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及微创时代的来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现已逐渐成为胆囊良性疾病的首选治疗方式,但其术中副损伤发生率也随之增长。为有效避免副损伤的发生、减轻患者负担、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资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解剖方法及相应技巧越来越受到外科医生的关注。本文现就避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副损伤的常用手术解剖方法及相关技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16例胆囊切除术中副肝管损伤的术中、术后外科处理的回顾分析,提出预防和处理胆囊切除术中副肝管损伤的关键措施有如下几点:①严格掌握择期手术与急诊手术指征。急性炎症期由于解剖困难和病理因素的原因,作胆囊切除误伤副肝管机会大,应避开急性炎症期,于3个月后作择期手术;②术中应注意造成副肝管胆瘘漏诊的病因,做好预防和发现胆瘘的处理措施;③胆囊切除术后应放置引流管,及时发现胆瘘有助于因副肝管损伤而影响愈合。  相似文献   

3.
急性胆囊炎的腹腔镜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总结121例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副损伤、术后恢复及腹腔感染率。结果本组病例中115例患者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术中中转开腹6例,肝外胆管损伤1例,胆漏2例,肝下积液2例。全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掌握了腹腔镜的操作技巧.正确处理胆囊三角,对绝大多数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并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随着腹腔镜肝切除的广泛开展,术中胆管损伤逐渐受到重视。肝脏脉管系统中胆道的变异较为常见,也是术中容易发生胆管损伤的主要原因。腹腔镜肝切除术中胆管损伤常表现为胆道狭窄、胆漏等,对病人预后不利。术前影像学资料的仔细阅读、术中精细解剖操作、正确使用切割闭合器、腹腔镜超声及吲哚菁绿(ICG)荧光显像技术的应用将最大程度避免腹腔镜肝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等逐渐成为常规手术,然而由此引起的胆道损伤也越来越多,既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创伤及痛苦,也给胆道外科医生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和纠纷.因此,胆道损伤对于医生和患者来说都是一场"灾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回顾我院近6年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致胆管损伤3例,分析损伤的部位、类型、发现时间、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本组3例,2例行修补术及T管引流痊愈出院,1例行肝圆韧带移植修补及T管引流,术后出现胆漏,经充分引流痊愈出院。结论预防损伤和术中早期发现是关键,胆管损伤的处理要根据损伤发现的时间、部位、类型等选择不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刀在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8例胆囊急性炎症、胆囊充满结石并萎缩、Calot三角严重粘连等患者腹腔镜下行超声刀逆行胆囊切除术.结果:手术时间35~135 min,平均60 min.术中出血5~40mL.无中转开腹,无肝外胆管损伤.结论:腹腔镜下应用超声刀逆行胆囊切除术能够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降低胆管损伤的发生率,扩大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右侧副肝管损伤7例防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副肝管损伤的防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右侧副肝管损伤的诊治情况.结果 7例右侧副肝管损伤病例中,5例为术中发现,2例为术后发现;4例副肝管直径小于3.0 mm予以结扎,2例副肝管直径为大于3.0 mm予以重建或胆肠吻合,l例副肝管直径为3.0 mm,但有交通胆管存在,亦予以结扎.结扎及重建的7例患者均经1年随访,预后良好.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必须严格遵守正确的操作规程,警惕副肝管的存在,避免损伤;若发生副肝管损伤,可行胆管造影,若为有交通的或其直径小于3 mm的副肝管损伤,可在腹腔镜下或开腹下行副肝管直接结扎,若无交通且其直径大于3 mm的副肝管损伤,应在开腹下行重建引流或胆肠吻合,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是获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肝外胆管损伤的预防。方法收集我院65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总结预防手术肝外胆管损伤的方法。结果65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有1例肝外胆管损伤,发生率0.17%。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通过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注意胆道系统的解剖学变异,正确处理复杂病理改变,在困难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适时中转开腹,可以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肝外胆管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副肝管损伤及手术中处理的方法。方法:回顾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8例副肝管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损伤的副肝管均修补成功,术中确定的副肝管均予保留。结论:术中仔细解剖,尽量避免损伤不明的管状结构,对胆囊三角解剖不清者,中转开腹是减少肝外胆管损伤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手术中肝门大血管意外损伤腹腔镜下修复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至2009年12月144例腹腔镜肝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发生肝门大血管意外3例,其中门静脉主干损伤1例,门静脉右支损伤1例,肝左静脉损伤1例,均行腹腔镜手术修复损伤。