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成纤维细胞(PFC)在博来霉素(BLM)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差时贴壁法培养与纯化PFC,传至第3代备用。分为Control组:细胞用正常的培养基培养;BLM组:依次分为0.01mol/L BLM组、0.03mol/L BLM组、0.1mol/L BLM组、1mol/L BLM组及10mol/L BLM,每组每孔细胞分别加上述浓度的BLM,5×104个PFC/孔(12孔板),干预24小时。TGF-β1组:每个孔用2ug/L TGF-β1,5×104个PFC/孔(12孔板),干预24小时。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PFC与肺肌成纤维细胞(PMFC)。采用Real-time PCR及Western-blot技术检测Ⅰ、Ⅲ型胶原mRNA及α-SMA mRNA表达与α-SMA蛋白水平。Brd U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BLM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细胞增殖,BLM浓度从0.1mol/L始抑制PFC的增殖较对照组(P<0.05)。0.1mol/L BLM干预24小时后,α-SM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呈阳性,α-SMA mRNA的较对照组表达增加(P<0.05);Ⅰ、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0.1mol/L BLM能明显升高α—SMA的蛋白表达水平。结论:PFC转化成PMFC且显著增加Ⅰ、Ⅲ型胶原的表达,成为BLM诱导肺纤维化中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AR)、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FAR)、乳酸脱氢酶(LDH)、D-二聚体对间质性肺病(ILD)合并病毒感染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2年12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诊断为间质性肺病(ILD),病毒血清学IgM抗体阳性的49例患者为病例组并随机选取病毒血清学IgM阴性5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并分析它们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49例患者中最常见的单一病毒感染是乙型流感病毒,混合感染是甲型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者年龄较对照组大(P<0.05),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的比率较对照组高(P<0.05);感染患者CAR、FAR、LDH、D-二聚体、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好转率、氧合指数、白蛋白(ALB)较对照组低(P<0.05);CAR、FAR、LDH、D-二聚体与炎症因子ESR、CRP呈正相关(P<0.05);与氧合指数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联合四项...  相似文献   

3.
蒋晓旭 《内科》2021,(1):73-75,116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艾拉莫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炎症因子、骨代谢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RA活动期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联合艾拉莫德治疗,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两者患者治疗前后的免疫炎症因子、骨代谢指标水平;比较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及环氧合酶2(COX-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TNF-α、IL-6、M-CSF及COX-2水平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骨钙素N端中分子(N-MID)、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Ⅰ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25(OH)D、N-MID、TPⅠNP水平均显著升高,β-CTX水平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的25(OH)D、N-MID、TPⅠ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β-CTX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艾拉莫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显著提高疗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骨代谢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α_1肾上腺素能受体(α_1-AR)激动剂苯肾上腺素(PE)在压力超负荷诱导心肌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观察该过程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方法:昆明(KM)小鼠49只,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腹主动脉结扎(TAC)组和假手术组,8周后再将TAC组小鼠随机分为5组,包括TAC对照组、TAC+PE组、TAC+哌唑嗪(Praz)组、TAC+普萘洛尔(Prop)组和TAC+卡维地洛(Carv)组,分别给予不同的药物处理3周后,测定小鼠左心室组织胶原容积积分(CVF)、羟脯氨酸含量以及炎症因子IL-1、IL-6和TNF-α的表达变化。结果:TAC 8周后,小鼠出现明显心肌纤维化,左心室组织CVF、羟脯氨酸含量以及IL-1、IL-6和TNF-α的表达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与TAC组相比,TAC+PE组、TAC+Prop组和TAC+Carve组的左心室CVF、羟脯氨酸含量及IL-1、IL-6、TNF-α的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而TAC+Praz组的左心室CVF、羟脯氨酸含量及IL-1、IL-6、TNF-α表达变化不明显(P0.05);与TAC+PE组相比,TAC+Prop组左心室CVF、羟脯氨酸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IL-1、IL-6和TNF-α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PE通过激活α_1-AR,可改善压力超负荷诱导的心肌纤维化和炎症因子IL-1、IL-6及TNF-α的表达,α_1-AR可能是心肌纤维化的防御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博来霉素(BLM)诱导的间质性肺病(ILD)小鼠外周血循环纤维细胞的数量和血清Ⅱ型肺泡表面抗原(KL)-6水平。