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甲苯胺蓝快速染色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简单、快捷的甲苯胺蓝染色方法。方法实验组,试剂为0.1%甲苯胺蓝水溶液,标本为血涂片30份,骨髓涂片20份,共50例,操作为直接染色1min;对照组,相同50例标本的常规染色。观察指标:随机双盲观察阳性细胞(玫瑰红色)百分比。结果比较50份标本两种方法染色结果相同,经秩和检验无统计学差异。结论0.1%甲苯胺蓝水溶液直接染色嗜碱性粒细胞效果佳,结果可靠;与常规法比较方法更突显简单、快速、省时、省试剂、少污染的优点,适应临床即时性检查。 相似文献
2.
3.
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在慢性荨麻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CU)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风团,病史长达数月至数年不等。CU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总的来说,CU是肥大细胞和/或嗜碱性粒细胞的激活和脱颗粒的结果。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它们的功能有所不同[1]。肥大细胞有两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及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Notchl表达情况,探讨Notchl与骨髓增生能力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检测15例AA患者、8名正常对照者和10例CML患者BMMNC的Notchl的表达,并比较了8例AA患者化疗前后BMMNC的Notchl的表达,及10例CML患者化疗前后BMMNC的Notchl的表达。结果AA患者BMMNC的Notchl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ML患者BMMNC的Notchl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A患者化疗后Notchl表达上调(P〈0.05);CML患者化疗后Notchl表达下调(P〈0.05)。结论Notchl在AA患者13MMNC和正常人BMMNC中表达有差异,可能是AA患者骨髓增生能力低下的原因之一;AA患者化疗后BMMNC的Notchl表达水平上调,提示皮质激素和睾丸酮联合应用提高AA患者造血能力可能与Notchl上调有关。CML患者BMMNC的Notchl表达高于正常人,化疗缓解后Notchl表达下调,提示Notchl过度表达可能与CML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5.
6.
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 (CEL)是一种罕见的白血病 ,而由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转变为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更为罕见。我们最近发现 1例 ,现报道如下。患者 ,女 ,47岁。 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 ,皮肤间断出现散在瘀斑而来我院就诊。血常规 :WBC 335× 10 9 L ,HGB119g L ,PTC 5 7× 10 9 L ,幼稚细胞 0 .5 5 ,嗜酸粒细胞稍多。骨髓象 :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 ,粒系高度增生 ,以中晚期细胞为主 ,易见嗜酸、嗜碱粒细胞 ,嗜酸粒细胞 0 .0 9。红系明显受抑 ,巨核细胞 15 6只 ,血小板成堆可见。NAP 0分。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 相似文献
7.
8.
目的了解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及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Notch1表达情况,探讨Notch1与骨髓增生能力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检测15例AA患者、8名正常对照者和10例CML患者BMMNC的Notch1的表达,并比较了8例AA患者化疗前后BMMNC的Notch1的表达,及10例CML患者化疗前后BMMNC的Notch1的表达.结果AA患者BMMNC的Notch1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ML患者BMMNC的Notch1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A患者化疗后Notchl表达上调(P<0.05);CML患者化疗后Notch1表达下调(P<0.05).结论Notch1在AA患者BMMNC和正常人BMMNC中表达有差异,可能是AA患者骨髓增生能力低下的原因之一;AA患者化疗后BMMNC的Notch1表达水平上调,提示皮质激素和睾丸酮联合应用提高AA患者造血能力可能与Notch1上调有关.CML患者BMMNC的Notch1表达高于正常人,化疗缓解后Notch1表达下调,提示Notch1过度表达可能与CML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基于流式细胞仪检测的体外嗜碱性粒细胞激活试验(human basophil activation test,h-BAT)方法,并探索该方法用于Ⅰ型变态反应检查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人源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KU812在Ⅰ型变态反应过程中经阳性剂激活后,细胞特异性表面抗原CD63和CD203表达特异性增强的原理建立体外Ⅰ型变态反应模型,并同步用人组胺酶联免疫法进行验证。结果 确定以终浓度为2μg·mL-1的N-甲酰甲硫氨酰-亮氨酰-苯丙氨酸为阳性剂,孵育2 h作为流式方法检测嗜碱性粒细胞激活的阳性成立条件,细胞相对组胺释放百分比增高结果进一步确认了阳性成立条件。结论 h-BAT法有测试简便、评价客观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过敏反应细胞模型,可以用于现有豚鼠试验的替代。 相似文献
10.
