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以发热、黄疸、血红蛋白尿和流产为主要症状的人畜共患病,对畜牧业的危害很大。1 病原 钩端螺旋体根据生物学特点不同,可分为双曲钩端螺旋体和问号状钩端螺旋体两大群,前者为非致病性或腐生性钩端螺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分析Leptospira alstoni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的基因型。方法 应用多位点序列分析(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技术研究仅在我国分离发现的三株Leptospira alstoni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的基因型,并与MLST数据库收录的当前中国流行血清群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成功将三株菌株7个管家基因扩增出来,基因测序结果通过与MLST数据库比对,发现这三株菌株MLST结果并不能匹配数据库中已有MLST基因型,表明这三株菌株具有三种不同的MLST基因型。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这三株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形成一个独立的进化分析,与当前在中国流行的七种致病性钩端螺旋体血清群明显不同。结论 发现三种不同致病性钩端螺旋体MLST基因型,这些结果为未来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分子分型、溯源奠定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以发热、黄疸、血红蛋白尿和流产为主要症状的人畜共患病,对畜牧业的危害很大。  相似文献   

4.
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溶血素基因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是广泛分布的人兽共患病——钩端螺旋体病的致病菌。多种致病性钩端螺旋体能产生不同种类的溶血素,其对红细胞的裂解及对哺乳动物细胞的毒性作用与其他致病微生物溶血素的细胞毒性有相似之处。最近,对强毒株问号状钩端螺旋体黄疽出血型赖株基因组测序及基因诠释工作已经完成,首次发现其中至少有9个溶血素基因,这些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DE3)pLysS中克隆、表达,成功地验证了它们的溶血活性。如此多的溶血素基因同时存在于钩端螺旋体基因组中,说明溶血素基因和钩端螺旋体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针对InvA-PCR方法检测钩端螺旋体病的研究。方法:根据侵袭蛋白A基因(InvA)与卫生行业标准推荐的引物G1/G2对比,进行特异性与灵敏度研究,并应用于磐安鼠标本钩端螺旋体PCR检测。对磐安县2009分离菌株进行钩端螺旋体InvA-PCR和LS-PCR鉴定。结果:InvA-PCR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该引物可特异性扩增致病性钩端螺旋体DNA,对本实验所用的其他细菌不扩增。2009年分离的钩端螺旋体菌株进行PCR鉴定结果与血清学鉴定结果相符。对鼠标本进行InvA-PCR检测,InvA-PCR检测阳性率为5%。与卫生行业标准推荐的引物G1/G2对比,符合率为100%。结论:InvA-PCR检测方法可灵敏、特异地检测致病性钩端螺旋体,能正确有效地反应野生动物带毒率,为控制钩端螺旋体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钩端螺旋体病的实验室诊断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文英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0):4053-4055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问号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它广泛分布于全世界,我国本病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7.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以下简称钩体)所引起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世界各地都有本病流行。本文扼要介绍了数年来国外钩体的研究动态。一、钩端螺旋体的分类多年来钩体被分为两大群,即寄生性钩体(致病性钩体)与腐生性钩体(非致病性钩体、水生钩体或双曲钩体)。1965年钩体分类委员会及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将钩体分为两个种,一为“存疑”钩体(L.interrogan),代表寄生性钩体,另一为双曲钩体(L.bif-  相似文献   

