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全产程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300例无产科并发症及硬膜外麻醉禁忌证的单胎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3组。Ⅰ组为全产程组,当进入产程宫口〈3cm时进行镇痛;Ⅱ组为活跃期组,当宫口≥3cm时进行镇痛。两组硬膜外均给予0.1%罗哌卡因与0.5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11~13ml,45min后行硬膜外自控镇痛,药物为上述混合液,背景速度8ml/h,单次剂量2ml,锁定时间15min。宫口开全时停药,胎儿娩出后再开启PCA;Ⅲ组为对照组,不用任何镇痛药物。观察VAS评分和运动阻滞分级,记录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测定产妇血中血管紧张素Ⅱ和皮质醇含量。结果Ⅰ组与Ⅱ、Ⅲ组比较,在潜伏期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Ⅰ、Ⅱ组与Ⅲ组比较,缩宫素使用率明显增高(P〈0.05)。三组间比较产程时间、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血管紧张素Ⅱ和皮质醇的变化最大,其次为Ⅱ组,Ⅰ组变化最小。结论全产程分娩镇痛对比传统分娩镇痛方式,镇痛效果确切,对产程、剖宫产率及新生儿并无不良影响,可抑制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2.
黄雯雯 《河北医学》2010,16(3):279-282
目的:采用甲磺酸罗哌卡因持续硬膜外病人自控(PCEA)法开展分娩镇痛,通过观察其对分娩及围产期母婴的影响,探讨其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在我院产检分娩的产妇,选择ASAⅠ级~Ⅱ级,随机分成2组,Ⅰ组0.2%甲磺酸罗哌卡因2μg/ml、8 ml/h;Ⅱ组0.125%布比卡因加2μg/ml芬太尼混合液,4 ml/h。对照组30例,随机选择同期分娩的单胎、头位,无明显头盆不称,临产后不要求药物镇痛的阴道分娩者,在宫口开2~3cm予静脉注射地西盘泮10mg。结果:阻滞后疼痛缓解的情况组内各组两两间比较发现,时点内视觉模拟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时点间视觉模拟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1产程3组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组间比较显示Ⅱ组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第2产程Ⅱ组较两组明显延长(P〈0.05);3组产妇的第3产程无明显差异(P〉0.05)。3组产妇的顺产率与剖宫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钳产率差异有显著性,Ⅱ组的钳产率较Ⅰ组和对照组钳产率显著升高(P〈0.05)。Ⅰ、Ⅱ组新生儿脐血pH值和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经统计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硬膜外腔注入甲磺酸罗哌卡因,可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同时对宫缩产程和产妇屏气用力及母婴的安全影响不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全产程应用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及分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全产程应用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分娩及母儿的影响。方法选择足月单胎正常临产,无妊娠合并症,无椎管内麻醉禁忌证的初产妇100例。分为两组:A组(50例):潜伏期组,宫口扩张1~2.5 cm;B组(50例):活跃期组,宫口扩张3~5 cm。实施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另选同期未施行分娩镇痛的50例初产妇为对照组(C组)。观察3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催产素使用情况。结果 (1)产程时间及催产素使用情况比较,虽A组催产素使用率比C组增多,但A组的潜伏期、活跃期与C组相比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分娩方式比较,A组及B组阴道分娩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阴道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及B组剖宫产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产程实施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可缩短第一产程潜伏期和活跃期,对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无影响,有利于阴道分娩,对母婴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岳嵩  冯承新 《中国医药导报》2010,(3):177-177,180
