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iDa)发生的特点,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医院2008年至2010年收集的38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采用Excel电子表和手工筛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89例报告中,60岁及以上人群所占比例最大,有201例(占51.67%);女性患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较男性高;涉及的药品中,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循环系统用药、抗微生物药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各占22.88%,22.88%,12.85%);药品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反应最多(28.79%);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5例(1.29%);好转303例,治愈86例,无死亡病例。结论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循环系统用药、抗微生物药是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重点,临床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2.
1388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对1388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挖掘警戒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山东省2006年收集的1388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本组资料中,引起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数量及严重程度)前两位的为抗微生物药及中药制剂,其中阿奇霉素注射剂和双黄连注射剂经综合评价,确定为重点监测品种;在给药途径与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分析中发现,静脉注射给药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的情况较多。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对抗微生物药和中药制剂的安全性监测,重视阿奇霉素注射剂和双黄连注射剂的再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及特点。方法对重庆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8年收集的247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抗微生物药品引起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最多;以注射剂静脉滴注最常见;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累及系统一器官以全身性损害最多见。结论密切关注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以抗微生物药品为监测重点,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分析评价和处理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我院近五年来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许彦  缪婧 《中国药师》2010,13(8):1155-1157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04~2008年药品不良反应报表,分析其中使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记录。结果:调研药品不良反应报表736例,其中91例为中药注射剂,占药品不良反应的12.4%,主要表现为变态反应,占52.7%。结论: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中药注射剂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应按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辨证论治,严格掌握功能主治。  相似文献   

5.
药品不良反应去年报告逾17万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药事》2006,20(4):210-210
据《健康报》报道,2005年,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病例总数达到17.3万份,连续3年以翻一番的速度增长。中药不良反应报告病例数占全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病例总数的14%,其中,中药注射剂导致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病例占75%。国家药品评价中心有关负责人1月18日表示,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报告病例总数逐年增加,但依然存在地区差异大、企业报告数量比例低、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报告病例少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1570例新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挖掘警戒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济南市2008年收集的1570例新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综合分析。其中对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和红花注射液进行了重点评价。结果本组资料中,引起新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前两位的为抗微生物药品及中药制剂。通过对给药途径的影响分析,静脉注射给药方式引起新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较多。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对抗微生物药品及中药制剂的临床安全性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门诊上报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42例不良反应涉及药品38种,其中抗感染药21种,139例,占57.44%;中药制剂58例,占23.97%,其中中药注射剂50例,中药注射剂用0.9%氯化钠注射液做配液的有40例,占中药注射剂的80%;中西药注射剂联合使用30例;>60岁的老人发生不良反应80例,占33.06%;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最多52例。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医师要重视药品不良反应,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及中药注射剂,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常州市儿童医院2018—2020年中药注射剂引起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常州市儿童医院2018—2020年收集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98份中药注射剂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8例ADR报告中,男性患儿58例(59.18%),女性患儿40例(40.82%),1~6岁年龄段患儿ADR构成比最高,占86.7%。ADR涉及药物均为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包括喜炎平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和痰热清注射液,分别占74.49%、23.47%、2.04%;累及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为主,占95.92%;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用药3 d之内(55.10%)。ADR多为一般不良反应(98.99%),且经治疗后大多痊愈。结论 临床医师和药师应重视儿童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加强ADR的监测和上报工作,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收集到的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的汇总分析,探讨淄博市新的、严重的ADR的发生规律和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7年淄博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上报的899例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899例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涉及的药品以中药及中成药最多,占总数的36.26%,致过敏性休克的药品以抗微生物药物最多,占总数的64.29%.结论合理应用抗微生物药物,加强中药不良反应监测,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2009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药品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9年不良反应报告进行汇总分析。结果:由抗微生物药引起的ADR所占比例最高(48.75%),其次为中药注射剂(25.00%);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常见(53.75%);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87.50%)。结论:应以抗微生物药、中药注射剂为重点,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意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孙云川 《中国药房》2009,(3):225-227