方法 40只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A组,n=20)和对照组(B组,n=20)。A组小鼠一次性气管滴注BLM 5 mg/kg;B组气管滴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分别于造模后第7、14、21、28天,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循环纤维细胞百分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KL-6浓度,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炎症及肺纤维化程度,碱水解法测定羟脯氨酸含量。结果 A组在BLM处理后第14天炎性症状最明显,第21天纤维化最明显,A组在第7、14、21天炎症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1),A组各个时期的纤维化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P0.01);A组各个时期羟脯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B组(P0.01);A组外周血循环纤维细胞百分比在给药后第7天水平达到最高,之后呈下降趋势,A组在第7、14、21天均显著高于B组(P0.01);A组血清KL-6浓度在第14、21、28天时均显著高于B组(P0.05),第21天达到最高;A组和B组外周血循环纤维细胞数量与肺部炎症、纤维化评分、羟脯氨酸含量和血清KL-6浓度呈正相关(r=0.631、0.676、0.764、0.454,P0.01)。结论在BLM诱导的小鼠ILD的病理进程中,外周血循环纤维细胞数量消长与肺部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呈成正相关,循环纤维细胞可能参与ILD的发生发展,提示循环纤维细胞可作为ILD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阻滞剂3-氨基苯甲酰胺(3-AB)对心力衰竭(HF)大鼠心肌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对PARP和凋亡诱导因子(AI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结扎135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6周制备HF模型,随机分为HF组、3-AB治疗组(3-AB组)和Sham组。治疗组应用3-AB治疗(30 mg/kg)。治疗2、4、6周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心肌IL-10、TNF-α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心肌PARP和AIF蛋白表达变化。结果:IL-10水平变化:与Sham组相比,HF组各时间点明显增高(P<0.05),3-AB组较HF组各相同时间点明显降低(P<0.05);TNF-α水平:HF组各时间点均较Sham组明显增高(P<0.05),而3-AB组较HF组各相同时间点明显降低(P<0.05)。PARP蛋白表达:HF组各时间点均较Sham组增加(P<0.05),3-AB组各时间点均较HF组明显减少(P<0.05)。AIF蛋白表达:HF组各时间点较Sham组增加,3-AB组各时间点较HF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3-AB可抑制IL-10、TNF-α的释放;抑制PARP和AIF蛋白表达,从而抑制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对HF大鼠心肌细胞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有氧运动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的防治效果,探讨脂联素(ApN)/肿瘤坏死因子(TNF)-α信号途径的抗炎症作用。方法 8周龄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10只)和运动组(E,10只)。14 w运动干预结束后取材观察主动脉管壁的病理变化,检测脂肪组织ApN mRNA表达和血清ApN水平及主动脉脂联素受体(AdipoR)1、TNF-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C组小鼠主动脉血管壁纤维板断裂,可见大量泡沫细胞浸润和纤维斑块,E组小鼠较C组主动脉病变有所延缓;E组小鼠ApN mRNA表达及血清水平显著高于C组(P0.05);E组小鼠主动脉AdipoR1蛋白表达显著高于C组(P0.05),主动脉TNF-α蛋白表达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有氧运动通过增强ApoE-/-小鼠ApN信号途径,抑制主动脉TNF-α蛋白表达,发挥防治AS的抗炎症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D137信号调控P53/P21通路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衰老的机制。方法 选择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30只,随机分为年轻组(8周龄)和衰老组(80周龄),每组15只。饲养对应时间后处死小鼠并分离血浆及主动脉血管。细胞实验中将正常VSMC分为空白对照组、博来霉素(BLM)组、联合激动剂组和联合抑制剂组。采用细胞衰老β-半乳糖苷酶染色试剂盒染色检测VSMC衰老水平。Western blot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组织及细胞中衰老相关蛋白,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衰老相关炎性因子表达。结果 衰老组小鼠主动脉中CD137、组蛋白h2ax(γ-H2AX)表达明显高于年轻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明显低于年轻组(P<0.05)。衰老组小鼠血浆CD137水平明显高于年轻组[(154.0±4.1)pg/ml vs(98.0±2.3)pg/ml,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BLM组衰老VSMC明显增加(P<0.05);与BLM组比较,联合激动剂组衰老VSMC明显增加(P<0.05);与联合激动剂组比较,联合抑制剂组衰老VSMC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调miR-122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小鼠的炎症发生及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qRT-PCR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中miR-122的表达情况;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肝组织病理损伤情况;油红O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肝组织脂肪堆积情况;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甘油三脂(TG)、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情况;TUNEL荧光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肝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中Bax、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miR-122 