目的: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加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ASAⅠ~Ⅱ级,头位、单胎足月妊娠的初产妇行(PCEA)(A组),另选100例条件相仿但不给镇痛药物的自然分娩产妇为对照组(B组)。A组:宫口开大3cm后进行硬膜外穿刺,于硬膜外腔注入0.15%盐酸罗哌卡因+0.5μg/ml枸橼酸舒芬太尼混合液10ml。硬膜外置管接微量泵以6ml/h的速度注入与硬膜外麻醉相同浓度的混合液。观察两组的镇痛效果、运动能力、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评分、分娩方式、生命体征和催产素使用等项目。结果:镇痛组的镇痛效果确切而且生命体征平稳,两组运动能力影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镇痛组活跃期时间缩短(P〈0.05),剖宫产率降低(P〈0.01)。结论:0.15%盐酸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无痛分娩,方法简便,效果确切,成功率高,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产程潜伏期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评价潜伏期镇痛的可行性。方法:初产妇300例,ASAⅠ~Ⅱ级,足月、单胎、头位、无产科并发症及硬膜外麻醉禁忌证,随机分为3组(n=100)。潜伏期组(L组),进入产程后,宫口开至0.5~2.5 cm进行镇痛;活跃期组(A组),宫口≥3 cm进行镇痛;对照组(非镇痛组,C组),不予镇痛药物。L、A组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分次注入0.15%罗哌卡因达10 mL/h,至宫口开全时停止注入药物。行VAS评分和运动神经阻滞分级,记录产程、催产素使用情况、阴道出血量、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L组和A组镇痛效果、产程、催产素使用及分娩方式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C组比较,L组、A组镇痛期间呼吸循环平稳,VAS评分降低,产程延长,催产素使用例数增多,顺产及器械助产率增加,剖宫产率降低(P〈0.05);三组阴道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Bromage分级及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程潜伏期硬膜外腔注入0.15%罗哌卡因行分娩镇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产程标准下初产妇分娩镇痛不同实施时机对产程、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2月于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行自然分娩的129例初产妇,按照不同分娩镇痛时机分成Ⅰ组(n=43,宫口扩张≤2 cm)、Ⅱ组(n=43,2 cm<宫口扩张<3 cm)与Ⅲ组(n=43,宫口扩张≥3 cm)。所有初产妇均接受连续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对三组产程、镇痛效果、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进行比较。结果:三组自然分娩率、中转剖宫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Ⅱ组比较,Ⅲ组第一产程、总产程均更短,第二产程更长(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第一产程、总产程均更短,第二产程更长(P<0.05);Ⅲ组镇痛总有效率(95.35%)较Ⅰ组(73.81%)、Ⅱ组(78.57%)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11.63%)较Ⅰ组(34.88%)、Ⅱ组(30.23%)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口扩张≥3 cm时实施分娩镇痛虽然会延长第二产程,但能够缩短第一产程及总产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罗比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自控分娩镇痛的效果和对母婴等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单胎、足月、头位、无自然分娩禁忌症的初产妇,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所用药物:Ⅰ组:腰麻罗比卡因3 mg,芬太尼25μg;硬膜外罗比卡因0.625%,芬太尼1μg/ml;Ⅱ组腰麻罗比卡因3 mg,芬太尼25μg;硬膜外罗比卡因0.09%,芬太尼1μg/ml;Ⅲ组腰麻罗比卡因3 mg,芬太尼25μg;硬膜外罗比卡因0.125%,芬太尼1μg/ml。于产程进行至宫口开2~3 cm时进行腰麻-硬膜外穿刺,见到脑脊液后经腰穿针注入罗比卡因3 mg,芬太尼25μg。然后退出腰穿针,置入硬膜外导管。30 min后连接PCA泵,自控剂量为4~6 ml,锁定时间为30 min,维持剂量设为6~8 ml,至宫口开全时停药。所有产妇采用视觉么模拟评分(VAS)法和改良Bromage评分法估计镇痛和运动神经阻滞情况,并记录产妇生命体征、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改变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Ⅱ、Ⅲ组和Ⅰ组相比VAS评分明显降低(P<0.01),Ⅱ组和Ⅲ组相比较镇痛效果相当,产程、分娩方式改变及新生儿Apgar评分和Bromage评分都无明显差异。