结果 3例血管损伤都在腹腔镜下修复,手术时间240~330min,平均290min,术中出血量800~1200ml,平均1000ml,输血400~800ml,平均666.6ml,无死亡及再次手术病例,随访13~15个月,平均13.3个月,未见门静脉血栓形成。结论腹腔镜手术中肝门大血管意外损伤的腔镜下修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张家耀  廖康恕 《腹部外科》2014,27(5):355-35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高位胆管损伤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我科收治外院转入的1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管损伤的病例和同期我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200例无胆管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6例胆管损伤的部位均为肝总管横断及毁损伤,其中11例行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5例行左右肝管整形-空肠Roux-en-Y吻合术,16例病人术后恢复良好,无死亡病例。同期2200例LC术中采用“肝总管显露”确认后再行胆囊切除无一例发生胆管损伤。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高位胆管损伤最多见,术中“肝总管显露”是预防高位胆管损伤的可靠方法。肝总管(或左右肝管整形)-空肠Roux-en-Y吻合术是治疗高位胆管损伤最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笔者回顾1994年以来收治的胆囊切除术致肝外胆管损伤的临床资料13例,13例中发生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6例,其中胆(肝)总管横断上夹2例,三管汇合区胆管侧壁损伤2例,电凝损伤右肝管2例;发生于开腹胆囊切除术7例(3例外院转入),其中胆(肝)总管横断结扎4例,术中发现胆总管侧壁损伤3例;6例胆(肝)总管横断者行胆总管(肝门)-空肠Roux-en-Y吻合重建,1例术后胆管炎反复发作,经再次手术痊愈出院,1例形成门静脉血栓仍在治疗。7例胆管壁损伤者行修补,T管引流,预后良好。笔者体会:术中精细操作是胆囊切除术预防肝外胆管损伤的前提,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准确把握再次手术指征及时机是避免后遗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部位多为左、右肝管或以上的肝叶(段)胆管,临床表现为胆管狭窄、梗阻,胆漏及胆道出血等,其病情复杂、处理困难、后果严重。常见原因为切割闭合器使用不当、围肝门区病变肝切除操作不当、重要管道结构误判及肝断面偏移等。防范措施包括术前精确影像评估、正确选择使用切割闭合器、镜下精细操作及断面重要解剖结构的识别和确认等。严密的术后监测管理可尽早发现腹腔镜肝切除术中未能即时发现的胆管损伤,并根据损伤的部位、程度以及是否合并血管损伤等选择介入、再次手术等确定性治疗。  相似文献   

15.
行肝切除手术病人存在发生出血、胆漏、肝功能衰竭及感染等损伤的风险,术中出血和围手术期输血、切肝方式、手术切缘、手术入路、淋巴结清扫等均影响术后肿瘤复发和转移。术者在肝癌肝切除术中应遵循损伤控制理念和无瘤操作原则,综合运用肝血流阻断技术、断肝器械和合理的肝断面处理方法,预防和控制术中出血和围手术期输血,采用解剖性肝切除、保证足够手术切缘、前入路肝切除,必要的淋巴结清扫和血管切除以及腹腔镜肝切除为代表的微创技术,使手术本身所带来的创伤降到最低,从而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和延长术后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吸引器在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15例使用吸引器进行胆囊三角分离的复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中出血量、术后胆管损伤等指标。结果:114例手术获得成功,1例因胆道畸形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66±29)min,术中出血量平均(5.2±1.7)ml,无胆管损伤发生。结论: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使用吸引器简便、易行,可有效预防术中胆管损伤,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LC术中预防胆管损伤的手术技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胆管损伤(Bile Duct Injury,BDI),特别是肝总管、胆总管的损伤。 作者自1991年以来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200余例,未发生肝总管、胆总管损伤,现将LC术中防止胆管损伤的手术体会总结如下。 1 V形分离三角右边,牵展暴霹Calot三角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的原因及手术技巧王敬民(武警安徽省总队医院外一科合肥23004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作为一项新的手术操作技术,具有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痛苦轻等优点,受到医生和患者的欢迎。由于此项技术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据大宗文献报告,许...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肝外胆道少见变异损伤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至2006年我院523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发现17例肝外胆道少见变异进行解剖及处理的临床资料.结果 副肝管3例,迷走胆管1例,肝外型右肝管5例,胆囊管变异8例.术中胆道损伤3例,术后胆漏3例,无患者死亡.结论 肝外胆道变异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肝外胆道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精细地解剖胆囊三角,加强对肝外胆道变异的认识和处理,对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院近5年来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560例,术中采取以肝十二指肠韧带右缘作为手术操作范围的右缘线,有助于术中避免胆管损伤。对解剖关系不清者及时中转开腹手术,其中13例(0.83%)因胆囊三角区冷冻样粘连而中转开腹手术。本组无胆管损伤或死亡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