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唇腭裂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唇腭裂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其病因非常复杂,目前倾向认为是由多种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常见的引起唇腭裂相关的基因有TGFA,TGFβ3, BCL3, F13A等;环境因素在唇腭裂发生中的遗传修饰作用也很重要,主要的环境激发因素包括致畸因子(如烟草、酒精、糖皮质激素等)、感染和营养缺乏。基于基因打靶技术建立的鼠基因敲除模型很好地模拟了人类疾病的表现型,成为研究唇腭裂的一种强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2.
浸润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也给肿瘤的治疗带来困难,是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转移抑制因子23(non-metastasis,NM23)基因是最早发现的抗肿瘤转移基因之一.现在已经发现NM23是一个基因家族,包括NM23-H1、NM23-H2等重要的基因家族成员.研究表明NM23基因表达与实体瘤转移抑制有关,在很多实体瘤中可以作为进展和预后的分子标记.随着对NM23基因调控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的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已经发现了一些NM23肿瘤转移抑制通路上下游的相关调控分子,为进一步的信号通路研究创造了条件.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对NM23基因转移抑制通路研究的新近展,提出了以后可能的研究方向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3.
浸润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也给肿瘤的治疗带来困难,是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转移抑制因子23(non-metastasis,NM23)基因是最早发现的抗肿瘤转移基因之一.现在已经发现NM23是一个基因家族,包括NM23-H1、NM23-H2等重要的基因家族成员.研究表明NM23基因表达与实体瘤转移抑制有关,在很多实体瘤中可以作为进展和预后的分子标记.随着对NM23基因调控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的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已经发现了一些NM23肿瘤转移抑制通路上下游的相关调控分子,为进一步的信号通路研究创造了条件.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对NM23基因转移抑制通路研究的新近展,提出了以后可能的研究方向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4.
浸润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也给肿瘤的治疗带来困难,是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转移抑制因子23(non-metastasis,NM23)基因是最早发现的抗肿瘤转移基因之一.现在已经发现NM23是一个基因家族,包括NM23-H1、NM23-H2等重要的基因家族成员.研究表明NM23基因表达与实体瘤转移抑制有关,在很多实体瘤中可以作为进展和预后的分子标记.随着对NM23基因调控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的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已经发现了一些NM23肿瘤转移抑制通路上下游的相关调控分子,为进一步的信号通路研究创造了条件.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对NM23基因转移抑制通路研究的新近展,提出了以后可能的研究方向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5.
浸润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也给肿瘤的治疗带来困难,是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转移抑制因子23(non-metastasis,NM23)基因是最早发现的抗肿瘤转移基因之一.现在已经发现NM23是一个基因家族,包括NM23-H1、NM23-H2等重要的基因家族成员.研究表明NM23基因表达与实体瘤转移抑制有关,在很多实体瘤中可以作为进展和预后的分子标记.随着对NM23基因调控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的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已经发现了一些NM23肿瘤转移抑制通路上下游的相关调控分子,为进一步的信号通路研究创造了条件.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对NM23基因转移抑制通路研究的新近展,提出了以后可能的研究方向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6.
浸润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也给肿瘤的治疗带来困难,是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转移抑制因子23(non-metastasis,NM23)基因是最早发现的抗肿瘤转移基因之一.现在已经发现NM23是一个基因家族,包括NM23-H1、NM23-H2等重要的基因家族成员.研究表明NM23基因表达与实体瘤转移抑制有关,在很多实体瘤中可以作为进展和预后的分子标记.随着对NM23基因调控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的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已经发现了一些NM23肿瘤转移抑制通路上下游的相关调控分子,为进一步的信号通路研究创造了条件.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对NM23基因转移抑制通路研究的新近展,提出了以后可能的研究方向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7.
浸润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也给肿瘤的治疗带来困难,是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转移抑制因子23(non-metastasis,NM23)基因是最早发现的抗肿瘤转移基因之一.现在已经发现NM23是一个基因家族,包括NM23-H1、NM23-H2等重要的基因家族成员.研究表明NM23基因表达与实体瘤转移抑制有关,在很多实体瘤中可以作为进展和预后的分子标记.随着对NM23基因调控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的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已经发现了一些NM23肿瘤转移抑制通路上下游的相关调控分子,为进一步的信号通路研究创造了条件.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对NM23基因转移抑制通路研究的新近展,提出了以后可能的研究方向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8.
