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我院对食管、贲门癌梗阻以及个别接受放疗的患者以往常采用Witzel氏法造瘘。该法一则操作复杂,二则往往对身体衰弱的患者打击较大。从1974年以来改用小切口胃造瘘,观察效果良好,现介绍方法如下。手术步骤:1.上腹部正中经腹白线纵行切口,位置一般选在脐与剑突之间,切口长3cm;局部以1%普鲁卡因浸润麻醉后,逐层切开腹壁进入腹腔。 2.用海绵钳夹持胃前壁,轻轻将部分胃壁提  相似文献   

2.
1病例报告患者男,33岁。因上腹部疼痛不适,伴嗳气1月,于2010—04—02入院。入院查体腹平软,上腹部深压痛,未及包块。胃镜示胃体下部后壁近胃角处可见黏膜隆起,约1.5cm&#215;1.5cm,表面黏膜光滑。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及空腹血糖正常。入院后2天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胰腺位于正常位置,未见异常,于胃窦前壁取纵形约4cm切口,  相似文献   

3.
我院外科自1976年10月至1980年2月,用改进的Billroth I式(简称I式)舌瓣成形术,治疗十二指肠前壁溃疡或穿孔16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导如下: 手术方法手术切口及游离胃大、小弯及十二指肠同Billroth I式。在幽门下方切断胃与十二指肠,胃侧切除胃体1/2或3/5,包括幽门、窦部和部分胃体。残胃小弯侧断端用丝线做间断或连续褥式缝合。大弯侧保留宽度与十二指肠腔等同。在十二指肠前壁溃疡或穿孔远侧做一凹形挖除。根据十二指肠前壁凹形缺损之大小,在准备与之吻合的胃前壁做一凸形的舌瓣,其大小与十二指肠前壁挖除的凹形大小相当。舌形瓣的长宽出例以2:1为宜。吻合方式同I式。吻合前与吻合后的情形见图1和图2。胃十二  相似文献   

4.
为避免在食管胃吻合术中术后并发吻合口瘘。我们采用椭圆形大褥式吻合法完成对吻合口的包埋和套入,临床应用15例,无1例发生吻合口瘘,介绍如下。方法:以贲门部和下段食管癌为例,将胃在距肿瘤边缘4~5cm处横断,行两层缝合法关闭胃断端。在胃体中部距胃断端约4cm左右的胃前壁选择适当的吻合口,长约3~3.5cm。先切开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食管胃前壁吻合及胃底重建在胃底贲门癌切除术后预防反流性食管炎的价值。方法对310例胃底贲门癌患者常规经上腹正中切口行近端胃根治术后,170例行食管胃前壁吻合加胃底重建重新形成His角(A组),140例单纯行食管胃后壁吻合(B组)。术后观察临床症状和通过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来评定其抗反流效果。结果食管胃前壁吻合抗反流优良率达78%。食管胃后壁吻合抗反流优良率35%,经统计学处理二者抗反流差别有显著性意义(<0.01)。结论食管胃前壁吻合加胃底重建能有效预防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简便、较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48岁。1990—04—18入院。左上腹部持续性疼痛2个月,恶心,呕吐。近期体重下降。查体:腹部未触及肿块,左上腹压痛。X线钡透:食道正常。于胃底、胃体部见数个大小不等类圆形充盈缺损(2cm×5cm,1cm×2cm,3cm×5cm)。呈轻度分叶,轮廓光滑,缺损区未见龛影。胃粘膜纹广泛增粗,形态固定,胃蠕动存在。X线诊断:胃多发淋巴肉瘤;慢性胃炎。胃镜检查:胃底,胃体上中部见肿物数个,呈分叶,表面粘膜充血、水肿、无糜烂及溃疡。胃体及窦部粘膜充血、水肿。诊断:胃多发平滑肌瘤,不除外胃淋巴肉瘤。手术所见:胃前壁肿物,慢及整个胃底、胃体,与腹膜粘连。小肠系膜根部见数个大小不等淋  相似文献   

7.
例一,男,69岁,病案号66049。因上腹部无规律性疼痛20余年,近半年来症状加重,入院诊治。纤维胃镜检查见贲门下2~3cm小弯侧和前壁有一4×5cm大小溃疡,细胞刷涂片找到癌细胞(腺癌),诊为贲门癌。行全胃切除,食道空肠端端Rou-en-y吻合术。术中发现胃底部贲门下1cm,胃后壁有一直径3cm大小硬块,肿块周有少数增大淋巴结。术后恢复良好。病理诊断:(1)胃贲门类癌;(2)萎缩性  相似文献   

