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密度的变化情况.方法 正常健康对照组50例.RA患者96例,RA随机分成A,B两组,其中A组给予小剂量强的松(7.5mg/d)治疗.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治疗前、治疗后6,12,24个月腰椎骨密度.结果 RA患者的BMD下降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1),小剂量强的松治疗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骨量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0年1月~12月间60例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为红斑狼疮组,以同期60例同地区相同年龄段妇女为正常组,将红斑狼疮组患者治疗前后数据及与正常组各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红斑狼疮组患者与正常组骨量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红癍狼疮组患者Ca、P、ALP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TH显著升高,Ward’s三角骨密度显著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1),且治疗后各项数据与正常组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O.01)。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激素对骨量影响较大,一定要采取必要措施防范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阿仑膦酸钠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糖皮质激素诱导骨质疏松(GIOP)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科住院的SLEDAI评分提示稳定期的女性SLE患者50例,患者均口服糖皮质激素6个月以上,随机分为维生素D+钙剂组(对照组)、维生素D+钙剂+阿仑膦酸钠片组(观察组),给予相应治疗后,并于第0、6个月监测骨代谢指标,比较各组治疗前后骨密度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钙、维生素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密度测量值均有所改善,观察组的骨密度提升更为明显(P<0.05)。结论对于长期服用小剂量激素的SLE患者,阿仑膦酸钠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骨密度,降低骨折的发生,起到骨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药科学》2017,(22):221-224
目的探讨封蜡密度对双能X线骨密度仪与定量CT分析骨矿成分中的矫正及应用。方法取2015年6月~2017年3月医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2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前进行常规检查,并且分别以DXA、QCT检查双侧髋关节骨密度(P1),测定20例离体股骨头骨密度参数,离体标本初步处理后与参考模量建模,再次进行DXA、QCT扫描(P2)、封蜡后初测质量及排开水体积,获得大体骨密度(P3),制备骨块,复测骨快密度(P4),将获得的标本经过氢氟酸溶解后测定溶液中骨矿成分密度P5。结果 20例骨密度患者DXA测定P1、P2时间点矿骨成分,均低于P3、P4及P5(P<0.05);2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QCT不同疾病严重程度不同时间点骨密度测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XA检测轻度不同时间点骨密度水平,均低于中级及重级(P<0.05);中级患者不同时间点骨密度,均高于重级(P<0.05);相关性研究显示:封蜡骨密度测定精度与DXA P1、P2成正相关性(P<0.05);与P3、P4及P5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封蜡骨密度对双能X线骨密度仪与定量CT分析骨矿成分中具有良好的矫正作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性激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Serozyme-Ⅲ型磁性分离酶标仪及其配套试剂检测3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泌乳素(PRL)、黄体生成素(LH)、睾酮(T)及雌二醇(E2)的水平。结果:SLE患者平均泌乳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活动期更显著;同时,活动期患者的E2水平比对照组高(P<0.01)。35例患者睾酮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E2/T比显著升高,PRL水平与E2水平呈正相关。结论:PRL升高可能在SLE的发病和病程发展中起一定作用,雄激素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可能有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骨量异常患者使用二膦酸盐治疗前后骨密度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45例骨量异常(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血液透析患者,在补充钙剂和骨化三醇基础上,应用阿仑膦酸钠70mg/周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检测骨密度及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I型胶原C末端肽(CTX),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血IGF-1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髋部(股骨颈、大转子、全髋)骨密度值较治疗前升高(P均<0.01),血PINP、CTX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1),但腰椎部位骨密度值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个别患者出现轻度消化道反应。结论:MHD骨量异常患者应用二膦酸盐治疗,可降低骨转换,有效减少骨量丢失,安全性好。二膦酸盐可能通过提高与骨形成密切相关的血IGF-1水平,提高MHD骨量异常患者的骨量。  相似文献   

7.
