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盘内臭氧髓核化学溶解联合射频热凝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28例,分为臭氧组264例,臭氧+射频组264例。均在CT引导下经颈前血管鞘和气管鞘之间穿刺入椎间盘髓核或突出物靶点。臭氧组每个盘内注射浓度为50μg/ml的臭氧4 ml。臭氧+射频组盘内注射浓度为50μg/ml的臭氧后再行髓核或/和突出物射频热凝,设定最高温度为90℃,时间为4个周期。观察治疗后各个时期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cale,VAS)以及临床效果。记录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的并发症。结果:治疗后不同时期(24小时、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疼痛VAS评分与术前相比显著改善。且臭氧+射频组在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的VAS评分较臭氧组明显降低。治疗后6个月,臭氧组优良率为80.3%,臭氧+射频组优良率为86.5%。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臭氧髓核化学溶解联合射频热凝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CT引导下靶点射频联合臭氧注射与单纯臭氧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靶点射频热凝结合臭氧注射治疗组(A组,n=60);臭氧注射治疗组(B组,n=60)。分别于术后48小时、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后48小时、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优良率分别为:A组:93.3%、95%、91.7%、90%;B组:88.3%、88.3%、85%、83.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各时间点的平均VAS评分A组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无明显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CT引导下靶点射频联合臭氧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恢复迅速、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经皮医用臭氧椎间盘内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应用医用臭氧椎间盘内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比较经皮椎间盘臭氧治疗与硬膜外腔给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6年1月间因颈椎间盘突出症住院采用医用三氧椎间盘内注射(188例)与硬膜外腔注药(188例)治疗病例。结果:所有病例随访3~13个月,医用三氧(PCOI)组平均7.18±3.27月,硬膜外腔注药(PEMI)组7.00±3.26月;两组手术临床效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之间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医用三氧椎间盘内注射及硬膜外腔注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较好的疗效,但医用三氧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硬膜外腔组。  相似文献   

4.
吴健 《临床医学》2010,30(2):67-69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间盘注射臭氧(O3)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5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CT下定位引导下,穿刺病变椎间盘注射浓度为60μg/ml的臭氧5~30ml,在椎旁间隙神经根周围注射含曲安奈德40mg、甲钴胺0.1mg、1%利多卡因注射液3ml的混合药液。结果51例患者随访1个月,疗效很好15例,占29%,好28例,占54%,轻度好转6例,占11.7%,差2例占3.9%,均无并发症。结论经皮穿刺椎间盘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有效、安全的微创方法,同时在未明确椎间盘是否破裂时应慎用对神经有刺激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经皮穿刺摘除颈椎间盘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经皮旋切术配合臭氧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6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使用经皮穿刺旋切术配合臭氧注射治疗(A组)40例及单纯旋切术(B组)46例.分析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A组优于B组(P<0.05).临床疗效方面,A组有效率90.0%(36/40),优于B组69.6%(32/46)(P<0.05).结论:经皮旋切术配合臭氧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在降低患者的VAS评分及临床疗效方面优于单纯旋切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臭氧联合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18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臭氧联合胶原酶注射组,对照组;单纯臭氧注射组,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两组术后疗效均优于术前,联合组术后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臭氧联合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两者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CT引导下采用颈后路注射臭氧联合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48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4例采用注射胶原酶治疗(A组),同期124例患者采用注射臭氧联合胶原酶治疗(B组)。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作为疼痛程度评价指标,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治疗效果。术后6月突出物缩小程度评价影像学改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天、3天、7天、1个月、3个月、6个月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术后臭氧联合胶原酶组较单纯胶原酶组VAS明显降低(P<0.05)。6个月后两组患者优良率分别为82.3%和9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两组具有明显影像学改变者分别为83.7%和9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颈后路注射臭氧联合胶原酶髓核溶解术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范胜  陈录平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8):1514-1515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臭氧盘内注射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在C臂引导下采用右颈总动脉与气管间隙穿刺至椎间盘中央,每个间盘盘内注射臭氧2~8mL,其臭氧浓度为40μg/mL。【结果】50例随访时间1~6个月,优良率为70%以上。【结论】经皮穿刺臭氧盘内注射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损伤小的颈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3):2522-2523
探讨DSA引导下行经皮穿刺颈椎间盘髓核钳夹与臭氧注射联合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治疗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6例,以随机数字表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8例。研究组采用DSA引导下行经皮穿刺颈椎间盘髓核钳夹与臭氧消融术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髓核射频热凝消融与臭氧消融术联合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术前与术后8w时疼痛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研究组术后8w时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优良率为79.31%,高于对照组60.34%(P<0.05)。DSA引导下行经皮穿刺颈椎间盘髓核钳夹与臭氧注射联合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是继化学溶核术(Chmon—nucleolysis)、经皮椎间盘髓核摘除术(APLD)等之后出现的又一种椎间盘微创治疗技术,其特点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疗效确切,操作简便等,并且可在门诊进行,其应用方面已有一定的报道。近年来其在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上也日益增多,本文就当前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无水乙醇介入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方法及疗效。方法:50例患者55枚甲状腺良性结节在超声引导下行无水乙醇注射治疗,根据治疗后结节体积和血供的改变评估疗效。结果:55例的治愈率32.7%(18/55),有反应率94.5%(52/55)。囊实性或囊性结节、少血供或无血供结节以及最大直径〈3cm实性结节的疗效更好。此治疗方法的不良反应小。结论:超声引导下无水乙醇介入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定位准确、操作简便、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3.
