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歌诀】乳糜尿王属萆薢,分湿化浊湿痹解。治湿最长次风寒,化阴伸阳肾气摄。【释义】中药治疗乳糜尿疗效最佳之品首选萆薢。萆薢善利湿而分清去浊,为治膏淋之要药。其能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善治腰膝痹痛。【药解】萆薢为薯蓣科植物绵萆薢Dioscorea septemloba Thunb.、福州薯蓣D.futschauensis Uline ex R.Kunth或粉背薯  相似文献   

2.
杨建宇  李彦知  范竹雯  郑绍明  李娜 《光明中医》2013,28(9):1946-1947,1956
萆薢——治疗乳糜尿之王【歌诀】乳糜尿王属萆薢,分湿化浊湿痹解。治湿最长次风寒,化阴伸阳肾气摄。【释义】中药治疗乳糜尿疗效最佳之品首选萆薢。萆薢善利湿而分清去浊,为治膏淋之要药。其能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善治腰膝痹痛。【药解】萆薢为薯蓣科植物绵萆薢Dioscorea septemloba Thunb.、福州薯蓣D.futschauensis Uline ex R.Kunth或粉背薯蓣D.hypoglauca Palibin的干燥根茎。前两种称"绵萆薢";后一种称"粉萆薢"。  相似文献   

3.
总结曾庆琪教授运用萆薢治疗男科疾病的经验。萆薢可祛风除湿、利湿分清、化阴助阳、壮骨健步,并入阳明经祛湿利浊,走厥阴经助阳通经。曾教授在男科病的治疗中,取萆薢祛风除湿之功以治阴汗,取其利湿分清之功以治精浊,取化阴助阳之效以疗房劳,取壮骨健步之效以起骨痿。同时,曾教授认为萆薢对房事后腰痛、阴痛等疼痛性疾病尤其显效,其镇痛作用值得挖掘。  相似文献   

4.
HPLC测定萆薢分清丸中甘草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萆薢分清丸是由粉萆薢、石菖蒲、甘草、乌药和炒益智仁5味中药制成的水丸剂,具有分清化浊、温肾利湿之功效,用于肾不化气,清浊不分,小便频数,时下白浊.  相似文献   

5.
正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为一代岭南名医巨擘,十分重视对岭南草药的研究,并且对其临床运用颇具心得。"川萆薢"便是邓老治疗肝病时常用南药之一~[1],主产于两广、四川等地~[2],虽未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录,但在历史上却一直作为"萆薢"药物的主要来源之一。兹浅析邓老对川萆薢的用法,以供大家学习。1对川萆薢性味功效的认识目前认为川萆薢属利尿通淋药,味苦,性平,归肾、胃经。功可利湿泄浊,祛风除痹~[3]。邓老认为,川萆薢以  相似文献   

6.
沈新民 《陕西中医》2008,29(12):1601-1601
目的:观察程氏萆薢分清饮加味治疗乳糜尿的疗效。方法:采用程氏萆薢分清饮加味(丹参、车前子、茯苓、白术、萆薢、黄柏、菖蒲、莲子心、丹皮、焦山栀、天龙、蛇舌草、大小蓟)治疗本病36例。结果:总有效率为83.3%。提示:本方法对本病有清热通淋,分清泌浊的功效。  相似文献   

7.
正萆薢渗湿汤出自高秉钧(清)《疡科心得集》,为治湿热下注之臁疮漏蹄等证而设。萆薢渗湿汤为皮肤科常用名方之一,临床应用广泛。萆薢渗湿汤全方渗湿化浊,清热解毒,性较平和,多无苦寒伤胃之忧。方由萆薢、薏苡仁、黄柏、赤茯苓、丹皮、泽泻、滑石、通草8味药组成,具有清热利湿、解毒化浊之功。笔者用来治疗多种常见、顽固皮肤病,疗效较佳,现报告如下。1典型案例1.1湿疹患者,男,44岁,湿疹病史多年,2012年6月于我  相似文献   

8.
萆薢入药历史悠久,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位列中品。又名黄萆薢、土黄莲、黄姜,性平,味苦,归肝经、胃经、膀胱经。具有利湿祛浊、祛风通痹的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膏淋、白浊、白带过多、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等证。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萆薢有效成分(药理研究大多采用萆薢水提物,主要成分为甾体皂苷类化合物)或以萆薢为主的方剂或成药在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免疫系统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  相似文献   

