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诗】生疾不必太忧心,三治七养①谨而慎。不遵医嘱祸临头,谨于摄养②病难存。【注释】①三治七养:三分治疗七分养护。这是中医从整体视角辨证施治的医疗原则。②摄养:即养生。这是中医积极预防疾病,重在"治未病"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2.
自古以来,养生之道,代有发展,养生之术,浩如烟海,但显效者寥寥无几。可见养生问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嵇康曾说:“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去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  相似文献   

3.
适养五法     
《长寿》1998,(1)
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度和量,养生同样不例外,适养即是适当的养生方法和手段,有助于人体的身心健康,延年益寿。可概括为以下五法,即:适视养血、适卧养气、适坐养肉、适行养筋、适立养骨。 适视养血:血为气之  相似文献   

4.
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黄帝内经》记述饮食养生中写道:"饮食有节……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其内容就是"食勿过饱"的节食养生。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专门论述这种观点时说:"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养生避忌》中亦说:"善养生者,先饥而食,食无令饱……"宋代诗人陆游也明  相似文献   

5.
正嵇康,汉代三国时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养生学家,著名的"竹林名士",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他注重音乐、环境和性情修养养生,明乐理,善鼓琴,有极高的音乐天赋,提出了"音无哀乐"论,他创作的《广陵散》成为我国十大古琴曲之一;他主张环境要"坦然殊观"、"润以醴泉,晞以朝阳"。他认为养生应"形神兼养,清虚静态,少私寡欲,守一把真,"所著《养生论》及《答难养生论》是中国养生学史上较全面、较系统的养生专论。  相似文献   

6.
乐可养生     
正进入老年期,养生的话题十分热络。什么运动养生、保健养生、食疗养生不一而足,然而,人们往往忽视一项重要的养生即"精神养生"。精神养生又谓养心,那么,怎样养心呢?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说过:"唯乐可养生,欲乐者莫如为善。唯福可保生,祈福者切勿欺天。"乐可养生又导出一个重要的话题,即"乐"必须由"行善"而得到。清代养生家石天基认为:"善养生者,当以德行为主,  相似文献   

7.
养生与养心     
一、养生与养身之别 养生之"养",是指"长养、涵养、保养、养育"之意;"生"是指"生机、生命、人生、生活"之意.养生即是指"长养生命,养育生机,涵养人生".而当今人们通常所认为的"养生",实际是"养身".只求衣食住行上的满足,仅知身体的安逸舒适,而忽略了心理上的自在解脱,那么任他如何努力追求,都难以获得美满和谐的幸福人生,即所谓"因地不真,果招迂曲".  相似文献   

8.
时习之 《现代养生》2005,(12):35-37
五、养生“五难”的告诫经过一番解答,辨论之后,《答难》作者在总结了多方面的养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养生中的难点、重点提出了养生“五难”、“四不”的告诫。 1.“五难”之诫文中说:“名利不灭,此一难也;喜怒不除,此二难也;声色不去,此三难也;滋味不绝,此四难也;神虑消散,此五难也”。五难的内  相似文献   

9.
养生之道重在调适。“适”,本意为切合、相合、舒服、适养,即为符合自身情况,恰到好处地养生。万事万物都有一定的度和量,养生同样不例外。适养,有助于身体健康,帮助人们延年益寿。具体而言,主要有5个方面的适养:适视养血、适卧养气、适坐养肉、适行养筋、适立养骨。  相似文献   

10.
<正>上期说到我的"憨吃、憨睡、憨乐"的六字养生经,是建立在"顺养"的原则之下的,这个"顺养"是"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已故98岁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在其《养生无术是有术》的文章里就认为"不养""无术",其实是不乱养、不刻意养、有规律养的代名词。我说的"憨",也不是憨头憨脑、不管不顾的意思。"憨吃",是我对"吃"的观点。民以食为天,饮食是养生的重要主题。  相似文献   

11.
正《管子》指出:"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这里的"阴气始下",是说在秋天由于阳气渐收,而阴气逐渐生长起来;"万物收",是指万物成熟,到了收获之时。秋季养生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也就是说,秋天养生一定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正如《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里说:"秋冬养阴。"所谓秋冬养阴,是指秋冬之时,万物敛藏,养生者宜顺时而养,须护藏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润养五脏,从而为来年  相似文献   

