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通过三维CT对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儿童髋关节进行三维重建,探讨三维CT对DDH患儿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进行术前三维CT重建的DDH患儿12例,在三维重建模型上对患儿髋关节的相关结构进行测量。结果 通过对12例患儿术前髋关节三维重建模型进行观察与测量,患儿平均髋臼缺损宽度为(39.06±3.11)mm,平均髋臼缺损深度为(8.69±0.57)mm。选择缝匠肌骨瓣修补患儿髋臼缺损,术后髋臼缺损皆获得明显改善。结论 三维CT能够从多个方位观察髋关节结构,更直观、更全面的观察到髋关节形态学的变化,在三维CT模型上可直接测量髋臼缺损的大小,更有效的指导手术选择及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维钛网治疗各种原因造成颅骨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例颅骨缺损患者在颅骨缺损3~6个月内行颅骨缺损成形术,术前应用16排CT扫描三维成像对钛网进行精确塑型。术后平均随诊6~24个月。结果6例病例全部随访,塑形满意,几乎恢复原有容貌,平均手术时间缩短。结论三维钛网辅以16排CT颅骨图像重建应用于颅骨缺损成形术具有手术时间短、组织创伤小、组织相容性好、固定稳固、手术操作简化等特点,具有推广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超检查中晚期妊娠胎儿先天性腹壁缺损的方法和实用价值.方法 15476例中晚孕期妇女的胎儿行B超检查,产后随访.结果 15476例中晚孕期妇女B超发现腹壁缺损7例,临床符合率100%.其间中期妊娠5例,包括腹壁裂4例,脐疝1例.晚期妊娠2例,均为腹壁裂.中孕妇女经一次检查结果满意;而晚孕妇女经一次或再次检查结果满意.结论 B超诊断中晚期妊娠的胎儿腹壁缺损准确性较高,且方便易行,便于基层推广应用,有较高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胃壁肌缺损是小儿比较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畸形,尤其是新生儿常因穿孔中毒而危及性命。我院自1972年至1989年间共收治4例(男1例,女3例),现将手术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病例1,女,体重3.6Kg,日龄二天,生后第2天晨7时表现反应差,哭声无力,呕吐,口唇发绀、腹胀,腹壁轻微发红,肝浊音界消失,X线腹透见两侧膈下有游离气体,胃泡消失。诊断:胃肠穿孔,收治外科。当日上午11时手术,见胃前壁有2处豆粒大小穿孔,穿孔周围分别有3×1.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腹壁缺损多见于先天性腹裂或脐膨出 ,常规减张缝合法不容易达到一期愈合的目的。针对这一棘手的问题 ,我们采用双重减张缝合的方法治疗新生儿腹壁缺损 ,达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 9例 ,男 8例 ,女 1例。年龄出生 1d~ 16d。先天性腹裂 7例 ,先天性脐膨出 2例。根据病儿腹壁缺损的程度和腹腔内容物脱出的多少 ,决定采用一期或二期双重减张缝合法。其中 1例脐膨出病儿 ,腹壁缺损直径 2 0cm ,腹腔内容物脱出不多 ,腹腔狭小的程度也不明显 ,行一期双重减张缝合修补法 ;另 8例腹壁缺损达 3 0cm以上 ,腹腔狭小明显…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29岁,臀部及右下肢麻木1年,加重伴疼痛2个月于2006年2月24日入院。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臀部麻木,并放射至右小腿,近2个月加重,伴右腹股沟处针刺样疼痛,且于做曲1髋动作时疼痛明显。行CT检查示右股骨头溶骨性缺损,其间可见少许钙化点,皮质腐蚀,  相似文献   

7.
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组织缺损的疗效与护理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我院从1995年2月至2阗2年10月应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四肢组织缺损48例,术后获得满意的疗效。现将有关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48例,男35例,女13例,年龄18~54岁。修复手及前臂组织缺损30例,修复小腿及是部组织缺损18例,皮瓣面积为8cm×12cm~14cm×38cm。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胫骨双处截骨纵向搬移治疗胫骨干大段感染性骨缺损复合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31例胫骨干大段感染性骨缺损复合软组织缺损资料,男27例,女4例,年龄2~58岁,平均33.4岁。胫前软组织缺损面积7 cm×8 cm~24 cm×12 cm,胫骨缺损长度6.5 cm~18.2 cm,平均11.4 cm。术后随访时间1~8年,平均32个月。随访观察骨及软组织愈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31例感染均愈合,骨缺损及软组织缺损创面全部愈合。4例出现骨断端延迟愈合,植骨后愈合,3例出现骨延长区伤口感染及成骨不良,经放置万古霉素骨水泥棒2个月及"手风琴"技术处理后愈合;其余骨缺损与软组织创面均顺利愈合。软组织愈合时间为65 d~190 d,平均70 d,骨愈合的时间为14~35个月,平均21.6个月;28例患者肢体长度完全恢复,3例患者患肢较健侧短1.5 cm。结论对于8 cm以上的胫骨骨与软组织复合缺损,双处截骨纵向搬移可缩短治疗时间。主要并发症为骨会师端延迟愈合、成骨不良和胫骨力线偏移,经处理后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9.