8.
1991年1月至1997年12月,我院外科施行全胸段食道切除、经胸骨前皮下隧道颈部食道胃重建术37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32例、女5例;年龄32~79岁,平均56.3岁。其中颈部食道癌3例,胸上段食道癌5例,胸中段食道癌29例;病灶长2~8cm,平均5.2cm。经左颈部、腹部行食道剥脱术4例(其中3例为颈部食道癌,1例为胸中段食道癌),经左颈部、腹部、右胸三切口行全胸段食道切除33例。本组病理报告皆为鳞状细胞癌。1.2 手术方法:1.2.1 仰卧位,经上腹正中纵形切口进腹,切除剑突,游离全胃(保留胃网膜右动脉),于贲门口处横断食道下…  相似文献   

9.
急性胃穿孔术后及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急性穿孔是胃十二指肠溃疡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远较胃溃疡穿孔多见,穿孔的部位常在十二指肠球部前壁偏小弯侧和近幽门的胃前壁,多数穿孔直径<0.5cm,胃溃疡穿孔一般较十二指肠  相似文献   

10.
例1:男,53岁,食管下段癌。2010年12月29日在全麻下经左胸行食管下段癌切除,制作管状胃,于弓上与食管胃吻合器吻合,术后第9天食管胃造影检查提示残胃瘘。2011年1月8日经左胸探查,见胃小弯切缘近胃底侧有3 cm长破口,胃前壁切口闭合处裂开,吻合口1/2裂开,胃壁肿胀。切除吻合口,游离胃,碘伏盐水冲洗胸腔,缝合胃壁瘘口。拆开膈肌缝线,将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40岁,上愎疼痛12年,久治无效,1981年1月胃穿孔而行手术修补,术后上腹部仍痛;同年10月行胃次全切除术。术后上腹疼痛,对症处理无效。11月病情加重出现休克,行手术探查,见空肠穿孔,行切除及端侧吻合术。术后7天出现上腹绞痛、频繁呕吐,血象增高。经28天治疗无效,因衰竭而死亡。病理解剖:胃位于结肠前,残胃与横结肠前壁、肝左叶底部、脾下极,胰腺体广泛粘连,并形成溃疡穿孔和粘连器官表面的溃疡,溃疡范围为肝左叶底7×6cm,脾下极5×3cm,胰腺体部5×2cm,胃与横结肠形成内瘘,瘘口为4×1.5cm。胰腺及其  相似文献   

12.
例1 女性,48岁,口服农药5小时,在机械洗胃中见液体抽出量减少,颜色变红。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肺肝浊音界消失。透视膈下游离气体。以胃穿孔手术探查见贲门下2.5cm 处小弯侧胃前壁全层纵行撕裂4.5cm,边缘新鲜伴数条游离胃壁,活动出血数处。诊断:胃机械损伤性穿孔。修补治愈。例2 女性,38岁,服农药3小时机械洗胃后,腹痛、腹胀、呕吐血性液体。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动性浊音。肺肝浊音界消失。腹穿血性液体。腹透膈下大量游离气体。诊断:胃穿孔。手术见:腹腔内大量游离气体和血性积液2500ml。贲门下3cm 小弯侧胃前壁全层纵行撕裂5cm,伤处新鲜活动性出血数  相似文献   

13.
<正> 我院自1982年1月至1987年12月为食管(贲门)癌梗阻患者行上腹正中小切口胃造口术共126例,现报告如下: 手术方法:病人仰卧位,局麻或硬膜外麻醉。以剑突至脐部连线中点为中心,取上腹正中切口,长约3~5cm,切开腹白线进腹。  相似文献   

14.
例1,女,36岁。上腹部饱胀不适6个月,伴嗳气及进食后烧灼感,无返酸。2个月前曾呕吐淡咖啡色液体约500ml,经保守治疗而愈。入院查体除上腹部深压痛外无特殊。内镜检查发现食管粘膜有散在性充血斑,胃底大弯侧见4cm大小的不规则粘膜下隆起,且见桥形皱襞,隆起表面散在针尖大出血点。内镜诊断:胃底粘膜下肿瘤、慢性胃炎。GI(-)。乃在硬麻下行剖腹控查术,发现胃前壁与肝脏之间有一索状粘连带,牵拉胃壁向前上,扪查食管下段、胃大小弯前后壁及十二指肠均无肿块及溃疡,胃壁柔软且蠕动良好,肝脾无异常。作胃前壁小切口探查胃腔内亦无异常。遂松解肝胃间粘连终止手术。例2,男,50岁。上腹部不适2~3个月,嗳气  相似文献   