mRNA的表达水平在MCD组和MCD+miR-NC组小鼠肝组织中表达水平上调(P均0.01),在MCD+miR-122 inhibitor组小鼠肝组织中表达水平下调(P0.001);MCD组和MCD+miR-NC组小鼠的肝脏出现中度至重度肝细胞空泡化和大量脂质滴(P均0.001),MCD+miR-122 inhibitor组小鼠的肝脏组织表现出轻度至中度的肝细胞空泡和脂质滴也减少(P0.05);MCD组和MCD+miR-NC组小鼠血清中TG、ALT、AST、TNF-α、IL-1β和IL-6表达水平上调(P均0.01),MCD+miR-122 inhibitor组小鼠血清中TG、ALT、AST、TNF-α、IL-1β和IL-6表达水平下调(P均0.05);MCD组和MCD+miR-NC组肝细胞凋亡指数升高(P均0.001),MCD+miR-122 inhibitor组肝细胞凋亡指数下降(P0.05);MCD组和MCD+miR-NC组小鼠肝组织中Bax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1),Bcl-2蛋白表达下调(P均0.001),MCD+miR-122 inhibitor组小鼠肝组织中Bax蛋白表达水平下调(P0.05),Bcl-2蛋白表达上调(P0.05)。结论下调miR-122可抑制炎症的发生、抑制肝细胞凋亡,对NASH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对体外培养的原代大鼠肝内胆管上皮细胞Jagged-1表达的影响以及诱导其间质-上皮转化的作用.方法:原代胆管上皮细胞分为对照组,TNF-α处理组(10 ng/mL),TNF-α加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抑制剂PDTC(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50冚mol/L)处理组及PDTC单独处理组,72 h后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Jagged-1蛋白、间质细胞标记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蛋白-1(fibroblast specific protein 1,FSP-1)、波形蛋白(Viment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和胆管细胞特异性标记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tin 19,CK19)的蛋白的表达,凝胶迁移或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检测NF-κB蛋白结合活性.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胆管细胞的形态变化,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TNF-α处理组胆管上皮细胞NF-κB的活性增强,Jagged-1、FSP-1、Vimentin和α-SMA蛋白的表达水平上调,CK19的表达下调,细胞迁移能力增强,细胞形态由鹅卵石样向梭形样转化.TNF-α+PDTC与TNF-α组相比其NF-κB活性明显减弱,Jagged-1,FSP-1,Vimentin和α-SMA蛋白水平降低,CK19表达升高,细胞迁移能力减弱,细胞形态向鹅卵石样转化.结论:TNF-α可通过激活NF-κB信号上调Jagged-1蛋白表达的同时诱导大鼠胆管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化.  相似文献   

11.
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心房组织中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的改变,探讨房颤患者心房结构重构的分子机制。方法75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接受换瓣手术者分为三组,其中窦性心律组34例、阵发性房颤组11例、持续性房颤组30例,于术中取右心耳组织,采用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法对心房组织胶原沉积量及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分别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和免疫印迹法测定TNF-α的mRNA含量和蛋白含量。结果①房颤组心房组织存在明显纤维化,纤维化程度与左房内径、房颤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0.390,0.320,P均<0.05);②持续性房颤组心房组织中TNF-α的mRNA及蛋白水平较窦性心律组、阵发性房颤组明显增加(P<0.01)。TNF-α的mRNA水平与房颤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0.298,P=0.01);蛋白表达水平与左房内径、房颤持续时间、胶原容积分数呈正相关(r分别为0.280,0.334,0.383,P均<0.05)。结论房颤患者心房组织中TNF-α的表达增加可能是引起房颤患者心房结构重构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锌离子螯合剂四吡啶甲基乙二胺(TPEN)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中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小胶质瘤细胞系小胶质细胞后分为对照组、LPS组(100 ng/ml LPS,30 min或4h)、TPEN+LPS组(25μmol/L TPEN,1 h+LPS,30 min或4 h)、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抑制剂PD98059+LPS组(PD98059+LPS组,25μmol/L PD98059,30 min+LPS,4 h),采用实时定量PCR法分析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TNF-α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pERK1/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组pERK1/2蛋白表达和IL-1β、IL-6、TNF-α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与LPS组比较,TPEN+LPS组pERK1/2蛋白表达和IL-1β、IL-6、TNF-α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而PD98059+LPS组IL-1β、IL一6、TNF-α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 TPEN可能通过减少pERK1/2表达来抑制LPS诱导的细胞因子的大量释放。