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志玛优措多杰仁青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23,(6):72-76
目的:分析藏医药治疗“白脉病”的组方规律,研究用药特点,为新药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从《四部医典》《藏药方剂大全》《秘诀补遗·钥匙》《临床札记》《藏药方剂宝库》等藏医药经典著作中收集和整理明确治疗“白脉病”的藏药方剂,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软件”(TCMI V3.0)对常用药物频次、组方规律、核心组合等内容进行系统分析;通过藏药药性理论分析治疗“白脉病”药物性-化-味的使用频次等。结果:汇总出藏医治疗白脉病的方剂102首,涉及单味藏药220种,使用频次≥30的药物有20味,西红花和丁香的使用频次较高;丁香、麝香和丁香、肉豆蔻是频次最高的药物组合;发现“肉豆蔻、丁香、珊瑚、麝香、西红花、天竺黄”为主的5首核心组合,以及藏药性-化-味理论分析出苦味和甘味、凉性的使用频次较高。结论:频次、药物组合、核心组合以及药性的分析结果都揭示藏医治疗白脉病的核心药物功效以行气泄隆、清脉热为主,并始终遵循协调人体三因动态平衡的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古代中药复方治疗肺痨的用药规律。方法 选取中华医典5.0系统中治疗肺痨的处方,利用Excel 2010软件建立肺痨处方数据库,并使用统计软件IBM SPSS Statistics 23 及数据挖掘软件IBM SPSS Modeler 15.0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共纳入749首肺痨治疗处方,中药种类合计475味,排列在前10味的高频药物分别为:甘草、人参、茯苓、当归、芍药、麦冬、生姜、白术、柴胡、生地黄。中药类别中占据前5类的是:补虚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解表药、(健脾)利湿药。高频药物间生成4个聚类分析结果,因子分析中提取12个公因子,经关联规则分析,设置最低条件支持度≥8%,最小规则置信度≥ 72%,提升度>1,得出关联规则8条,3味药配伍关联规则29条,4味药配伍关联规则11条。结论 通过对中华医典的挖掘,客观呈现古代医家治疗肺痨的组方用药经验,为现代临床用药指导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藏医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的取穴规律,为临床治疗高血压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1990年至2020年藏医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文献,总结选穴情况,逐一输入Excel2013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文献中筛选出治疗高血压14个单穴进行分析,高频放血穴有9穴,穴位主治病症是缓解头额胀痛,清热降火。放血穴主要集中在头部,挖掘出11种二项关联和3种三项关联,穴位聚类分析后聚为4种。结论 本研究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发现,临床治疗高血压选取的放血穴有功能配伍,也有部位配伍,还有功能功能部位配伍。这些选穴、配穴规律对指导临床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藏医治疗跌打损伤外用方剂用药规律及药性研究。方法 收集《四部医典》中主治跌打损伤的外用方剂,构建藏医治疗跌打损伤外用方剂复杂网络数据集,计算网络的拓扑性质参数,分析跌打损伤外用方剂的核心药物、方药配伍规律及药性特点。结果 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外用方剂223首,涉及药物286种,药物节点度靠前的药物有甜醅、酸奶、熊胆、鱼胆、面粉、秦艽等。常用组合药物中甜醅-面粉、甜醅-酸奶、冰片-熊胆等是藏医治疗跌打损伤的常用组合药物。药物六味分析发现,甘味与苦味占主要味道;同样三化味中甘化味与苦化味居多;药物十七效分析发现,软效、重效、钝效等排名靠前,结论 运用复杂网络方法可以发现藏医跌打损伤外用方剂的组方配伍规律,为总结和分析藏医外用药物提供更准确、更多维度的依据,进而或可有助于藏药新药开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医药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组方规律,为临床制定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处方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检索1988-2018年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以中医药治疗儿童哮喘发作期的文献,筛选符合标准的文献,构建儿童哮喘发作期方药数据库,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779首方药,涉及药物259味,其中常见证型为热性哮喘证,常用药物40味,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为麻黄、苦杏仁、甘草;药物使用以化痰止咳平喘药、解表药、补虚药为主,药味以苦、辛、甘为主;药性以温、寒、平稍多;归经主要归肺、脾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出二项关联规则26条,三项关联规则40条,四项关联规则12条;系统聚类分析得出药组10个。