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赵廷宝 《医学信息》2001,14(7):435-435
目的 金伯克氏病由月骨无菌坏死所致 ,在进展期常发生腕关节塌陷、关节移位和骨性关节炎。作者采用月骨切除、头状骨截骨和腕关节融合 (Graner等的改良术式 )治疗 B期或 期金伯克氏病 15例 ,并对结果进行回顾分析方法 患者手术时年龄 2 6~ 5 4岁 (平均 39.2岁 ) ,随访5年以上 (6 2~ 145个月 ,平均 79.3个月 )。治疗结果根据Evans等的评分标准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大部分患者疼痛消失 ,其余疼痛降至中等。术后 12个月 ,患侧握力恢复至正常侧的 80 %。长期随访 ,良11例 ,可 2例 ,差 2例。术后 X射线照相显示腕骨指数改善、骨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2.
背景:近年来,对炎症界膜形成、破骨细胞活化机制认识的逐渐深入,应用药物逆转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病理过程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 目的:综述人工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方法:以“Artificial joints,Aseptic loosening,Osteoclast,Tumor necrosis factor-a,Interleukin-1,Drug treatment,Gene Therapy,Bone loss”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以“人工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破骨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药物治疗,基因治疗,骨丢失”为检索词检索CNKI数据库。纳入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发病机制及预防假体无菌性松动药物的相关研究,排除重复文献。 结果与结论:纳入29篇文献进行分析。人工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治疗所涉及的药物大都已被临床使用,目前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降低长期使用这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如何提高假体周围局部的有效药物浓度。用转基因的方法来预防和治疗人工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是近年来研究的最新进展,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因为基因治疗的人体安全性尚未解决,所以这些研究还停留在体外试验和动物试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髂骨瓣转位移植在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疾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们自1998年5月~1999年2月对应用双蒂髂骨瓣移位移植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28侧32髋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根据王岩等制定的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优10例,良14例,可2例,差2例。结论:双蒂髂骨瓣转位移植可改善股骨头的血运,促进坏死区的修复与重建.具有可靠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髂骨瓣转位移植在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疾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们自1998年5月~1999年2月对应用双蒂髂骨瓣移位移植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28侧32髋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根据王岩等制定的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优10例,良14例,可2例,差2例.结论双蒂髂骨瓣转位移植可改善股骨头的血运,促进坏死区的修复与重建,具有可靠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髂骨瓣转位移植在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疾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们自1998年5月~1999年2月对应用双蒂髂骨瓣移位移植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28侧32髋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根据王岩等制定的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优10例,良14例,可2例,差2例.结论:双蒂髂骨瓣转位移植可改善股骨头的血运,促进坏死区的修复与重建,具有可靠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血管束植入术治疗骨缺血坏死的实验研究和临床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坏死是常见的骨病,深受临床关注.近年来,骨坏死发病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以美国为例,每年新增患者约一万至两万例.造成骨坏死的病因有创伤、激素、物理损伤、全身性疾病等多种因素,这些病因主要是破坏骨的正常血供而引起骨坏死.因此,如何恢复骨的正常血供,是治疗骨坏死的关键.对创伤性骨缺血坏死这一类难以用非手术疗法恢复骨的血供的患者,手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在手术疗法中,比较简单的血管束植入术治疗骨缺血坏死引起了人们关注.Woodhouse于1963年将肱动脉植入肱骨上端,证实其与骨内固有血管发生了吻合.