9.
远方教授认为慢性肾脏病(CKD)以脾肾亏虚为本,CKD进展至3~4期时,患者脏腑功能进一步减退,导致瘀血浊毒内生,因此CKD 3~4期为治疗的关键时期。远方教授主张运用“健脾益肾,活络泄浊”法治疗CKD 3~4期,通过补益脾肾、活通肾络、通腑泄浊、芳香祛浊、解毒泄浊、降脂化浊等方法以延缓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王耀光教授应用分清泄浊、益肾固精之萆薢分清饮加减治疗乳糜尿,应用荡涤胃肠实热之大黄甘草汤化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扶阳的理法方药体系在汉代已初步形成,至清代末期郑钦安创立火神派,扶阳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对当代治疗疾病影响巨大。儿童肥胖症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发病率高,危害性大,结合小儿“脾、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及其过食肥甘厚腻、缺乏运动等原因使得脾虚不运,肾阳不化,致使机体阴阳失衡,阳虚阴盛,化为水湿、痰饮等形成膏脂之有形之物,积于皮下,发为肥胖,临床运用扶阳理论治疗本病疗效确切。现试将扶阳治法中的温阳法、温中法及温利法在儿童肥胖症的应用作一阐述,并结合临床验案分析,希望扶阳治法为临床儿科慢性病提供新的思路,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治疗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重点介绍武连仲教授在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方面的学术观点。根据阴阳辨证分型为阴阳俱缓、阴急阳缓、阴缓阳急、阴阳俱急,针刺治疗在醒脑开窍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辨证分型,进一步采用不同的针刺手法并进行理论阐述。  相似文献   

13.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在育龄期女性人群中发病率高,且常伴随肥胖、不孕等病症的发生,西医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给女性身心健康带来很大影响。谢长才教授认为,该病病机以阳虚为本,三焦气化失常,痰湿瘀血为标,以“阳化气,阴成形”为思想指导,以温化、温通为治法,结合针灸、中药、生活调护等内外结合的方法,近期与远期疗效并重,实现了标本兼治的目的,值得学习与推广。  相似文献   

14.
田春霜  朱颖 《天津中医药》2021,38(2):205-208
用取象比类的思维模式分析卵巢的阴阳转化规律,进而探讨五脏与卵巢功能的调节关系,强调心肾在调节卵巢功能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此基础上以阴阳虚实为纲领分析卵巢功能失调导致的月经异常及生殖疾病的病机,并列举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心肾同调、运转少阴枢机和导师朱颖教授顺应卵巢阴阳转化规律调整卵巢周期治疗此类疾病的治法及方药.  相似文献   

15.
周博  袁卓  冯辉 《天津中医药》2018,35(4):264-266
[目的]比较调神益肾针刺法与常规西药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调神益肾针刺组、西药组,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判断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PSQI评分均降低,治疗前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调神益肾针刺组较西药组评分降低更加显著(P0.05)。调神益肾组、西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76.7%。[结论]调神益肾针刺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安全有效,疗效明显优于口服艾司唑仑。  相似文献   

16.
从阳化气与阴成形、癌毒、浊邪等肿瘤相关理论为出发点分析了其阴阳属性,痰、毒、瘀等病理产物停滞凝结为有形之体,其性属阴,但其活跃的增殖特性与富有转移和侵袭的特点其性亦属阳。阴邪潜伏内敛凝滞渐成积阴之体,亢阳破袭流窜在外方为用阳之势。积阴以化阳用,用阳以滋体阴。借助现代医学发展研究成果,通过“取象比类”的方法做出经典与现代理论相联系,在不违背经典原意的前提下,用“体阴用阳”理论解释其具有“潜伏性、隐匿性”与“猛烈性、侵袭性”等双重性质是恰当的。并指出临证治病当立足于注重动态辨治和把握扶正与祛邪两大要点,方可达到治病求本、人瘤共存的阴阳平和之态。  相似文献   

17.
多囊卵巢综合征为妇科内分泌的常见疾病之一,常因持续无排卵而导致不孕,西医认为该病病机复杂,多采用激素治疗,但其不良反应较大、并发症较多。于红娟教授根据月经周期理论及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的根本症结在于肾之阴阳俱虚兼痰瘀,并在《黄帝内经》“阳化气,阴成形”理论的指导下,提出在调周法的基础上使用温阳化瘀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郝阳  刘纳文 《天津中医药》2021,38(8):1022-1027
膜性肾病是临床高发且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肾脏疾病病理类型。文章运用中医学思维,基于《黄帝内经》开阖枢理论,从少阴枢机观点出发,对膜性肾病从辨病论治角度进行了探讨,阐明少阴枢机不利是发病的病机关键,阴阳失调,气机升降失常,寒热失衡,水道不利是其基本病理变化。提出以"和畅少阴枢机,调和阴阳,调畅气机升降,平衡寒热,疏利水道"法治疗,为膜性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张露露  张其慧 《天津中医药》2019,36(11):1086-1087
国家级名老中医许彭龄教授基于老年人生理和病理上的特殊性,运用"和化"法论治老年冠心病。在整个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尤重肾脾,首崇推化,组方求和,用药平和等心法,全面调理脏腑功能,使气血阴阳恢复平衡。  相似文献   

20.
胸痹之病包含了西医“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张伯礼教授根据多年临证经验,认为胸痹心痛主要病机为阳微阴弦,以气血阴阳虚衰为本,以气滞、寒凝、痰浊、血瘀为标,注重对该病本虚标实之辨识,除化痰逐瘀之法治疗标实之证外,尤注重补益气血以治本的重要性。当前诸多医者认为胸痹主要矛盾是血瘀,故多选活血化瘀药物为主要治疗方法,对胸痹的病机及虚实变化认识不足,不识护本,不辨气血,长期使用攻伐活血之品,犯虚虚之戒。文章通过整理验案,体现张伯礼教授以气血论治胸痹的辨证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