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围手术期水与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沈阳军区总医院(110015)张新生细胞外液的容量、成份(电解质)、浓度(渗透压)与酸碱度等是密切相关的。容量和渗透压、电解质与酸碱度都互为影响,而容量变化与酸碱度彼此有关。各种单因素失衡在诸多专著中不乏详述,而在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2.
人体体液中无机物与部分以电解质形式存在的有机物统称为电解质。血液中重要的电解质主要有钾(K^+)、钠(Na^+)、钙(Ca^+)、镁(Mg^2+)、氯(Cl^-)、碳酸氢盐(HCO3^-)等。钾离子是维持细胞生理活动的主要阳离子,正常人体内含钾量约为50~55mmol/kg,其中98%存在于细胞内,为细胞内液中最多的阳离子。组织细胞内钾平均浓度为150mmol/L,红细胞内钾浓度约为105mmol/L,  相似文献   

3.
<正> 钾是体液中无机盐类的主要成份,是维持人体细胞新陈代谢,维持细胞内渗透压与水的动态平衡重要电解质。现就近几年来临床静脉补钾的观察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必须掌握K~+在机体内的作用。K~+不仅维持人体细胞新陈代谢,以及细胞内渗透压、水与酸碱平衡的作用,而且具有保持神经冲动传导、肌肉收缩及心肌收缩力的作用。血中K~+含量过低,则神经冲动传导,肌肉收缩力下降。特别是使心肌过度兴奋,严重者可使心脏停止于收缩期、相反血钾浓度过高,可使心肌受抑制,严重时可使心肌停止于舒张期。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掌握血中K~+浓度变化对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答:了解这个问题,还需要首先复习水电解质及酸中毒的基本原理。水是机体内最丰富的成分,也是细胞结构的必需成分。水供给机体化学反应的液体环境,可帮助物质的溶解和不溶于水的物质及脂溶性物质在水中的分散,还直接参与物质代谢中的水解、氧化与还原反应。电解质也是体液构成的主要基础,其成分的改变,能引起体内水分容量的变化。同样,体内水分容量的改变,也能引起电解质成分的变化。体液渗透压主要由盐类(Na+、K+、Cl-、HCO_3-来维持。这几种主要离子在细胞内、外液分布各异,  相似文献   

5.
小儿机体的特点是新陈代谢快,含水份多,液体交换速度快,身体体表面积大,而调节水和电解质平衡的机制较差,保持水份的能力有限,故容易发生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中毒性消化不良时通过腹泻、呕吐,大量水份、电解质排出体外,很容易造成液体及电解质紊乱,若不及时作出适当处理,往往会引起严重后果,甚至死亡。故正确地掌握液体疗法,经常是决定疗效最重要的一个因素。脱水性质及其水、电解质紊乱情况体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前者占体重40-50%或为总体液的2/3,后者占体重20—25%或为体液的1/3。水在内、外二区间可自由渗透,使二区的溶质浓度相等,各为300毫渗透分子/升。细胞内液电解质以钾、磷为主,细胞外液电解质以钠、氯为主,并含有一定浓度的钾,以调节神经肌肉系统活动的功  相似文献   

6.
问题觧答     
什么叫做高张脱水和低张脱水?临床上如何区别?脱水时,体液内的水分和盐两者都有损失。如果水分的损失超过了盐的损失,则体液的电解质浓度增高,张力高于正常,称为高张脱水。这时,细胞内液的容量和细胞外液的容量都将减少,但前者减少更甚,因此也称为细胞脱水。相反如果在脱水时,盐的损失超过了水分的损失,则  相似文献   

7.
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可以通过神经、内分泌和肾脏进行调节,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和稳定。当人体在疾病状态下体液的丧失超出了人体调节的范围时,就会发生水电解质代谢的紊乱,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其中最主要的是水钠代谢紊乱。本文着重从  相似文献   

8.
血清电解质浓度测定是临床最为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人体血电解质浓度测定的准确性对于疾病的诊断、病情、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判断有重要参考价值。临床血清电解质标本的采集,如何注意操作环节,控制影响因素,最大限度地保证血清电解质测定结果的准确性,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和体会,就此问题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9.
钾是生命的必需离子,是细胞内的主要阳离子,对维持细胞内液的容量及渗透压具有重要作用。钾在人体的主要生理作用是:①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②维持机体(主要是细胞内)容量、离子、渗透压及酸碱平衡。③维持神经肌肉细胞膜的应激性。④维持心肌的正常功能。正常人体钾的总量在成  相似文献   

10.
钾是维持生命所必须的矿物质之一为体内含量最丰富的一种单价阳离子,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它在体内参与1、细胞内的正常代谢;2、维持细胞内容量离子,渗透压及酸硷平衡;3、维持神经—肌肉细胞膜的应激性;4、维持心肌的正常功能。人体含钾量约为每公斤体重50mEg其中细胞外液总钾约50—70mEg而细胞内含钾量约3000mEg,现在由于检测手段还不能测定细胞内液钾浓度的精确值,所以临床只测得细胞内液的钾浓度为150mEg/公斤体重,而细胞外液钾浓度一般为3.5~5.5mEg/L。在血浆中钾浓度的正常波动范围  相似文献   

