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使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究黄芪桂枝五物汤干预紫杉醇诱导的周围神经毒性的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 TCMSP)获得黄芪桂枝五物汤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汇总DrugBank数据库、OMIM(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 OMIM)数据库、PharmGkb(PharmacogenomicsKnowledgebase, PharmGkb)数据库、TTD(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 TTD)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中有关紫杉醇诱导周围神经毒性的相关疾病靶点,Cytoscape 3.7.2用于构建复方有效成分—靶点网络,将作用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PPI(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蛋白互作网络,再通过DAVID(Database for Annotation, Visualiz... 相似文献
2.
目的 本研究利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探索黄芪生脉散治疗糖尿病的潜在作用机制,并结合体外细胞实验对相关信号通路进行初步验证。方法 查阅多个数据库和结合文献筛选黄芪生脉散的有效成分和对应靶点及糖尿病相关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疾病预测以及治疗机制预测,将黄芪生脉散有效成分与成分靶点构建黄芪生脉散的成分-靶点网络。此外,选取成分-靶点网络中度值较大的15个关键靶点和FDR值排名前10的疾病构建黄芪生脉散治疗疾病-靶点网络。再进一步使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黄芪生脉散的有效成分和糖尿病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最后利用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IR)模型对黄芪生脉散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进行降血糖活性验证,并通过Western-blotting实验探究其石油醚部位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 共挖掘到黄芪生脉散54个有效成分,411个潜在成分靶点及279个糖尿病相关靶点。此外,预测到黄芪生脉散治疗疾病182种,其中2型糖尿病(T2DM)与靶点关联性最强(degree值=12),由此推测黄芪生脉散可能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另外,PPI网络中degree > 20的靶点有AKT1、PIK3CA、PIK3R1和VEGFA等,推测这些靶点可能为黄芪生脉散治疗糖尿病的关键靶点。同时,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黄芪生脉散8个有效成分(degree值≥15)与糖尿病关键靶点有较强的结合能力,并且KEGG富集分析发现与糖尿病相关的主要调控通路为PI3K-Akt信号通路。体外细胞实验发现,黄芪生脉散提取物可浓度依赖性的增加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对葡萄糖的摄取,比阳性药盐酸二甲双胍的药效更强。Western-blotting实验结果表明,黄芪生脉散石油醚部位可显著改善HepG2细胞IR模型Akt、GSK3β蛋白表达水平的异常升高以及p-Akt和p-GSK3β的异常降低(与IR组相比P<0.05)。结论 黄芪生脉散的活性成分可能通过作用于INSR、AKT1、PIK3CA等多个糖尿病相关靶点,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降低胰岛素抵抗从而发挥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技术探讨“黄芪-桂枝”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出“黄芪-桂枝”中潜在活性化合物及其潜在作用靶点,采用Gene Cards、OMIM数据库获得相关疾病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关键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使用Metascape在线工具对共同靶点基因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将相关数据导入Cytoscape 3.6.1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构建“活性成分-CHF-靶点”网络模型和“靶点-GO-KEGG”网络模型。结果:筛选出27个主要活性成分,共涉及207个中药有效成分和175个中药-疾病关键靶点。“黄芪-桂枝”主要通过调控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白细胞介素-6(IL-6)、转录因子Ap-1(JUN)、肿瘤坏死因子(TNF)等蛋白,以及参与癌症途径、乙型肝炎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癌症蛋白多糖通路、人类T淋巴细胞瘤病毒Ⅰ型(HTLV-I)感染通路等发挥治疗CHF的作用。结论:本研究揭示了“黄芪-桂枝”组分中的有效化合物以多靶点、多通路、多途径治疗CHF的作用机制,为临床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防治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消化系统肿瘤化疗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1例,对照组仅给以FOLFOX方案化疗,治疗组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每周期化疗开始记录评定神经毒性分级,连续6周期。结果治疗组神经毒性发生率23.8%,对照组38.1%。经χ2检验,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可明显降低奥沙利铂神经毒性。 相似文献
