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病例男,68岁。因右颈部肿物1年余入院。1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侧颈部肿块,无红肿热痛,时常出现右上肢麻木并疼痛。查体:右锁骨上窝处触及3cm×  相似文献   

3.
神经鞘瘤颇为少见,尤其发生在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干者。现将经手术证实的2例神经鞘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肢体良性神经鞘瘤的超声表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神经鞘瘤又称雪旺瘤(Schwannoma),是一种起源于周围神经鞘膜细胞的肿瘤。肢体神经鞘瘤包括良性和恶性肢体神经鞘瘤。本文仅研究分析良性肢体神经鞘瘤。现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2月~2006年10月经病理证实的17例神经鞘瘤的超声表现,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53岁.主因"右上臂包块2个月"就诊,无上臂感觉异常及其他不适.查体:右上臂上段内侧距腋窝6 cm处扪及一肿块,大小约2 cm×3 cm×1 cm,边界清,质硬,表面光滑,活动度可,无压痛,按压包块右手指有触电样感觉.超声见:右上臂上段内侧肌间探及一椭圆形低回声包块,大小约2.3 cm×3.2 cm×1.3 cm,边界清,有包膜,其上下端与正中神经相连,呈"鼠尾"征,神经受压位于包块一侧,包块左侧缘紧贴肱动、静脉,CDFI示肿块内可见稀疏的点状血流信号.超声提示:右上臂上段内侧实性肿块(考虑正中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6.
骶骨神经鞘瘤超声误诊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例 女,52岁,因右下腹部不适先后多次超声检查,均于右下腹部见一鸡蛋大小的实质性肿物。故以卵巢肿瘤(卵巢癌?)行手术治疗。术中见双侧卵巢大小正常,子宫前壁见  相似文献   

7.
颈部颈丛和臂丛神经鞘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诊断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提高超声对颈丛和臂丛神经鞘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应用10MHz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0例颈部椎帝间隙神经鞘瘤(颈丛12例,臂丛28例)与周围组织关系进行探查,从而准确解剖定位。结果:颈丛和臂丛神经鞘瘤均位于椎旁间隙。颈丛神经鞘瘤位于颈动脉分叉水平及其上方,头长肌或前斜角肌后外方;而臂丛神经鞘瘤位于颈动脉分叉水平以下,紧贴前斜角肌后或后外方,颈横动脉横跨前斜角肌表面向肿  相似文献   

8.
病例男,45岁,因发现右侧腋窝下包块16+年入院.16年前患者无意间发现右侧腋窝下有一"胡豆"样大小的包块,质硬,触摸可活动,无疼痛,未予重视.包块随时间增长逐渐增大,7+年前出现包块阵发性胀痛,发热及感冒时疼痛加重.专科检查:右侧腋窝下扪及一大小约5 cm×4 cm×2 cm包块,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质硬,活动度可,...  相似文献   

