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MRI(rs-fMRI)观察首发轻-中度抑郁症患者默认网络(DMN)功能特点,探讨功能连接异常脑区与临床表现等的相关性。方法采集24例首发轻-中度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和22名健康人(对照组)的颅脑rs-fMRI数据。以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及后扣带回皮质(PCC)为种子点,行全脑功能连接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抑郁症组差异脑区功能连接与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总评分及病程的相关性。结果相比对照组,抑郁症组mPFC与双侧小脑后叶、右侧前扣带回、右侧额下回眶部及左侧楔前叶功能连接减弱(K均>54,P均<0.05),与右侧额下回岛盖部功能连接增强(K>54,P<0.05);抑郁症组PCC与双侧额中回眶部、双侧壳核及左侧额上回背外侧功能连接减弱(K均>54,P均<0.05),与左侧颞中回、双侧角回及右侧楔前叶功能连接增强(K均>54,P均<0.05)。抑郁症患者mPFC与左侧楔前叶间功能连接减弱、PCC与左侧额中回眶部功能连接减弱均与病程呈负相关(r=-0.42、-0.46,P均<0.05);mPFC与右侧前扣带回功能连接减弱与病程呈正相关(r=0.49,P<0.05);功能连接异常脑区均与HAMD-17评分无显著相关(P均>0.05)。结论首发轻-中度抑郁症患者存在DMN内、外脑区功能连接异常,其中部分与病程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动态和静态低频振幅联合功能链接方法探讨原发性失眠(PI)患者静息状态下自发脑功能活动特征。方法 收集20例原发性失眠患者(失眠组)、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临床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失眠患者同时完成失眠严重指数量表)评分结果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数据,采用动态和静态低频振幅(ALFF)方法分析两组间自发脑功能活动的差异,进一步分析差异脑区的信号值与失眠的相关性。再基于动态ALFF差异脑区与全脑其余体素进行基于种子的功能连接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I组左侧额上回动态ALFF值增加,提示该区大脑内在活动的时间变异性升高,且其与失眠严重指数量表间呈负相关关系(r=-0.463,P=0.04)。与对照组相比,PI组右侧颞中回、左侧额上回静态ALFF值增加,左侧扣带回、左侧中央前回、右侧额叶补充运动区静态ALFF值减少。以左侧额上回为种子点进行与全脑体素的相关性分析,相对于对照组,PI组功能连接上升的脑区主要有:左侧眶部额中回、右侧尾状核、右侧眶部额中回、左侧背外侧额上回。结论 PI患者在动态ALFF方面存在局部脑活动的改变且与失眠指数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首发脑卒中患者抑郁(PSD)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收集169例首发脑卒中患者,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17项(HAMD-17)进行抑郁症状评定PSD,比较不同年龄、病灶性质、部位、抑郁程度的PSD发生率,及不同病灶部位的HAMD-17评分。并进行logisitic 回归。结果 HAMD-17评分≥16的83例,首发PSD的发生率为50.89%;不同性别、病变性质及左右半球病变部位的PSD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1.73、2.71、3.29, P均>0.05);首发脑卒中后3~6个月与2月内及7~12个月比较,PSD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2、4.15, P<0.05),与7~12个月比较,前6个月内的PSD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9,P<0.05);轻度神经功能缺损中PSD发生率22.92%(11/48)、中度为57.02%(47/85)、重度为69.44%(25/36),中度PSD发生率高于轻度,重度高于中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4.12、4.38, P均<0.05);不同病灶部位的HAMD-17评分比较显示,前后半球比较及右前半球、左后半球、右后半球与左前半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84、4.62、3.75、4.02,P均<0.05)。 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PSD的发病率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前半球、左前半球部位的病灶有相关性(r分别=0.79、0.84、0.81,P均<0.05)。结论首发PSD的发生率较高,高峰期为第3个月至第6个月;与前半球、左前半球部位的病灶及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技术,探讨耳电针,即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transcutaneous auricular vagus nerve stimulation,taVNS)治疗难治性抑郁症(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TRD)的即刻脑效应。材料与方法纳入34例TRD和34例健康对照(health controls,HC),评估每位受试者相关临床量表,随后对TRD进行30 min taVNS即刻刺激治疗,采集相关rs-fMRI数据。