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输注泵持续输注液体进行气道湿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输注泵持续输注液体进行气管套管内湿化,观察痰液的黏稠度、量. 结果无出现因套管口痰痂形成所致的气道阻塞.结论 输注泵持续输注液体进行气道湿化可有效防止气道阻塞.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08例气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4例,实验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气道湿化法,1周后评价效果.结果实验组气道湿化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能明显降低刺激性咳嗽、痰栓、痰痂、肺部感染、肺不张发生率.结论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法提高湿化效果,并能减少呼吸道相关并发症,临床可积极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人工气道是指气管导管直接插入气管或经上呼吸道插入气管所建立的气道通道,用以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改善通气功能和有效地清除气道内分泌物.但气管切开后患者的呼吸模式、呼吸途径发生改变,外界气体直接进入气管,未经过鼻腔及咽部的湿化和过滤,将造成呼吸道粘膜干燥,痰液干结不易排出,而且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时,患者往往呼吸急促,进一步加重了此种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4.
气管切开是抢救呼吸道梗阻和呼吸衰竭等危重病人的重要措施,因病情需要,留置导管时间会延长,但由于气管切开后,使上呼吸道正常的湿化、加温、过滤及咳嗽功能减弱,呼吸道失水增加,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经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造成管腔内分泌物黏稠,阻塞管腔,影响正常的呼吸功能,易导致细菌的侵入,肺部感染随着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 相似文献
5.
在临床抢救危重症的过程中 ,人工气道 (气管切开 )已成为救治成功的重要环节 ,而气管切开的气道护理则在救治成功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我们在气管切开后 ,大胆使用气道内持续湿化法 ,效果较好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肺气肿、肺心病合并脑梗塞、冠心病心脏骤停复苏术后、重症有机磷中毒致呼吸肌麻痹行气管切开11例 ,其中男 8例 ,女 3例 ,年龄最大 79岁 ,最小 6 4岁 ,气管切开 10~ 2 1天。2 操作方法用 10 0ml0 .9%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 16万U ,糜蛋白酶10mg,取一付输液器 ,操作同静脉输液 ,将湿化瓶挂于输液架上排…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护理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护理的44例气管切开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采用传统间断气管内湿化法护理的38例气管切开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气道并发症发生情况、气道湿化效果及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均无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痰痂形成等气道并发症发生,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气道湿化效果、睡眠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用于气管切开患者效果好、气道并发症少、对睡眠影响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微量注射泵持续湿化在气管切开病人气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病人气道应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湿化的效果。方法随机将40例气管切开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20例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推注湿化气道,对照组20例采用传统的气道内定时、间断滴注湿化法,并进行连续观察、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形成痰痂、发生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的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同时减少了护理工作量。结论气道湿化应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推注湿化法明显优于传统气道内的定时、间断滴注湿化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气管切开患者施行持续气管内滴药法与间歇气管内滴药法对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方法将79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39例,施行间歇气管内滴药,实验组40例,施行持续气管内滴药。结果持续气管内滴药较间歇气管内滴药能将湿化液缓慢、均匀而持续地注入呼吸道,达到有效的湿化和抗感染作用。结论持续气管内滴药湿化呼吸道,使痰液易于排出且很少引起刺激性咳嗽,并降低了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持续气道湿化在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切开是抢救急危重患者的一项重要而有效的措施,在护理工作中严格、有效、细致地气道管理,往往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但由于气管切开后,使上呼吸道正常的湿化、加温、过滤及咳嗽功能消失,防御功能减弱、呼吸道失水增加,未经湿化的的气体直接经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湿化不良的并发症。在护理工作中目前常用的定时定量间断气道湿化法对气道的湿化不够,将在气管内套管或上呼吸道上形成痰痂,对肺功能将造成一定的损害或引起气道堵塞,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且护理工作量大。2004年6月~2005年6月,我们应用输… 相似文献
10.