结论:罗比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下用于可行走分娩镇痛(PCEA)对产程影响小,镇痛效果确切,操作简便,是无痛分娩的理想药物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的可行性。方法ASAⅠ~Ⅱ级初产妇,足月单胎108例随机分为2组,A组为观察组(病人自控镇痛)54例,应用0.125%布比卡因复合0.0025%芬太尼负荷量为12mL,当视觉模拟疼痛评分≥20mm时,自控给药3mL/h,锁定时间为15min,宫口开全停药,B组54例(不做硬膜外分娩镇痛)连续监测呼吸、循环状况,评估镇痛效应和运动阻滞的程度,观察记录产程进展,观察不良反应及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给药5min后较给药前宫缩痛明显减轻(P〈0.01),15min后宫缩痛基本消失。全产程镇痛优良率95%。新生儿评分、活跃期及第Ⅱ产程时间2组无显著差异。对照组剖宫产率显著高于观察组。结论0.125%布比尼因复合0.0025%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进展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静  曹启军 《现代医学》2009,37(5):345-347
目的探讨硬膜外镇痛对产程进展及母亲和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单胎、初产、头位、进入活跃期的足月孕妇的临床资料。374例按是否行分娩镇痛分为镇痛组187例和对照组187例,观察两组孕妇产程时间、催产素的使用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1min及5min的Apgar评分。结果镇痛组和对照组的产后出血量、剖宫产率、异常胎心监护及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镇痛组活跃期时间较短,第二产程时间较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催产素使用率高、产钳助产率高,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分娩镇痛不增加剖宫产率,不影响新生儿预后,但可能影响第二产程,增加阴道助产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控硬膜外镇痛分娩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行镇痛分娩的100例单胎、初产、头位、足月孕妇为观察组,同期未采取任何措施进入产程的100例孕妇为对照组,分析其疼痛程度、活跃期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等。结果:镇痛组产妇用药15 min均感产痛减轻或无痛,两组的活跃期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第二产程时间、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自控硬膜外镇痛分娩的镇痛效果确切,不增加剖宫产率,不影响第二产程,对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1.
陈伟业  席四平  冯嘉宝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11):1477-1479,1482
目的:评估心理支持疗法(PPST)联合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120例产妇随机分为Ⅰ组(PPST组)、Ⅱ组(PCEA组)、Ⅲ组(PPST+PCEA组)和Ⅳ组(对照组),比较4组产妇焦虑状况、镇痛效果、新生儿情况以及产妇分娩情况。结果:Ⅰ、Ⅲ组产妇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于PPST后显著下降(P<0.05);Ⅰ组产妇镇痛效果优于Ⅳ组(P<0.05),但较Ⅱ组和Ⅲ组差(P<0.05),Ⅱ组与Ⅲ组镇痛效果相似,但Ⅲ组PCEA和催产素用量比Ⅱ组减少(P<0.05)。结论:PPST联合PCEA用于分娩镇痛,可强化镇痛并减少用药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舒芬太尼鞘内注射给药行腰硬联合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的影响,探讨其最适宜剂量。方法 120例健康初产妇(ASAⅠ~Ⅱ级),随机分为Ⅰ、Ⅱ、Ⅲ、Ⅳ组,每组30例。腰穿成功后各组鞘内分别注入舒芬太尼3μg(Ⅰ组)、4μg(Ⅱ组)、6μg(Ⅱ组)、8μg(Ⅳ组),拔针后硬膜外置管接镇痛泵。硬膜外给予初量药物15 min后,当VAS评分≥3分时,启动镇痛泵行硬膜外镇痛。观察镇痛起效时间、持续时间。观察各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运动阻滞评分、各组产妇产程时间。观察产程中血压(MAP)、脉搏(HR)、血氧饱和度(SpO2),镇痛期间及镇痛后24 h内的不良反应。观察分娩过程中缩宫素使用情况、分娩方式及新生儿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结果Ⅰ组起效时间明显长于Ⅱ~Ⅳ组,且Ⅰ组维持时间明显短于Ⅱ~Ⅳ组(P〈0.05)。Ⅰ~Ⅳ组产妇鞘内给药后10、15、30、60、90 min的VAS评分均较注药前明显降低(P〈0.05),与Ⅰ组比较,Ⅱ~Ⅳ组鞘内给药后10、15、30 min 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缩宫素使用率Ⅰ组43%(13/30)、Ⅱ组45%(15/30)、Ⅲ组75%(20/30)、Ⅳ组80%(24/30)。