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葛根芩连汤配伍葛根素在兔体内药动学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测定葛根芩连汤煎剂和葛根单煎剂中葛根素于兔血中的含量,分析配伍对其体内过程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时间点兔血浆葛根素的含量,W inNon lin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葛根芩连汤全方及葛根单煎剂中葛根素在兔体内过程均符合二室开放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AUC(单)=70.66±3.54 m in.μg/m l,AUC(全)=231.87±17.06m in.μg/m l,Tm ax(单)=23.93±0.32m in,Tm ax(全)=27.789±0.078m in,Cm ax(单)=0.29±0.01μg/m l,Cm ax(全)=0.36±0.08μg/m。l结论:葛根芩连汤配伍能提高葛根素的达峰浓度及生物利用度,具有促进葛根素吸收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成药》2019,(3)
目的考察葛根芩连汤对吡格列酮在大鼠体内药动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成吡格列酮组和葛根芩连汤+吡格列酮组,每组6只,分别给予单次灌胃给药(生理盐水或14 g/kg葛根芩连汤,30 min后3 mg/kg吡格列酮)和多次灌胃给药(生理盐水或14 g/kg葛根芩连汤,每天1次,连续7 d,第8天生理盐水或14 g/kg葛根芩连汤,30 min后3 mg/kg吡格列酮)。LC-MS/MS法测定吡格列酮血药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多次给药后,葛根芩连汤+吡格列酮组AUC、MRT_(0~)_t、C_(max)、T_(max)显著高于吡格列酮组(P0.05,P0.01),CL_z/F显著降低(P0.01);较单次给药MRT_(0~)_t、t_(1/2)明显增加,CL_z/F明显降低,AUC_(0~)_t、C_(max)分别升高了1.81、2.13倍。结论葛根芩连汤多次给药较单次给药可提高吡格列酮在大鼠中的总体暴露水平。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3,(7):1433-1435
目的:验证葛根芩连汤药效组分抗腹泻的主要药效。方法:在胃排空和小肠推进试验中,以小鼠胃残留率和小肠推进率为指标;在番泻叶所致小鼠腹泻试验中,以腹泻指数为指标,考察葛根芩连汤药效组分抗腹泻作用。结果:在胃排空和小肠推进试验中,葛根芩连汤及其药效组分高、中、低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番泻叶所致小鼠腹泻试验中,葛根芩连汤组及其药效组分高、中、低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葛根芩连汤药效组分具有较好的抗腹泻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立  赵瑛 《中成药》2011,33(8):1326-1330
目的 探讨煎煮方式对葛根芩连汤煎剂(T)、黄芩单煎剂(S1)和黄连单煎剂(S2)中黄芩苷( Baicalin,Ba)、小檗碱( Berberine,Be)在家犬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 建立测定家犬血清中黄芩苷、小檗碱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测定不同时刻家犬体内黄芩苷、小檗碱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家犬灌服T、S1、S2后黄芩苷、小檗碱在家犬体内的Cmax 分别为(7.588±0.797) ng/mL(T,Ba)、(7.204±1.368) ng/mL( S1,Ba);(0.323±0.036) ng/mL(T,Be)、(2.044±0.653) ng/mL(S2,Be);tmax分别为(8.333±1.506) h(T,Ba)、(8.066±0.860) h(S1,Ba);(1.750±0.274) h(T,Be)、(2.932±0.532)h(S2,Be);AUC0-∞分别为(268.7±55.97)ng/(h·mL) (T,Ba)、(218.2±77.3) ng/(h·mL) (S1,Ba);(2.098±0.532) ng/(h·mL) (T,Be)和(15.232±8.36) ng/(h·mL) (S2,Be).结论 煎煮方式对黄芩苷、小檗碱家犬体内药动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葛根芩连汤治疗高血压的作用靶点和信号通路,探讨其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医药分子机制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收集葛根芩连汤的活性成分及其相关作用靶点,并与人类表型本体数据库(HPO)等多种高血压数据库收集的高血压靶点取交集,构建药物-疾病靶点库。运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筛选核心靶点。最后借助DAVID在线工具对靶点库基因的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葛根芩连汤有效活性成分105种,主要活性成分为花生酸、蝙蝠葛碱、延胡索乙素;治疗高血压的潜在作用靶点67个,其中核心基因包括白蛋白、肿瘤坏死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等;作用靶点主要参与的分子功能为G蛋白偶联受体通路、信号转导、炎症反应、胞浆Ca2+浓度调控等,主要作用通路涉及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钙信号通路、帕金森病、cGMP-PKG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等。结论 葛根芩连汤主要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降血压作用,其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可能与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钙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
