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表达。方法 SD大鼠40只分为对照组、2 h组、1 d组、3 d组、7 d组,每组8只。2 h组、1 d组、3 d组、7 d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对照组仅做右侧颈外动脉和颈总动脉结扎,不做右侧大脑中动脉线栓栓塞。各组动物分别在0 h(对照组)、2 h、1 d、3 d、7 d处死,断头取脑,采用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检测IGF-1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表达最弱,随缺血时间延长,梗死中心和半影区IGF-1的表达逐渐增强,再灌注后3 d达到高峰(14.83±0.48),7 d阳性细胞数有所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缺血再灌注可促进内源性IGF-1表达,但维持时间不长。 相似文献
2.
在静息状态下,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IL-1的表达水平很低,但在缺血再灌注时其表达可明显增高[1]。IL-1主要是由白细胞,特别是单核巨噬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种炎症前细胞因子,参与机体的炎症、免疫调节过程。根据其分子结构的不同可分为IL-1a和IL-1B两亚型;IL-1B为主要分泌形式,生理功能最强,分子量17KD,由153个氨基酸组成[2],但UK-1a和IL-1b作用的受体是共同的[3]:IL-1广泛参与了感染、应激、缺血缺氧及缺血再灌注等过程和调控,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化学介质。心肌缺血再灌注早期… 相似文献
3.
《医学综述》2017,(18)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可以激活一系列发挥重要作用的细胞反应,如炎症反应及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和侵袭。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是体外循环术后心肌损伤的重要原因,其发生不仅与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等因素有关,而且与心肌胰岛素抵抗(MIR)有关。p38MAPK不仅与心肌的氧化应激、细胞凋亡有密切的关系,在MIR中也通过影响葡萄糖转运蛋白4的表达和转位而发挥重要作用。目前,针对MIRI的发病机制采取的治疗措施均不能发挥较好的保护作用。故对p38MAPK在MIRI中的作用进一步研究,可能为p38MAPK作为预防和治疗MIRI理想的靶点提供更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达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的动态表达.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 检测IGF-1的表达.结果 正常对照组表达最弱,随缺血时间延长,梗死中心和半影区IGF-1的表达逐渐增强.再灌注后3 d达到高峰(14.83±0.48),7 d后阳性细胞数有所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内源性IGF-1表达增强,3 d时表达最强. 相似文献
5.
外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脑保护机制.方法:36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IGF-1组,每组12只.模型组和IGF-1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除不插线外其余步骤同模型组.IGF-1组于缺血2 h再灌注1 h后经尾静脉注入5 mg/L IGF-11 ml,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同时经尾静脉注入1 ml生理盐水.脑缺血再灌注24 h后,各组取6只大鼠灌注,取视交叉前后各2 mm的脑组织,光镜下观察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测nNOS阳性表达.另6只断头取脑,TTC染色测脑梗死体积.结果:光镜下观察,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结构无明显变化.模型组大鼠皮层少见正常神经细胞,神经细胞减少,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损伤神经元空泡变性多而明显.与模型组相比,IGF-1组皮层神经元细胞空泡变性较少,程度较轻;正常细胞增多,可见少数淋巴细胞浸润.假手术组未发生脑梗死.IGF-1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为(12.4±0.9)%,较模型组的(24.6±3.7)%减小(t=9.97,P<0.01).模型组、IGF-1组和假手术组大鼠脑皮层nNOS阳性细胞数依次为(38.83±2.92),(28.33±2.58)和(15.00±1.41),逐渐降低(F=106.8,P<0.05).结论:外源性IGF-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抑制nNOS的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6.
7.
一氧化氮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1955年Melrose首先提出应用心脏停搏液进行心肌保护,经过10余年的发展日趋成熟.我国于七十年代应用于心脏外科临床,目前已被广泛采用,作为常规心肌保护方法.停跳的心脏即使在停搏液保护下,仍存在着能量供需的矛盾.缺血的心肌在突然恢复循环再灌注后又可引起一种新的病理生理改变,叫做再灌注损伤(Reperfuse Injury,RI).早在三十年代,Tennant等就观察到心肌再灌注可诱发室颤.其后,Jenning等在大鼠离体心脏模型中也发现了氧反常现象,在以后的临床实践中也得到广泛证实.从此,人们对心肌保护研究的重点从缺血期转移到再灌注后.随着近年来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认识的不断发展,研究也不单纯限于对心肌细胞的保护,心肌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reperfusion injury,MRI)在心脏外科手术过程中的意义及其防治的研究也不断深入.1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8.