某孕妇,38岁,生有1男2女,第4胎妊娠,娩出一双头,颈、胸、腹部联体伴盆壁缺损、单侧小腿发育不良畸胎,男性胚胎,胎龄16周,体重300g。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2004年5月至2006年7月对22例27个手指指腹缺损患者,进行伤指带固有神经背侧支或(和)指背神经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22例共27个手指,男18指,女9指。年龄20~59岁,平均年龄32岁。其中电锯、电刨切割伤16例,挤压撕脱伤6例。示指12例、中指10例、环指5例。缺损部位均为第二指节中段以远指腹缺损,缺损最大3.1 cm×2.8 cm,最小2.5 cm×1.0 cm。行急诊手术18指,择期手术9指。2术后护理2.1常规护理病室应严格消毒,限制探视,防止交叉感染。室温应保持在23~25℃,每天早晚用紫外线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踝上皮支皮瓣修复小腿下段以及足踝部组织缺损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15小腿下段以及足踝部组织缺损患者,男12例,女3例,年龄10~46岁,平均(32.8±6.7)岁。其中逆行转位修复小腿下段皮肤缺损7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3例,远位带蒂转移修复对侧下肢组织缺损5例。结果本组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8个月~4年,随访成功率为100%,本组病例均Ⅰ期愈合。所有患者受移植区域外形修复效果较好,组织质地较为柔软,感觉与功能部分恢复,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内踝上皮支皮瓣能有效修复小腿下段与足踝部的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2.
室间隔缺损的解剖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解剖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按照Soto的分类方法略加改进,将350例室间隔缺损分为4个解剖类型,并与其临床表现相对照。结果:350例室间隔缺损中,76%(266例)为膜周型,缺损均与室间隔膜部关连;19.4%(68例)为干下型,位于肺动脉与主动脉相遇的左右瓣环下;0.9%(3例)为肌型,可见于肌部间隔的任何一处;3.7%(13例)为混合型,包括单个大型缺损涉及室间隔多个部位或同时出现两种以上的单个室间隔缺损。描述了各型室间隔缺损的主要临床征象。外科医生可据此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及手术方法。结论:室间缺损的解剖分型对其临床诊断及治疗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25例先天性腹壁缺损尸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材料和方法收集南京市妇幼保健院1974~1997年围产儿尸检档案材料中的25例腹壁缺损(abdominalwaldefect,AWD)病例,其中男10例,女14例,另1例性腺及性器官缺如;孕龄:21周~足月。25例腹壁缺损按Hartwing提出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术前应用经胸超声筛选封堵术适应证36例先心病,其中26例房间隔缺损、10例室间隔缺损。术中用经胸超声监测指导释放封堵器,即刻观察疗效。于胸骨旁四腔观、房间隔短轴观、心尖四腔观、心尖五腔观、大动脉短轴观、剑突下四腔心观分别观察封堵器的形态,瓣膜反流及封堵器周围分流情况。术后进行定期复查。结果26例房间隔缺损、10例室间隔缺损封堵成功,总成功率100%。其中16例出现二、三尖瓣反流或残余分流,经调整封堵器的位置和方向后,10例反流即刻消失,6例术后1个月消失。结论经胸超声可用来筛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病例,术中指导Amplatzer封堵器定位和释放,疗效评估和预后评价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背景:心脏涤纶补片因其质地薄、质量轻、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常规用于心脏手术,但最近几年发现,用心脏涤纶补片对心室间隔缺损修补后,一旦发生术后残余漏,较易引起溶血、细菌或真菌感染。 目的:探讨应用牛心包补片修复心脏间隔缺损的疗效。 方法:采用戊二醛固定的牛心包补片修补152例心脏间隔缺损患者,其中房间隔缺损56例,室间隔缺损78例,部分房室间隔缺损18例。术后复查心电图、胸片、心脏超声,观察其术后早期病情、血流动力学和心脏功能。 结果与结论:152例患者均完成修补手术,术后无早期死亡,患者随访2-6个月,牛心包补片在使用过程中及术后早期均未发现漏血、溶血、血栓、感染、排斥反应等并发症。1例患者因合并肺动脉高压,术后第1天出现高血压危象,经过抢救后好转。复查心电图、胸片、心脏超声可见心脏间隔缺损修补完全,无残余分流;肺动脉压力明显下降;活瓣已关闭无分流;心脏功能正常。证实牛心包补片可以有效修复心脏间隔缺损,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近期效果满意,是一种良好的心脏间隔缺损修补材料。  相似文献   

16.