国内学者近二十多年来,对这一疗法也进行了许多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发现远期疗效令人鼓舞.但该疗法对诸如创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之类的常见病例,其应用价值,使用的时机和手术方法的完善和改进,尚需进一步探索.由于目前国外对此术式的报道不多见,本文主要对国内的研究和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骨折术后无菌性骨不连的病因,探讨骨皮质剥离术联合植骨与非植骨及辅助固定在无菌性骨不连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总结2010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18例无菌性骨不连患者,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17~64岁,平均36.8岁;骨不连分类:肥大性7例,萎缩性11例;所有患者均应用骨皮质剥离术,5例内固定断裂更换内固定,13例增加辅助钢板增加稳定性,11例萎缩性骨不连进行自体骨移植。结果随访6~18个月,平均随访11个月。患者术后骨折均愈合,未出现术后内固定物断裂,骨愈合的时间4~10个月,平均愈合时间为6个月。结论医源性因素是内固定术后无菌性骨不连的重要原因,骨皮质剥离术是治疗无菌性骨不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属骨科多发、难治疾病,类似于中医学之"骨痹病",临床上多以针灸等保守治疗方法为主。陈跃教授运用水针刀在治疗本病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具体方法结合相关验案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行股骨头髓芯减压骨内骨推移微创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4年8月山东省济宁医学院附属金乡医院收治入院的32例(36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患者,按Ficat期分类法分期:Ⅱ期25髋,Ⅲ期9髋,Ⅳ期2髋,分别以髓内减压病灶清理后和髓内钻孔减压在股骨大粗隆部外侧安置ZDTQ型多功能调节外固定器,从股骨大粗隆外侧沿股骨颈向股骨头坏死区置入特制松质骨钉,体外端固定在多功能调节外固定器上,以每天0.5~1.0 mm速度把股骨颈内正常松质骨向股骨头坏死区域推移直至X线片复查将塌陷股骨头顶起为止。治疗6个月后以Merled’Aubigne评法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 32例36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经治疗,塌陷部修复再塑型均良好,患者休息3个月后可扶拐行走,3~6个月开始正常从事工作,随访5~50个月,股骨头外形好,疼痛消失,关节间隙无明显变化,功能良好。Merled’Aubigne髋关节功能评分:优:16例,良15例,中1例。结论股骨头髓芯减压骨内骨推移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通过组合式多功能调节外固定器持续推进植骨,不仅能顶起塌陷的股骨头,而且能加速坏死股骨头的修复,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Salter及Pemberton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治疗的58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alter组和Pemberton组,各29例。Salter组采用Salter截骨术治疗,Pemberton组采用Pemberton截骨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优良率、AI 角、CE 角、髋臼深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Salter组临床治疗优良率(89.65%)与Pemberton组优良率(93.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E角、髋臼深度均大于术前,AI角均小于术前(P<0.05);Pembert组CE角、髋臼深度与Salte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mberton组术前AI角大于Salter组(P<0.05);随访1年,Pemberton组并发症发生率(6.89%)与Salter组(10.3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lter及Pemberton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均具有确切的疗效,且并发症少,应用安全性良好,但Pemberton截骨术应用范围更广,可作为临床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完善的介入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临床护理路径,使患者手术前后的医疗护理服务规范化。方法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按常规医嘱进行护理,实验组按临床护理路径方法制定围手术期间护理路线图进行护理,观察2组患者掌握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相关知识和相关技能、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和患者满意度有无差异。结果2组患者所获得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介入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应用可有效提高护士的工作质量和患者的遵医行为,从而提高了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背景:对于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很多,但其确切机制仍不甚明确。 目的:综述人工关节假体植入后无菌性松动的发病机制。 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6/2011相关文献。在标题、摘要、关键词中以“artificial prosthesis,aseptic loosening”或“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共检索到77篇文献,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38篇。 