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实时灰阶超声造影鉴别宫腔良恶性病变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鉴别宫腔良恶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脉冲反向谐波成像技术对27例宫腔病变患者及8名正常内膜的妇女行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检查,比较宫腔病变良性组、恶性组和正常对照组的造影增强模式及时间-强度曲线(TIC)形态和参数的差异.结果 造影增强模式: 恶性组病灶内造影剂充盈模式呈快速整体充盈型(Ⅰ型),良性组及对照组均呈周围充盈型(Ⅱ型);TIC曲线形态:恶性组表现为"速升速降"型,波峰尖锐.良性组及对照组均表现为"速升缓降"型,波峰圆钝;造影参数中达峰时间、增强强度及AUC在良恶性组间、对照组和恶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造影参数在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达峰时间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0.903).结论 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有助于宫腔病变良恶性的鉴别,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卵巢占位性病变的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卵巢占位性病变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参数,初步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卵巢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75个卵巢占位性病灶进行超声造影检查,根据患者手术病理及随访结果 将病例分为良恶性两组,比较两组病例时间-强度曲线(TIC)参数并分析其ROC曲线.结果 超声造影共检查41个良性病灶,34个恶性病灶,其TIC参数中上升支斜率、始增时间、峰值时间、始增强度、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在良恶性两组病变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步确定上升支斜率、峰值强度诊断阈值分别为2.5及34.66 dB.结论卵巢占位性病变的TIC定量参数分析有助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初步认为上升支斜率、峰值强度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在颈部浅表淋巴结良、恶性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545例颈部浅表淋巴结病例行常规超声检查(其中52例同期行超声造影检查)及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和恶性淋巴结两组,分析两组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的不同特点.结果 良性淋巴结组230例,恶性淋巴结组315例.与良性组相比,恶性组的短长径比值(S/L)和结内血流阻力指数(RI)明显高于良性组(P<0.01).两组间血流类型、超声造影增强模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造影剂到达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淋巴结与颈部大血管的时间强度曲线(TIC)相关性均非常好,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联合运用可以明显提高良、恶性淋巴结的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眼眶肿瘤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7例眼眶肿瘤患者47个病灶(良性组35例,恶性组12例)进行术前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肿瘤超声造影的特征,应用SonoLiver分析软件进行后处理得到肿瘤造影时间-强度曲线(TIC),获取造影剂达到时间(AT)、上升时间(RT)、达峰时间(TTP)、平均渡越时间(mTT)、曲线下面积(AUC)、峰值强度(IMAX)、造影灌注指数(PI)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良恶性肿瘤的血流灌注特点不同.时间-强度曲线参数中上升支斜率、半降斜率的绝对值、IMAX、PI、mTT、半洗出时间、RT良恶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AUC、T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在眼眶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卵巢良恶性占位性病变超声造影的声像图表现及其时间-强度曲线(TIC)形态特征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对196个卵巢占位性病灶进行超声造影检查,根据患者手术病理及随访结果将病例分为良恶性两组,比较两组病例超声造影的声像图表现及TIC的形态特征。结果:超声造影共检查92个良性病灶,104个恶性病灶,其中卵巢良性病变的经血管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多呈较均匀增强,而恶性病变则多为不均匀增强。卵巢恶性病变TIC与良性病变相比,其上升支较陡直,而两组曲线下降支均较缓慢。结论:卵巢良恶性占位性病变不同的造影增强模式及TIC形态有助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超声造影参数成像技术评价超声造影在眼球后方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超声造影检查的眼球后方占位性病变患者63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为恶性组14例,良性组49例。