。提示:输血是传播丙型肝炎病毒的重要途径之一,并丙型肝炎患者一般都伴有肝功能异常。为此,通过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和ALT、AST、GGT来筛选献血员对减少丙型肝炎的发生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输血后肝炎是由输血引起的最常见疾病,用传统指标筛检后输血后肝炎(PTH)发病率仍高达10%~15%。日本红十字血液中心一项研究报道:1976~1987年间,日本仅以HBsAg和ALT作为筛检指标进行输血的3437例病人中有621例发生了NANBH,占18.1%,另外有11例HB。为此,我们1999年10~12月,对我院260例献血员进行了甲  相似文献   

16.
调查21例血液病患儿输血后丙型肝炎发生率,21例中16例接受未作抗HCV筛选的输血员血液,结果9例(56.25%)抗-HCV阳性;另5例接受经过抗-HCV筛选的血液经6个月追踪检查无1例抗-HCV阳性。1793名献血员抗-HCV阳性率为19.80%,ALT增高率为9.36%,有较多的献血员抗-HCV阳性而ALT并不增高,提出对献血员必作抗-HCV的筛选应引入各级医疗机构常规范围。  相似文献   

17.
对 19590例壮族献血员的输血传染病标志物进行献血前、献血后检测 ,总淘汰率为 10 .12 %。淘汰的原因从高到低依次为HBV感染、ALT异常、HCV感染、抗 -HIV1/ 2 (可疑 )及RPP阳性。初检漏检率为 0 .4 17%。按目前血站常规检测方法 ,仍可造成该地区每年 14 0~ 4 90人次因输血感染上肝炎等病毒。为此 ,对造成漏检的原因进行分析 ,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8.
病毒性肝炎是输血最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常规采用RPHA法筛选献血员,输血后乙型肝炎(HB—PTH)发病数明显减少,但临床上输血引起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PTH)相对增多。我院1989年11月~1990年12月期间,共收治31例PTH,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一、讨断标准 1.既往无肝炎病史,输血或血浆前肝功能正常,发病前半年内有输血及血浆史;受血的第二周后ALT升高(ALT≥正常值的4倍);排除其他原因及疾病所致肝损害(如手术后肝  相似文献   

19.
献血员821例抗-HCV及乙肝病毒血清标志检测张光文,李灵敏在我国,丙型肝炎是仅次乙型肝炎的输血后肝炎,严格筛选献血员是降低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发病率的重要措施。作者1992年对我院821名献血员作了抗一HCV及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  相似文献   

20.
曾光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5):761-762
众所周知,输血存在着感染某些输血传染的危险,其中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艾滋病是当今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笔者认为输血感染疾病的发生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对献血员检验项目不全;二是对其检验方法的局限性。现将两种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