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探讨全过程价值链分析理论在医用耗材采购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临床常规使用的263种类型的医用耗材,按照管理周期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成本控制分析理论设定成本限额进行开支费用控制;观察组采用全过程价值链管理模式从采购和使用的多个环节制定价值链分析内容和控制策略,通过阶段式评估进行管理对策调整和优化。自制调研问卷对医用耗材采购相关人员进行临床服务满意度调研,对比两组采购过程规范性、临床服务满意度和成本控制有效性。结果:观察组医用耗材采购资料齐全率、招标合规率、供货执行率和验收准确率分别为(91.19±5.55)%、(94.02±4.31)%、(94.64±5.12)%和(96.27±4.99)%,且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6,t=3.310,t=4.201,t=3.326;P<0.05);临床科室、物资采购中心、医学工程科和财务科相关人员对观察组医用耗材采购临床服务满意度分别为(93.11±4.52)%、(94.63±3.26)%、(92.76±4.23)%和(93.45±3.51)%,且均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信息化管理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重庆市某医院151例发生了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以2016年1月-2017年12月发生了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为对照组(n=66);以2018年1月-2019年12月开始实施信息化管理后发生了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为观察组(n=85)。比较实施信息化管理前后,2组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上报时间、跟踪随访检查延迟时间、感染控制人员核实职业暴露情况及反馈科室时间、职业暴露基本情况(包括暴露方式说明、暴露源情况、暴露后处理、职业暴露评估与处理、暴露后预防性治疗方案变化反馈情况)登记执行率和职业暴露财务报销时间。结果实施信息化管理后,观察组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上报时间为(0.64±0.05)h,短于对照组的(2.50±0.04)h;跟踪随访检查延迟时间为(1.19±0.08)d,短于对照组的(3.22±0.13)d;感染控制人员核实职业暴露情况及反馈科室时间为(13.06±2.07)min,短于对照组的(30.11±3.09)min;职业暴露财务报销时间为(1.08±0.04)d,短于对照组的(3.02±0.5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信息化管理后,观察组医务人员的暴露方式说明、暴露源情况、暴露后处理、职业暴露评估与处理、暴露后预防性治疗方案变化反馈情况的登记执行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信息化管理能有效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提高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信息上报效率,实现信息精确化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应用医院-家庭早期干预管理模式对高危新生儿体格、神经行为发育状况及对患儿家属的影响,为高危儿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入住NICU的高危新生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高危新生儿家长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及护理支持,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医院-家庭早期干预模式。分别于干预12、24个月评估高危新生儿生长发育状况,检测肌张力,用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评估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评估高危儿家属干预认知、依从性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高危儿12个月体质量为(10.58±0.94)kg高于对照组高危儿的(9.83±0.87)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和24个月后智力发育指数、运动发育指数分别为(95.48±7.29)分、(106.33±9.90)分和(97.58±7.97)分、(108.49±10.28)分,均高于对照组高危儿的(90.32±7.08)分、(100.24±9.71)分和(91.13±8.11)分、(102.75±10.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肌张力异常4例(10.0%)低于对照组高危儿的10例(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认知水平、依从性和满意度分别为(88.26±9.07)分、(92.39±9.41)分和(95.40±8.33)分,均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的(70.63±9.14)分、(74.56±9.30)分和(80.21±8.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医院-家庭早期干预管理模式对高危新生儿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儿体格及智能发育,提高了高危儿家长早期干预认知水平、随访依从性和满意度,对于促进高危儿智力发育及防治智力低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增强医院-社区的协作性和协调性,避免医院过度家庭的护理脱节,本研究探讨应用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模式对肺结核患者用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为肺结核患者提供科学的照护。方法选择2018-09-01-2019-02-28德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6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性别、年龄、病程和组间均衡的原则分为2组,每组7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电话随访和门诊复诊。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模式进行全程规范化用药指导和监督。分别于出院后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疾病知识知晓率及满意度。采用生命质量评价量表(short form 36 questionnaire,SF-36)、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morisky medication adherence scale,MMAS-8)、肺结核疾病知识问卷及患者满意度问卷进行测评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1个月后,用药依从性良好71例,依从率91.03%,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45例,5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6,P0.001。观察组生理机能得分(89.21±9.56)分,生理职能得分(78.95±20.84)分,躯体疼痛得分(86.86±10.04)分,一般健康状况得分(69.47±8.00)分,精力得分(82.57±12.07)分,社会功能得分(89.60±10.94)分,情感职能得分(75.45±25.17)分,精神健康得分(68.74±14.61)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观察组为97.44%,对照组61.54%,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2,P0.001;患者满意度观察组为96.15%,对照组为83.3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2,P0.001。结论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模式能够提高肺结核患者用药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个案追踪的管理方法,提高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的追踪检测执行率。