与Ⅰ组比较,Ⅳ组缩宫素使用率明显增加(P〈0.05)。主要不良反应是皮肤瘙痒、心动过缓及头晕。四组产妇皮肤瘙痒均在50%~60%。随着舒芬太尼剂量的增加,皮肤瘙痒症状更严重、持续时间更长。Ⅰ~Ⅳ组心动过缓与头晕发生率为[0(0/30),3%(1/30)],[10%(3/30),13%(4/30)],[13%(4/30),17%(5/30)],[23%(7/30),27%(8/30)]。与Ⅰ组比较,Ⅳ组心动过缓与头晕的发生显著增高(P〈0.05)。四组产妇的生命体征、产程、中转剖宫产率、产后出血及新生儿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4~8μg鞘内给药行腰硬联合阻滞分娩能提供较好的镇痛效果,不影响产程。但活跃期以4~6μg为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小剂量低浓度(0.075%)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应用于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探讨该方法的镇痛效果及其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无椎管内麻醉禁忌证的初产妇500例,本研究共分四组,将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产妇,按镇痛方式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25例,Ⅰ组为低浓度腰硬联合镇痛组,Ⅱ组为常规浓度腰硬联合镇痛组,Ⅲ组为硬膜外镇痛组;将其余125例非镇痛产妇,作为对照组,不进行任何镇痛干预。记录镇痛前产妇的基础血压和VAS评分,镇痛给药后2、5、10、15、30、60、120min的血压和VAS评分;观察镇痛起效时间、持续时间、产程时间、分娩方式、胎心率的变化、新生儿Apgar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Ⅰ、Ⅱ、Ⅲ组镇痛后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Ⅰ组与Ⅱ组VAS评分,起效时间与持续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Ⅱ组的血压波动大于Ⅰ组(P〈0.05);Ⅰ、Ⅱ组的起效时间快于Ⅲ组,持续时间长于Ⅲ组(P〈0.05);Ⅱ组的下肢运动阻滞程度、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Ⅰ、Ⅱ组的瘙痒发生率高于Ⅲ组及对照组,Ⅰ、Ⅱ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低浓度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应用于腰硬联合阻滞行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对母婴的影响小,且并发症少,可以安全地应用于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用于分娩镇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按入院先后顺序,180例ASA Ⅰ~Ⅱ级,头位、单胎足月妊娠的初产妇被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在宫口开大3 cm时进行硬膜外穿刺,于硬膜外腔注入0.15%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10ml,PCEA基础注药速度6 ml/h,自控镇痛量为2ml,锁定时间为15min;对照组:临产前6小时起不予阿片类镇痛药,按产科常规处理.观察两组产妇镇痛效果、运动能力、产程、分娩方式、失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项目.结果 观察组的镇痛有效率达100%.观察组的第一产程时间为(119±51)min,第二产程(56±30)min,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观察组顺产率(94%)高于对照组(7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运动能力影响、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PCEA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好,能提高产科质量,方法简便、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3种镇痛模式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肛肠术后镇痛及应激反应的效果,寻求更为合理的镇痛方法。方法择期行肛肠科手术的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左旋布比卡因局部浸润与可乐定口服组(Ⅰ组);静脉应用芬太尼与可乐定自控镇痛PCIA组(Ⅱ组);硬膜外应用左旋布比卡因与可乐定自控PCEA组(Ⅲ组)。记录VAS评分,同时监测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与血糖。结果三组VAS术后10h内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后Ⅰ组评分明显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Ⅱ组评分明显高于Ⅲ组(P〈0.05)。