比较患者与健康对照的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值,以及刺激前后的ALFF值变化;再与临床量表评分进行偏相关分析;再将差异脑区作为种子点,计算其与全脑的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结果刺激前,TRD组在左侧苍白球/下丘脑/尾状核、左侧中央前回/额中回的ALFF值较高;左侧中央前回/额中回分别与双侧扣带回、双侧辅助运动区、左侧内侧额上回、左侧豆状核(包括苍白球和壳核)的FC较高;左侧中央前回/额中回ALFF值分别与HAMD-17(P=0.013,r=0.442)、SDS(P=0.026,r=0.400)评分成正相关。TRD治疗后在左侧额下中回眶部、双侧小脑1区、左侧小脑2区的ALFF值显著升高。结论TRD患者存在边缘系统-皮层-纹状体-苍白球-丘脑神经环路脑功能活动异常,其中认知及运动皮层相关脑区脑功能异常可能与负性情绪有关;taVNS可即刻调节TRD患者的脑自发活动,涉及情感认知相关脑区,可能是耳甲电针治疗TRD的脑功能潜在靶点脑区。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静息态f MRI探讨不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前扣带回功能连接(FC)的变化特点。方法:纳入56例T2DM及人口学资料相匹配的60例健康被试(HC),行静息态fMRI检查及神经心理学评估量表,以前扣带回不同亚区为种子点行全脑FC分析,将差异脑区的FC值与临床资料及神经心理学评分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HC相比,不伴MCI的T2DM患者膝前部前扣带回(pACC BA32)与双侧海马FC值减低,与双侧外侧前额叶及左侧中央前回FC值增高(P均<0.05)。T2DM组pACC(BA32)与左侧海马FC强度与颜色连线测试2(CTT-2)评分呈负相关(P=0.002,r=-0.410)。结论:不伴MCI的T2DM患者pACC(BA32)与双侧海马及双侧外侧前额叶FC紊乱,提示T2DM患者可能存在一种涉及记忆功能的代偿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局部一致性(ReHo)方法探测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在静息状态下是否存在着大脑功能异常。方法 2010年5月-7月对18例未经治疗的地震PTSD患者和19例同样经历地震但未患PTSD的对照者进行了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扫描。应用ReHo方法处理Rs-fMRI数据,得出PTSD患者的异常脑区,并将患者存在组间差异的脑区ReHo值与临床用PTSD诊断量表(CAP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分别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PTSD组ReHo显著增加的脑区包括右侧颞下回、楔前叶、顶下叶、中扣带回,左侧枕中回以及左/右侧后扣带回;ReHo显著降低的脑区包括左侧海马和左/右侧腹侧前扣带回。②异常脑区中后扣带回和右侧中扣带回ReHo与HAMD呈负相关(中扣带回r=0.575,P=0.012;右侧后扣带回:r=0.507,P=0.032),其余脑区ReHo与临床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0.05),左侧海马与CAPS的相关性相对其他脑区较大(r=0.430,P=0.075)。结论 PTSD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即存在着局部脑功能活动的降低和增加,ReHo方法可能有助于研究PTSD患者静息状态脑活动。  相似文献   

7.
王晓  刘金岭  王栋 《中国康复》2021,36(8):451-455
目的: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技术分析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疗效的研究。方法:120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认知功能康复训练,研究组加用高频rTMS刺激左额叶背外侧区域。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并进行rs-fMRI扫描。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MoCA及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1),且研究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与背外侧左额叶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包括额中回及下回、楔前叶、颞下回等,分数低频振幅值升高的脑区包括额下回、海马旁回、颞上回等,局部一致性值升高的脑区包括:扣带回、缘上回、楔前叶等。治疗4周后,2组患者分数低频振幅值、局部一致性值较前升高,且研究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频rTMS能够有效改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rs-fMRI分析得出的认知观察区域(左额叶背外侧)功能连接变化及相关脑区代偿变化证实了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耳电针治疗药物难治性抑郁症(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TRD临床疗效,探索其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RI,rs-fMRI)脑机制。材料与方法招募20例TRD患者,采用耳电针治疗8周,于治疗前(第0周)及治疗后(第8周)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估抗抑郁疗效;并参加rs-fMRI扫描,以双侧前扣带回喙部(rostral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rACC)作为种子点,比较治疗前后静息态脑功能连接(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rs-FC)变化,进一步分析HAMD-17评分差值与FC变化相关性,探讨其脑机制。结果 17例TRD患者完成临床研究。