腰椎间盘突出症盘内注射臭氧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内注射臭氧治疗的临床效果。材料与方法:连续收集经CT、MRI影像学检查手段诊断并结合临床症状确认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其中男性72例,女性48例,年龄19~68岁,在CT引导下穿刺突出椎间盘并注射20ml的医用臭氧,随后即行CT扫描,观察髓核气化消融的程度、疗效及副作用,随访观察3~12个月,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内注射臭氧治疗在髓核气化消融的程度、疗效方面效果明显。结论:CT引导下穿刺20ml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安全、较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多点射频热凝靶点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日间手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模式.方法 对16例CT引导下多点射频热凝靶点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日间手术护理,并给以康复指导.结果 所有病例无任何手术相关并发症,临床康复满意.结论 日间手术护理和康复指导适用于射频热凝靶点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手术.  相似文献   

15.
Aim: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oxygen‐ozone therapy and the combined use of oxygen‐ozone therapy with percutaneous intradiscal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 (PIRFT) for the treatment of contained lumbar disc herniation. Methods: Ninety‐one adult patients with low back pain secondary to contained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ere randomly assigned into two groups. Ozone group received intradiscal oxygen‐ozone therapy (4 to 7 mL of oxygen ozone mixture); ozone‐PIRFT group received a combination of oxygen‐ozone therapy with PIRFT (radiofrequency lesioning at 80°C for 360 s). Outcome Measures: Primary outcome measures included a visual analog scale (VAS) for pain and 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 Secondary outcome measures included pain relief, reduction of analgesic consumption, 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 Clinical assessment of these outcome measures was performed at 2 weeks, 1 month, 3 months, 6 months, and 1 year after the procedure. Results: VAS scores and ODI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by both ozone and ozone‐PIRFT when compared with the baseline values at all points of follow‐up; however, ozone‐PIRFT produced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the VAS scores and ODI when compared to ozone at 2 weeks, 1 month, 3 months, 6 months, and 1 year follow‐up. Ozone‐PIRFT also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change in all secondary measures at all points of follow‐up, as compared with the ozone group. Conclusion: Ozone‐PIRFT is more efficacious than ozone alone in reducing pain scores, analgesic consumption, improving functional outcome, and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with contained lumbar disc herniation.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和探讨CT导引下经皮激光腰椎间盘减压术的临床应用,以及腰5骶1椎间盘突出的侧前 中新途径。方法 自1999年8月至2000年2月,通过常规侧后入路对26例病人进行治疗,同时对正常人的影像和相应解剖的研究,找到了侧前方入路的新途径,拓宽了治疗的范围,经侧前方入路治疗4例。结果 总有效率96.7%(29/30),显效20例,无效1例,无一例并发症。结论 CT导引下激光椎间盘减压术具有最小侵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和探讨CT导引下经皮激光腰椎间盘减压术的临床应用 ,以及腰 5骶 1椎间盘突出的侧前方入路新途径。方法 自 1999年 8月至 2 0 0 0年 2月 ,通过常规侧后入路对 2 6例病人进行治疗 ,同时对正常人的影像和相应解剖的研究 ,找到了侧前方入路的新途径 ,拓宽了治疗的范围 ,经侧前方入路治疗 4例。结果 总有效率96 7% (2 9/ 30 ) ,显效 2 0例 ,无效 1例 ,无一例并发症。结论 CT导引下激光椎间盘减压术具有最小侵入、安全有效、病人恢复快等优点 ,尤为L5/S1椎间盘突出的治疗 ,提供了有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将825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275例。Ⅰ组采用腰大肌间沟神经阻滞+电疗治疗,Ⅱ组采用臭氧注射+电疗+药物治疗,Ⅲ组采用腰大肌间沟神经阻滞+臭氧注射+电疗+药物治疗。3组均以7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 3组病例随访3~6(平均4.6)个月,均无血管损伤和椎间盘炎等并发症发生。Ⅰ、Ⅱ组临床治愈率、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Ⅲ组临床治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Ⅰ、Ⅱ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19.
田家林  黄卫兵 《中国康复》2006,21(4):231-232
目的:研究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在颈椎间盘突出中的表达及其与颈肩痛的关系,为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康复治疗起指导作用.方法:以3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突出组)手术取出的突出髓核组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PAF;另7例颈椎骨折患者(对照组)手术中所取的髓核组织作为正常对照.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所导致颈肩痛以达拉斯(Dallas)疼痛调查表作评分.结果:髓核组织中PAF 2组均存在,突出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PAF的含量与颈肩痛程度有相关性.结论:PAF与颈椎间盘突出引起的颈肩痛有明显相关性,使用康复措施阻止PAF等炎性因子的合成、释放、乃至清除,可能对改善颈肩痛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切割椎间盘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经CT或MRI确诊后的42例病人在DSA下应用国产ZC-Ⅰ或Ⅱ切割器在局麻下取侧卧位或俯卧位穿刺切割椎间盘。结果(1)优:疼痛消失无运动受限,恢复正常活动27例,(2)良:偶有轻度疼痛,能做轻微工作,生活能自理10例,(3)可有些改善,但仍有疼痛,不能参加工作3例。(4)差:有神经受压表现需进一步手术治疗。优良率为88%。结论PLD术创伤小、出血少痛苦少、恢复快,不造成神经根粘连和硬膜纤维化,不影响脊柱的稳定性,该方法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是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