应用SonoLiver造影软件分析超声造影图像,获取时间-强度曲线(TIC)、动态血管模式曲线(DVPC)及定量参数,分析及比较两组间DVPC、TIC曲线特点,比较两组病灶区的到达时间(AT)、上升时间(RT)、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IMAX)、平均渡越时间(mTT)、上升支斜率(RS)及下降支斜率绝对值(DS)等指标的差异,并行ROC曲线分析获取鉴别诊断的最佳截断值。结果(1)良性组TIC主要表现为快升慢降波,DVPC主要表现为正向波,恶性组TIC主要表现为快升快降波,DVPC主要表现为正负双向波,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TIC定量参数mTT、RT、RS、D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MAX、AT、T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当RT为11.8,mTT为29.2,RS为115.8,DS为45.4是鉴别眼球后方良恶性肿瘤的最佳截断值,其中RS为115.8鉴别诊断价值最高。结论超声造影参数成像技术可为眼球后方占位性病变的鉴别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7.
应用超声造影时强曲线诊断盆腔肿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时强曲线在盆腔良恶性肿块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盆腔肿块患者术前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并进行时间-强度曲线(TIC)分析。结果24例中,良性肿块15例,恶性9例。良、恶性肿块在造影剂进入方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肿块以周边先增强为主,恶性肿块以中央先增强为主(P<0.01);造影后恶性肿块内造影剂信号上升斜率明显高于良性组(P=0.002),且恶性组增强时间短(15.22svs25.89s,P=0.049)、造影剂信号绝对强度增加值高(19.1,15.25,P=0.022)、相对强度增加值高(0.26vs0.23,P=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肿块在始增时间、始增强度、峰值时间、峰值强度指标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分析在盆腔良恶性肿块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病灶-肺组织造影剂到达时间差在判断富血供肺周围型病变性质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例富血供肺周围型病变患者,均行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检查,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恶性肿瘤病变组和炎性病变组。所有患者均行CEUS,结束后应用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软件分析病灶、邻近肺组织造影剂到达时间(AT),计算出病灶-肺组织造影剂时间差,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及最佳时间截断点。结果 80例富血供型肺周围型病变中炎性病变33例,恶性肿瘤性病变47例。恶性肿瘤病变组病灶-肺组织造影剂AT差为(4.12±2.10)s,炎性病变组为(1.16±1.47)s,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病灶造影剂AT、病灶-肺组织造影剂到达时间差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2、0.883,由Youden指数确定最佳时间截断点分别为6.5、2.4s,其灵敏度分别为72.9%、85.4%,特异度分别为71.9%、87.5%。结论病灶-肺组织造影剂到达时间差在肺周围型病变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均优于病灶造影剂AT,对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超声造影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造影在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对60例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增高并疑有前列腺疾病患者行经直肠超声榆查,采用SonoVue造影剂结合CPS造影成像技术行超声造影,并观察造影增强方式及增强强度,造影结束同时对患者行经直肠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对其中38例良、恶性结节患者用ACQ软件绘制时间-强度曲线(TIC),分析造影参数,比较良、恶性间的差异.结果 60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均得到病理证实.良性病变37例,其中结节性病变15例共20个结节,前列腺增生22例.恶性病变23例,结节病灶18例18个,弥漫性病变5例.内腺良性结节超声造影增强方式以均匀增强为主,结节边界清晰;恶性结节以早于正常外腺组织增强为主.恶性结节达峰时间及加速时间均短于良性结节(P<0.05),峰值强度低于良性结节(P<0.05),到达时间良、恶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对前列腺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符合率要高于常规经直肠超声(P<0.05).超声造影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正确率均高于常规经直肠超声,而误诊率、漏诊率均小于常规经直肠超声.结论 经直肠超声造影对前列腺癌的早期发现及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乳腺肿瘤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探讨乳腺肿瘤超声造影在时间-强度曲线上的变化和特征.