治疗前后HAMD-17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9例TRD患者完成脑机制研究。右侧rACC-左侧楔前叶/左侧中央后回FC增强,左侧rACC-左侧舌状回/左侧楔前叶/左侧中央后回FC增强;左侧rACC-右侧楔前叶FC降低。左侧rACC-左侧舌状回的增强FC与HAMD-17积分差值呈显著正秩相关(r=0.840,P=0.005)。结论耳甲部电针治疗药物难治性抑郁症有效,其脑机制可能与调节rACC与脑默认模式网络重要脑区楔前叶及联合皮层舌状回FC有关。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esting-state-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rs-fMRI)探讨脑梗死后慢性期重度非流利性失语症患者脑功能的变化。 方法:首先,扫描得到15例脑梗死后慢性期重度非流利性失语症患者和18例健康人对照者的静息态磁共振数据,采用DPARSF软件进行比率低频振幅(fractional 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fALFF)分析,利用REST软件进行独立双样本t检验,得到失语症患者组fALFF信号减低的脑区,并与汉语失语成套测验评估量表(aphasia battery Chinese,ABC)各言语亚项得分及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测评量表(Boston diagnostic aphasia examination,BDAE)失语症严重程度做相关性分析,然后选择与失语症严重程度及言语功能评分有相关性的脑区作为感兴趣区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分析并进行双样本t检验,得到失语症患者组和健康人对照组语言功能网络的差异脑区。 结果:①fALFF结果:与健康人对照组相比,失语症患者左侧额中回的fALFF信号减弱最为显著且与失语症严重程度、部分语言学评分有显著正相关(BDAE严重程度分级:r=0.524,P=0.045;流畅性:r=0.562,P=0.029;听理解:r=0.615,P=0.015;复述:r=0.523,P=0.045;命名:r=0.543,P=0.037),其他脑区均无相关性。②FC结果:以左侧额中回作为感兴趣区,失语症患者组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主要集中在左侧半球,而连接增强的脑区不仅位于左侧半球传统语言功能区周围(左侧颞上回、左侧眼眶部额下回),右侧半球亦可见连接增强的脑区:右侧海马、右侧颞中回、右侧岛叶、右侧扣带回中部、右侧眼眶部额下回。 结论:静息状态下,与正常对照相比,脑梗后慢性期重度失语症的脑功能活动存在以左侧额中回低功能活动水平为基础的强功能连接重组,包括周边连接以及对侧半球连接。这种语言功能区域的漂移、代偿,可为失语症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的深入理解提供客观的影像学特征以指导临床诊疗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静息态脑功能成像探究非优势大脑半球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的脑功能连接的变化。方法以15例健康受试者作为正常对照组,15例非优势大脑半球(右半球)中动脉急性梗塞(发病 < 72 h)的患者作为卒中组,采用西门子3.0 T超导MRI采集两组患者相关数据,以功能连接为结局指标,并基于Matlab 2012a平台使用DPABI工具包对两组数据进行预处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终10例患者纳入试验,与健康受试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5)的感兴趣区(ROI)有11个。以右背外侧额上回为ROI,与左后扣带回(T=6.5173)等脑区功能连接增强;以右眶部额上回为ROI,与左BA18(T=6.0674)等脑区功能连接增强;以左中央沟盖为ROI,与左距状裂周围皮层(T=5.7831)等脑区功能连接增强;以右眶内额上回为ROI,与左梭状回(T=5.7361)等脑区功能连接增强;以左岛叶为ROI,与左梭状回(T=4.5436)等脑区功能连接增强;以右岛叶为ROI,与右小脑后叶(T=4.9352)等脑区功能连接增强;以左楔叶为ROI,与左岛叶(T=5.6924)等脑区功能连接增强;与右梭状回为ROI,与左眶回(T=8.4505)等脑区功能连接增强;以左楔前叶为ROI,与左豆状壳核(T=5.1894)等脑区功能连接增强;以左中央旁小叶为ROI,与左豆状壳核(T=7.9109)等脑区功能连接增强;以左颞横回为ROI,与左舌回(T=5.9146)等脑区功能连接增强。结论非优势大脑半球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存在与视觉、听觉、高级认知及运动相关的脑区之间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皮质醇联合病耻感评定对脑卒中后抑郁(PSD)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病程<48 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9例,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将HAMD-24评分>7分的患者纳入PSD组(n=58),HAMD-24评分≤7分的患者纳入非PSD组(n=101)。2组患者均于入组后次日进行血清皮质醇检测和病耻感评定[采用慢性疾病病耻感量表-8(SSCI-8)],HAMD-24评定由1名神经内科医师在2组患者病程3个月时(随访时)完成。采用Spearman分析血清皮质醇和病耻感与抑郁程度相关性,使用观测者操作特性曲线(ROC)比较血清皮质醇联合病耻感对于脑卒中后抑郁的早期预测价值。 结果 PSD组患者的血清皮质醇和病耻感分别为13.45(10.03,16.5)ug/dl和21(15,24)分,均明显高于非PS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耻感与抑郁程度呈正相关(r=0.556,P<0.01),血清皮质醇与抑郁程度呈正相关(r=0.423,P<0.01)。