6.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防治长春新碱化疗引起的周围神经毒性反应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芪桂枝五物汤系张仲景治疗血痹的经方,具有益气温阳、通痹止痛的功效。笔者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防治长春新碱化疗引起的周围神经毒性反应取得明显效果。现将有关资料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颈椎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疾病靶点数据库分别获取黄芪桂枝五物汤的药物成分、成分靶点及颈椎病疾病靶点并获取交集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对交集靶点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网络并获取关键靶点,应用Cytoscape软件分别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图及蛋白质互相作用关系(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网络,通过DAVID平台进行基因本体功能(gene ontology, GO)和通路分析。结果:筛选出中药活性成分41个,交集靶点187个,其中PPI网络分析中排名靠前的靶点包括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RAC 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 AKT)1、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 CASP)3等;GO及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关键蛋白富集在细胞核、细胞质、质膜等位置,参与RNA聚合、DNA...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雷诺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黄芪、桂枝、白芍、大枣、生姜的活性成分及其靶点,通过Geencards、OMIM数据库获取雷诺病主要靶点,将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得到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雷诺病的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构建PPI网络图...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黄芪抗疲劳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根据课题组前期研究并结合中医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指认黄芪中的活性成分,采用Pharm Mapper网络服务器预测其作用靶点;在GeneCards、OMIM数据库中搜索抗疲劳靶点,采用Cytoscape 3.6.0软件构件黄芪活性成分-抗疲劳靶点网络;使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通过度值(degree)筛选关键靶点并进行归属;使用DAVID数据库对黄芪抗疲劳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以探究黄芪抗疲劳的作用机制。结果获得黄芪中11种活性成分,包括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苷、芒柄花素、异黄烷、紫檀烷6种黄酮类成分,黄芪皂苷Ⅰ、Ⅱ、Ⅲ、Ⅳ 4种皂苷类成分及蔗糖。黄芪抗疲劳作用预测靶点有76个,网络分析结果表明,黄芪主要涉及一氧化氮的生物合成、过氧化氢反应、棕色脂肪细胞分化的正调节、活性氧代谢等生物过程,通过调节癌症通路,FoxO、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低氧诱导因子-1(HI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Ca2+信号通路、氧化应激反应等来发挥抗疲劳作用。结论本研究体现了黄芪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为进一步开展黄芪抗疲劳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黄芪-当归配伍改善血管内膜增生的药效物质和可能的作用靶点。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获取黄芪-当归的有效成分,利用Pharmmaper数据库搜集活性成分所对应的靶标。通过Genecards、DigSeE和OMIM数据库,收集血管内膜增生相关的靶标,并与药物作用靶标相比较,筛选出共同部分,作为药物成分作用的预测靶标。利用STRING获取预测靶蛋白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相互关系大小筛选出核心靶标。利用Cytoscape 3.6.1软件,绘制"药物-成分-疾病-靶标"网络图、核心靶标相互作用网络图。用R语言进行核心靶标的KEGG通路富集分析和GO生物过程分析。结果收集到黄芪-当归药对的20个活性成分,共得到193个潜在药物作用靶点、487个潜在疾病靶点,主要作用于EGFR、ESR1、ALB、MAPK8、PGR等多个靶标,涉及PI3K-Akt、MAPK、Ras等多条信号通路以发挥抗血管内膜增生的作用。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初步探讨了黄芪-当归配伍改善血管内膜增生可能的靶标和信号通路,可为黄芪-当归配伍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分析预测当归四逆汤(DSD)中桂枝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方法建立桂枝水煎液和DSD的指纹图谱,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2012年版)进行分析;采用网络药理学筛选和分析桂枝相关成分的作用靶点和通路,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预测DSD中桂枝潜在的Q-marker。结果建立了15批桂枝水煎液和15批DSD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6,并指认出7个共有成分,分别为原儿茶酸、香豆素、肉桂酸、桂皮醛、桂皮醇、2-甲氧基肉桂酸和2-甲氧基桂皮醛;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出桂枝的5个活性成分、7个核心靶点和15条关键通路;基于Q-marker"五原则"分析预测2-甲氧基桂皮醛、桂皮醛、肉桂酸为其潜在的Q-marker。结论通过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分析预测DSD中桂枝的Q-marker,为全面控制DSD的质量提供依据,为进一步研究DSD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同时为经典名方中复方及单味药的Q-marker的关联性研究提供示范。