一氧化氮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对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生理、病理及药理学方面广泛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NO可能在人体机能的许多方面发挥作用。免疫系统通过释放NO消灭病原体在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探讨SUMO特异性蛋白酶1(SENP1)在心肌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14例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前、后的右心房组织,建立缺血再灌注小鼠模型,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患者和大鼠心肌组织SENP1的mRNA变化。对H9C2细胞株进行缺氧复氧处理后检测LDH释放率,观察细胞死亡情况。结果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14例患者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组织内SENP1 mRNA含量为(4.845±1.248),较灌注前明显升高(P<0.01)。单纯缺血处理的小鼠心肌SENP1 mRNA含量较正常组小鼠略高,且随着灌注时间的延长,SENP1 mRNA含量呈逐渐递增的趋势。特异性siRNA敲除大鼠心肌细胞H9C2细胞内SENP1 48 h后SENP1mRNA水平降至对照组的30%以下,敲除SENP1的H9C2细胞在缺氧及复氧处理后LDH释放增加。结论SENP1在心肌缺血再灌注中有保护作用,缺乏SENP1可能会加重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2.
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不仅有细胞坏死,还有细胞凋亡。细胞凋亡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呈正比,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如何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已成为心肌保护的研究热点之一。现就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心肌细胞凋亡的证据、可能的相关机制以及参与调节的相关基因分子和信号转导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最有效的治疗策略是溶栓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再通梗阻血管,但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限制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和溶栓的益处,提示需要进一步的辅助治疗。近年来,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心肌I/R中的作用日受关注,在心肌I/R过程中循环系统和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增加,参与I/R损伤的发展。动物模型研究证实,AngⅡ1型受体(AT1受体)阻滞剂对心肌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临床试验验证AT1受体阻滞剂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丹皮酚(PA)对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结扎左冠脉前降支30min再灌注2h建立MI/R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PA组(10、20、40mg/kg),每组10只,各组于术前1周开始灌胃给药,每天1次.再灌注后取血清,采用比色法测定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ELISA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水平;取心脏,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取心肌匀浆,比色法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PO)活力.结果 PA高剂量可明显缩小MI/R损伤大鼠的心肌梗死面积,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模型组比较,PA各剂量可显著降低血清CK活性(P<0.05或P<0.01),PA高、中剂量可明显降低LDH活性(P<0.05或P<0.01);PA各剂量组心肌MPO活力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PA各剂量组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均比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 PA预处理可抑制中性粒细胞浸润、减少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实现对MI/R所致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白兔20只,分为参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结扎冠脉左前降支30min,放松套管再灌注100min;参附组以2mL/kg注入参附注射液30min后再按对照组操作。测定结扎前(T0)、结扎30min(T1)、再灌注60min(T2)、再灌注100min(T3)血浆NO、ET的含量。结果参附组NO的变化在T1、T2、T3与T0相比有所上升(P〈0.05);参附组ET的变化在T1、T2、T3与T0相比有所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T1、T2、T3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参附注射液能明显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的损伤,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30例健康人(对照组),常规测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INS)、血脂(TC、TG、LDL、HDL);用免疫放射分析法检测血清IGF-1水平;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糖尿病组IGF-1和HDL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FBG、INS、TC、TG、LDL和IR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GF-1与FBG、IR、TC、TG、LDL呈负相关(P〈0.001),IR与FBG、FINS、TC、TG、LDL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IGF-1水平可以反映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严重程度,提高血清IGF-1水平并结合调脂治疗可以为糖尿病抵抗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碘化N-正丁基氟哌啶醇(F2)对大鼠心肌组织缺血再灌注(I/R)损伤病理改变及早期生长反应蛋白-1(Egr-1)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制作大鼠I/R损伤模型。常规病理染色技术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缺血心肌组织Egr-1阳性表达的细胞数。结果:I/R造成大鼠心肌组织病理损伤,尤以炎症反应为重;I/R诱导心肌组织Egr-1表达上调。缺血前给予F2则能减轻I/R所致心肌组织内的各种病理反应,抑制心肌组织内Egr-1的过表达。结论:F2对大鼠I/R心肌组织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这可能与其抑制Egr1-过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自噬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药物干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噬现象为真核细胞所特有,是细胞内的物质成分利用溶酶体被降解过程的统称,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它能清除无用的、多余的、受损的或癌变的细胞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此外,其在疾病防治、延缓衰老等方面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心肌缺血/再灌注(I/R)过程中,多种因素诱导细胞的自噬活动对心肌细胞的存活具有重要意义,药物对心肌I/R过程中自噬的调控作用目前较少报道. 相似文献
19.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肿瘤坏死因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 (TNF)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大鼠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 ,通过酶联免疫法测定心肌组织TNF含量 ,原位杂交检测TNF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对照组心肌组织中可以检测到一定含量的TNF ,但实验组心肌组织中的TNF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5 )。对照组心肌组织中没有TNFmRNA表达 ,染色呈阴性 ;实验组心肌组织中的TNFmRNA表达明显 ,染色呈强阳性或极强阳性 ,并将阳性表达的细胞定位于心肌细胞。结论 :TNF是在离体的、缺血心脏中产生的 ;TNF表达主要定位于心肌细胞 ,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 ,心肌细胞是影响心肌功能的TNF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