结果与结论:无菌性松动已成为人工关节置换后远期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翻修病例回顾性分析的统计显示,无菌性松动位于翻修原因第1位。关于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机制主要分为机械机制、生物机制及其他机制,它们的共同结果是造成骨吸收、骨溶解,最终导致假体松动。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以及植入方式及假体材料的不断改进,无菌性松动将最终被最小化,使假体使用寿命更长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一种简便的髓芯减压和植骨治疗非塌陷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效果。 方法 对46例(58髋)Ficat Ⅱ和Ⅲ 〈A〉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治疗应用了髓芯减压、病灶刮除、松质骨植骨和自体或异体腓骨的支撑术。 结果 随访2~5年,按Harris标准其优良率为83.3%。 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61 分增加到术后5年时的平均 85 分。 结论 髓芯减压、病灶刮除、松质骨植骨及自体或异体腓骨支撑、治疗非塌陷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具有良好的疗效,可使中青年患者推迟人工关节置换年龄。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临床上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治疗方案都具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已成为共识,如何保留患者的股骨头也一直是临床治疗的核心。 目的:综述目前国内外对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治疗现状,主要分析多孔钽金属棒治疗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研究进展。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85年1月至2013年8月的PubMed数据库,在标题和摘要中以“avascular necrosis”,“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和“tantalum rod”为主题词检索有关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发病机制、风险因素、分型及治疗等方面的相关文献。排除与研究目的相关性差以及内容重复的文献,最后选择42篇进行归纳总结。 结果与结论: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髓芯减压+多孔钽金属棒置入是一项治疗股骨头尚未塌陷的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微创技术,能延缓或防止早期股骨头坏死进一步发展,但对于出现股骨头塌陷、继发性髋关节骨关节炎的晚期患者效果较差。虽然多孔钽金属棒置入在临床已开始应用,有些报道也显示出令人振奋的短期疗效,但其在临床治疗经济学方面的效果仍需要通过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来权衡。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髋关节外科脱位死骨清理打压植骨治疗ⅢA、ⅢB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ANFH)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伤科关节组收治的6例8髋ⅢA、ⅢB期ANF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5髋,女3例3髋;年龄26~44岁,平均36岁。均采用髋关节外科脱位死骨清理打压植骨治疗;术后观察股骨头有无塌陷、截骨块愈合情况,及手术前后Harris评分改变情况;术后6个月采用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得到随访,随访时间5~29个月,平均18.6个月。1例(1髋)患者术后2个月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及手术切口周围肿痛,予抗感染、镇痛治疗后症状完全缓解。1例(1髋)患者术后12个月出现股骨头塌陷>4 mm且疼痛伴活动受限,准备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其余患者截骨块均愈合。Harris评分由术前的(54.57±8.16)分提高到术后的(80.53±7.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97, P<0.01)。术后6个月评定疗效:优,4例5髋;良,1例2髋;差,1例1髋。结论 髋关节外科脱位死骨清理打压植骨治疗ⅢA、ⅢB期ANFH可以取得良好的短期临床疗效,尤其对于年轻患者是一种可以选择的保髋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尺骨截骨点位置不同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5年6月—2021年6月安徽省儿童医院骨科收治的68例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2例、女26例,年龄3~12(6.6±2.4)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60个月,平均8.6个月。BadoⅠ型骨折60例,Ⅲ型8例。患儿均采用尺骨近端截骨矫形治疗,术中选择尺骨畸形最明显处截断尺骨,按照截骨点至尺骨近端间距占尺骨全长的比例不同分为3组,A组(占比≤25%)27例、B组(25%<占比<30%)20例、C组(占比≥30%)21例。观察指标:(1)对比3组患儿临床基线资料。(2)对比3组患儿手术时间,观察术后患肘肱桡关系恢复情况,尺骨截骨处愈合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3)术后定期随访。取出内固定前,测量对比3组患儿肘关节旋前、旋后、伸肘、屈肘角度,采用Kim肘关节功能评分表评估并对比3组患儿肘关节功能;拆除内固定后,采用影像学Nakamura分级标准评估并对比3组患儿肘关节功能。