15.
例 1:女 ,48岁。间断性排尿费力 ,尿频、尿急 4a,加重2 0 d。阴道腹壁双合诊未触及包块。 B超提示膀胱颈尿道内口处有一 3.6 cm× 3.1cm肿物 ,子宫前壁有约 2 .6 cm×2 .5 cm肿物。膀胱镜见膀胱黏膜呈梗阻性改变 ,膀胱颈口左侧缘似有一较大肿物突向腔内 ,挤压致膀胱颈呈月牙形 ,颈部黏膜表面光滑。腰麻下取下腹正中切口 ,打开膀胱探查如前检查所述 ,切开黏膜在肌层完整分离摘除一 3.5 cm×3.5 cm近圆形带蒂实性肿物 ;再打开腹腔剥除子宫前上壁壁间肌瘤。术后病理报告为膀胱平滑肌瘤、子宫平滑肌瘤。例 2 :女 ,6 2岁。反复尿流中断 1年余 ,…  相似文献   

16.
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胸胃穿孔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例 1:男性 ,65岁。食管中段癌 ,行左侧开胸食管癌切除 ,食管胃弓上吻合术。术后 4d胸腔引流管突然引流褐色胃液约 3 0 0 m L。胃造影吻合口光整 ,卧位后见造影剂从胃底部吻合口下方约 3 cm处流入胸腔 ,证实为胃底部穿孔。当日二次开胸 ,见胃底部近小弯侧胃壁坏死穿孔约 3 cm长 ,其下方胃壁有约 2 cm× 2 cm大小范围颜色稍黑 ,行胃修补术 ,胸腔引流 ,胃肠减压 ,术后静脉高营养。术后切口感染 ,14d行胃造影未见瘘 ,开始进食 ,2 2 d患者咳嗽后切口有食物残渣流出 ,修补失败。患者拒绝继续治疗 ,自动出院。例 2 :女性 ,5 0岁。食管中段癌 ,左侧…  相似文献   

17.
1 病例报告 例1:患者,男性,44岁。因呕血、黑便3个月入院。胃镜检查示:胃体中上部小弯侧前壁有一4×3cm大小肿块。肝胆B超检查未见异常。经充分术前准备后,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肿块位于小弯侧,胃体中下部,约4×3×1.5cm大小,包膜完整,包膜外血管丰富,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病理诊断为:胃壁恶间质瘤,免疫组织化学为:CO34(+),S-100(+/  相似文献   

18.
例1,患者,女,37岁。因左腕掌尺侧进行性肿胀7年,影响小指和环指屈曲活动入院。发病前无任何诱因。查体见左手掌尺侧小鱼际和腕部分别有3×3cm和5×3cm椭圆形肿物,囊性感。按压肿物时,有冲击感传至另一肿物,肿物界限清楚。无红、热、痛等特征。胸透正常,血沉5mm/h。术中做掌腕联合S形切口,打开腕管,见肿物包绕环指、小指屈肌腱,于腕管内相同,呈哑铃状,囊壁光滑,囊内充满冬瓜子样黄色游离体。清除游离体,囊壁与肌腱无粘连,予以彻底切除。创口内置卡那霉素1g,闭合切口,术后抗痨治疗,切口Ⅰ期愈合。病理诊断:结核性滑膜炎。随访7年8个月无复发,手指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9.
我院外科于1988年10月~1989年8月,对6例食管下段、贲门癌患者,施行食管插入胃腔的吻合法,随访一年,效果尚满意,报告如下。手术方法切除肿瘤段后,残留的胃于前壁另作横行切口4cm,并行粘膜下止血后切开胃腔备用。将食管残端的前后壁均作一纵行切开长约1cm,使食管残端形成左右二个瓣片,并以1号丝线将瓣片端之四个角行间断外翻缝合于食管上方,使食管粘膜外翻而不能回缩,而残端即呈磨菇头状形态,将该食管端插入胃腔内。在无张力情况下,将胃浆肌层间断缝合于食管上,使插入的食管与胃切缘牢固的包绕,缝合6  相似文献   

20.
刘九星  李大兵 《江苏医药》1996,22(5):364-364
近年来我院选择部分经腹妇产科手术,采用下腹部横切口,以腹直肌前鞘“舌状”切开的改进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符合生理解剖,减少组织创伤,手术野暴露清楚,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现将该手术步骤和方法介绍如下。手术步骤和方法一、切口部位的选择:取耻骨上缘1~2横指(约2~3cm)处,顺皮肤横纹线水平,略带弧形两端稍微向上翘(翘向两侧骼前上呢)依次切开皮肤、脂肪层,达腹直肌前鞘壁,长度约12cm左右。二、舌形切开腹直肌前鞘壁:游离耻骨上缘脂肪,用甲状腺拉勾李开耻骨上绿脂肪展,暴露该处鞘壁,沿耻骨弓上线以刀片切开2.5~3cm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