方法对16例乳腺肿块(良性8例,恶性8例)应用造影剂SonoVue行实时造影匹配成像(CnTI)超声造影,并应用随机配置的造影剂声学定量时间-强度曲线分析软件观察曲线形态,测量声学定量参数,对比分析良恶性肿瘤的曲线形态特征和定量参数变化.结果时间-强度曲线形态特征良性组呈慢上快下型,灌注起始端成弧形,上升支缓慢,下降支多为单向斜形向下;恶性组呈快上慢下型,灌注起始端成角清楚,上升支陡直,下降支平缓多有转折.声学定量参数峰值时间良性组与恶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峰值强度和峰值到60 s平均强度恶性组大于良性组(P<0.05),斜率和峰值到60s曲线下面积恶性组明显大于良性组(P<0.01).结论利用时间-强度曲线形态和定量参数的变化特征分析乳腺肿块超声造影结果,可以帮助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半定量及定量分析方法在卵巢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首诊经病理证实为卵巢恶性肿瘤组17例(包括原发卵巢腺癌9例、卵巢转移腺癌6例、卵巢淋巴瘤2例),良性肿瘤或正常对照组15例(包括卵巢囊腺瘤5例、正常卵巢8例、卵巢囊肿2例)。均行3.0T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绘制时间强度曲线(time intensity curve,TIC);并使用SIEMENS TISSUE 4D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测得感兴趣区的Ktrans、Kep、Ve值。对良、恶性组的TIC曲线及定量灌注参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卵巢良、恶性组TIC曲线形态存在明显不同(P<0.05);良性组均为I型曲线(100%),恶性组中II型曲线所占比例最高(71%)。以I型曲线作为诊断良性标准,II型曲线作为诊断恶性标准,ROC曲线分析得出曲线下面积AUC为0.856。定量灌注参数值: Ktrans值分别是恶性组(0.166±0.077) min-1、良性组(0.071±0.025) min-1;Kep值分别是(0.455±0.172) min-1、(0.363±0.242) min-1;Ve值分别是(0.438±0.137)、(0.426±0.154)。恶性组平均Ktrans值比良性病变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恶性组与良性组的平均Kep及Ve值比较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218、P=0.821)。结论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方法对卵巢良、恶性肿瘤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良性肿瘤/组织多表现为I型曲线,恶性肿瘤多表现为II型曲线。定量参数Ktrans值对卵巢良、恶性肿瘤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结合时间-强度曲线(TIC)在鉴别胰腺局灶性占位性病变良恶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疑有胰腺占位性病变的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作TIC分析,获得以下定量参数:曲线下面积、达峰时间及梯度.结果:良性组中胰腺病灶与病灶周围胰腺实质的达峰时间、梯度、曲线下面积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中胰腺病灶与病灶周围胰腺实质的达峰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曲线下面积、梯度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病理类型胰腺局灶性占位性病变的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存在差异,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可以对胰腺局灶性占位性病变进行量化分析,并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乳腺动态增强MRI定量和半定量血流动力学参数鉴别诊断乳腺病变良恶性的效能。方法 采用杂合动态增强MR序列对59例患者共66个乳腺病变进行扫描,获得半定量参数和定量参数。半定量参数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初始增强曲线下面积(IAUGC)、最大增强斜率(MaxSlope)、对比增强比率(CER)及正向增强积分(PEI);定量参数为前向容积转移常数(Ktrans)、反向容积转移常数(Kep)和每单位体积组织的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Ve)。以非参数检验比较良恶性病变间各参数的差异,并绘制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 66个乳腺病变中,恶性31个(恶性组),良性35个(良性组),2组间Ktrans、Kep、TIC、IAUGC、MaxSlop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Ve、PEI、CE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Ktrans、Kep、TIC、IAUGC、MaxSlope的AUC均>0.7。半定量参数联合诊断乳腺病变良恶性的AUC较单个参数均有显著提高(P均<0.05);定量参数联合后的AUC较Ktrans无显著提高(P=0.134),较Kep和Ve有显著提高(P均<0.001)。半定量联合与定量参数联合诊断诊断乳腺病变良恶性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4)。结论 Ktrans、Kep、TIC、IAUGC及MaxSlope对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具有较高效能;多参数联合,乳腺动态增强MRI半定量和定量参数诊断效能相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中的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curve,TIC)类型、早期强化率及扩散成像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140个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病灶的术前磁共振以及临床病理资料,依据病理分为良性病变组及恶性病变组。