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研究抗肌营养不良蛋白(DMD)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IPF数据集GSE47460、GSE150910及GSE135893, 验证DMD表达, 随后下载IPF数据集GSE27957、GSE28042和GSE93606, 分析DMD表达水平与IPF患者预后的关系。挑选GSE150910数据集, 根据DMD表达水平的中位数, 将样本分为DMD高表达组和DMD低表达组, 采用R 4.1.3软件对2组基因进行差异基因分析, 根据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和通路预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将12只6~8周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6只。实验组小鼠气管内滴注博来霉素(BLM)构建肺纤维化模型。取小鼠肺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 检测DMD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将A549细胞分为NC-shRNA组、BLM组、NC-shRNA+BLM组和DMD-shRNA+BLM组。应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衰老相关蛋白p21、凋亡蛋白Bax、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以及Ⅰ型胶原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的水平及其与RA继发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的关系,探讨RA及RA继发ILD的发病机制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RA患者62例,其中单纯RA患者31例,RA伴发ILD患者31例;健康对照者3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中IL-4水平,同时比较各组实验室指标免疫球蛋白(Ig)G、IgA、IgM、γ-球蛋白、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关节肿痛数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RA组血清IL-4水平为(61.87±41.36)pg/ml,健康对照组血清IL-4水平为(25.48±14.28)pg/ml,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继发ILD组血清IL-4水平(92.70±32.01)pg/ml较单纯RA组(30.05±24.45)pg/m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RA组血清IL-4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继发ILD组血清IL-4水平较单纯RA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4可能参与RA的发病,且在RA并发ILD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趋化素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分别使用定量PCR与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测定对照与IPF患者肺部组织中趋化素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 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临床血清样本中趋化素的含量。构建肺纤维化体外模型, 将分离得到的原代成纤维细胞分成对照组、TGF-β组、TGF-β+趋化素组和趋化素组, 使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成纤维细胞α-平滑肌蛋白(α-SMA)表达水平。构建肺纤维化体内模型, 采用随机分组法将C57BL/6小鼠分成对照组、博来霉素组、博来霉素+趋化素组和趋化素组, 通过肺组织病理学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肺纤维化严重程度。通过定量PCR与免疫组化染色法分别检测肺纤维化体外与体内模型中上皮间充质转化(EMT)标记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IPF患者肺组织与血清中趋化素表达量均下调。免疫荧光结果显示, TGF-β组α-SM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强, TGF-β+趋化素组中α-SMA表达水平则与对照组相仿。病理学染色结果显示, 博来霉素组小鼠较对照组肺组织纤维化病变明显, 趋化素表达量显著下调;博来霉素+趋化素组小鼠肺组织受损程度则有所缓解。定量PC...  相似文献   

16.
重组中国人γ干扰素对小鼠肺损伤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重组中国人γ干扰素(INF-γ)对博莱霉素(BLM)所致小鼠肺损伤(PI)的防治作用。方法75只C57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BLM组、BLM+INF-γ小剂量组(0.25μg/d)、BLM+INF-γ中剂量组(0.5μg/d)、BLM+INF-γ大剂量组(1.0μg/d),每组15只。实验组小鼠以BLM诱导PI,分别用不同剂量的INF-γ进行防治。对照组小鼠不进行任何处理。实验结束后处死小鼠分别进行肺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测定,用图像分析法计算Ⅰ、Ⅲ型胶原面积与切片面积,肺泡面积与肺视野面积比。结果对照组小鼠肺组织Hyp为(0.65±0.06)μg/mg、BLM组为(0.78±0.08)μg/mg,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Ⅰ、Ⅲ型胶原为(0.004±0.001)、BLM组为(0.048±0.00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LM+INF-γ大剂量组大鼠肺组织Hyp为(0.67±0.08)、Ⅰ、Ⅲ型胶原含量为(0.008±0.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各组肺泡与肺组织面积比随着INF-γ的剂量增加而增高,分别为1.78、0.12、0.67、0.73、1.65。结论INF-γ能有效抑制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减少肺内胶原合成,对PI有一定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Lyn激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小鼠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将C57BL/6j野生型小鼠与C57BL/6j Lyn+转基因小鼠分别随机分为野生型对照组(WT组)、野生型模型组(WT+COPD组)、Lyn+对照组(Lyn+组)、Lyn+模型组(Lyn++COPD组),每组各8只小鼠。