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先天性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眼病,该病严重影响儿童视觉发育和视力。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由于儿童的术前评估、术中操作和术后管理都较成年人困难,使得手术效果往往不甚理想。因此,我们对近年来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治疗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以探讨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金庆新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4,26(7):454-455
目的评价三硝基甲苯(TNT)白内障晶状体摄影的临床意义:方法充分散瞳后,对普查出的TNT白内障作业人员采用Cannon CF-60 ZA型及Topcon 50 EX型眼底照相机对晶状体进行摄影:结果各种晶状体浑浊形态及程度均能清晰显示。结论晶状体摄影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出晶状体浑浊的形态,避免了人为描述及图示所受主观因素影响的误差。可为临床、科研、教学提供永久性的保存资料,利于动态对比观察。可为职业性眼病的分期、诊断及劳动能力的鉴定提供重要佐证: 相似文献
5.
过熟期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源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6,28(1):60-61
目的探讨过熟期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方法,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方法对2000年1月~2004年10月58例(63眼)过熟期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63眼)仅1例水中出现后囊破裂及玻璃体脱出。所有患眼术后视力均有提高,其中术后视力0.4以上者52眼(82.54%)。结论正确术前指导,提高患者合作性,采用小切口和∩式撕囊能有效减少并发症,从而有利于患者术后视力康复。 相似文献
6.
外伤性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外伤性白内障现代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时机及方式选择,手术技巧,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中特殊问题处理及效果等。方法:对263例外伤性白内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263例外伤性白内障,术后随访1周矫正视力>0.3为228例,术后近期并发症以角膜反应;瞳孔区纤维渗出膜形成,虹膜后粘连,前房出血等为多见。结论:外伤性白内障由于病情的复杂,多样,其治疗比较特殊,目前尚无治疗外伤性白内障的特效药物,对于晶状体浑浊的患者,手术仍是首选,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外伤性白内障最理想的方法,增视效果好,应该尽早手术以防止弱视,并促进双眼单视和立体视觉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主要介导自由水沿渗透压梯度的被动跨生物膜转运,对水有高度选择性。晶状体只有两种水通道蛋白,晶状体上皮细胞表达的AQP1和晶状体纤维细胞表达的AQP0,它们共同调节晶状体水代谢,维持晶状体生理功能及透明性,其异常表达可导致白内障的发生。术文综述了近年来对水通道蛋白0,1的研究,并讨论水通道蛋白与白内障发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连续环形撕囊口完全覆盖人工晶状体光学面与连续环形撕囊口完全不覆盖人工晶状体光学面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PCO)的情况。方法:随访近5a来施行超声乳化吸出白内障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64例196眼,术后观察视力、撕囊口与人工晶状体光学面的关系及PCO等情况,随访12~26(平均16.3)mo。根据Sellman等的PCO分级标准进行分级:I级为没有PCO或极轻微PCO不减少红光反射,也没有珍珠样小体或IOL边缘也没有发现珍珠样小体;Ⅱ级为轻度PCO减少了红光反射,IOL边缘也没有发现珍珠样小体;Ⅲ级为在IOL区域内发现中度纤维化或珍珠样小体,但视轴(中心3mm)是透明的;Ⅳ级为重度纤维化或珍珠样小体并扩展到视轴区,并且严重减少红光反射。术后后囊膜出现Ⅱ,Ⅲ及Ⅳ级统计为临床出现后发性白内障的并发症病例。结果:后发性白内障是现代白内障摘除手术后晚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连续环形撕囊口完全覆盖人工晶状体光学面组120眼中,发生后发性白内障42眼(35.0%)。连续环形撕囊口完全不覆盖人工晶状体光学面组76眼中,发生后发性白内障41眼(53.9%)。两组病例术后在临床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上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连续环形撕囊口大小与术后后囊膜的混浊有关。撕囊口完全覆盖人工晶状体光学面能减少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的几率。 相似文献
9.