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黄芪治疗肾病综合征(NS)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和文献挖掘获取黄芪主要活性成分,利用Pharm Mapper服务器、GeneCards和CoolGeN数据库预测和筛选黄芪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采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绘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通过Systems Dock Web Site对成分与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借助DAVID数据库对靶点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疾病网络。结果筛选得到黄芪25个活性成分,涉及47个作用靶点。网络分析结果表明,靶点主要涉及氧化应激、足细胞凋亡和脂质代谢等生物过程,通过调节Ras、Rap1、MAPK、PI3K-Akt和AGE-RAGE等信号通路来发挥治疗NS的作用。结论黄芪中黄酮类、皂苷类等活性成分可能是其治疗NS的物质基础,其作用机制涉及抗细胞凋亡、抗氧化应激和调节脂质代谢等。 相似文献
15.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作用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化合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OB)和类药性(DL)为标准,依据中药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数据库、小分子靶点预测平台(Swiss Target Prediction)、人类基因组注释数据库(Genecards)预测和筛选黄芪的活性成分及治疗DN的作用靶点。采用Metascape数据库对作用靶点的基因本体(GO)注释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进行富集分析和蛋白功能归属。结果从黄芪中筛选得到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芒柄花素、黄芪皂苷I~IV等24个活性成分,作用于172个DN靶点,筛选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等18个关键靶点。调节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及其受体(AGEs-RAGE)介导的信号通路、磷酯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叉头框转录因子O(PI3K/Akt/Fox O)信号通路、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Janus激酶/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因子信号通路等关键代谢通路。参与物质代谢、氧化还原、信号转导、炎症反应等多种生物过程。结论黄芪及其活性成分通过多个靶点、多条通路发挥治疗DN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野生与移栽黄芪化学成分及抗心衰药效差异。方法利用HPLC-UV-ELSD联用技术测定黄芪样本中黄酮及皂苷成分的含量;采用ip阿霉素方法复制心衰大鼠模型,比较野生芪与移栽芪对心衰大鼠传统药效指标及代谢组学指标的干预作用。结果野生芪中总黄酮、黄芪皂苷I及黄芪皂苷III含量显著高于移栽芪,但总皂苷含量相当。药效学实验结果表明野生芪与移栽芪均能改善大鼠一般情况、组织病理学、心功能参数、血清生化指标及B型脑钠肽(BNP)水平;但与模型组相比,野生芪对心功能参数[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生化指标肌酸激酶(CK)和血清BNP含量的干预作用优于移栽芪,且表现出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和模型组的代谢轮廓明显区分,并鉴定了14个与心衰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野生芪与移栽芪均能不同程度地回调其中14个标志物,2-羟基异丁酸、谷氨酸、丙酮酸盐、甲酸盐代谢物在野生芪组中变化率较大。结论野生芪对心力衰竭大鼠的干预作用显著优于移栽芪,可为黄芪精细化商品等级规格标准的建立、临床合理用药和制药企业分类选择黄芪原料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观察桂枝对麻黄Ephedrae Herba中麻黄碱(E)、伪麻黄碱(PE)小鼠脑组织内分布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分别ig给予小鼠麻黄、麻黄桂枝药对水煎液,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脑组织样本,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测定脑组织中E、PE的经时变化,以Kinetica 5.0.11软件,对脑组织中E、PE进行非房室动力学拟合,计算E、PE的组织动力学参数,从而评价桂枝对麻黄中E、PE在脑组织内分布动力学的影响。结果 麻黄桂枝配伍组中E、PE脑内tmax较麻黄组延迟,AUC0-∞降低,E的MRT0-∞缩短。结论 桂枝配伍麻黄能通过延缓麻黄中E、PE在小鼠脑组织中的分布过程,降低脑内累积分布量,同时加快E、PE在脑内的消除,从而发挥减毒作用,证实桂枝与麻黄间存在相畏、相杀的配伍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桂枝Cinnamomi Ramulu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现代分离方法和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桂枝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羧酸及其衍生物,分别鉴定为桂枝酸A(1)、二氢红花菜豆酸(2)、rel-5-(3S,8S-dihydroxy-1R,5S-dimethyl-7-oxa-6-oxobicyclo[3,2,1]-oct-8-yl)-3-methyl-2Z,4E-pentadienoic acid(3)、香草酸(4)、丁香酸(5)、对羟基苯甲酸(6)、反式肉桂酸(7)、反式邻羟基肉桂酸(8)、erythro-guaiacylglycerol-8′-vanillic acid ether(9)、水杨酸(10)、decumbic acid(11)、邻羟基苯丙酸(12)、原儿茶酸(13)、邻香豆酸葡萄糖苷(14)、cryptamygin-B(15)。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3、9~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