11.
人体的各种代谢得以进行,主要依靠酶功能的行使。血清中有众多数量的酶,在血液中的浓度、分泌及功能活动、生理变异和疾病有关,它们大多数在肝内合成,在血清中的浓度甚至超过器官细胞内浓度。  相似文献   

12.
<正> 为了观察沙门氏菌病患者水电解质代谢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关系,作者对照观察了两组病人:Ⅰ组60例,仅用“四盐液”治疗其脱水,该组经用药10~12小时后,RAAS与水电解质代谢指标仅有不显著的改善,血浆醛固酮、血细胞容量计指数、细胞外液容量(OBXC)浓度达到生理需要;血浆钠与渗透压仍低,而血浆肾素活性还较增高。后者提示此时液体与电解质继续丢失。所以可以认为,的升高是机体的保护性应答反应。其余的中毒作用表现同过盛的前列腺素生成有关,这同样地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人体组织内水的存在状态,以纠正医学生化教科书中相关内容描述的错误。方法: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电解质等三个方面,定量探索其结合水的数量;从生物组织中“水分活度”状况探索结合水的数量。结果:100克肌肉组织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电解质共结合水15g,占人体肌肉组织中总水量的20%;其余为自由水,在总水量中占80%。这一定量结果与水分活度探索的结果一致。结论:人体组织中水的存在状态以自由水为主,结合水为辅。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心脏是一个循环器官,它担负着人体的血液循环任务,一旦心脏功能发生障碍,心力衰竭是它必然的结果。然而,自1964年起有的学者发现,哺乳动物心房肌细胞内含有能分泌蛋白或激素的小颗粒。随后有人进一步发现这种颗粒可能与水、电解质和细胞外液的调解有关。此后许多学者致力于这项研究工作。1984年,美国、加拿  相似文献   

15.
血清电解质浓度的测定是临床常用检验项目之一,其结果对于疾病诊断、病情判断、评价治疗效果及预后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护理人员在采血过程中应针对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采取控制措施,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1 影响因素1.1 采血时间 血清电解质标本的采集时间通常是早晨空腹时。晨起空腹时采血,血钾浓度会暂时性升高,原因在于饥饿时糖原分解,释放一定量的钾到血液中。 在输液过程中采血,由于受输入液体和药物的影响,使血清电解质浓度发生变化。输入10%葡萄糖及含钾液体可使血钾浓度升高;输入葡萄糖盐水和生理盐水可…  相似文献   

16.
自然界中的水都含有一定量的钙、镁等离子及其盐类,而具有不同的硬度。从卫生学观点看,天然水含微量元素,是人体摄取钙镁等电解质十分重  相似文献   

17.
电解质检测标本的采集及处理 血清或肝素钠抗凝血浆,标本不能溶血,若不立即测定应及时分离血清,置冰箱保存.若遇标本溶血,应在报告单上注明,以免临床医生误解. 一、钾检测的临床应用 钾(potassium)是细胞内液的主要阳离子,约98%的钾存在于细胞内.组织细胞内钾平均浓度为150mmol/L,红细胞内钾浓度约为105mmol/L,而血清中仅有3.5~5.5mmol/L.人体中的钾90%从食物摄入,通过肠道吸收入血液.钾在蛋白质和糖的代谢、维持心肌和神经肌肉正常的应激性、维持酸碱平衡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渗透作用概念:水与电解质平衡的基本原理就是渗透作用。假如我们把两份等量而不同浓度的电解质溶液放在一个容器中,而分开容器的隔板是一个半透膜,原来浓度高的一边水就增多了,而原来浓度低的一边水就少了。这是因为半透膜只能使水透过,不能透过电解质,而溶液的浓度有趋于相等的能力,只有水透过来使两边的浓度相等。达种使水透过来而调整浓度就叫渗透  相似文献   

19.
静脉输液完毕采用不同拔针法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形成的输液系统内压高于人体静脉压的原理,将液体直接输入静脉内,以达到纠正人体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恢复内环境稳定状态及治疗疾病的目的。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法律意识、维权意识、服务意识大大增强,这就要求我们对诊疗护理过程中的每个细节都要做到人性化。而静脉输液完毕后的拔针是临床中最普通、最常见的基础护理工作之一,且拔针时所造成的不适直接影响病人满意度。因此,我们在临床上摸索了一种新的拔针法,效果十分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但基本过程可分为四个部分,即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这四个部分都涉及到药物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问题。化学动力学是研究一个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浓度或产物浓度随时问变化的规律。虽然二研究的对象不同,但寻求的规律是相同的,都是为了探索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这就有可能将比较成熟的化学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用来研究药物在人体中的复杂生化过程。下面仅就药物在人体中的消除过程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