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围绕"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展开的注解有很多,然诸家并未明确指出阳气的升降与"精""柔"的相互关系。因阳气升降具有明显的时空特点,其主要分布状态亦具有相应的表现形式,即魂、神、魄、精。笔者主要是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阳气升降思想的角度,阐述阳气在升降时空状态下的分布特点与"魂、神、魄、精"的生成路径,说明阳气升降对"神""筋"的影响:阳气按序升降则"魂、神、魄、精"的生成路径稳固,因而神、筋得养;阳气升降失序,即阳升太过或不及则魂、神、魄、精的生成不足,即少"精"失"柔",而神、筋不得所养,从而形成不同程度的精神意识障碍和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由此也可推断出阳气升降与"精""柔"的关系,"精"为阳气按序得降的结果,"柔"乃阳气按序得升而作用于人体的效用。  相似文献   

2.
精则养神,柔则养筋《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合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此句乃是“养神则精,养筋则柔”的变句。阳气入内则养五脏之神,神爽则精足;阳气行外则养肢体之筋,气和则筋柔。王冰说:“阳气者,内化精微,养于神气;外为柔软,以固于筋。动静失宜,则生诸疾”。杨上善亦日:“卫之精气,昼行六府,夜行五脏,令五神清明,行四支及身,令筋柔弱也”。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6,(9):1866-1868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一句历代存在着不同见解,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对"精"与"柔"的理解上。"精"当理解为精神爽慧,"柔"当理解为筋肉柔和。阳气具有温煦之性,能够温养神与筋,使精神爽慧、筋肉柔和。  相似文献   

4.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语出《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唐代王冰于原文下注:“此又明阳气之运养也。然阳气者,内化精微,养于神气;外为柔软,以固于筋。”自王氏之后凡注此者别无新见。纵观《内经》全书,并无阳气分“精”“柔”之论,历代注家如此随文附义,将阳气一物作“精”“柔”二质之分,实有惑后学,亦难与《内经》旨意相合。“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义理何然,若能结合其前后原文是不难正确理解的。该篇日:“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襞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  相似文献   

5.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出自《素问·生气通天论》。它提出了阳气的运养功能,王冰云:“此又明阳气之运养也。”然而历代注家,包括王冰自己,及至当今一些《内经》教材,在注释中,都只阐明了它的滋养作用,而忽略了其主要的“运”的功能。如王冰注:“阳气者,内化精微,养于神气;外为柔软,以固于筋。”张志聪则说:“阳气者,水谷之精也,故先养  相似文献   

6.
阳气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发挥主导地位,正如《黄帝内经》云“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纤维肌痛综合征(FMS)以周身弥漫性疼痛为主要症状,常伴失眠、抑郁、认知功能受损等神志异常表现,病机为阳气失调。针灸作为中医学的瑰宝,具有通调阳气、扶阳祛邪的作用,在治疗FMS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基于《黄帝内经》重阳理论探讨针刺治疗FMS的选穴,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风偏瘫属于中医"经筋病"的范畴,十二经筋病候以运动障碍和疼痛为主,多表现为与动作障碍有关的疾患。《素问·生气通天论》提出:"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阳主动、阴主静"。经筋拘挛究其根本是阳气不足,失于养神柔筋,故治疗应调补阳气为主,通过重点加强背部及腰骶部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经线的针灸治疗,可以振奋阳气,从根本上发挥阳气"精则养神,柔则养筋"之功,以改善中风病中出现的神志障碍及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经筋病症。  相似文献   

8.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出自《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主要强调阳气的重要性,阳气既能养神,又能柔筋。笔者在本文中重点强调阳气柔筋的功用,并将其应用于痹证的治疗中。中医认为肝主筋,肾主骨,肝肾阴虚多为致痹之本,因此很多医家善从滋补肝肾阴精治疗痹证。而笔者认为无湿不成痹,湿邪是致痹的重要因素,湿邪又与阳气有密切关联,湿为阴邪,易阻遏阳气,或湿胜则阳微,因此可推断阳气与痹证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而阳气本身也具备养筋之用,唯有散寒祛湿,温补阳气,使阳气通畅、充足,筋脉才得以濡养,则痹证自除。故痹证病机可概括为“阳虚为本,阳郁为标”,并提出温阳、通阳的治则,为今后治疗痹证拓宽思路。  相似文献   