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的手术技巧。方法采用改良的拦截劈裂-挤压碎核法超声乳化技术,对Ⅳ级以上硬核进行超声乳化吸出术。结果对60眼进行超声乳化手术。有效超声乳化时间为(38.60±9.20)秒。术后3天,裸眼或球镜矫正视力≥0.5者42眼(70.00%);术后1周,视力≥0.5以上者分别为54眼(90.00%)。结论拦截劈裂-挤压碎核法同时具备拦截劈裂法的安全和挤压碎核法的强力裂核的两大优越性,对硬核白内障进行超声乳化具有安全快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儿童人工晶状体植入的疗效,探讨人工晶状体屈光度的选择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85例(96眼)4-14岁儿童行白内障摘出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中先天性白内障29眼,外伤性白内障67眼。平均随访时间26个月。结果:除1例合并黄斑病变外,术后矫正视力普遍提高,视力>0.05占98.8%,>0.3占68.5%,>0.5为31.5%。术后葡萄膜炎及后囊膜混浊较成人严重,发生率分别为71.9%和37.5%。结论:儿童白内障通过施行白内障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绝大多数儿童的视力能显著提高,并建立良好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儿童先天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观察,探讨儿童人工晶体植入的最佳时机,屈光度选择以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75例(96)眼全部施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无晶体眼为3眼;年龄最小2岁,最大14岁,平均7.6岁;随访4月-3年。结果1.术后矫正视力满意,≥0.5共38眼,占39%,0.1-0.4共36眼,占38%,<0.1共8眼,占8%,视力检查不合作14眼,占15%。2.术后葡萄膜炎及晶体后囊膜增殖较成人严重。结论先天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是防治儿童弱视,恢复双眼单视功能的最佳方法。儿童先天性白内障应尽早手术,术后及时处理并发症并进行弱视训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针对儿童外伤性白内障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探讨防止后发障最简便有效的方法.方法 将41例儿童单眼外伤性白内障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病例分为晶状体后囊完整组(23例)与晶状体后囊破损组(18例),对晶状体后囊浑浊发生率进行1~2年的随访、视力对比分析.结果 发现晶状体后囊浑浊发生率达91.2%,其中后囊完整组远期绝大部分发生程度不同的浑浊,矫正视力在0.5以上者仅为21.7%,后囊破损组发现周边残留后囊虽有浑浊,但中央视轴区透明,远期矫正视力在0.5以上者仍占61.1%.结论 在儿童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如后囊完整常规作一期后囊截开是防止后发障及维持远期较好视力的最简便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感染途径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至2006年间入院的8例8眼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病例。结合既往病史和临床检查探讨其感染途径。6例行玻璃体切除联合人工晶体摘除,并结合玻璃体腔内药物注射。结果导致感染的途径主要为白内障手术切口。3例细菌培养结果为表皮葡萄球菌。7例随访期末视力有提高,最高达0.3。结论白内障围手术期规范细致的操作是预防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重要措施。玻璃体切除联合人工晶体摘除是值得采用的有效治疗步骤。 相似文献
14.
儿童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儿童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疗效,探讨并发症防治措施。方法:对78例93眼儿童行白内障摘除时作后囊截囊或撕囊前玻璃体切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时间平均为24mo。结果:术后矫正视力普遍提高,除2例合并黄斑病变、1例单眼先天性白内障、1例双眼先天性白内障外,视力>0.05占94.3%,>0.2占75.0%,>0.5占44.3%。结论:儿童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1期行后囊撕囊联合前玻璃体切除,绝大多数儿童视力显著提高,并建立良好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能使单眼过熟期白内障患者植入人工晶体,与健眼达到双眼单视,提高生活质量。方法 黏弹剂压迫前囊,不让液化皮质进入前房,先植入晶体,再剪除前囊膜;压迫前囊后采用开罐法等。结果 本组12眼手术全部成功,除1眼因废用性外斜视力4.0,其余6眼脱残,5眼脱盲。结论 掌握过熟期白内障特点,掌握手术操作关键,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手术方式。而手术成功的关键仍在于破晶体前囊及后囊膜的完整。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近视漂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的先天性白内障患者的人工晶状体度数数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先天性白内障患儿36例(62只眼),植入折叠IOL,术后随访时间12~36(24.52±7.54)个月.分为三组:A组1.5~4岁,B组4.1~6岁,C组6.1~8岁.结果 近视移动范围为-0.19~-3.25D,A组平均漂移-1.03D/年,B组平均漂移-0.65D/年,C组平均漂移-0.35D/年.3组屈光度数变化率(D/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430,P=0.000),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先天性白内障植入IOL后最好保留轻中度的远视,补偿发育带来的近视趋势,年龄越大,欠矫的度数应越少.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测量白内障患者的眼轴长度、角膜厚度、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及角膜曲率,并分析其相关性,为眼部手术提供解剖基础。方法:采用A型超声、角膜测厚及角膜曲率仪为白内障患者1199眼的眼轴长度(OAL)、角膜厚度(CT)、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及角膜曲率(CC)进行检测并统计分析。结果:OAL:23.38±2.26mm;CT:中央(CT1)为505.00±42.38μm,周边以下方最厚678.18±54.50μm、鼻侧最薄627.44±79.05μm;ACD:2.91±0.46mm;LT:4.55±0.90mm;角膜曲率:水平径线(HK)44.09±1.75D、垂直径线(VK):44.13±1.61D。结论:白内障患者CT1与正常人相同,男女之间有差别,但年龄与其无相关关系。ACD与CT1是正相关(r=0.138,P=0.016),ACD与OAL是正相关(r=0.249,P<0.001),与LT是负相关(r=-0.290,P<0.001),LT较正常人眼厚。VK与HK呈正相关(r=0.685,P<0.001)而与LT无关。年龄与CT,VK,HK,ACD,LT及OAL间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单纯白内障摘出加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1年8月~2003年6月收治的资料完整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17例(20眼),单纯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或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18月。结果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18眼术后眼压正常,2眼加用抗青光眼滴眼液控制正常,术后平均眼压(16.75±3.10)mmHg与术前眼压(25.31±11.60)mmHg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配对t检验P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并比较90例(98眼)老年性成熟期白内障术前及术后视力。结果 术后1个月视力0.1~0.3者7眼,0.4~0.8者76眼,0.8以上15眼。结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疗效确切。不需昂贵手术设备,治疗费用低,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