葛根芩连汤解热抗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葛根芩连汤的药理作用,表明该方对五联疫苗感染引起的高热家兔具有显著的降温作用。其降温效果与复方阿斯匹林相比似无显著性差异。并证明该方具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在体内外生长的作用。说明该方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清热解毒方剂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网络药理学为载体探索葛根芩连汤治疗腹泻的基因靶点及作用通路。方法:初步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查找目标中药的有效成分和基因靶点,定义生物利用度≥30%,类药性≥0.18,确定药物的作用靶点; 然后查询OMIM、DisGeNET、GeneCards数据库,挖掘腹泻疾病的潜在靶点。最后对两种基因取交集,构建中药—成分—靶基因—疾病的中药调控网络,对网络里面的基因构建蛋白互作网络,找到核心基因,进行基因本体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分析。结果: 最终确定葛根芩连汤中有效成分总共486个,去除重复后获得有效成分121个,基因靶点221个; 腹泻的疾病靶点5217个,二者共同靶点基因182个,PPI网络蛋白分析发现AKT1、CASP3、JUN、PTGS2、RELA、ESR1是葛根芩连汤治疗腹泻的核心靶点。基因本体分析确定了157个条目(P<0.05),其中生物过程主要通过DNA、RNA的转录,细胞因子的结合,蛋白酶的激活及细胞的代谢等过程发挥作用; 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分析明确了167条信号通路,其中信号通路涉及炎症、细胞代谢、细胞衰老等方面,主要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等。结论: 葛根芩连汤对腹泻的治疗主要通过抗炎、缓解肌肉痉挛等机制发挥作用; 其具体分子机制尚未得到验证,后期需要借助分子生物学研究,完善葛根芩连汤的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新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葛根芩连汤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宏观表征、肛温、抓力及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从而探索葛根芩连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合并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予以葛根芩连汤9.1 g·kg-1组(GGQL1),18.2 g·kg-1组(GGQL2)不同剂量的治疗方案,采集大鼠宏观表征、肛温、抓力及相关生化指标。结果:给药后,GGQL1组与模型组相比,血糖降低(P<0.05),给药后1~3周饮食量降低(P<0.05);GGQL2组与模型组相比,血糖降低(P<0.05),给药1周后的饮食量减少,给药后5周抓力值升高(P<0.05),甘油三酯(TG)值降低(P<0.05);GGQL1,GGQL2组大鼠轻响抬头、活动减少、抓取反抗、眼睛黯淡无神、唇少光泽不润、舌少津液、鼻少光泽不润、毛干燥、爪干涩不润等表征均有不用程度改善。结论:葛根芩连汤可维持2型糖尿病大鼠体重,具有降低空腹血糖,减少进食量,增加抓力,降低TG作用,对于倦怠乏力、津液亏虚的症状具有一定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感染哺乳期西藏小型猪腹泻模型,研究葛根芩连汤(GQT)治疗婴幼儿E.coli感染性腹泻作用机制。方法:按照体重灌胃不同剂量的E.coli,灌胃后每3 h进行体重,体温,和腹泻状况的观察并收集粪便进行E.coli计数;分别设置阳性药蒙脱石散组(93.5 mg·kg~(-1)),GQT高、中、低剂量组(含生药12.1,6.05,1.21 g·kg~(-1)),给药3 d,每天2次。每次给药后观察腹泻指数、体重变化,统计生存率,检测粪便中E.coli菌落数,血液白细胞数(WBC),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结果:E.coli剂量为1×109CFU·kg~(-1)时,6 h仍为水样泻,粪便E.coli计数1×1011CFU·g-1,无明显自愈倾向;GQT低剂量组可显著抑制腹泻,中、高剂量组无明显止泻作用;高、中、低剂量组可显著降低粪便E.coli和血液WBC的数量,抑制血清TNF-α和IL-6的表达。结论:当E.coli灌服剂量为1×109CFU·kg~(-1)时,6 h仍为水样泻,且粪便E.coli计数1×1011CFU·g-1,则判定造模成功;GQT可通过抗炎和抑制E.coli的增殖减轻E.coli感染哺乳期小型猪腹泻。其抗炎作用可能与减少炎症因子TNF-α和IL-6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葛根芩连汤含药血清对Hep G2肝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糖代谢的调节作用。方法:大鼠分别按含生药6 g·kg-1剂量ig葛根芩连汤,空白组ig给予等量蒸馏水,按3 mg·kg-1剂量ig吡格列酮,2次/d,连续7 d,末次给药1 h后,心脏穿刺取血制备葛根芩连汤、空白和吡格列酮含药血清。采用MTT法检测葛根芩连汤含药血清对细胞增殖的影响;Hep G2细胞以含10%胎牛血清(FBS)的DMEM培养基传代培养,将处对数生长期细胞消化后,用含2%FBS DMEM培养基调整细胞密度为106个/m L,以10 mg·L-1胰岛素处理24 h,复制Hep G2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葛根芩连汤含药血清对Hep G2细胞葡萄糖消耗的影响;蒽酮法检测细胞内糖原含量;乳酸脱氢酶偶联比色法测定肝细胞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的活性。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葡萄糖消耗量明显下降(P0.01),糖原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PEPCK活性升高(P0.05);8%葛根芩连汤含药血清作用Hep G2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24 h能显著增加葡萄糖消耗量(P0.05),且葛根芩连汤含药血清(8%,16%)能够增加糖原含量,葛根芩连汤含药血清(4%,8%,16%)能够降低PEPCK活性(P0.05)。结论:葛根芩连汤含药血清可调节肝糖代谢,进而可改善肝细胞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1.