目的:分析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及特点,推动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4~2007年报告的167例中药注射剂ADR,利用MicrosoftExcel电子表格进行频数分析。结果:导致ADR的中药注射剂涉及17个品种,其中用于治疗突发性耳聋或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活血化瘀类发生率最高,尤以注射用葛根素(20.4%)和己酮可可碱氯化钠注射液(19.8%)最高。最常见的ADR为神经系统损害(30.4%),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3.3%)。结论:建议改进中药注射剂生产工艺,提高其质量,并在应用中注意辨证施治,同时加强ADR监测,以期最大限度地减少其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114例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艳红 《中国药业》2012,21(17):49-50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医院2009年5月至2011年10月报道的114份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60岁及以上年龄组发生不良反应居首位,共56例;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神经系统损害最多;不良反应药物以银杏达莫最多。结论临床应慎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院近7年中药注射剂应用情况。方法:收集2000~2006年医院信息系统中住院病人处方中中药注射剂实际消耗数据,以电子表格统计其销售金额、构成比、应用频度、日费用等。结果:2000~2006年,中药注射剂占药品总销售额的比例为(17.42±3.5)%,占总DDDs18.06%。活血化瘀、益气固脱、消瘀散结、清热解毒四类药品销售额分别占46.9%,32.5%,16.7%,3.8%。结论:中药注射剂是一类很有前途的药物。应掌握辨证合理使用,积极开展随机对照试验,建议完善质量评价体系,提高中药注射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诱发因素,探讨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本院20072012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4种中药注射剂50例ADR报告,从患者的年龄、性别、家族史、既往史、所用药品名称、所涉及的器官及系统、临床表现、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5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中,男19例(38%)、女31(62%),生脉注射液不良反应较多(19例,38%),累及系统最多的为皮肤及附件(27例,54%),主要表现为皮疹,其次是过敏样反应。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诱发因素较多,用药过程中应注意密切监测。  相似文献   

15.
1012例住院患者静脉注射剂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玉刚  孙婷 《中国药业》2010,19(4):41-42
目的了解静脉注射剂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的药物不良反应(ADR)及其特点,以促进合理用药。方法调查1012份出院病历用药医嘱,对使用静脉注射剂发生的ADR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使用中药注射剂的ADR发生率较高。联合用药会增加ADR的发生率。结论应按照推荐的常规使用方法和疗程使用静脉注射剂,并注意药物联用时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朱敏 《中国药业》2014,(4):64-66
目的 分析医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144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超过50岁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58.33%.引起不良反应的中药注射剂共37个品种,累及8个系统;活血化瘀类品种涉及不良反应最多,热毒宁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居首.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36.81%,其次为免疫系统损害,占21.53%.结论 中药注射剂应根据药品说明书严格规范操作,建议重视辨证施治,加强临床用药监护,以期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医院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ADR)报告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57例ADR进行分析。结果 57例ADR中,〉60岁患者26例(45.61%),最为常见的是损害皮肤及其附件21例(36.84%),参麦注射液等前3位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 44例(77.19%);严重不良反应2例(3.51%)。结论中药注射液ADR预防尤为重要,临床医师要辩证施治,正确选用中药注射剂,合理用药,降低ADR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我院上报的中药制剂相关不良反应,探讨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为中药制剂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我院2008年7月~2013年6月上报的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资料。结果:中药制剂不良反应中老年人发生不良反应比例最高(71.68%);活血类中药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例次最多(54.34%);主要临床表现为皮疹、瘙痒;静脉给药(75.14%)是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给药途径,其中静脉给药后30 min内是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时间段。结论:重视中药制剂相关不良反应,加强监测,以减少中药制剂给患者带来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正确评价双黄连、清开灵、刺五加、茵栀黄和鱼腥草5种常用中药注射液在临床的应用情况,为临床提供一定的数据资料,指导合理用药。方法:收集1994~2008年国内文献报道的1 056例中药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病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归纳总结出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和有关特征。结论:临床应加强对中药注射液的合理应用,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对我院上报的206例ADR报告,从患者一般情况、ADR涉及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6例ADR中,5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居多,占48.06%;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多见,占44.17%,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5.05%,其中注射剂占90.32%;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最多,占62.62%;涉及器官及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多,占46.12%。结论:应加强中老年患者的用药监护,降低静脉给药比率,提高抗菌药物及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水平,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