目的:保证气道有效湿化,减轻呼吸道刺激症状,降低痰堵及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救治率和护理质量。方法:用50ml注射器抽取湿化液并做好标记,置于微量泵,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将一次性输液器剪去滴壶接于注射器上,将剪去针头的无菌硅胶头皮针软管直接插入气管套管5~8cm,并用胶布固定。根据室内温度及痰液黏稠度调节流速,一般3~6ml/h,不超过10ml/h,以痰液稀薄易于吸出,无呛咳,呼吸平稳为准。结果与结论:通过对2种气道湿化方法的临床效果观察,经χ2检验,其结果P<0.01,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微量泵持续滴注法明显优于间断滴注法。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比较气管切开不同气道湿化量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将4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分别采用常规湿化量(对照组)和先评估痰液性质后给予相应的湿化量(观察组)进行持续气道湿化,比较两组患者湿化效果。结果:观察组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刺激性咳嗽及气道黏膜出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P<0.05),观察组平均每例每天吸痰次数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先评估痰液性质后给予相应的湿化量合理、安全,且可减少吸痰次数,减轻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3.
气管切开患者持续气道湿化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志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7,9(3):400-401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患者的重要措施。气管切开后气道自身湿化作用明显降低,甚至消失,造成管腔内分泌物黏稠,阻塞管腔,影响正常的呼吸功能,易导致细菌的侵入。肺部感染随着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因此,充分的气道湿化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感染的关键。2005年9月-2006年9月,我科对20例气管切开患者采用微量输液泵控制对气道进行持续湿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气管内持续微泵推注湿化与间断湿化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法,观察组20例气管切开患者应用微泵持续推注湿化气道,对照组20例气管内间断滴注湿化气道,2组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较对照明显增加,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肺部感染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持续性气管内湿化的效果优于传统的间断性气管内湿化. 相似文献
15.
气管切开后,上呼吸道完全丧失了气体的加温、湿化、过滤作用,防御功能减弱,如果在护理工作中对人工气道的湿化不够,将在人工气道或上呼吸道上形成痰痂.痰痂一旦形成,可阻塞支气管,使气道阻力增大,引起周围性呼吸困难、窒息。气管切开容易感染,置管时间过长,易造成气管黏膜缺血坏死,对肺功能将造成一定的损害或引起气道堵塞.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因此气道湿化显得十分重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比较两种持续气道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患者气道的湿化效果,为临床上进一步选择合理有效的气道湿化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期间入住ICU的138例气管切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号单双号分为实验组(81例)和对照组(57例),实验组采用低流量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持续气道湿化法,对照组采用微量泵控制滴入持续气道湿化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湿化效果、气道湿化并发症(痰痂形成、气管黏膜损伤以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χ2=7.001,P<0.01),实验组气道湿化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6.672,P<0.01)。结论对于气管切开患者,低流量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持续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优于微量泵控制滴入持续气道湿化方法,前者可降低气道湿化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两种气道湿化法在气管切开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采用微量注射泵对气管切开病进行气道持续湿化,并与常规法比较,为寻求一种有效的气道湿化方法。方法 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滴药,注射器间断气道滴药两种方法,通过湿化效果,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气道粘膜出血,痰痂形成5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微量注射泵气道滴药湿化并发症少,效果明显优于注射器间断滴药湿化组,两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意义,P〈0.01。结论 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滴药湿化法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气管切开气道湿化不同方法的效果.方法 抽查两种不同的气道湿化方法管理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各3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手工方法进行间断气道湿化,试验组采用微量注射泵进行持续气道湿化.结论 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手工方法,突出表现为气道刺激小、不易形成痰痂和肺部感染并发症少等优点,更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气管切开术后气管内间断湿化法与持续湿化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50例气管切开患者应用持续湿化气道,对照组50例气管切开患者应用间断湿化气道。结果:观察组痰痴形成率、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持续湿化气道法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痰痴形成率、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间断湿化气道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微量泵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0年6月~2012年6月30例气管切开患者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滴注湿化液,以保证呼吸道分泌物容易咳出或被吸出。结果:30例患者通过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患者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明显降低。结论:采取有效的气道湿化、吸痰、防止肺部感染,防止消化道呕吐物返流入呼吸道等措施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