结论 中医药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方药以化痰平喘、温肺化饮、清肺止咳、补益肺脾、息风解痉、祛瘀通络为主。用药性味体现了苦温、苦寒燥湿化痰,辛温宣肺祛邪,辛开苦降调节气机升降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全国各省市地区运用传统中医药方法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治疗期的中药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治疗期提供详细信息和治疗参考。方法 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三大数据库相关文献报道,以及国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健委通过官网发布的中医诊疗方案,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并录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2.2.1),采用系统集成的统计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方法,分析COVID-19治疗期处方的中药用药频次、药对关联、药物属性(包括药味、药性、归经)、药物功效、聚类处方等,运用图表等形式对中药处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直观的展示,并对其轻症、重症处方的中药的用药频次、药物属性(包括药味、药性、归经)、药物功效进行对比。结果 经过筛选后,纳入中药处方78个,涉及的中药总数144味,总处方用药频1022次;功效267个,总功效频次2897次;药性9种,总频次906次;药味10种,总频次1434次;12经总频次2162次。聚类处方治疗期中药用药频次排名前10的中药:①杏仁、麻黄、甘草、黄芩、石膏;②半夏、陈皮、苍术、草果、藿香;治疗期轻症中药用药种类为116种,总用药频次为674次,用药频次较高的为杏仁、甘草、黄芩;重症中药用药种类为95种,总用药频次为351次,用药频次较高的有甘草、杏仁、石膏。结论 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2.1)分析数据,以图表文字相结合展示中医药治疗COVID-19治疗期的中药具体用药规律,并对治疗期轻症及重症用药进行对比,为临床上指导治疗COVID-19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多算法挖掘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并且基于生物信息学探究关键组方治疗糖尿病的药效药理机制,为糖尿病的辨证防治提供指导。方法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通过数据挖掘分析方法研究糖尿病治疗的组方用药规律,同时基于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算法获得新关键组方,另外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关键组方治疗糖尿病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药效药理机制。结果 通过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共筛选出68首中药处方、214味中药及4首新组方,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发现黄芪、甘草、五味子、丹参及当归新组方治疗糖尿病基于193种生物活性化合物、30种关键靶点、4151种GO过程以及74条KEGG生物通路,并且基于分子对接发现glycyroside、sitosterol等关键活性成分。结论 本研究初步阐明了糖尿病治疗的方剂用药规律,并基于生物信息学初步揭示了复方用药的药效药理机制,为糖尿病的中医药临床辨证治疗提供数据算法支持以及生物信息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现在对葶苈大枣泻肺汤的研究多集中于应用其泻肺机理治疗多种肺系及心系疾病,但对其泻肺本身研究阐释较少,且临床多重用葶苈子而忽视大枣的重要配伍作用,故本文对葶苈大枣泻肺汤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探析“泻肺”内涵及临床配伍规律,为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为数据库,检索筛选葶苈大枣泻肺汤相关文献,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筛选的文献中涉及的药物进行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文献281篇,涉及方剂347首,中药243味。