比较乳腺良、恶性病变间的TIC类型及早期强化率有无差异;并比较两组间ADC值的差异性。结果140个病灶中良性病变43个病灶,恶性病变97个病灶。乳腺良、恶性病变的TIC类型、第一期早期强化率类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恶性病变平均ADC值[(0.965±0.215)×10^-3 mm^2/s]低于良性病变平均ADC值[(1.335±0.266)×10^-3 mm^2/s],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阈值取1.085×10^-3mm^2/s时,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57,其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73.2%,特异性为86.0%,准确性为77.1%。TIC曲线、第一期早期强化率及ADC三者联合诊断,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83.5%,特异性为79.1%,准确性为78.5%,曲线下面积AUC为0.882,高于其他三者单独诊断的曲线下面积(0.728、0.562、0.857)。结论动态增强成像中的TIC曲线类型及第一期早期强化率与扩散加权成像的ADC值三者联合进行诊断,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较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EUS时相及时间-强度曲线(TIC)鉴别诊断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阴道不规则出血或排液患者,其中23例为子宫内膜癌(恶性组),24例为良性病变(良性组),分析其CEUS表现及TIC参数,并进行统计学比较。 结果 灌注时相:恶性组中52.17%(12/23)早于肌层灌注,47.83%(11/23)同步或晚于肌层灌注;良性组中16.67%(4/24)早于肌层灌注,83.33%(20/24)同步或晚于肌层灌注,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8)。洗出时相:恶性组中82.61%(19/23)早于肌层洗出,良性组62.50%(15/24)早于肌层洗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7)。良性组与恶性组子宫内膜的造影剂到达时间(A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达峰时间(TTP)及达峰强度(P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CEUS时相与TIC参数具有一定特征性,联合应用二者能够为临床提供丰富的信息,有助于鉴别良恶性子宫内膜病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良恶性肝脏局灶性病灶(focal liver lesions,FLL)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的时间一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TIC)形态和声学定量参数变化特征。方法应用反向脉冲谐波显像(pulse inversion harmonic imaging,PIH)技术对94例FLL行实时CEUS检查,以声学定量分析软件绘制不同FLL的TIC,对比分析良恶性病灶的TIC形态和定量参数变化特征。结果良性病灶TIC形态呈慢上慢下型,恶性病灶呈快上快下型。恶性病灶的声学定量参数包括始增时间、增强时间、达峰时间、始消时间、降支减半时间均早于良性病灶,上升支斜率、50%清除斜率大于良性病灶(P〈0.05,P〈0.001)。动脉相早期恶性病灶呈高灌注型,良性病灶呈低灌注型,门脉相及延迟相恶性者呈低灌注型,良性者呈高灌注型。结论CEUS的TIC形态和定量参数变化特征对FLL的良恶性鉴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结合参数图像处理在卵巢肿瘤的诊断及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50例卵巢肿瘤的患者,根据其后期临床病理诊断结果分为良性肿瘤组与恶性肿瘤组。术前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记录其超声造影检查结果以及各病例时间—强度曲线(TIC曲线),并结合参数图像处理定量分析TIC曲线各指标,最后判断超声造影结合参数图像处理的应用价值。结果 50例患者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较,常规超声的良性肿瘤检出率为51.85%,恶性肿瘤检出率为39.13%;超声造影结合参数图像处理的良性符合率为77.78%,恶性符合率为73.91%,良恶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良恶性肿瘤造影的图像有差异,其定量分析良恶性肿瘤TIC曲线的指标:达峰强度(Imax)、始增时间(RT)、达峰时间(TTP)、平均渡越时间(m T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造影检查能较好显示卵巢良恶性肿瘤之间的差异,结合参数图像处理软件能进一步提高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腹膜后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42例腹膜后肿瘤患者,活检或手术前在低机械指数下应用SonoVue进行超声造影,观察良恶性肿瘤的超声造影表现,分析时间-强度曲线(TIC)特征.结果 在超声造影下,腹膜后良性肿块可以呈现不同的声像图特征.恶性肿瘤呈现中央向周边的增强模式,增强血管迂曲,并呈现非整体增强,无回声坏死灶多见.TIC曲线中恶性组感兴趣区增强强度(P<0.001)、上升斜率(P<0.05)及半降时间(P<0.05)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膜后肿瘤具有不同的超声造影表现,有助于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