方法以仙桃市某三级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发生职业暴露后的71名医务人员为对照组,以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发生职业暴露后的151名医务人员为观察组,观察组采用个案追踪法管理,对比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追踪检测执行率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实施前,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及最后一次的追踪检测执行率分别为:80.28%、34.78%、23.26%、5.71%、9.62%,实施后,追踪检测执行率依次提高至:100.00%、97.22%、97.98%、94.89%、100.00%;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的追踪检测执行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12=28.529,P0.001;χ22=102.677,P0.001;χ32=116.577,P0.001;χ42=124.217,P0.001;χ52=139.137,P0.001)。结论应用个案追踪法管理模式,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追踪检测执行率能显著提高,能尽早发现职业暴露引起的感染,减少"窗口期"暴露源的职业暴露对医务人员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科医师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及技能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以期降低社区感染率。方法选取医院实习的全科医师作为研究对象,以2010年7月-2011年1月实习的189名全科医师为对照组,以2011年7月-2012年1月实习的195名全科医师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方式进行带教与培训,观察组采取自行设计符合卫生部全科医师培训要求的培养模式进行社区带教管理;对比两组考核结果,评估培养新模式的优劣并提出改进方法。结果对照组189名医师的综合实习成绩评定合格162名,合格率为80.4%,观察组195名医师合格183名,合格率为93.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全科医师实习后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和技能得分分别为(92.1±7.5)分和(90.3±9.4)分,对照组分别为(84.4±9.3)分和(81.1±11.9)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全科医师对各项满意度调查其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自行设计符合卫生部全科医师培训要求的培养模式进行社区带教管理,全科医师考核成绩明显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儿输液采取不同护理模式对护理满意度和护理效果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输液患儿13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67例,对比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依从性、首次穿刺成功率、护理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药物残留量(9.57±3.86)m L、穿刺时间(6.14±0.74)min均少于对照组(13.47±5.37)mL、(8.18±0.90)min,t=14.331、4.827,P<0.05;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0.00%低于对照组8.96%(χ2=6.281;P<0.05);观察组首次穿刺成功率94.03%、依从率89.55%、护理满意度98.51%均高于对照组71.64%、73.13%、74.63%,χ2=11.810、5.950、16.429,P<0.05;观察组SAS评分(35.52±4.40)分、SDS评分(36.54±5.28)分均低于对照组(39.37±3.46)分、(41.12±5.45)分,t=6.721、5.724,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可有效提升小儿输液护理的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实行优质干预模式对母婴感染控制及产房质量的影响,旨在提高管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降低母婴感染率。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产科开展优质干预模式后经阴道分娩的213例产妇为观察组,同时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开展优质干预模式前的224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母婴感染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以及产妇及家属对产房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感染和新生儿感染分别为0.94%和0.47%,对照组分别为4.46%和5.3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优质干预模式前交接班制度、入院评估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环境满意度、服务满意度、心理舒适度、生理舒适度评分分别为(90.6±4.9)、(89.2±4.1)、(91.2±4.4)、(88.9±5.0)、(88.8±4.8)、(90.5±3.7)、(89.9±4.6)分,干预后分别为(99.3±5.6)、(98.7±3.5)、(98.6±4.2)、(97.4±5.1)、(96.9±4.6)、(98.5±3.6)、(98.8±5.2)分,优质干预模式执行后管理质量评分高于执行前,干预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干预模式的开展提高了管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降低了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药品合理分类及药品监管制度在医院西药房管理中应用的价值。方法该院西药房在2018年5月实施药品合理分类及药品监管制度,随机抽取管理前后的500份处方进行观察,管理前作为对照组,管理后作为观察组,对比药物管理错误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和药品管理质量。结果观察组药物管理错误发生率为1.00%(5例),对照组是3.40%(1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93,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是98.60%(493例),对照组满意度是94.00%(47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47,P<0.05);观察组药品管理质量评分为(96.8±3.2)分,较之对照组的(90.1±3.8)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57,P<0.05)。结论药品合理分类及药品监管制度应用于医院西药房管理可以显著降低药品管理错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育龄妇女中常见的内分泌及代谢异常类疾病,临床常应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但效果并不明显。本研究探讨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01-01-2017-12-31沈阳二四五医院收治的9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组间年龄、性别和体质量指数等因素构成均衡的方法选择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性激素恢复正常时间、胰岛素抵抗指数、促卵泡素、黄体素、游离睾酮指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71.11%,χ~2=8.998,P=0.003。观察组性激素恢复正常时间为(3.22±1.41)个月,优于对照组的(4.78±2.21)个月,t=8.211,P0.001。治疗后观察组胰岛素抵抗指数为2.56±0.12,优于对照组的3.67±0.56,t=4.256,P=0.001;观察组促卵泡素为(4.19±0.21)U/L,优于对照组的(5.21±0.57)U/L,t=5.813,P0.001;观察组黄体素为(7.56±1.21)U/L,优于对照组的(9.72±2.53)U/L,t=6.897,P0.001;观察组游离睾酮指数为3.19±0.12,优于对照组的4.45±0.46,t=4.999,P0.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4.44%,χ~2=6.547,P=0.014。结论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雄激素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周云 《中国卫生产业》2020,(4):34-35,38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产房中的效果。方法2018年1—12月该院产房292例孕产妇随机分对照组及观察组,各1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成立质控小组、健全规章制度、强化法律意识、规范助产士分级培训、优化配置产房人力资源、做好孕产妇沟通工作。