葶苈大枣泻肺汤单方加减应用最多;出现频数最高的单味药为葶苈子;药物二项、三项、四项关联规则分析显示依次是9、16、6项;聚类数目为六类时较好。结论 通过对葶苈大枣泻肺汤文献的数据挖掘,深入挖掘出“泻肺”的内涵一为泻肺水,一为泻肺热。泻肺中水饮时多配伍利水、通阳药物;泻肺热降气化痰浊时多配伍清热降气化痰药物,且葶苈力峻多配伍护正之品。临床适应病证不同,应用配伍也多有异,需注意恰当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黄力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2016年1月1日-2021年1月1日中日友好医院黄力教授门诊处方数据,进行整理和筛选,应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对黄力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处方进行挖掘与整理。结果 共收集黄力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处方91例,涉及中药178味,累计用药频次1 602次。处方中药物的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辛、苦为主;归经以肺、脾、心、胃经为主;药物功效以补中益气、健脾宁心、润肠通便、敛阴止汗为主。关联规则分析总结出用药核心配伍组合为“黄芪-白术-茯苓-川芎-葛根”。聚类分析显示高频药物可分为4类:健脾益气类;活血化瘀类;利水消肿类;升阳解表类。结论 黄力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多以补中益气汤中核心药对为底方进行画裁,从调整“气、血、水”三者关系入手,灵活运用补益中气、活血化瘀、温阳利水三法,临床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析朱丹溪治疗痛风的用药规律。方法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及古今医案云平台软件(V1.6.3),对《格致余论》《金匮钩玄》和《丹溪心法》三部著作中治疗痛风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纳入32首治疗痛风的方药,包括中药90味,其中使用频次较高的为甘草、苍术、川芎、黄柏、当归、生姜和黄芩;用药以温性和平性,归脾、肝、心和肺经中药为主;功效以活血化瘀、发散风寒、清热燥湿、补气和补血为主;演化得到8个核心组合及4个新方。结论朱丹溪治疗痛风着眼于其病因病机"热血得寒,汙浊凝涩",药物的选用以治血为本,多用辛温苦燥之品,活血行瘀的同时散燥寒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冠心病合并失眠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三大数据库,筛选冠心病合并失眠的中医药临床相关文献并进行整理,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药物频次分析、组方规律和新方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方剂92首,涉及中药120味;常用单药有酸枣仁、丹参、甘草、川芎、茯苓,常用对药有丹参-酸枣仁、川芎-酸枣仁、甘草-酸枣仁、茯苓-酸枣仁、川芎-甘草,置信度较高的关联规则有远志→酸枣仁、知母→酸枣仁、川芎,甘草→酸枣仁,进而演化得到治疗冠心病合并失眠的核心药物8个、核心组合18个和新候选处方9首。结论 通过对高频药物、组合、新候选处方的挖掘,发现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合并失眠重视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与安神药的配伍使用,标本兼顾,共同增强冠心病和失眠的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为冠心病合并失眠的临床遣方用药和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4)进行数据挖掘并探究中药治疗汗出偏沮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录的1984年1月1日-2019年1月1日中药治疗汗出偏沮症临床研究文献。