王宏  宋一平 《解剖与临床》1999,4(4):225-226
1986年以来,我们采用季肋部带蒂薄皮瓣转移早期修复电击伤后手腕部组织缺损31例,皮瓣全部一期成活,获较好的功能和外形,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且31例。男28例,女3例。年龄:4~37岁,平均12.7岁。伤后组织缺损部位:腕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应用桡神经浅支内侧支神经营养皮瓣逆行修复拇指指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7年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手足外科收治的拇指指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23~61岁,平均(41.4±1.8)岁;挤压伤6例,砸伤6例,电锯伤3例;左侧8例,右侧7例。指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伴指骨外露7例,指背皮肤及软组织缺损伴甲床缺损5例,指腹皮肤及软组织缺损3例。缺损面积为3.5 cm×2.0 cm~5.5 cm×3.5 cm。均采用桡神经浅支内侧支神经营养皮瓣逆行修复拇指指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术中皮瓣切取面积为4.0 cm×2.5 cm~6.0 cm×4.0 cm,皮瓣携带的桡神经浅支内侧支与指固有神经吻合重建感觉。术后观察皮瓣存活情况,应用总主动活动度测定法(TAM)评价手功能。结果 15例皮瓣全部成活,无张力性水泡及静脉危象发生。14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0个月,平均10.5个月。本次随访时,见皮瓣质地良好,不臃肿,外形满意;皮瓣感觉恢复至S3~S4级,两点辨别觉为3~8 mm;应用TAM法评定手功能,优12例、良1例、可1例。供区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桡神经浅支内侧支神经营养皮瓣逆行修复拇指皮肤及软组织缺损,具有皮瓣血供稳定、静脉回流通畅、皮瓣感觉恢复良好、外形美观等优点,是拇指指端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18.
1998年起我院采用指动脉神经蒂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多种原因指端皮肤缺损 2 9例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 ,外形及感觉功能恢复满意 ,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9例 ,男 2 0例 ,女 9例 .年龄17~ 5 0岁 ,平均 30岁 .2 9例均为指端皮肤缺损 ,面积1× 1cm2 至 2× 2cm2 .致伤原因 :切割伤 15例 ,电锯伤 9例 ,挤压伤 5例 .1 2 手术方法 :伤口彻底清创后 ,按皮肤缺损面积作一布样 ,在伤指近节非功能侧设计一以指动脉为轴线的带指动脉及指神经的皮瓣 ,掌背侧均不过中线 .皮瓣远端至伤口近端作锯形切口 ,掀起切口两侧皮肤 ,带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血流桥接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4年8月~2016年12月,对12例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或内固定外露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7~66岁,应用血流桥接型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小腿创面8例、踝部创面3例、足部创面1例,血管缺损长度为6~15 cm(平均10 cm),将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主干近、远端分别与受区动脉近、远端进行端-端吻合,皮瓣切取面积5 cm×6 cm~32 cm×19 cm,供区直接缝合或以全厚皮片植皮修复。 结果 术后12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疤痕愈合,1例皮瓣术后1 d 出现血管危象,经探查后成活,皮瓣均未见静脉回流不足的表现,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桥接血管血流通畅,皮瓣质地优良。 结论 血流桥接型股前外侧皮瓣不牺牲受区主干血管,同时实现覆盖创面的目的,是修复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自体颅骨超低温保存并回植在颅骨缺损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1月蒙城县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5例去骨瓣术后颅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15例;年龄15~72岁,平均39岁。患者均采取自体颅骨超低温保存并回植的方法治疗,观察术后修补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液氮保存后的自体颅骨外观如新鲜骨瓣,钻孔所得骨屑细菌培养均为阴性,病理检查可见成骨细胞及骨小梁。2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未出现脑脊液漏、切口感染、排异反应、自体颅骨松动凹陷、硬膜外积液等并发症。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头颅外形均美观对称。25例患者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9.4个月。术后定期复查CT显示均有骨缝结合部骨质生长,有骨瓣内板及板障骨质被吸收情况,外板完好,没有影响其骨架作用。结论 采用超低温保存的自体颅骨回植修复颅骨缺损,可恢复颅腔正常生理解剖结构,具有术后外形完美、材料保存简单等特点,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