9.
高频超声诊断外周神经鞘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神经鞘瘤分布广泛,在肿瘤边缘找到与其发生神经的连接关系是超声诊断该病的要点。本研究回顾性分析31例体表神经鞘瘤的声图像特征及误诊原因,探讨其与其他常见软组织肿瘤的鉴别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10.
肢体神经鞘瘤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肢体良恶性神经鞘瘤的声像图特点及超声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良恶性肢体神经鞘瘤的声像图表现与临床特点.结果良性神经鞘瘤8例,以低回声为主(87.5%),单发,边界清,有包膜,可移动,血流丰富.恶性神经鞘瘤6例,可单发可多发,也以低回声为主(83.3%),但回声不均,边界不清晰且与周围组织有粘连,质地硬,有较丰富的血流.结论良恶性神经鞘瘤声像图有一定特征,超声对于肢体神经鞘瘤的诊断是一种有效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研究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对断指再植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将60例急诊行断指再植术患者随机分为术后自控性臂丛神经阻滞镇痛组(CA组)和对照组(NA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再植指术后血管痉挛、血管栓塞和指体坏死发生例数并计算再植指成活率,记录两组术前(T0)、术后3h(T1)、术后24h(T2)、术后48h(T3)时患侧肘静脉血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结果断指再植术后成活率CA组高于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P<0.05);血管痉挛、血管栓塞和指体坏死发生例数CA组均低于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3.60、1.67、1.66,P均<0.05)。两组不同时间点间MDA、SO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29.43、59.82、15.51、27.53,P均<0.05)。与T0点比较,两组在T1、T2、T3时间点MDA均增高,SOD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5.24、13.02、13.48、8.68、14.87、24.42;23.60、17.22、14.63、7.83、12.70、17.71,P均<0.05)。在T1、T2、T3时间点,CA组MDA均低于NA组,SOD均高于N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51、2.26、2.24;2.82、3.04、2.77,P均<0.05)。结论患者自控性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对缺血再灌注的再植指具有保护作用,提高了断指再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本院行上肢手术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8)和B超引导组(n=42)。对照组以盲探的方法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B超引导组在B型超声仪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B超引导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麻醉药物使用剂量均优于对照组,但麻醉操作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B超引导组不同臂丛神经的感觉阻滞完善率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盲探法相比,B超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麻醉操作时间虽然有所延长,然而麻醉效果佳,能够缩短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减少麻醉药物用量,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神经刺激器引导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及术后镇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剑 《浙江临床医学》2007,9(2):165-166
目的 观察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经斜角肌间沟留置导管用于持续臂丛神经阻滞及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可行性。方法 ASAⅠ~Ⅱ级上肢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套管针组(A组)和留置导管组(B组),每组30例。A组患者用20G静脉穿刺套管针行常规方法臂丛神经阻滞留置,B组患者在周围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穿刺置入专用的柔软导管,手术结束后两组患者均连接一电子镇痛泵行持续术后臂丛神经阻滞镇痛。结果 术中需辅助用药患者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术后镇痛失败率达23.3%,B组无镇痛失败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剔除A组镇痛失败患者后,两组患者术后48h内的VAS评分、Ramsay评分和PCA按压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周围神经刺激器精确引导下经斜角肌间沟留置导管行臂丛神经阻滞和持续术后镇痛是一种可行性好、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修复臂丛神经损伤的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护理。方法对23例应用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治疗臂丛神经损伤患者,术前、术后及出院后进行专项护理及康复护理,总结护理经验。结果23例患者随访8~66个月,16例神经损伤恢复效果达到优良,修复优良率达到69.6%。结论对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护理,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60岁,因“发现左侧阴囊内肿物2年余,近半月坠胀不适”就诊;无阴囊外伤及感染病史。查体:左侧阴囊增大,其内扪及约4.5 cm×2.5 cm椭圆形实性肿物,质中,有弹性,活动度较差,局部无触痛。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2.86 ng/ml,癌胚抗原1.10 ng/ml。超声检查:左侧阴囊内睾丸下方探及约4.97 cm×2.41 cm实性低回声肿物(图1A),内回声不均匀,可见数个弱或无回声区分布;CDFI示病灶内部可见稀疏血流信号,周边可见条线状血流信号(图1B);PW动脉血流频谱:收缩期峰值流速22 cm/s,阻力指数0.65;左侧附睾受肿物影响显示不清,右侧睾丸、附睾及阴囊未见异常,双侧腹股沟区未见肿大淋巴结。超声提示:左侧阴囊内睾丸下方实性占位病变。遂行左侧阴囊内肿物切除术,术中完整剥离肿物。术后大体病理:左侧睾丸下方灰红结节组织,表面被覆光滑包膜,切面灰白、质韧。免疫组织化学:SMA(+)、Desmin(+)、Vimentin(+)、S100(-)、Bcl-2(-)、CD34血管(+)、AE1/AE3(-)、CK5/6(-)、CR(-)、Ki-67(1%+)。病理诊断:(左侧睾丸)平滑肌瘤,伴玻璃样变性(图1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