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小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临床上以自发性皮肤粘膜及内脏出血,血小板计数减少及出血时间延长为特征.其中急性者起病急,症状重,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方法[1].  相似文献   

2.
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出血的护理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110003)骆少敏,王丽娟小儿急性出血的原因繁多,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是最常见的病因之一.护理得当,有助于疾病的早愈,护理不当则能因出血感染造成病情恶化.我院儿科血液病房92年8月~94年8月...  相似文献   

3.
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小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大多呈良性过程,但在急性期,由于血小板数低,容易出现出血症状,甚至危及生命,因上,顷短期内提主血小板数以迅速控制出血症状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我科自1994年1月-1999年12月采用强的松口服,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和甲基强的松龙加大剂量丙种球蛋白(HDI-VIG)等3种方案治疗急性ITP患儿58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及小儿急性白血病(AL)强烈化疗后,可因血小板减少导致严重出血,甚至危及生命.单采血小板输注既可预防出血,又能有效地控制出血。本文报告50例次SAA及AL患儿应用单采血小板输注的临床观察结果。44例次(88%)外周血小板计数明显提高(平均上升20.6×10^9/L),临床症状显著改善;2例次SAA合并败血症;2例次ANLL晚期病情危重,伴尿血、眼底  相似文献   

5.
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儿童较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但有关婴儿期的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报道却很少。本文总结了我院自1996年1月至2002年2月收治的48例婴儿期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对其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以此探讨其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年幼小儿出血性疾病,根据出血机理,可有血小板性、血浆性及血管性的区别。血小板方面有数量的减少和功能的减弱;血浆方面可有凝血因子的缺陷和抗凝性物质的增加;血管方面则有毛细血管脆性或通透性增强等改变。从出血进展情况来看则有暴发性、急性和慢性  相似文献   

7.
重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750004)郑传经,郑波血小板减少是指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值下限(<150×109/L),血小板减少到一定程度就可出现出血。血小板功能正常时,出血的严重程度是与血小板减少程度相关。一般而言,血小板>2...  相似文献   

8.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 ,以急性者多见。主要表现皮肤粘膜出血 ,血小板减少。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体内产生了抗自身血小板的抗体 ,使血小板在外周血中破坏增多。其骨髓的特点是巨核细胞成熟受阻 ,但其总数及各亚阶段的比例及其面积未见报道过。最近 ,我们总结了我院和河北医大三院收治的急性ITP 2 2 5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和方法一、临床资料男 1 1 5例 ,女 1 1 0例 ,年龄 2月~ 1 6岁。临床表现及经过均符合急性ITP ,发病前有感染史者占 82 % ,其中上呼吸道感染占71 % ,其余为腹泻及原因不明…  相似文献   

9.
单采血小板输注在儿童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探讨儿童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血小板显著减少期输注单采血小板的疗效,对100例急性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氏淋巴瘤患儿输注单采血小板1单位后18h~24h测定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计算纠正计数指数(CCI)和回升率及观察临床疗效。结果99例临床出血症状改善,1例因白血病复发全身衰竭、出血死亡。输注后血小板平均升高53.41×10  相似文献   

10.
血小板输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70年代后期,成分输血逐渐发展起来。静脉输注具有生理功能的浓缩血小板也是一种成分输血。一、血小板输注的适应证[1,2]:1.血小板数量减少:临床出血程度与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减少的程度有关,随着外周血血小板数量的减少,临床出血程度逐渐加重[1,2]。对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相似文献   

11.
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血浆内皮素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患儿血浆内皮素 (ET)变化。方法 对 133例急性ITP患儿血浆ET进行放免分析测定。结果 急性ITP患儿血浆ET明显升高 ,不同程度出血组间及急性出血期与恢复期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1)。结论 血浆ET在急性ITP患儿中明显增高 ,与出血程度呈正相关 ,并随着疾病恢复而降低  相似文献   