朱晓兵 《海峡药学》2011,23(5):196-197
目的 探讨强骨胶囊治疗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密度(BMD)及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对386例原发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测定骨密度值,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强骨胶囊每次1粒(180mg)口服,每日3次;对照组维D钙咀嚼片每次2片(1500mg)口服,每日1次,两组共服用药物3个月.患者每月行X线摄片检查,观察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阿仑膦酸钠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0P)的腰椎骨密度(BMD)变化.结果 选择40例老年患者,采用意大利L`ACN集团生产的宇航员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进行BMD测定.随机分成治疗组服用阿伦磷酸钠70 mg,每周一次,联合用钙尔奇D 600 mg,1次/d;对照组单用钙尔奇D 600 mg,1次/d,观察12月.每6月复查骨密度.以腰椎BMD为比较指标.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后6月及12月腰椎BMD增加分别为1.95%和2.80%,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和P<0.01).对照组在治疗后6月和12月腰椎BMD增加分别为0.95%和1.05%,与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阿仑膦酸钠可显著提高老年骨质疏松症腰椎骨密度  相似文献   

9.
程序  倪伟建  张圣雨 《安徽医药》2017,21(12):2326-2328
目的 了解某三甲医院风湿免疫病患者用药情况,探讨糖皮质激素对风湿免疫病患者骨密度的影响,从而保障临床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风湿免疫病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与合理性.方法 抽取某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150例风湿免疫病患者骨密度调查表,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患者前臂、股骨、脊柱三处骨密度与糖皮质激素使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使用钙剂对患者骨密度的影响.结果 150例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136例,平均病程6年;服用钙剂的人数占总例数的42%,服用糖皮质激素未服用钙剂骨密度下降人数占服用糖皮质激素总人数的32%,服用糖皮质激素并服用钙剂骨密度下降人数占服用糖皮质激素总人数的25%.类风湿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骨密度与糖皮质激素使用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与骨关节炎患者骨密度与糖皮质激素使用剂量不具相关性.结论 糖皮质激素对于类风湿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骨密度的丢失具有一定的影响,钙剂对糖皮质激素使用患者腰椎骨密度减少有预防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海波  胡建康 《江西医药》2012,47(12):1080-1082
目的 研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对患者骨密度的影响及经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骨密度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及住院的36例40岁以下甲亢患者及1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两组均测定血清甲状腺功能,同时采用双能X线测定腰椎及左侧股骨颈骨密度.自甲亢诊断和治疗开始分为4组,即A组:治疗前;B组:治疗后3个月;C组:治疗后9个月;D组:治疗后18个月,对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阶段的骨密度进行评估,并与健康人群进行比较.结果 甲亢患者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症的比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发生率分别为34.1%与15.2%.C组骨密度(-1.51±0.52)较A组(-2.12±0.73)、B组(-2.08±0.64)无明显改善(P>.05),D组骨密度(-0.16±0.48)较A、B、C3组明显升高(均P<0.01),且与健康对照组(-0.14±0.46)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甲亢患者的骨量减少或者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升高,经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具有一定的可逆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能X射线吸收测定法测定69例SLE患者(SLE组)和61例健康志愿者(C组)腰椎和股骨颈处骨密度,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两组血清骨钙素、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和Ⅰ型胶原C端交联肽(CTX)水平.比较两组骨密度和骨代谢标志物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雷洛昔芬(RLX)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及骨代谢生化标志、脂代谢的影响及使用12个月的安全性观察.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68例绝经后妇女分为试验(n=34)及安慰剂组(n=34),每日分别服用RLX 60mg 或安慰剂,疗程12个月.结果:RLX组用药后腰椎及髋部骨密度均显著增加,腰椎骨密度升高2.30%,髋部骨密度升高2.07%,与安慰剂组比较骨密度变化的百分数差异有显著性(P<0.01).2组血清骨钙素、C端交联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下降,其变化百分率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RLX能增加绝经后妇女骨密度,降低骨转换率及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青少年学生骨量情况,为生命早期预防骨质疏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柳州市区初一、二学生353名,年龄12~17岁.其中男生164名,平均(14.63±0.95)岁;女生189名,平均(14.38±0.96)岁.采用双能量X线骨密度测量仪(DEXA)测量全身骨量.结果:男生全身骨矿物密度(BMD)值低于女生.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全身骨矿物含量(BMC)高于女生,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青少年男、女生的骨密度值及骨矿物质含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多发性缺血性骨坏死及骨梗死案例;总结其临床诊治经验及体会。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8月收治的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多发性缺血性骨坏死及骨梗死病例,对其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患者在激素治疗过程中出现双膝关节肿痛明显加重,并出现左肘和右髋疼痛,不能行走,伴发热。MRI:左股骨和胫骨多发骨梗死。口服羟氯喹、强的松缓慢减量、拜阿司匹林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等治疗。患者关节肿痛渐减轻,复查CRP正常,血沉下降。