结果观察组助产士护理质量(95.53±3.76分)、孕产妇满意评分(97.22±0.88)分高于对照组的(88.22±7.28)分、(90.15±2.34)分(t=3.36、3.55,P<0.05);助产不良事件2.05%、护理投诉0.68%低于对照组的6.85%、4.79%(χ^2=5.03、4.63,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产房管理中,能够提高助产士护理质量及孕产妇满意评分,降低助产不良事件及护理投诉,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基于医院信息系统(HIS)的随访系统在耳鸣远期疗效跟踪随访管理中的应用.方法:设计基于HIS的随访管理系统,搭建随访系统管理平台.选取医院收治的120例耳鸣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跟踪随访管理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跟踪随访管理,观察组采用基于HIS的随访系统进行跟踪随访管理,对...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在老年病房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老年病科2018年5月-2019年5月间收治的74例老年患者作为该次实验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给予观察组风险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研究对象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沟通能力(93.15±6.78)分、应急能力(94.79±6.39)分、操作熟练程度(93.64±6.37)分、服务态度(98.25±4.32)分,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比较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59%,明显高于对照组75.68%的护理满意度,比较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管理风险应用于老年病房中,能够确保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满足患者护理需求,改善患者护理服务,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性,防止有不良事件发生,具有临床意义与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医学装备物资溯源管理系统持续评估与改进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151名设备使用管理相关人员,按照医学装备管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74名)和对照组(77名),观察组采用医学装备物资溯源管理系统的管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设备管理模式。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的方法,调查两组对医学装备管理的满意度,对比分析两组对医学装备管理的中长期效果评价、运营绩效和管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医学装备管理的中期优良率为91.89%,长期优良率为94.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22%和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95,x~2=7.837;P<0.05);观察组医学装备管理的满意度为95.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84,P<0.05);观察组平均操作时间、无关操作时间和差错流程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620,t=31.638,t=15.745;P<0.05)。结论:医学装备物资溯源管理系统对医学装备管理的中长期效果显著,能够缩短管理操作时间、减少差错流程、提高管理水平和保护患者权益,可实现医学装备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该文于该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期间的护理人员中,随机选取50名作为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比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士专业知识、技术、人文素质及自我发展与管理能力能力,分别(93.64±2.10)分、(94.15±2.33)分、(92.81±1.43)分及(95.18±1.02)分、护理差错率4%、护理缺陷率0%、投诉率0%,护理人员培训、考核、薪酬及排班管理满意度分别为96%、96%、92%及92%。对照组护士专业知识、技术、人文素质及自我发展与管理能力分别为(81.43±2.50)分、(82.36±1.75)分、(83.10±1.29)分及(85.74±1.08)分、护理差错率28%、护理缺陷率20%、投诉率20%,护理人员培训、考核、薪酬及排班管理满意度分别为72%、68%、60%及64%。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增强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提升护士的管理满意度,且能够减少护理差错、护理缺陷,及患者的投诉率,改善医院的信誉与形象。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在临床护理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当中信息化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30例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非信息化管理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信息化管理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知识知晓情况的评分为(97.27±1.08)分,高于对照组的(90.07±1.12)分,护理质量评分为(96.94±1.48)分,高于对照组的(89.97±1.05)分,护理满意度为98.46%,高于对照组的8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信息化管理应用于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当中,能够有效改进护理工作,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严重创伤院前救治中的运用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共计360例严重创伤院前救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2年度1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取的常规方案;2013年度21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取的是风险管理方案,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知信行评分,出车反应时间、患者院前救治成功率及服务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人员知识(27.21±4.21)vs(22.01±4.41)分、态度(21.32±3.81)vs(17.11±3.91)分、行为(20.51±3.71)vs(16.22±3.52)分均明显提高;观察组出车反应时间较对照组有明显缩短(140.43±11.31)vs(300.42±10.51)s;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院前救治成功率明显提升(97.61%vs 90.67%),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明显提高(94.51±11.52)vs(86.42±12.31)。结论严重创伤院前救治过程中,运用风险管理能够改善院前救治的效果,提高院前抢救的效率,改善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安全管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0月到2010年10月本院收治的骨折患者203例,随机分成观察组102例,对照组101例,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25.6±2.5)天,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30.5±3.6)天,两组在平均住院时间上具有显著性差异,(t=11.2585,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满意度评价为(85.6±6.5)分,对照组满意度评价为(60.2±3.2)分,两组在满意度评价上具有显著性差异,(t=11.1323,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安全管理在骨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显著地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缩短了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避免了骨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