采用Excel2007建立数据库并录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1.4),采用系统集成的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药对分析、核心处方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纳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经筛选,共纳入中药处方65首,涉及中药125味,其中用药频次最高的中药为桂枝(45次)、白芍(45次)。高频药对有桂枝-白芍、桂枝-大枣、白芍-大枣等。主要核心处方为白芍、桂枝、大枣、甘草、生姜、黄芪、当归。结论 古今医案云平台(V1.4)分析得出的中药治疗汗出偏沮用药规律研究可指导临床应用,但须注意随证加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中医用药规律。方法 搜集并筛选近十年发表与中医药治疗UC相关的文献,对证型和药物信息进行提取、规范,构建数据库并应用聚类分析、关联规则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本研究共提取方剂243首,药物188种,高频用药为甘草、白术、黄连、党参、白芍等28种,以补虚药及清热药为主,药性以温、寒、平为先,五味则偏苦、甘味,用药大多归脾胃经。运用Modeler 15.0软件在S≥14%,C≥90%,L≥1.0条件下挖掘出28个药物关联规则,聚类出6个组方并与各证型相对应。结论 UC证型分布以大肠湿热证、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脾虚湿困证、脾气虚证、寒热错杂证为主。核心用药多味苦、甘,入脾胃经,功效上以补虚、清热、理气、收涩、渗湿、温里药为主。组方多为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经典方加减而成,药物配伍上体现了从脾论治的治疗思想,清热除湿、调气理血并重,后期注重补火助阳,多药相合,多法并用以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王琦院士治疗痤疮的用药规律,为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创新研究提供前期分析统计。方法 采集王琦院士的门诊治疗痤疮病案,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构建医案数据库,基于该软件的集成规则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王琦院士的门诊治疗痤疮的用药规律进行总结。结果 整理出王琦院士治疗痤疮的方剂共70个,涉及中药131种,以寒、凉、温性,苦味,入肝、胃、肺经药频率最高,积雪草、薏苡仁、桃仁、冬瓜子、芦根、白花蛇舌草、枇杷叶、丹参为核心组方,其中积雪草、薏苡仁、桃仁、冬瓜子、芦根为最主要的五味药。结论 王琦院士认为湿热体质的人群为痤疮的高发人群,病机要点是以湿热蕴结为主,毒瘀痰结为标。治疗痤疮当以清热利湿为基本治法,兼以解毒祛瘀、化痰散结。在治疗时要注重痤疮的反复发作性,通过中药内治减轻痤疮的发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研究中医药治疗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妇科彩超诊断为子宫腺肌病的患者3768例,处方数8986个,其中中药信息201242条,影像学资料4322条,使用的中药362味,使用复杂网络软件Liquorice系统进行挖掘分析。结果 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中药使用频次 > 2000的中药35味,核心处方复杂网络图中的药物有当归、白芍、川芎、醋延胡索、醋香附、蒲黄、炙甘草、党参,得到3层核心药物加减配伍子网络图。结论 运用复杂网络分析的方法,反映了真实世界中医对子宫腺肌病的诊疗思路及用药规律。治疗AM应在活血化瘀的总前提下,佐以理气止痛,益气补血。寒凝血瘀者温经散寒,热灼血瘀者清热解毒,气滞血瘀者行气活血,正气虚弱者补肾益气。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治疗疫病的藏药用药规律进行挖掘,为COVID-19的藏药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来寻找藏医药的用药规律.结果:藏医治疗疫病以清热、化痰、消炎、活血、燥湿为主;药性多偏温,药味多偏甘、辛、苦,归经多入肺、胃经.结论:数据挖掘方法总结藏医治疗疫病的用药规律,以清热、凉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析韩氏妇科传承人韩延华教授治疗月经病的学术思想和用药规律,为临床辨治本病提供依据及思路。方法 筛选韩延华教授门诊治疗月经病的有效医案,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软件,建立数据库,对符合纳入标准的处方进行性味归经统计、功效统计、频次统计、关联分析以及聚类分析和核心处方的挖掘。结果 共纳入312份有效医案处方,涉及190味中药,四气以温、寒、平为主,温药居多;五味以甘、苦为主;归经以肝经为主;药物功效以补虚类为主,次者为活血化瘀类;高频药物(≥60次)29味,前6味为牛膝、白芍、山萸肉、炙甘草、山药片和醋鳖甲。关联规则分析得到药对及药组关联,聚类分析得到6个核心组方。