8.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属国家乙类传染病.临床以早期钩端螺旋体败血症,中期的各器官损害和功能障碍,以及后期的各种变态反应后发症为特点,重症常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9.
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溶血素基因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是广泛分布的人兽共患病--钩端螺旋体病的致病菌。多种致病性钩端螺旋体能产生不同种类的溶血素,其对红细胞的裂解及对哺乳动物细胞的毒性作用与其他致病微生物溶血素的细胞毒性有相似之处。最近,对强毒株问号状钩端螺旋体黄疸出血型赖株基因组测序及基因诠释工作已经完成,首次发现其中至少有9个溶血素基因,这些基因在大肠肝菌BL21(DE3)pLysS中克隆、表达,成功地验证了它们的溶血活性。如此多的溶血素基因同时存在于钩端螺旋体基因组中,说明溶血素基因和钩端螺旋体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Leptospim interrogans,简称钩体)引起的一种分布广泛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国是受钩体病危害十分严重的国家。近年来我校面向全国十几个省市招生,我们曾对本省籍在校学生钩端螺旋体感染情况进行调查。为了解来自其他省市学生钩端螺旋体感染状况,我们对本校2003、2004级外省籍学生进行了血清钩端螺旋体抗体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人兽共患病。感染者有多种临床表现,其中重者表现为致死性肺弥漫性出血。目前,钩端螺旋体所引起出血的机制仍未被阐明。本文就近年来对钩体致病物质及其相关作用机制的研究状况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2.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临床标本中的钩端螺旋体王际莘译杨裕华校基因DNA-DNA杂交有助于确定9种基因型的钩体,其构成200多种血清型,其中非致病性钩体仅有三种。即双曲钩端螺旋体,L.meyeri和L.wolbachi。致病性钩体由二种构成:问号...  相似文献   

13.
李忠 《山东卫生》2005,(3):59-61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各种不同型别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引起的急性人兽传染病。鼠类和猪为主要的传染源。本病遍布世界各地,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较严重我国31个省(包括台湾)、市、自治区均发现本病。尤以西南和南方各省多见,  相似文献   

14.
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钩体)引起的一种常见的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和猪是主要传染源.为进一步加强钩体病的防治,现对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2006年的疫情情况、流行特征、流行菌群(型)及影响因素等综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龙游县2003年钩端螺旋体宿主动物带菌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钩端螺旋体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所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龙游县是我省钩体病危害严重的疫区之一。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钩体流行菌群变化情况,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2003年8月对龙游县溪口进行宿主动物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本文陈述国内外有关钩端螺旋体L型研究进展。L型是细菌的通性,钩端螺旋体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也可变异,变异后的L型与原菌的形态、染色、生化反应、抗药性、致病性等方面不同,且与钩端螺旋体后发症有密切关系,值得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是宜春市常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之一.为探讨其流行因素及流行规律,以便制定防制措施,对宜春市1990~1999年钩体病的流行状况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InvA-PCR方法快速检测钩端螺旋体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9年淳安县106只鼠肾标本直接提取其DNA用invA-PCR法进行检测,同时对106只鼠肾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和显微镜凝集试验(MAT)血清学鉴定。结果:106只鼠肾标本经InvA-PCR法检测,9份标本钩端螺旋体invA基因呈阳性,阳性率为8.5%。106只鼠肾标本分离培养,分离到3株钩端螺旋体菌株,均为黄疸出血群,阳性率为2.8%。3份培养阳性标本InvA-PCR均阳性。结论:InvA-PCR方法操作方便、耗时短、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作为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可靠的快速诊断方法,可用于钩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钩体病临床标本快速初筛。  相似文献   

19.
韦芳青  何标祖  蒙福荣 《职业与健康》2008,24(23):2570-2571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县为广西所辖县份之一,是钩体病重点疫区,1986-2007年共报告钩体病病例995例,发病死亡人数为32例,病死率为3.22%。为了解钩体病病例的死亡原因,有效地控制钩体病的发生和流行,降低病死率,现对32例钩体病死亡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从阿根廷一个屠宰场采集72匹显然属正常的马肾分离出3株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及12株腐生性双曲钩端螺旋体。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的交叉凝集反应图型显示它们在抗原性方面与七日热群属同种。当这些菌株的一种在交互凝集吸收试验时与七日热型相比,发现它与哈勒焦(hardjo)型在血清学方面是同种。这是自马分离出该血清型的首次报告。同样无选择地采集来自屠宰场245匹马血清进行血清学试验,以确定马的钩端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