9.
温阳法临床运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经》云:“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意为阳气内化精微养于神,外为柔软以固于筋。虽然如此解释并不能完全达意,但对于临床的启示却是有益的。笔者通过临床实践,按阳气能养神立论,以温阳法治疗神倦、精神萎靡、情绪抑郁、低落等患者,收到较满意效果,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0.
钱小燕 《新中医》1997,29(10):21-22
笔者根据前人所云阳气之重要性,尤其是阳气“精则养神,柔则养筋”之功,对老年某些顽固性疾病,采用振奋阳气之法治疗,认为其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神志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而郁证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神志疾病,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和工作。“气能调神,神可御气”是津沽推拿学术带头人王金贵教授所提出,文章将系统解释其理论内涵,同时进一步分析其对津沽脏腑推拿的指导意义,进而为津沽脏腑推拿治疗神志疾患提供理论支持,也为推拿治疗功能性内科疾病提供治疗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一句出于《素问·生气通天论》。对该句的“精”字多解释为精神爽慧,“柔”字多解释为筋肉柔和(如《内经选读》北京中医学院主编,1978年版)。然而笔者对这一解释有不同的看法。“精”字在古时亦可作清字解。如《史记·天官书》言:“天精而见景星。”精即清明之意。《素问·四  相似文献   

13.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历代多数医家都把“阳气”分为“精”、“柔”两个方面而加以注释。如王冰云:“然阳气者,内化精微,养于神气,外为柔耎,以固于筋”。吴崑、张景岳注法与此略同。即“精”在此指有形物质,“柔”指性能作用。如此  相似文献   

14.
中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阳气不足,内外合邪,发为本病;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所以治疗本病时一定要遵循的原则是温补气血、祛寒化湿、补肾升阳。西医在临床上治疗本病目前没有完备的诊疗方案,中医针灸治疗本病是在经络、气血、脏腑的理论基础上,通调一身之阳气,达到缓解因皮肉筋脉骨节受损、关节变形而疼痛的目的,同时减轻关节损伤程度,因此针灸早期介入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从古籍记载到现代医家的文献查询发现,推拿医家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疾病往往是局部治疗为主,手法也是以筋伤推拿手法为主,但中医诊治疾病的核心思想是整体观念。柔筋温通手法,以中医经络-脏腑理论体系为基础,结合脏腑推拿-经筋推拿的特点,以"筋喜柔、手法以柔和为贵"作为出发点,提出手法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新的思路。治筋手法以"柔和"为贵,切忌使用刚强粗暴的手法,"开人关节,走人元气",反增其害。腹部手法操作以充肝气、养肝血,肝气充盈、肝血濡养才能达到"柔筋"之目的。背部手法操作以"温"肾助阳为目的,"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局部手法操作以"通"络,顺筋之性,手法以"轻、柔、透、巧"为宗旨,沿经络走行用摩、揉、推按、拨进行操作,以达通络之目的。从中医学角度来看,该套手法可行,但是该套手法的实验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6.
津沽脏腑推拿作为天津推拿学术流派的重要分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深谙“外治之理亦内治之理”,在临床诊疗中强调谨守病机,注重调畅气机、调节脏腑阴阳之间的平衡。津沽脏腑推拿特色术式组合思路来源于中医处方“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根据不同证型,将脏腑推拿手法有机配伍结合的施术模式,具有灵活性、整体性、辨证观的特点。津沽脏腑推拿特色术式主要有温阳调冲式、补气养脏式、理气行滞式、行气化湿式、抑木扶土式五大术式,在治疗功能性内科疾病方面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临床中膝骨关节病种虽然繁杂,但属阳虚者占50%~60%之多,在临床过程中,应注意阳气在疾病发生、发展和预后中的决定性作用。"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是在《黄帝内经》中所阐述的,临床应用比较广。笔者通过重点加强脾胃经的温针灸治疗,振奋阳气,从根本上发挥阳气"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之功,以改善运动功能为主膝骨关节炎病症。  相似文献   

18.
不寐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神志疾病,且近年来失眠的人群呈逐年上升趋势,津沽脏腑推拿秉承“神可御气通脉,气顺脉通则神安”的理论思想,将“通脉调气”作为津沽脏腑推拿的核心方法指导神志疾病的治疗,运用推拿手法作用冲、任、督、带脉以通畅经脉气机,恢复各经所主作用,调和脏腑气化功能,理气血,交阴阳,从而达到神调寐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中医学理论"筋"的生理、病理特点认识及临床治疗筋伤特点分析提出推拿治疗筋伤应遵循"柔则养筋"原则,推拿手法操作十字原则即"均匀、柔和、持久、有力、深透"中应以"柔和"为核心选择相应的推拿手法。  相似文献   

20.
此语出自《素问·生气通天论》,其释义历代医家意见不一。杨上善注曰:“卫气之精,昼行六腑,夜行五脏,令五神清明,行四支及身,令筋柔弱也。”王冰注曰:“此又明阳气之运养也。然阳气者,内化精微,养于神气;外为柔软,以固于筋。”后世注者多以王冰为是。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兹述浅见于下,期就正于高明。《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他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汨汨乎不可止。”“阳气者,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