葛根芩连汤及其药效组分红外光谱表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葛根芩连汤及其药效组分的红外指纹表征,为建立复方组分指纹鉴定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oru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进行测定,采用复方汤剂和化学药效组分指纹表征表述质量特征.结果:葛根芩连汤的主要特征峰出现在1 727,1 614,1 509,1 448,1 362,1 272,1 031,838,767,582 cm -1等,安徽产区药材煎煮全方与道地药材煎煮全方的相似度最高.葛根芩连汤药效组分主要指纹表征(1 800~400 cm-1)有1 726,1 607,1 509,1 451,1 364,1 238,1 037,891,834,591 cm-1等.结论:采用红外指纹表征鉴别法可评价葛根芩连汤的质量,可反映出本质的主要特征,具有明显的专属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葛根芩连方对Wa株轮状病毒感染乳鼠腹泻的治疗作用,为深入研究开发葛根芩连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Wa株轮状病毒感染昆明小鼠乳鼠腹泻模型和空白对照模型,以葛根芩连方提取物0.78 g/kg进行干预治疗,比较用药前后Wa株轮状病毒感染乳鼠的体征、腹泻率、腹泻程度、小肠及肺的病理形态学等指标变化。结果葛根芩连方提取物0.78 g/kg能够降低乳鼠的腹泻率,减轻腹泻程度,改善感染乳鼠体征及小肠病理形态学变化。结论葛根芩连方具有抗Wa株轮状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药对黄连-黄芩在泻心汤和葛根芩连汤组方不同配伍情况下其中所含小檗碱、巴马汀、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HPLC以乙腈-10 mmol·mL-1甲酸铵溶液(内含0.2%三乙胺,用甲酸调pH到4.00)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结果:组方中黄芩、大黄、甘草使黄连中小檗碱、巴马汀含量降低,葛根使小檗碱、巴马汀含量增加。组方配伍中黄连使黄芩中黄酮类成分含量降低,大黄和甘草对黄芩苷含量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但使黄芩素、汉黄芩素含量降低;葛根使黄芩苷含量降低,但使黄芩素、汉黄芩素含量增加。结论:该方法可以有效鉴定泻心汤和葛根汤中5种成分,不同配伍对5种有效成分含量有影响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参藤三黄汤合葛根芩连汤对糖尿病肾脏疾病(DN)的保护机制。方法:通过单侧肾切除术联合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复制DN模型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厄贝沙坦组(15 mg·kg-1)、参藤三黄汤合葛根芩连汤高、中、低剂量(5,10,20 g·kg-1)组。分别予以相应药物灌胃8周,检测各组大鼠体质量、血糖、血尿素氮(BUN),24 h尿量(24 h U-vol),24 h尿蛋白(24 h U-pro),血清肌酐(SCr),肾质量/体质量指数(KW/BW),取各组大鼠肾组织,匀浆取上清,试剂盒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氢酶(CAT)的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Smad泛素化调节因子2(Smurf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明显降低(P<0.05),KW/BW增大(P<0.05),各项生化指标明显异常,表现在血糖明显升高(P<0.05),BUN,24 h U-vol,24 h U-pro,SCr及MDA明显升高,SOD及CAT明显降低(P<0.05)。Western blot显示,Smurf2及TGF-β1蛋白表达升高(P<0.05),MMP-9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厄贝沙坦组和参藤三黄汤合葛根芩连汤各组指标改善明显,体质量增加(P<0.05),KW/BW降低(P<0.05),血糖,BUN,24 h U-vol,24 h U-pro,SCr及MDA明显降低,SOD及CAT明显升高(P<0.05),Smurf2及TGF-β1表达明显降低(P<0.05),MMP-9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参藤三黄汤合葛根芩连汤能有效改善DN模型大鼠多项生化指标,改善肾脏功能,其作用机制与降低Smurf2及TGF-β1表达,增强及MMP-9的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混煎液、分煎液、有效成分提取物3种不同制备工艺制备的葛根芩连汤进行抗炎、抑菌作用实验研究,对比其抗炎抑菌作用的异同。方法: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混煎液组、分煎液组、有效部位提取物组及生理盐水组,ig给药1.95 g·kg-1,连续7 d。含药血清体外抑菌试验:ig给药20.475 g·kg-1,连续7 d,采集分离大鼠血清。