结论 通过数据挖掘出韩延华教授以“肝肾学说”、“肝主冲任”学说为指导辨治月经病的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TCMISS,V2.5)对吕英教授治疗自闭症语言障碍的处方进行数据挖掘,探索其病因病机及组方规律。方法 收集吕英教授治疗自闭症语言障碍的医案,将其方药信息录入TCMISS,借助该平台集成的关联规则、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法、无监督熵层次聚类法等分析方法探索吕英教授治疗自闭症语言障碍的药物组方规律。结果 共筛选出120个医案,包含处方共120首,涉及中药89味,其中使用频次前6味中药为桂枝、鸡蛋花、白术、泽泻、石膏、桔梗,药性以寒、温为主,药味以甘、苦居多,归经多属肺、脾、肝经。通过关联规则分析所得的用药模式中,使用频次最高的为桂枝与鸡蛋花、桂枝与泽泻、白术与桂枝,进一步分析得到的核心药物为泽泻、桂枝、白术,为五苓散的药物组成,并基于复杂熵聚类方法演化出6首新处方。结论 吕英教授治疗自闭症语言障碍以阳明“气血津”不足和三焦气化功能失常为主要病机线路,清解阳明伏火、加强阳明本体液津血的生化化生及恢复三焦气化功能正常为主要治法,其核心代表方剂为木防己汤和五苓散。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鉴于慢性胃炎是藏医优势病种且有较好的疗效,研究藏医治疗慢性胃炎的用药规律,为藏医临床与科研提供参考。方法 多中心收集藏医治疗慢性胃炎2613例有效临床医案,统一归纳藏医诊断确定归类分型,采用Gephi 0.9.2、SPSS Statistics 23、SPSS Modeler18等软件的描述性统计、Apriori算法、K-均值聚类分析方法,结合藏医“味性化味”药性理论进行分析,构建藏医治疗慢性胃炎的“方-药-性-效”复杂网络。结果 本研究涉及的慢性胃炎的藏医诊断可归纳为四种证型,其中隆型472例、赤巴型811例、培根型974例,其他证型356例。涉及藏药方剂共有137首,其中五鹏丸(1012次)、仁青芒觉(864次)、六味能消散(811次)等频次最高;关联规则分析发现,五味金色散和六味能消散关联最高。其中隆型以六味木香散等平隆助动、促进胃肠蠕动类方剂为主;赤巴型以五味金色散等清热凉血、消炎治疮类方剂为主;培根型以五味石榴散等平培根、助胃火类方剂为主。组方中诃子、木香、红花等使用频次最多,设置“支持度 ≥ 40%,置信度 ≥ 80%”时诃子、石榴子、木香等关联最强。药性分析发现,甘味、苦味、辛味等偏盛,十七效中以凉、钝、重、糙等为主,其中凉效、钝效可对治热、锐特性引起的胃热、胃肠糜烂等疾病,并分析方剂对治三因的比值,发现主要对治赤巴,其次为隆和培根。结论 通过构建“方-药-性-效”的研究模式,发现藏医对慢性胃炎的诊疗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慢性胃炎在藏医诊断中可分为四种证型,总体治疗具有以“清血热-抑胃液-养胃火-通胃隆”四位一体的隐形用药规律,其中隆型以镇隆平气为主,赤巴型以清热凉血为主,培根型以平寒温胃为主,藏医临床治疗慢性胃炎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从文献研究的角度出发,运用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探讨中医药在血脂异常治疗中的组成规律和作用机制研究,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以1979-2019年“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维普中文期刊”等数据库中检索到的中药复方治疗血脂异常文献为数据来源,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其进行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熵聚类方法分析,研究防治血脂异常方药组成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通过KEGG通路和基因本体富集分析,研究高频核心药物的生物信号通路,阐明其作用机制。结果 共计786篇文献符合检索条件,包含314味中药,发现48味高频中药,按照药物使用频次从高到低排序为:活血化瘀药、补虚药(健脾补肾为主)、利水渗湿药、消食化积药;药物性味以温、苦为主,归肝经和脾经最多;进一步关联分析得到高频药对(药组)17个;经过熵聚类分析发现潜在药物组合22个和新方组合11个。应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对核心药组“山楂、泽泻和决明子”的作用机制进行探索,发现其主要通过作用于包括雌激素受体1(ESR1)、大麻素受体1型(CNR1)、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NR3C1)、环氧合酶2(PTGS2/COX2)等潜在靶点,干预三羧酸(TCA)循环、脂质代谢、脂肪酸降解等调节血脂相关的关键信号通路而发挥调节血脂作用。结论 中药治疗血脂异常以健脾补肾治其本,活血化瘀、消痰化积治其标的方法为主,核心药组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干预脂质代谢和基础代谢相关通路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