结论对狼疮患者激素的使用应规范化,同时应重视激素治疗中的副作用。长期服用激素应警惕骨坏死发生,对有症状的除x线检查外还应做MRI。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钠与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对骨代谢标志物、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择11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分别采用唑来膦酸钠与阿仑膦酸钠治疗,对比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骨代谢标志物、骨密度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低于研究组(P<0.05);对照组患者血清骨代谢指标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BALP、β-CTX、TRACP-5 b指标数值显著小于治疗前与治疗后对照组(P<0.05),研究组hCT指标指数显著高于治疗前与治疗后对照组(P>0.05);两组骨密度值与治疗前对比改善显著(P<0.05),但研究组患者治疗3年后骨密度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唑来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患者在经过治疗后骨密度有显著提升,血清骨代谢标志物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骨量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20年1—12月在沧州市中心医院肾内科住院的228例ESRD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资料及化验指标,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检测骨密度(BMD)及确定T值.依据T值分为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异常组,骨量异常组包括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比较各组年龄、性别、...  相似文献   

17.
《临床医药实践》2020,(2):118-120
目的:探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在赣南地区中老年人ward三角区骨密度异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4月收治的1 000例ward三角区骨密度异常的中老年患者,依据年龄不同将其分为中年组(n=500)与老年组(n=500),分别对所有患者予以腰椎(L_2~L_4)正位、股骨颈(N)、ward三角区(W)、大转子(T)的DEXA检测,观察两组患者中男性与女性的骨密度情况及总体骨密度情况。结果:在45~49岁年龄段中,男性与女性L_2~L_4正位、N,W,T的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50~59岁年龄段中,男性与女性N、W的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0~69岁年龄段中,男性与女性N,W,T的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70~79岁年龄段中,男性与女性L_2~L_4正位、N,W,T的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80岁阶段,男性与女性N,W的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与老年组的总体骨密度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XA在赣南地区中老年人ward三角区骨密度异常中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不仅能够检测出不同年龄阶段男女骨密度值的差异,同时能够明确同一年龄段内男女骨密度值的差异,以便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从而提升患者的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利塞膦酸钠对血脂和骨量的影响及血脂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116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7例,服用利塞膦酸钠5 mg,每日1次,对照组59例,服用安慰剂,方法同上.两组均服凯思立D每日1片,睡前服用.两组患者均连续服药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及血脂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12个月后,腰椎L2-4骨密度及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腰椎L2-4骨密度较对照组高,治疗组TC、LDL-C较对照组低;两组Ward三角、股骨近端总骨矿物质密度(BMD)及血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腰椎L2-4骨密度及TC、LDL-C差值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腰椎L2-4骨密度上升值高于对照组,TC及LDL-C下降值均高于对照组;股骨近端总BMD、Ward三角BMD及TG、HDL-C两组治疗前后差值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骨质疏松患者经过利塞膦酸钠治疗,腰椎L2-4骨密度显著提高,血脂显著降低,血脂与骨密度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某院收治的8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强的松治疗,研究组采用来氟米特联合强的松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生化及免疫指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白细胞、尿蛋白、白蛋白、ESR及补体C3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总治疗有效率为95.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9%,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来氟米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具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阳波  杨静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8):2422-2423
目的:探讨脉冲电磁场对老年女性股骨颈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调查手术治疗的女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共3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选择18例患者为实验组进行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其余17例为对照组。以骨折发生至患者能扶拐站立行走的天数代表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2、3月测定两组患者腰椎和股骨骨密度,进行下肢功能评价。结果:实验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32.4±5.2)天,对照组的(39.4±6.5)天,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实验组腰椎骨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股骨骨密度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两组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脉冲电磁场能减少老年女性股骨骨折后的卧床时间,能显著提高局部及全身骨钙含量,促进下肢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