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调查新冠肺炎疫情下首批一线医务人员心理状态及应对方式,为进一步制定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问卷星"手机应用软件(App)对首批一线医务人员的心理状态及应对方式进行网络问卷调查。结果:首批一线医务人员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评分为(4.34±4.23)分,所在科室、健康状况、感染担心情况及工作强度安排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评分为(5.47±4.96)分,所在科室、感染担心情况及工作强度安排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积极应对方式与消极应对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常模进行比较,积极应对方式得分高于常模(P0.05),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低于常模(P0.01);感染担心情况、防护满意度及工作强度安排在消极应对维度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焦虑、抑郁水平与应对方式有关。结论:首批一线医务人员存在焦虑、抑郁状态,主要受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等因素的影响;该批研究对象更倾向于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方式。因此,对该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动态关注及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抗击新冠肺炎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心理韧性与焦虑、抑郁的状况,并了解疫情中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心理韧性与焦虑、抑郁相关性。方法采用心理韧性量表(CD-RISC)、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抗击新冠肺炎临床一线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用Pearson分析其相关性。结果90名抗击新冠肺炎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的心理韧性总分为(87.178±16.639)分,坚韧性、自强性、乐观性三个维度得分为(44.022±9.236)分、(29.800±5.773)分和(13.356±3.014)分,在性别、年龄、学历、婚姻状况、工作年限、职称、月收入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自评量表得分为(45.333±10.539)分,抑郁自评量表得分为(51.956±11.777)分,未达到焦虑、抑郁水平,但略高于全国常模,但在性别、年龄、学历、婚姻状况、工作年限、职称、月收入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心理韧性与焦虑、抑郁呈负相关,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击新冠肺炎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心理韧性与焦虑、抑郁呈负相关,心理韧性水平越高,焦虑、抑郁程度越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冠肺炎疫情下心理护理干预对日间手术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2—10月在医院接受日间手术共600例患者,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日间手术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手术后的焦虑抑郁情况.结果 两组入院时SAS评分和...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某综合医院医学研究生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心理状态及其影响因素,为对其给予心理支持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对2020年1月20日至2月20日于某综合医院参加临床一线工作的162名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1. 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发出问卷162份,回收问卷162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62份,有效问卷率100%。研究生焦虑情绪评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48. 96±12. 68)分比(37. 23±12. 59)分,P 0. 05];抑郁情绪得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49. 54±12. 02)分比(41. 88±10. 57)分,P 0. 05]。女性在焦虑情绪的检出率上高于男性(χ2=4. 49,P=0. 03)。一年级研究生在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的检出率上均高于二年级和三年级研究生(χ2=14. 61、10. 70,P值均小于0. 05)。家庭经济状况不佳者焦虑情绪的检出率高于家庭经济状况良好者(χ2=9. 00,P 0. 05)。女性(OR:2. 59,95%CI:1. 18~5. 66,P=0. 02)、一年级(OR:5. 38,95%CI:2. 20~13. 18,P 0. 05)和家庭经济状况不佳(OR:3. 96,95%CI:1. 66~9. 43,P 0. 05)均会增加焦虑风险。结论 研究生在焦虑和抑郁情绪状态上有待提高,尤其女性、一年级和家庭经济状况不佳者需要重视及关注,提高研究生心理健康状态,更有益于疫情防控下相关临床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文玲  李彩  郭君  欧阳莉 《当代护士》2021,28(1):33-36
目的 调查疫情期间肿瘤患者的心理现状,探讨肿瘤患者对新冠肺炎的了解程度及其对心理的影响.方法 从2020年2月2日—2020年3月20日入我科就诊的肿瘤患者中,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 ,抽取103例患者行一般资料、抑郁/焦虑自评量表(SAS&SDS)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调查.结果 疫情期间的103例肿瘤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而且问题显著,不同年龄和文化程度都是影响肿瘤患者心理的重要因素.结论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年龄和文化程度因素影响肿瘤患者的心理.这提示我们在新冠疫情期间,需要对肿瘤患者进行心理调查,并有针对性地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配合肿瘤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以后当我们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可以以此为基础,采取适当的措施,为患者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密切接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医务人员进行隔离观察期间的心理体验,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2020年2月—3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9名被隔离的医务人员进行深度访谈,运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共提炼出4个主题:担心被传染、心理压力大、感恩与自我关照与对医院的期望.结论 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一线医务人员心理弹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4月在抗疫一线工作的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心理弹性量表、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抗疫一线医务人员的应激反应、心理弹性、社会支持水平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常态化防控期,精神科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和焦虑、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合肥市236例精神科医务人员,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职业倦怠量表(CMBI)、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调查,使用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228例医务人员中,职业倦怠检出率为69.7%,焦虑检出率为9.2%,抑郁检出率为25.9%;相关分析显示,职业倦怠总分及各因子分与SAS、SDS得分呈显著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抑郁情绪(OR=4.381,95%CI:1.377~13.940)和护士工作者(OR=1.913,95%CI:1.026~3.567)可能是发生职业倦怠的危险因素;年龄大(OR=0.562,95%CI:0.335~0.941)和已婚医务工作者(OR=0.158,95%CI:0.048~0.521)可能是职业倦怠的保护因素。