与术前比较,Ⅰ组术后SBP和HR明显升高(P〈0.05),Ⅱ组、Ⅲ组术后SBP和DBP均下降(P〈0.05)。Ⅰ组血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明显上升(P〈0.05),Ⅱ组和Ⅲ组均显著下降(P〈0.05);与术前比较,Ⅰ组血糖上升(P〈0.05),Ⅱ组、Ⅲ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可乐定与芬太尼PCIA和可乐定与左旋布比卡因PCEA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肛肠术后镇痛效果均佳,尤其PCEA镇痛效果更明显,两者抑制应激反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盐酸丁丙诺啡应用于术后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择期手术患者152例,术后给予盐酸丁丙诺啡PCEA,根据盐酸丁丙诺啡的剂量不同分为Ⅰ组(26例)、Ⅱ组(38例)、Ⅲ组(26例)、Ⅳ组(26例)和Ⅴ组(26例),术后监测患者的血压、呼吸频率、心率及血氧饱和度,评估镇痛效果,观察并记录患者不良反应。结果 PCEA后5组患者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Ⅲ、Ⅳ、Ⅴ组患者镇痛优良率分别为50.0%、100.0%、100.0%、96.2%、100.0%,Ⅰ组患者镇痛优良率显著低于Ⅱ、Ⅲ、Ⅳ、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Ⅱ、Ⅲ、Ⅳ、Ⅴ组患者镇痛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Ⅲ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Ⅴ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Ⅴ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高于Ⅰ、Ⅱ、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组患者尿潴留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Ⅴ组患者尿潴留发生率显著高于Ⅰ、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Ⅱ组1例患者出现皮肤瘙痒;5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呼吸抑制。结论应用容量100 mL、流速为2 mL·h-1的镇痛泵进行盐酸丁丙诺啡PCEA,以0.45 mg剂量镇痛效果最佳,且患者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分娩镇痛对产程和母婴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例ASAI-Ⅱ级足月单胎初产妇行分娩镇痛作为观察组,另选择20例条件相近但不给分娩镇痛的产妇为对照组。观察组在宫口开大至3~4 cm时进行CSE操作,蛛网膜下腔注入0.2%罗哌卡因1.5 ml(3 mg)。在腰麻后40 min行PCEA镇痛,注入0.1%罗哌卡因与芬太尼2μg/ml混合液,基础输注速率6ml/h,单次PCA3 ml,锁定时间10 min。宫口开全时停泵。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MBS)评估镇痛情况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情况,观察并记录产妇生命体征、产程时间、生产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生命体征平稳,均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两组产妇活跃期时间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生产方式及新生儿出生后1、5、10 min的Apgar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用于CSEA分娩镇痛时可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对运动神经阻滞轻且不影响产程和母婴。  相似文献   

18.
张磊 《实用全科医学》2010,8(11):1381-1381,1404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前列腺电切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和Ⅱ组)各30例,术后行PCEA。Ⅰ组镇痛用药为:芬太尼0.4mg+罗哌卡因200mg+生理盐水,总量为100ml。Ⅱ组镇痛用药为:舒芬太尼0.05mg+罗哌卡因200mg+生理盐水,总量为100ml。两组均采用负荷剂量(5ml)+持续输注背景剂量(2ml/h)+患者自控镇痛(PCA)剂量(0.5ml/次),锁定时间15min。分别于术后6,12,24,48h双盲对照观察两组各时间段镇痛药的用量、PCA的实际按压次数及有效按压次数、视觉模拟评分(VAS)、生命体征以及恶心、呕吐、头晕、嗜睡、呼吸抑制和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总体镇痛效果满意,生命体征稳定。两组间各时间点VAS评分、PCA实际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与罗哌卡因复合应用于前列腺电切术后的患者行PCEA,镇痛效果明确,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