周建中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7,1(6):35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对鉴别诊断血液病具有重要价值.但大多数专著[1]或教科书未述及慢性病贫血(ACD)、缺铁性贫血(IDA)及巨幼细胞贫血(MA)的NAP染色积分情况.遂以再障(AA)为共同对照组,对比分析ACD、IDA及MA的NAP积分值.…… 相似文献
11.
12.
长期以来,有关肥大细胞(MC)在机体内的生物学作用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如何较理想地观察胸腺石蜡包埋组织MC的形态变化,我们就甲苯胶蓝染色技术对胸腺MC染色效果作进一步介绍和评价。材料与方法一、材料主要来自我院近10年胸外科重症肌无力和先心病患者胸腺切除标本。其中重症肌无力28例,先心病3例,5个月胎龄流产后取出胎儿胸腺1例,足月死婴胸腺及成人尸检取胸腺各2例.共36例胸腺标本。经10%福尔马林固定,常现脱水,石蜡包理,切片厚度4Pm,每个蜡块连切2张,分别用甲苯胺蓝两法染色。二、染色方法(l)切片常现脱蜡至水。(…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在骨髓增殖性疾病(MPD)中的应用。方法:对77例MPD患者和20例健康者的NAP用偶氮偶联法进行测定,对NAP的阳性率和积分进行判断。结果: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组的NAP阳性率和积分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与骨髓纤维化(MF)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IT)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组之间的差异更为显著。PV组的NAP阳性率和积分与MF组、IT组两两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但是MF组的NAP积分与IT组无差异。结论:所有CML的NAP阳性率和积分明显减低,与正常对照组、MF组、IT组、PV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故NAP是CML诊断一个良好实验指标。NAP的阳性率和积分在PV与MF、IT有不同变化,对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在MF和IT中NAP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青霉素过敏病人嗜碱性粒细胞表面CD63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嗜碱性粒细胞表面CD63在诊断青霉素过敏反应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过敏原刺激试验(FAST)的方法检测43例青霉素过敏病人血中嗜碱性粒细胞在9种抗原刺激后(PG、PV、AMP、AX、6-APA、PHA、PHOA、PHPG、NPG)表面CD63的变化。采用放射免疫吸附试验(RAS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8种特异性IgE和IgG抗体。结果43例青霉素过敏病人中有28例为CD63阳性,15例健康对照受试者中有1例阳性。其敏感性为65.12%,特异性为93.33%。CD63和特异性IgE在皮试阳性组的敏感性高于特异性IgG(P<0.05),并且在IgE阳性组中,CD63的阳性率高于特异性IgG(P<0.05)。结论CD63可作为检测青霉素类过敏反应嗜碱性粒细胞特异性激活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验证生白灵在血液系统疾病应用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通过肌肉或皮下注射给药,观察生白灵对白细胞的刺激生长作用。结果;生白灵能较有效地升高血液系统疾病的白细胞及血小板,副作用少。结论;生白灵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造血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阿糖胞苷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2008年12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68例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均使用羟基脲(Hu)进行先期治疗,当患者的白细胞(WBC)<20.0×109/L,对照组采用干扰素进行治疗,治疗组给予干扰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对两组的血液学情况和细胞遗传学改变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外周WBC开始下降时间和下降至正常所需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液学缓解(CHR)和主要细胞遗传学的缓解率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阿糖胞苷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液中高嗜酸性粒细胞比例病人的临床特点.方法 钻孔手术时抽取血肿原液,检查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其结果与患者病程、血肿大小及CT表现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病程超过80d的病例血肿液中嗜酸细胞比例的均数显著高于未超过80d的病例组(P<0.01).嗜酸性粒细胞比例超过60%组与低于50%组血肿液白细胞总数的均数比较(P<0.01).血肿液嗜酸细胞的比例与新生膜嗜酸细胞浸润的程度一致,但它与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大小无关.高嗜酸细胞比例的血肿,CT表现存在多样性.结论 血肿存在时间越长,血肿液中嗜酸细胞比例越高;后期浸入血肿的炎症细胞大多是嗜酸性粒细胞.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探讨直接血涂片法进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对湿疹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对我院2009年7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121例临床病理均符合湿疹患者通过运用末稍血涂片来进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对计数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1例湿疹患者有98例患者其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升高,占患者总数80.99%。结论通过末梢血涂片染色进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在对湿疹进行临床诊断时有着积极、快速的辅助诊断意义,可将其作为快速诊断的一个指标在临床诊断中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