结论:精神科医务人员在COVID-19常态化防控期的职业倦怠发生率较高,且职业倦怠与年龄、职业、婚姻状况、SDS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方法】 对参加抗击新型冠肺炎30名一线护士后疫情阶段的心理需求进行半结构访谈,了解一线护士的心理反应及工作体验,并采用colaizzi7步分析法分析所收集的资料。【结果】 访谈共归纳提炼出心理(责任感与职业认同感,恐惧、焦虑与担当感,无助感与成就感)、生理(睡眠障碍与疲惫,不适与适应)、社会支持系统3个层面的主题。【结论】 在传染病流行期间,一线医务工作者容易出现压抑、紧张、恐惧、焦虑等疫情相关的负性情绪,通过传染病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制定应急预案和情景模拟提升护士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疫情常态化防控,建议医学院校进行相关课程的补充和模拟实践。尽可能提供一线工作人员充足营养的饮食,保障机体有充分的免疫力能够应对高强度的工作。社会、单位和家庭支持系统能够及时建立,通过多方位的支持补给身心贮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期,精神科医护人员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28例精神科医护人员,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调查,使用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228例医护人员中,睡眠质量问题发生率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首批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状况。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首批一线医护人员进行心理状况调查,并分析其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41份,首批一线医护人员中53人(37.59%)出现心理问题,躯体化因子、恐惧因子得分高于2018年常模(P<0.05)。结论: 部分首批一线医护人员存在心理应激反应,医院应注重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科学、合理调配人力资源,以减缓支援临床一线医护人员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人们的工作呈现多样化,生活丰富多彩,随之各种各样的急症及意外情况也呈多发态势。今年来我国急救医学迅速发展,急诊急救越来越受重视,在高度重视患者生命健康的同时,急诊人员的心身健康却悄悄承受着重大伤害。作为一线急诊医护人员,每天接触大量的不同种类、病情复杂的患者,承受着很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深入了解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下医护人员出现睡眠障碍的原因,为改善其睡眠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的抽样选取2020年1月26日—3月14日福建省第一批进入金银潭医院进行救治任务而出现睡眠障碍的10名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以质性研究中Colaizzi现象学方法为指导,采用微信视频面对面访谈的方式了解医护人员出现睡眠障碍的原因。结果多种因素可影响医护人员的睡眠障碍,归纳为睡眠习惯的改变、对疫情的过分担心、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职业压力的影响、院感防护的影响。结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下一线医护人员睡眠质量不佳,应帮助医护人员从生理、心理各方面进行调节,提高其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武汉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医务人员状况并进行特征分析,为制订针对性干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星自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医务人员感染现状调查问卷,采用便利抽样法,通过互联网进行发放,对105例武汉地区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医务人员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特征为在感染前直接接触传染病...  相似文献   

15.
16.
17.
Like soldiers, frontline medical staff provide a first line of defense and have played a critical role in responses to the outbreak of coronavirus disease-2019 in December 2019. It is important to acknowledge the considerable pressure placed on frontline medical staff in the face of a new type of coronavirus that is highly infectious and for which no specific treatment is available. Here, we review the various kinds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fflicting frontline medical staff who are combatting the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epidemic. These include anxiety, insomnia, depression, interpersonal difficulties, and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syndrome. We further present a summary of countermeasures for alleviating these problems based on our findings. These countermeasures include ensuring the provision of adequate protective gear for frontline medical staff, developing timely and clear guidelines, strengthening social support, and providing clear criteria and additional training, focusing on the choice of frontline medical staff.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psychological impacts of an epidemic situation and of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will contribute to reducing the psychological pressures on frontline medical staff. Consequently, they will be able to cope better with outbreaks of infectious diseases in the future, to reduce the psychological pressure of the front-line medical staff, and to improve the treatment level.  相似文献   

18.
19.
张燕  吴蔚然  罗伦 《中国康复》2020,35(12):650-653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下成都市某区医护人员创伤后压力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线上问卷调查法,邀请医务人员在开展该院第1例疑似病例救治的1个月后填写问卷,共收到85份,问卷包括人口学资料及修订版事件影响量表。事件影响量表总分在35分及以上者初判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为阳性。结果:该区医务人员PTSD初筛阳性率为15.29%,医务人员回避分量表平均分显著低于侵入、高警觉性分量表平均分(P<0.01)。一线工作人员与非一线工作人员、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间的事件影响量表(IES-R)3个分量表及总分间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不同工龄间IES-R总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对比中,<10年工龄的医务人员在高警觉性分量表和总分上比10~20年的医务人员低(均P<0.05),在侵入、高警觉性分量表和总分上均比>20年工龄的医务人员低(均P<0.05)。结论:在疫情非严重地区,医务人员患PTSD的危险性随着工龄而增加,在早期临床心理实践中应多关心工龄在10年及以上的医务人员;在早期临床筛查中,尽量采用诊断性量表及面谈为主的方法,慎用修订版事件影响量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