病耻感、血清皮质醇以及二者联合预测PSD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5、0.742、0.8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病耻感、血清皮质醇以及二者联合曲线下面积进行Z检验比较,结果显示,二者联合曲线下的面积明显高于病耻感和血清皮质醇单一指标曲线下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病耻感、血清皮质醇均与抑郁程度呈正相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病程3个月内发生的PSD有一定预测意义,血清皮质醇联合病耻感对PSD的预测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全脑功能连接改变及差异。方法 对轻、中度AD患者(轻、中度AD组,各25例)及25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25名)行静息态fMRI。计算全脑116个脑区的功能连接,以单因素方差分析3组功能连接的差异,采用双样本t检验比较2组间功能连接对的差异。结果 与轻度AD组比较,中度AD组小脑内部及后扣带回与颞叶海马等的功能连接减低,双侧海马间、后扣带回与内侧眶部额上回等脑区功能连接增加。与对照组比较,轻度AD组双侧海马间、小脑蚓部间功能连接增加,后扣带回与颞部海马、眶部额中回及背外侧额上回等脑区功能连接减低;中度AD组表现为小脑内部以及后扣带回与颞部海马、眶部额中回等脑区功能连接减低,后扣带回与内侧眶部额上回以及双侧海马等脑区功能连接增加(P均< 0.05)。结论 中度与轻度AD患者脑功能连接异常存在差异,包括小脑内、双侧海马间连接异常,后扣带回连接减低以及微弱代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基于体素的功能同伦(VMHC)方法探讨遗忘型轻度认知损伤(aMCI)患者半球间功能连接变化。方法 收集47例aMCI患者(aMCI组)和43名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正常志愿者(对照组),采集脑结构MRI和静息态fMRI数据;比较aMCI组与对照组间半球间VMHC变化,获得VMHC改变脑区,并以此为种子点,观察与其他脑区间功能连接的异常,并与临床量表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MCI组患者双侧额下回、前岛叶皮层、壳核VMHC降低,无VMHC增高脑区。aMCI患者前岛叶皮层与默认网络脑区中的后扣带回、内侧前额叶皮层功能连接增加,与注意控制网络脑区、小脑间功能连接减低。左侧前岛叶与内侧前额叶及后扣带回功能连接增加,与患者听觉词语学习测试中再认评分呈正相关(r=0.38、0.33,P均<0.05)。结论 aMCI患者不仅存在半球间VMHC降低,不同脑网络间功能连接亦存在明显差异,对于理解aMCI患者认知改变及其潜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地描绘慢性疼痛患者静息态脑功能连接的变化特点。材料与方法数据库检索Pubmed、EMBASE、Web Science、Science Direct、Springerlink、brainmap自建库至2016年9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所有f MRI研究。利用Icbm2tal软件将Talairach坐标统一转换为MNI坐标,依据ALE手册中数据录入方法将坐标数据分组录入,使用Ginger-ALE 2.3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计算脑区ALE分布图。结果纳入20篇文献,共389名慢性疼痛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慢性疼痛会导致默认网络的功能连接出现异常。选取岛叶作为种子点,研究发现:岛叶和楔前叶;岛叶和前扣带回;岛叶和后扣带回;岛叶和顶下小叶;岛叶和内侧前额叶的功能连接均出现异常。结论静息态下慢性疼痛患者的岛叶与默认网络的功能连接异常,反映出疼痛脑加工与感知觉辨认、认知和情绪相关脑区活动有关,为慢性疼痛下的神经认知模型提供了实证基础,有助于进一步探索疼痛与脑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功能连接MR成像技术观察帕金森病(PD)患者静息态脑默认状态网络的改变.方法 选择14例PD患者和14名健康志愿者,以双侧后扣带回作为种子点,分别进行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扫描,分析PD患者与健康志愿者的脑功能连接情况和差异. 结果与健康志愿组相比,PD患者的一些脑区存在异常功能连接,具体表现为:左顶下小叶、右侧楔前叶、前额叶中内侧、左侧颞上回等脑区与后扣带回功能连接减低;左侧小脑半球、左侧中央后回、左侧顶上小叶、左侧楔前叶、右侧颞下回、右侧楔叶、右侧舌回、左侧颞中回等脑区与后扣带回功能连接增强. 结论 静息态下帕金森病患者默认状态网络内脑区间的连接功能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静息态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明确高频rTMS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治疗效果。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例出血性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1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肢体物理治疗和针对性认知康复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高频rTMS刺激左额叶背外侧区,治疗时间为3周。于治疗前、后采用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2组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估,同时采用Siemens Tim Trio 3.0T全身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常规T1W1、T2W1、FLAIR、3D解剖像及静息态fMRI(rs-fMRI)扫描,观察治疗后2组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情况及静息态下认知观察区域(即左额叶背外侧)功能连接变化和其他脑区改变状况,并对其静息态fMRI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结果 经3周治疗后发现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与认知观察区域(即左额叶背外侧)功能连接增强脑区主要有楔前叶、颞下回、额中回、额下回等;分数低频振幅值(fALFF)增高脑区主要有颞上回、额下回、海马旁回等;局部一致性(ReHo)增高脑区主要有缘上回、楔前叶、扣带回等。 