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脏康复疗程的影响,以期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后参与心脏康复疗程的比率,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方法]将22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临床路径护理组(路径组)及对照组。路径组入院期间按照急性心肌梗死路径标准实施治疗及护理,并于出院后直接登记到"健康心俱乐部",接受为期8周的系统的心脏康复疗程;对照组病人接受常规院内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并推荐参加心脏康复疗程。比较两组病人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并对两组病人参与并完成心脏康复疗程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路径组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路径组病人完成心脏康复疗程的比率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临床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进行护理,有助于规范心脏康复疗程,提高康复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节约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2.
应用临床路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提高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康复质量,保证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护理。方法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进行康复护理,将2001年1月-2003年12月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新法进行康复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护理。结果实验组接受依据临床护理路径制定的康复护理后的效果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了9.53%。住院时间缩短了5.02d。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开展整体护理工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3.
唐巍 《全科护理》2012,(16):1524-1525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起病急、病死率高,在欧美国家常见,20世纪50年代本病的病死率为300/10万人口,70年代以后降到40/10万人口,每年约有150万人发生AMI。在我国本病远不如欧美多见,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北京、河北、哈尔滨、上海、广州等省市的年发病率仅0.2%~0.6%,其中以华北地区最高[1]。进入21世纪以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术后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行PCI手术治疗的AMI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则根据临床路径表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LVEF、心功能分级、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自理能力、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室功能好于对照组(P<0.05),Ⅰ级患者人数多于对照组(P<0.05);患者发生心衰、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好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通过临床路径对AMI患者术后进行护理,患者的心脏康复效果显著,同时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住院费用,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5.
高春红  胡晓琳 《全科护理》2014,12(7):591-593
综述国内外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早期心脏康复的研究进展,重点概述了AMI早期心脏康复的发展概况、早期康复程序护理、对象及早期康复的安全性。指出在未来临床工作中应建立相应的康复护理程序,认真履行评估机制,提高病人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救护理路径联合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运动耐力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6月至12月于我院实施常规急救护理的AMI患者38例病例资料,将其纳入对照组,另收集2021年1月至6月于我院实施急救护理路径联合早期心脏康复护理的AMI患者38例临床资料,将其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临床指标、运动耐力、心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进出急诊时间、胸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干预前,LVEF、MBI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LVEF、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护理路径联合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可缩短AMI患者救治时间及胸痛时间,改善PCI术后心功能,提高运动耐力及生活自理能力,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王琳  邢进  王磊  李刚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2):1833-1833
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心脏康复治疗是作为当前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有关心脏患恢复和保持理想的生理、心理、体力、日常生活等日程安排的学科,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杨雅琴 《当代护士》2021,(2):152-153
目的 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实施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对其LVEDD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分号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式,观察组采用早期心脏康复护理方式.对两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  相似文献   

9.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目的 建立完善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护理路径。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将病人分成2组,每组32例。对照组32例病人采用按常规医嘱进行护理,实验组32例病人采用制订好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观察2组病人住院天数、卧床时间、医疗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及病人满意度有无差异。结果 实验组病人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提高,控制了一定的医疗费用。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应用,可提高工作效率和病人的满意度,可控制成本和保证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绿色通道护理路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现状,阐述了绿色通道含义、发展现状以及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路径现状,探讨了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急救绿色通道护理路径的方法,并强调了建立规范化急救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对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价值。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8例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严格遵循急救护理路径要求开展护理。对比2组分诊评估、心电图、静脉采血、静脉用药、急救总时间以及住院总时间、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病死率、院内再介入手术率。结果观察组分诊评估、心电图、静脉采血、静脉用药及急救总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住院总时间更短、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更低、病死率更低、院内再介入手术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护理路径对缩短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时间窗及提升抢救效果有促进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心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接受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心脏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的LVEF、MCF、CO均增大,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评分以及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消除心理负担,提高术后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5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14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匹配对照方法分为对照组72例、实验组77例,对照组入院后按常规的急救护理措施,实验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急救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人院至溶栓治疗时间、治疗成功率、出血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人院至溶栓治疗时间分别为(23±5.2)min与(66±12.3)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尿激酶溶栓成功率分别为62.3%与4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可缩短溶栓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成功率,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Ⅰ期心脏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0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接受院内Ⅰ期心脏康复治疗将其分为观察组(接受心脏康复治疗,48例)和对照组(未接受心脏康复治疗,5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HRV指标、入院时与出院前的心理状态、运动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DNN、SDANN、RMSSD、pNN50、VLF、HF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LF、LF/H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均低于入院时,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前,观察组患者的心率无氧阈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Ⅰ期心脏康复能提高STEMI患者的HRV,改善其焦虑情况及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临床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病人行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入院先后次序,将60例AMI病人分为临床路径组和常规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病人实施常规护理,临床路径组病人采用护理临床路径。结果临床路径组病人的术前准备时间、卧床时间、住院天数较常规组病人缩短,医疗费和并发症发生率较常规组病人低,满意度较常规组高,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临床路径应用于AMI病人能使病人得到及时快速有效PCI治疗,从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降低AMI死亡率,同时提高护士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及护理工作的目标性和计划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生存质量(QOL)的影响.方法将138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康复护理方案和传统护理方案,随访6个月后对研究对象进行生存质量问卷调查.结果两组在日常生活与工作、情绪、自觉健康情况、睡眠与性功能4个方面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康复护理可以改善AMI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将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8例,实验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满意度、健康教育知晓率、住院费用及住院日数。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健康教育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平均住院费用和住院日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护理,可降低医疗成本,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健康教育知晓率,并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保守治疗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87例,观察组41例采取优质护理,对照组46例采用常规护理,通过对患者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调查、健康调查,综合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68%显著高于对照组82.60%;健康调查量表显示观察组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和心理健康(MH)指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56%显著高于对照组60.87%。结论给予临床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优质护理更有利于疾病的诊治与恢复,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也得到提升,需在今后的临床护理中加强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接收的137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9例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68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案。对比2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不良情绪发生情况、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病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肌梗死复发率、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用药方面、疾病方面、饮食方面和运动方面的健康知识达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紧张、焦虑和恐惧的不良情绪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患者的预后好、复发率及病死率低、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康复期患者对6个月心脏康复运动的依从性及运动疗效,患者康复运动依从性与家庭关怀度、心理状况的关系。方法:首次发作急性心肌梗死并无任何并发症的患者,出院后可参加心脏康复运动。护士在患者出院前根据其运动试验结果,给他们制定相应的个体化运动处方,嘱患者出院后6个月按照各自的处方坚持康复运动,护士要告知患者运动的注意事项。在此期间不予患者特殊干预措施,但患者可来电咨询相关问题。当患者出院6个月后对其回访时,按照达到每周建议运动总时间的80%为患者依从性好的标准,采取方便取样,将对康复运动依从性好的28例患者设为实验组;将依从性不好(没做运动或偶尔做一两次运动,运动不规律)的31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全部患者(59例)采取的指标评价为无氧阈(VO2AT),使用的评价工具为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家庭APGAR量表)、自评抑郁量表(SDS),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而言无氧阈有显著提高,运动能力及运动耐力明显提高;实验组家庭关怀度得分(8.36±1.68)显著高于对照组(5.87±1.71),SDS自评抑郁得分(30.82±5.24)显著低于对照组(41.55±3.98)。结论:较好的康复运动依从性有助于提高患者运动能力以及运动耐力;家庭的关怀有助于提高患者康复运动依从性;负性的情绪对康复运动依从性将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