浸润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也给肿瘤的治疗带来困难,是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转移抑制因子23(non-metastasis,NM23)基因是最早发现的抗肿瘤转移基因之一.现在已经发现NM23是一个基因家族,包括NM23-H1、NM23-H2等重要的基因家族成员.研究表明NM23基因表达与实体瘤转移抑制有关,在很多实体瘤中可以作为进展和预后的分子标记.随着对NM23基因调控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的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已经发现了一些NM23肿瘤转移抑制通路上下游的相关调控分子,为进一步的信号通路研究创造了条件.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对NM23基因转移抑制通路研究的新近展,提出了以后可能的研究方向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
浸润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也给肿瘤的治疗带来困难,是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转移抑制因子23(non-metastasis,NM23)基因是最早发现的抗肿瘤转移基因之一.现在已经发现NM23是一个基因家族,包括NM23-H1、NM23-H2等重要的基因家族成员.研究表明NM23基因表达与实体瘤转移抑制有关,在很多实体瘤中可以作为进展和预后的分子标记.随着对NM23基因调控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的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已经发现了一些NM23肿瘤转移抑制通路上下游的相关调控分子,为进一步的信号通路研究创造了条件.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对NM23基因转移抑制通路研究的新近展,提出了以后可能的研究方向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0.
浸润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也给肿瘤的治疗带来困难,是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转移抑制因子23(non-metastasis,NM23)基因是最早发现的抗肿瘤转移基因之一.现在已经发现NM23是一个基因家族,包括NM23-H1、NM23-H2等重要的基因家族成员.研究表明NM23基因表达与实体瘤转移抑制有关,在很多实体瘤中可以作为进展和预后的分子标记.随着对NM23基因调控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的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已经发现了一些NM23肿瘤转移抑制通路上下游的相关调控分子,为进一步的信号通路研究创造了条件.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对NM23基因转移抑制通路研究的新近展,提出了以后可能的研究方向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1.
Cleft lip and/or cleft palate (CL/P) collectively are well known as being amongst the most common birth defects but we still have difficulty explaining why the majority of cases occur. In general, sporadic cases with no family history may be more related to environmental risks, while the presence of one or more affected relative in the same family strongly suggests that genetic factors are the main contributor. Orofacial clefts can occur in conjunction with other defects (syndromic CL/P) or as an isolated defect (non-syndromic – NSCL/P). CL/P syndromes have been studied intensively and appear to have a stronger genetic aetiology. Here we repor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yndromic and NSCL/P as a phenotypic spectrum resulting from coding or non-coding mutations respectively. We review certain abnormalities that are most frequently associated with CL/P, including dental, heart, brain, skin and certain types of cancer and examine some of the genes that are involved. We include the outcome of recent NSCL/P GWAS data and we will discuss how the genes at these loci might contribute towards clarifying the genetics of CL/P.  相似文献   

12.
武汉地区167例先天性唇腭裂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唇腭裂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了解先天性唇腭裂的发病情况,为先天性唇腭裂的深入研究提供数据。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引产及分娩的先天性唇腭裂畸形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单纯唇裂、唇裂合并腭裂性别、单双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唇腭裂左右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唇腭裂城乡分布无统计学意义。唇腭裂家族发病亲缘关系、三种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唇腭裂伴发畸形性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唇裂合并腭裂最常见。唇腭裂各类型中除单纯腭裂外男性多于女性,单侧多于双侧。唇腭裂家族发病情况与亲缘关系的远近无关。唇腭裂伴发畸形无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3.