结论 高频rTMS治疗能有效改善出血性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静息态下认知观察区域(即左额叶背外侧)功能连接模式转变及相关脑区代偿均印证了该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体素水平静息态功能MRI(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RI, rs-fMRI)序列探索脑小血管病相关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ssociated with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CSVD-MCI)患者早期认知障碍的机制,并分析其与临床神经心理学指标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 筛选临床及常规MRI检查符合CSVD-MCI诊断标准的受试者21例,并挑选与其年龄、性别及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健康对照(health control, HC)20例,所有被试都接受rs-fMRI检查,计算全脑度中心度(degree centrality, DC)值,将两组DC值差异显著团块的峰值蒙特利尔神经病学研究所(Montreal Neurological Institute, MNI)坐标作为种子点,与全脑其他体素进行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on, FC)分析,两组脑功能存在差异脑区的DC及FC值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相似文献   

18.
MRI观察针灸后效应对脑功能连接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针灸后效应对脑部功能连接的影响.方法 选择12名健康志愿者,以双侧后扣带回作为种子点,分别在针刺足三里前、拔针后25 min对其进行功能磁共振扫描,分析针刺前后脑功能连接的差异.结果 针刺后,与后扣带回存在脑功能连接的脑区除包含针刺前所见到脑区外,还出现一些新增区域,包括左侧旁中央小叶、右侧顶上小叶、右侧中央后回等,且针刺后原有的大部分脑区的功能连接强度明显增强.结论 针灸后效应可增强健康志愿者脑部功能连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BM)观察青少年首发未治疗抑郁症患者脑灰质体积改变。方法 纳入31例青少年首发未治疗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及与之相匹配的29名健康受试者(对照组),采集高分辨-T1WI;比较组间临床资料的差异,以VBM分析观察组间脑灰质体积的差异,采用偏相关分析评估抑郁症组上述脑区灰质体积改变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 抑郁症组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大于对照组(P<0.01)。相比对照组,抑郁症组左侧小脑后叶灰质体积缩小,左侧额叶中央前回、左侧额中回及右侧前扣带回灰质体积增大(簇水平P均<0.05,FWE校正)。抑郁症组左侧小脑后叶灰质体积与HAMD-17评分呈负相关(r=-0.276,P=0.039),左侧额叶中央前回、左侧额中回及右侧前扣带回灰质体积与HAMD-17评分均呈正相关(r=0.617、0.589、0.632,P均<0.01)。结论 青少年首发未治疗抑郁症患者额叶、小脑及边缘系统存在灰质体积改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分析方法来探讨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局部自发脑活动特点,并进一步探讨相应脑区ReHo值改变与认知功能及临床生理指标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39例被试入组,其中临床诊断的MCI患者17例,年龄、性别及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2例,所有受试者均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MRI,rs-fMRI)扫描,采用rs-fMRI的ReHo分析方法,比较静息状态下MCI患者与健康志愿者ReHo值存在差异的脑区,对存在显著差异脑区的ReHo值与认知评估量表及临床生理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比较,MCI组右侧岛叶、左侧小脑半球、旁扣带回、颞下回、左右梭状回ReHo值升高;而左侧颞上回、右侧背外侧额上回ReHo值降低。所有被试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评分与右侧脑岛区(r=-0.487,P=0.002)ReHo值呈负相关,与左侧颞上回(r=0.610,P<0.001)及右侧背外侧额上回(r=0.475,P=0.002)呈正相关。所有被试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ini 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MMSE)评分与左侧小脑上回(r=-0.407,P=0.010)呈负相关,与左侧颞上回(r=0.466,P=0.003)呈正相关。MCI组右侧岛叶ReHo值与血浆果糖胺浓度呈负相关(r=-0.630,P=0.007),左侧小脑半球ReHo值与血清肌酐浓度呈负相关(r=-0.579,P=0.015)。结论轻度认知障碍患者rs-fMRI的ReHo值有明显改变,并与认知功能改变及临床生理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