12.
溶血—尿毒综合征诊断治疗探讨(附7例报告)刘昱,陈琦,郭松传,陈凤民河南省人民医院儿科溶血—尿毒综合征是由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三个典型的临床特征所组成的综合征。常伴有早期胃肠炎及出血。在临床上成为急性肾衰的病因。并往往因病情...  相似文献   

13.
<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 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出血性疾病,以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计数正常或增加为特征,又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依据其发病持续时间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型。通常儿童多以  相似文献   

14.
血小板输注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血小板输注的适应症及效果,对35例次(26例病人)因不同病因致血小板减少而作血小板输注的患儿进行临床研究。测定输注前及输注后24小时血小板计数。计算输后血小板增值,回经及纠正计数指数。比较输注前后出血症状、评价疗效。结果表明,输注后出血症状改善者24/28例次。  相似文献   

15.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变化。方法:对8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浆内皮素进行放免分析测定。结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浆内皮素明显升高,不同程度的出血组间及急性期与恢复期存在着显著差异(P<0.01)。结论:血浆内皮素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中明显增高,同出血程度的轻度呈正相关性,并随着疾病的恢复而降低。  相似文献   

1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参数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小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特点是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中巨核细胞的发育受到抑制。由于体内存在抗血小板自身抗体,血小板被吞噬细胞所被坏。血小板参数测定能够反映骨髓的代偿情况,有助于鉴别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日益受到临床重视。本文动态观察了ITP患儿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及小儿急性白血病(AL)强烈化疗后,可因血小板减少导致严重出血,甚至危及生命。单采血小板输注既可预防出血,又能有效地控制出血。本文报告50例次SAA及AL患儿应用单采血小板输注的临床观察结果。44例次(88%)外周血小板计数明显提高(平均上升20.6×109/L),临床症状显著改善。6例次(12%)血小板计数未见升高,其中2例次临床出血倾向得到改善;2例次SAA合并败血症;2例次ANLL晚期病情危重,伴尿血、眼底出血。4O例次中,8例次供血者与患儿有血缘关系,其外周血小板计数增高幅度大于供受无血缘关系者(平均血小板计数,前者为111.43×109/L,后者为33.23×109L),且持续时间显著延长(前者平均7.4天,后者平均3.6天)。本组资料表明,输注单采血小板能够明显提高外周血小板浓度,对AL强烈化疗后的骨髓抑制期和SAA应用免疫抑制剂能起到积极防治出血合并症作用,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在目前尚无条件普遍开展选择输注HLA匹配的供者血小板的情况下,推广单采血小板输注,尤其选择有血缘关系的供者,是保证血液肿瘤患者能够得到系统、正规治疗的有效支持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8.
部分脾栓塞治疗儿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临床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约20%的患儿可发展为慢性。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瘤(简称ITP),急性暴发性在儿科并不多见。但近年来该病有增加趋势。因其起病急,并多件有多脏器的出血、颅内出血和消化道大出血常危及生命。故现将我院1993年以来收治的12例总结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6例,女6例,男女比例1:l。年龄自3月至12岁。其中9例有病毒感染史,1例为金葡菌感染,1例与外伤有关,2例病因不明。2.诊断标准本组12例均符合诸氏等编著的实用儿科学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中关于急性暴发性的诊断标准。3.临床表现皮肤粘膜出血12例,球结膜出血12例,上颚部血肿l例,头面部血肿…  相似文献   

20.
采用国产自动平衡血小板聚集仪对25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儿及14例正常儿童分别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结果表明:①ALL 患儿血小板聚集功能显著低于正常儿童(P<0.01);②非出血组患儿高于出血组(P<0.01);③缓解组高于非缓解组(P<0.01);④ALL 患儿血小板聚集功能与出血时间(BT)呈显著的负相关性(R=-0.56,P<0.05)。研究说明,ALL 患儿不但血小板计数减少且血小板功能异常,两者均是导致出血的主要原因,认为 AL 细胞释放的一些物质能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大量前列环素(PGI_2)抑制血小板活性,可能是血小板功能异常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