12.
<正>退休多日,养生保健是我最关心的问题。我喜欢安静,如何立足本身进行养生保持健康呢?一天,我看报纸,被一篇《读书与长寿》的文章吸引住。文中说:书籍是世界最好的营养品,正如清代诗人萧抡谓曰:"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古今中外,文人学士多长寿。看罢,我茅塞顿开。养生贵在养心,读诗词也可以养生啊。退休前我做过多年的小学教师,读书一直是我的爱好。  相似文献   

13.
正养生之道重在调适。"适",本意为切合、相合、舒服、适养,即为符合自身情况,恰到好处地养生。万事万物都有一定的度和量,养生同样不例外。适养,有助于身体健康,帮助人们延年益寿。具体而言,主要有5个方面的适养:适视养血、适卧养气、适坐养肉、适行养筋、适立养骨。适视养血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人为血肉之躯,故就应适当重视养血。如果人们在正常的生活当中,适当地看些有益的书籍、画报、电视以及山水风景等,可以使自己的精神愉快、心情舒畅、陶冶情操、脾胃健运、食欲旺盛,血液生化也就充盛。  相似文献   

14.
<正>明代大书法家,"吴中四才子"之一的祝允明在《读书笔记》中云:"彩色所以养目,亦所以病目。声音所以养耳,亦所以病耳。耳目之视听以养心,亦所以病心。中则养,过则病。"他认为凡事都应有度,过或不及,都会处于不平衡状态。养生也一样,阴多阳少、阳多阴少都为过头,都可能引发疾病。  相似文献   

15.
林长华 《保健医苑》2011,(12):47-47
<正>我发现,越来越多的家庭,特别是离退休老人大都喜欢饲养金鱼,增添生活乐趣。一些老友告诉我说:"养金鱼,玩金鱼,不但可以消闲解闷,而且能作为一种养生法。"其实,养金鱼不但可以消闲养生,而且能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美化居室。  相似文献   

16.
修养与养生     
安度晚年,欢度余生,是老年人的普遍愿望。要达到这个目的,固然需要社会提供保障,家庭给予扶养,而老年人自己也必须慎于修养。我国古代医学家一再强调养生必须与养德结合。王文禄提出:"养德、养生无二术。"高濂也强调说:"君子心悟躬行,则养德、养生兼得之矣。"为什么养生必须结合养德  相似文献   

17.
生命自诞生的那一刻起,也开始了流逝,如何让生命得以延续,让生命的流逝变得缓慢?养生一词于是开始进入人类的思想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灵枢·本神》:"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避邪不至,长生久视。"养生又称摄生、道生、养性、卫生等,养为保养、调养、补养,生即为生命、生长养生并不是说不会死,而是让人们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与心理,让生命更长寿一  相似文献   

18.
夏桂选 《时尚育儿》2012,(10):74-75
不知从何时起,"养生"成为现代社会生生不息的话题。其实,"养生"只是众多中医保健理念之一。中医自古认为只有顺应四时特点(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才能合理地保健防病。因此,提出了春季养生、夏季养长、秋季养收、冬季养藏等四时保健观点。  相似文献   

19.
冬季是进补旺季,人们多选用发热壮阳之物.然而,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养生之道当顺应自然,顺应天地,力求天人合一.<黄帝内经>指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元代名医朱丹溪解释道:阴精易耗难复,故常不足;阳气虚火易亢,故常有余.因此,冬季养生应注意以下六宜、六戒.  相似文献   

20.
经华 《长寿》2012,(5):15
人们常说:"不急不恼百年不老,不懒不馋益寿延年。"这句谚语听起来虽然简单,但却蕴涵着健康长寿的大道理。"不急不恼不懒不馋"俗称"四不"。"不急不恼百年不老",说明了精神养生的重要性,指平时性情平和、情绪乐观,遇事不急躁、不恼怒,可以使人健康长寿。换言之,也就是说平时注意修身养性,并善于调节情志,有利于健康。"不懒不馋益寿延年",说明了运动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