WT+COPD组与Lyn++COPD组小鼠采用香烟熏吸加气道内注入脂多糖法进行COPD造模,60 d后采用肺功能检测仪记录小鼠相关肺功能指标,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与肺泡灌洗液(BALF)中IL-1β、IL-6、IL-10与TNF-α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Erk-sp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WT组与Lyn+组小鼠肺组织无明显病变现象,WT+COPD组肺组织中肺泡结构破坏,出现大量炎性细胞浸润,Lyn++COPD组小鼠肺组织的病变情况较WT+COPD组小鼠明显减轻。与WT组小鼠比较,WT+COPD组小鼠的Ri升高,Cdyn与FEV0.3%/FVC下降,血清和BALF中IL-1β、IL-6、IL-10、TNF-α的含量增加,肺组织中pErk、Erk、sp1蛋白水平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yn+组比较,Lyn++COPD组Ri升高而Cdyn、FEV0.3%/FVC下降,血清和BALF中IL-1β、IL-6、IL-10、TNF-α的含量增加,肺组织中pErk、Erk、sp1蛋白水平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WT+COPD组比较,Lyn++COPD组Ri下降而Cdyn与FEV0.3%/FVC有所上升,IL-1β、IL-6、IL-10、TNF-α的含量降低,肺组织中pErk、Erk、sp1的蛋白水平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Lyn激酶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来减轻小鼠COPD,其机制可能与Erk-sp1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川芎嗪(TMP)对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 A43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对数生长期A431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常规培养、不干预,TMP组予1 mg/mL TMP,博来霉素(BLM)组予8μg/mL BLM,联合组予1 mg/mL TMP+8μg/mL BLM,每组设6个平行孔,孵育48 h,MTF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A431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P-糖蛋白(P-gp)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TMP组、BLM组、联合组细胞存活率降低(P均<0.05);与BLM组比较,联合组细胞存活率降低(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TMP组、BLM组、联合组细胞凋亡率升高(P均<0.05);与BLM组比较,联合组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TMP组、BLM组、联合组Caspase-3水平升高(P均<0.05);与BLM组比较,联合组Caspase-3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TMP组、联合组P-gp水平降低(P均<0.05);与BLM组比较,联合组P-gp水平降低(P均<0.05).结论 TMP能抑制皮肤鳞癌A431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降低P-gp、升高Caspase-3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水平,血清淀粉酶、细胞因子及胰腺组织的改变,探讨姜黄素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防治的作用。方法通过牛磺胆酸钠诱导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对照组(N组)18只,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组(M组)18只,姜黄素干预组(C组)18只。3组分别于3h、6h、12h等3个时间点取腹水、血清及胰腺组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血清淀粉酶(AMY)水平。采用ELISA检测各组血清IL-6和TNF-α的水平。采用HE染色观察胰腺的病理学损伤和评分及免疫组化染色测定NF-κBp65蛋白的表达。结果 M组血清AMY较N组明显升高(P<0.0001);C组血清AMY水平较M组有所下降(P<0.05)。C组的水肿、炎症浸润、出血和Schmidt评分均较M组降低(P<0.05)。M组大鼠各时间点的胰腺组织NFκb的阳性表达水平较N组和C组明显增加(P<0.05),C组各时间点胰腺组织NFκB p65蛋白的阳性表达较M组有所下降(P<0.05)。M组血清IL-6、TNF-α水平比N组明显升高(P<0.05),C组工IL-6、TNF-α水平较M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姜黄素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并减轻SAP的病理损伤,从而起到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通路,早期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人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2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AECOPD患者48例为观察组,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NLRP3炎症小体组分NLRP3、ASC、Caspase1及其活化因子IL-1β、IL-18的mRNA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β、IL-18、TNF -α、HMGB1。 结果观察组NLRP3mRNA、IL-18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中IL-1β、IL-18、TNF-α、HMGB1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LRP3mRNA表达与IL-18mRNA表达呈负相关(P<0.05);血清中TNF-α、IL-1β、HMGB1之间表达呈正相关(P<0.05);病程>10年患者Caspase1 mRNA、血清IL-18和TNF-α的水平高于病程≤10年患者(P<0.05);Caspase1 mRNA与病程不相关(P>0.05),血清中IL-18及TNF-α与病程正相关(P<0.05),确诊年龄,移动度(右)与病程负相关(P<0.05);病程、移动度对Caspase1 mRNA不相关(P>0.05);移动度对血清IL-18和TNF-α不相关(P>0.05),病程与血清IL-18和TNF-α呈正相关(P<0.01)。 结论NLRP3炎症小体相关指标、TNF-α及HMGB1参与AECOPD的炎症过程。血清中IL-1β、TNF-α和HMGB1可作为AECOPD的临床炎症诊断指标。病程越长,AECOPD体内Caspase1 mRNA、血清中TNF-α、IL-18含量越高,提示感染性炎症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