结果 (1)3组患儿性别、年龄、患肢侧别、骨折分型、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前患肢肘关节活动度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3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手术时间为(100.6±31.7)min,B组为(133.0±24.2)min,C组为(94.9±28.6)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2,P=0.367)。术后第3天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示肱桡关系均恢复正常。A组有1例术后切口感染,予以抗感染治疗后愈合。68例患儿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8.7个月。A组术后发生肱桡关节再脱位3例、半脱位3例,B组发生半脱位3例,C组发生半脱位2例、尺骨延迟愈合1例;3组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患儿尺骨截骨处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1,P=0.989)。(3)3组患儿取出内固定前,肘关节旋前、旋后、伸肘、屈肘角度,以及Kim肘关节功能评定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拆除内固定后,影像学Nakamura分级评定肘关节功能比较,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3,P=0.422)。结论 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采用尺骨近端截骨矫形治疗,术中选择尺骨畸形最明显处截断尺骨,尺骨截骨点位置的不同对患儿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临床上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的手术方法较多,不同手术方式各有优势,但尚无一种方法在改善患者的疼痛及恢复腕关节功能上明显优于其他治疗。因此,探索新的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的手法方式是手外科医师研究的趋势。近年来,随着对月骨解剖和生物力学分析的深入研究,人工月骨假体置换成为治疗月骨缺血坏死的重要手段。本文旨在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月骨的临床解剖学研究和人工假体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尺骨鹰嘴关节外截骨入路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尺骨鹰嘴关节外斜行截骨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用成年上肢防腐标本男女各20侧.观察尺骨鹰嘴解剖形态并测量相关结构参数,侧位X-线片测量并确定截骨角度,综合确定截骨平面,完成截骨和固定试验.结果①尺骨鹰嘴关节侧为半弧形,背侧骨质为接近直角弯曲的鹰嘴突,断面旱尖端向关节的扇形,肱三头肌腱止于鹰嘴尖与鹰嘴突之间的局限区域,男、女性结构形态相I司.②测得肱三头肌腱止点长度、止点宽度、肌腱近缘处鹰嘴骨质厚度、肌腱远缘处鹰嘴骨质厚度、鹰嘴尖至肱三头肌腱近缘距离,男女分别为:(21.63±1.59)mm,(18.61±1.62mm);(23.56±1.33)mm,(20.69±1.77)mm;(8.38±0.76)mm,(7.33±0.74)mm;(20.78±1.40)mm,(17.62±1.32)mm;(9.00±0.86)mm,(7.39±0.90)mm;男女尺骨鹰嘴相关结构参数存在性别差异(P<0.05).③经尺骨鹰嘴肱三头肌腱止点近侧缘与尺骨近端背侧呈(134.82±4.9)°夹角的冠状面为截骨面.④截骨后固定方便牢固.结论:经尺骨鹰嘴关节外斜行截骨手术人路可行,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Runx2,Osterix及MMP-13蛋白及基因在大鼠激素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组织中的表达。方法40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30只)和对照组(10只)。模型组大鼠接受地塞米松20 mg/kg肌肉注射,1次/周,注射后,在跑步机上对动物进行训练。模型组根据训练时间分为3组(各10只):A组8周;B组10周;C组12周。采用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股骨头组织中基因及蛋白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脂肪细胞最大直径、空骨陷窝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训练时间的增加,脂肪细胞最大直径、空骨陷窝率逐渐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模型组骨小梁面积低于对照组,且随着训练时间的增加,骨小梁面积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模型组大鼠Runx2,Osterix蛋白与基因表达量低于对照组,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表达量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MMP-13蛋白与基因表达量高于对照组,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表达量逐渐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组织中Runx2,Osterix在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股骨头组织,MMP-13高于正常股骨头组织。  相似文献   

20.
罗一军 《医学信息》2009,22(12):2983-2986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是由多种病因共同作用引起的股骨头血液供应破坏或骨细胞变性,进而导致骨的有活力成分死亡引起的复杂病理过程,已成为骨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好发于中青年患者,致残率高,治疗困难,是骨科临床研究的热门话题.近年来国内外对ANFH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现将有关资料综诛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