唇腭裂的遗传及环境致病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唇腭裂的遗传及环境致病因素的作用.方法对384 例唇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结果单纯唇裂78例,单纯腭裂102例,合并唇腭裂204例.有遗传史者30例,有服药史者(孕早期)132例,男性∶女性为1.56∶1. 结论唇腭例的病因是复杂的,而遗传因素和母亲孕早期感染、服药、接触毒物等特定环境因素作用是其致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997年~2006年山西省围产儿唇腭裂畸形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法收集资料,调查对象为孕28周至产后7天住院分娩的围产儿。结果山西省十年来唇腭裂畸形发生率为22.38/万,其中城镇发生率为18.93/万,农村为27.87/万,城镇与农村分布经χ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男性发生率为25.08/万,女性为19.23/万,男女性别分布经χ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产妇年龄增加唇腭裂的发生有升高趋势,在≥35岁组发生率最高;十年间仅有53例经产前超声诊断,平均产前诊断率不足10%。结论山西属国内唇腭裂高发区,且十年的年度发生率没有明显变化趋势。产前诊断率偏低,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胎儿唇腭裂畸形漏诊原因及对策。方法对超声诊断并经引产证实的10例胎儿唇腭裂畸形的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复习文献,结合病例,找到超声诊断胎儿唇腭裂的影响因素(1)胎龄的影响;(2)胎位的影响;(3)合并其它因素的影响等。结论总结经验提出防漏诊的对策:(1)正确选择超声筛查时机;(2)掌握正常胎儿唇腭部的超声图像;(3)多切面、多角度、多体位仔细检查以防漏诊;(4)可疑病例复查后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上颌牙弓进行测量,了解非综合征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上颌牙弓的形态学特点,为临床评价牙弓发育、咬关系提供参考,为临床咬诱导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丹麦3Shape公司牙科模型扫描仪及应用软件,对32副非综合征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上颌牙弓的模型(分非裂侧和裂侧)进行扫描和数据测量,内容包括牙弓各段的宽度、长度、非裂侧和裂侧牙弓周长.使用SPSS14.0统计软件对裂侧和非裂侧牙弓测量值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双尖牙区,裂侧与非裂侧的宽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1双尖牙区t=5.19,P<0.01;第2双尖牙区t=3.24,P<0.05).第1恒磨牙区,裂侧与非裂侧的宽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P>0.05).患者非裂侧比裂侧牙弓实际周长长约4.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1,P<0.01).结论 对于非综合征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上颌牙弓在裂隙侧宽度明显发育不足,牙弓周长明显小于非裂侧.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155例唇、腭裂患儿再发风险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本文对辽宁省城乡155例唇腭裂病残儿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唇腭裂疾病的再发风险率为3.57%;病残儿母亲有12.38%既往不良娠史、本次先兆流产9.03%、31.61%妊娠并发症、19.35%孕期接触理化环境、34.19%孕期感染、26.45%孕期服药;病残儿父亲19.35%接触理化环境、8.38%感染、1.94%长期服药。经与后天伤残对照组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遗传因素、患儿母亲孕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BM)方法探讨唇腭裂患儿脑结构特征.方法 在1.5 T磁共振扫描仪上采集数据,运用优化VBM方法比较10例唇腭裂患儿及10例正常对照婴幼儿的脑结构.对2组婴幼儿的灰白质密度和体积进行基于体素的双样本t检验,对比结果采用国际通用的统计参数图(SPM)表示,分析唇腭裂患儿大脑灰质密度及体积异常区域分布特征及其临床意义.结果 唇腭裂组的灰质体积在属于额上回的双侧前额叶内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团簇体积体素个数:5220、4871,团簇水平校正后P值均小于0.05),灰质密度在左侧颞上回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体素水平校正后P值小于0.05),脑白质密度和体积均无显著性的差异.结论 唇腭裂患儿与听觉及认知有关的皮层可能异于正常婴幼儿,应对此类患儿进行中枢听觉处理功能及认知功能的早期检查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单侧性唇腭裂胎儿宫内手术修复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制作和观察21~32周正常和单侧完全性唇腭裂胎儿头颈部血管铸型标本,比较他们唇腭部血供的来源及吻合情况。 结果 ①正常胎儿唇腭部的血供主要由上唇动脉、鼻翼下缘动脉和腭大动脉组成。两侧上唇动脉在中线附近吻合成上唇动脉弓,并在鼻中隔前下部形成浅深两层血管网,且上唇动脉鼻中隔支也与腭大动脉穿支相互吻合;②单侧完全性唇腭裂胎儿唇腭部血供由于患侧裂隙的阻隔,导致左右上唇动脉不能吻合成弓,患侧腭大动脉穿过骨残端与患侧鼻腔内的血管相吻合。 结论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胎儿唇腭部血管非常丰富,尤以上唇动脉和腭大动脉为血供主干。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检测非综合征型唇腭裂家系致病基因新型突变。为该家系产前诊断以及遗传咨询提供可靠的遗传学依据。方法经知情同意,对死胎接生术后的胎儿进行检测。分析整理孕妇家系资料并绘制系谱图,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NGS)对引产胎儿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找到死产胎儿的高度可疑致病突变位点,并用Sanger测序的方法对家系成员一一验证。结果该家系中共5人,1名患者为非综合征型轻微唇裂,已实施手术修复。2名已故患者,由家系成员自述均为孕20w左右,B超提示严重唇腭裂,行死胎接生术,引产胎儿外观均符合唇腭裂表型。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NGS)对引产胎儿行全外显子组测序,检测到先证者CDON c.323G>C(p.Ser108Thr)的错义突变;Sanger测序证实该家系中现存1人携带CDON c.323G>C(p.Ser108Thr)错义突变,为非综合征型轻微唇裂,已实施手术修复。该位点变异导致第108号氨基酸由Ser变为Thr(p.Ser108Thr),该变异可能导致蛋白功能受到影响,经家系验证该位点突变源自胎儿姥姥。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这种新型突变会引发蛋白功能异常。结论研究筛选出先证者及家系成员CDON基因的新型突变,该家系中携带CDON c.323G>C突变的成员临床表型差异较大,CDON基因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结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外显率不同以及该家系的检测结果,认为CDON c.323G>C突变有可能是本家系致病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