以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以及含药血清体外抑菌实验模型,评价其三者的抗炎、抑菌作用。结果:与混煎液和分煎液比较,有效成分提取物(1.95 g·kg-1)明显缓解了小鼠耳廓肿胀(P<0.01),其含药血清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伤寒沙门菌等10种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结论:葛根芩连汤有效成分提取物对化学刺激所致炎症的缓解作用及其含药血清的体外抑菌作用,优于混煎液和分煎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析本原煎煮法与现代常规煎煮法对葛根芩连汤有效成分煎出率及浸膏得率的影响。 方法: 以干膏率和12个有效成分的含量为指标,选取经方不同量值(一两等于13.8 g及一两等于3 g),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2种煎煮方法对葛根芩连汤质量的影响。 结果: 一两等于13.8 g时,本原法煎煮的有效成分煎出量只能达到现代常规法的47%~74%,干膏率达67%;一两等于3 g时,本原法煎煮的有效成分煎出量为现代常规法的102%~148%,干膏率118%。 结论: 不同量值的经方采用不同煎煮方法会影响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量,为经方的古为今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葛根芩连汤为研究对象,对影响煎煮质量的加水量、煎煮时间等相关参数与主要成分溶出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研究,得出葛根芩连汤的最佳煎煮工艺。方法:煎煮时间20,35,50,65,80 min;加水量6,9,12,15,18倍;煎煮次1次;用全面实验法,对以上参数进行排列组合确定煎煮工艺。每种工艺取选定葛根芩连汤加味方1剂煎煮3次。用HPLC测定煎煮液中主要成分含量,比较不同煎煮工艺对溶出量的影响。结果:①在相同煎煮时间、相同煎煮次数的条件下,主要成分的溶出量随着加水量的增多而呈现上升趋势。明显改变的点为9倍水时。②相同加水量、相同煎煮次数、不同煎煮时间,主要成分的溶出量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而呈现上升趋势。明显改变的点为50 min时。结论:确定葛根芩连汤煎煮最低加水量为9倍量,煎煮时间50 min。  相似文献   

18.
葛根芩连汤整方剂量变化治疗糖尿病大鼠的量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葛根芩连汤整方剂量变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量效关系, 获得基于药效学的经方"剂量阈"。方法: SD大鼠给予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按30 mg·kg-1 尾 iv 新鲜配制的STZ(链脲佐菌素)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注射同体积的柠檬酸盐缓冲液。实验分组:正常组、 糖尿病模型组、葛根芩连汤整方剂量变化的9个剂量组(分别为生药1.65,4.95,8.25,11.55,14.85,18.15,21.45,24.75,28.05 g·kg-1,)、阳性药物对照组(二甲双胍200 mg·kg-1),取血检测血糖、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IR)、糖化血清蛋白(GSP)、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结果: 给药10周后,葛根芩连汤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中的血糖水平与IR(P<0.05,P<0.01)、降低糖化血清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水平(P<0.05,P<0.01),指标与葛根芩连汤剂量存在着一定的量效关系,在一定剂量范围内,随着葛根芩连汤整方剂量的增大,药效增强,其"剂量阈"为27.01~1.09 g·kg-1结论: 葛根芩连汤整方剂量变化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良好的量-效特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壳聚糖絮凝沉降法对葛根芩连汤中黄酮及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方法:以葛根素、黄芩苷、盐酸小檗碱、浸膏率作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药液浓缩程度、壳聚糖用量、pH对壳聚糖絮凝沉降法精制葛根芩连汤中黄酮和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并与乙醇沉淀法、离心沉降法及滤过法进行比较。结果:壳聚糖絮凝沉淀法的最佳条件为药液质量浓度0.78 g.mL-1,壳聚糖加入量10%、药液pH 6,与不同沉淀方法比较,壳聚糖的沉淀效果最佳。结论:壳聚糖可有效保留药液中有效成分,降低浸膏率,同时改变药液中成分的组成比例,因此选用此方法时需慎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