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憩室表现为左肾上腺假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胃憩室表现为左肾上腺假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5岁,因血压升高1个月,发现左肾上腺占位20天入院,超声检查提示左肾上腺区1.6cm×1.4cm等回声占位,边界欠清。CT平扫:左肾上腺可见一2.4cm×1.5cm高密度占位,CT值70HU。复查增强CT:左肾上腺区低密度灶,最大截面2.0cm×1.5cm,平扫-1 HU,增强后约10HU,其内可见气体影。结果:患者行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中游离肾上腺过程中未见明确肿物,给予肾上腺分段切除并取出剖开,直至全部切除肾上腺后仍未见肿瘤。但左肾上腺毗邻腹膜内似有肿物突向肾上腺区,术中请外科会诊阅片并结合术中情况考虑有胃憩室可能,建议术中胃镜,胃镜可见贲门旁2cm处可见直径2.5cm的憩室,憩室内可见少量食物残渣。切除之肾上腺病理回报:左肾上腺皮质呈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患者恢复良好,术后4天出院。结论:胃憩室临床罕见表现为左肾上腺假瘤。尽管罕见,胃憩室也应为左肾上腺肿瘤的鉴别诊断之一,尤其对于肿物内有气体影像时,应高度怀疑假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左侧肾上腺区特殊囊性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提高对胃重复囊肿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的认识. 方法 2010年4月和2011年8月分别收治左侧肾上腺区特殊囊性占位病变1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28及42岁.患者均无特殊临床表现.超声及CT检查提示左肾上腺区囊肿,囊壁较厚且与胃大弯侧胃壁粘连.病变大小分别为5 cm×6 cm×7 cm及8 cm×12 cm×13 cm,囊内有分隔,动脉期无明显强化.术前诊断为左侧肾上腺区域囊性占位病变(肾上腺囊肿伴出血或感染).2例均施行后腹腔镜下囊肿切除术.结合文献分析囊肿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像学表现.结果2例手术顺利.术中明确囊肿紧邻左肾上腺且部分囊壁与胃大弯侧胃壁粘连紧密,但并不与胃腔相通.病理证实为胃重复囊肿.2例分别随访8个月及2年,左肾上腺区均未见囊肿复发,胃镜检查未见异常. 结论 成人胃重复囊肿临床罕见,术前确诊困难,超声及CT检查对定位、定性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内镜超声及其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有望确诊.应纳入左侧肾上腺区囊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之列.本病有潜在恶变性,腹腔镜手术切除是主要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高对临床表现酷似肾囊肿的肾盏憩室的认识,探讨其诊治方法.方法 报告7例经本院收治的肾盏憩室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7例患者以腰部胀痛为主要表现者2例,5例无明显症状.术前超声检查均诊断为肾脏囊肿,2例患者静脉肾盂造影检查怀疑肾盏憩室,5例行增强CT并延迟扫描后确诊为肾盏憩室.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并检索Pubmed和CBM数据库,对该疾病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1例患者行保守治疗,1例按单纯囊肿行去顶手术后出现漏尿,后行肾部分切除术.5例成功行腹腔镜肾盏憩室切除术,术前放置输尿管导管并于术中通过导管注射美蓝帮助确定憩室开口.术后随访6~24个月,未发现憩室复发.结论 肾盏憩室临床上少见,容易误诊.静脉肾盂造影及增强CT扫描对诊断该病有较大帮助,特别是CT延迟扫描.腹腔镜肾盏憩室切除术治疗该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正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一种消化道间叶组织肿瘤,1983年由Mazur和Clark提出[1]。GIST较大时,影像学定位存在困难,容易误诊。承德市中心医院收治多发钙化外生性巨大胃间质瘤1例,术前误诊为胰腺肿瘤,术中诊断为胃间质瘤,行胃后壁近小弯侧肿瘤切除术。随访7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上腺血管淋巴管瘤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预后。方法:对我科收治的1例肾上腺血管淋巴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总结。结果:患者行后腹腔镜下左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结论:肾上腺血管淋巴管瘤是一类十分罕见的肾上腺良性肿瘤,患者多无特殊临床表现。肾上腺区CT增强扫描对术前诊断有很大帮助,确诊有赖于术后病理学检查。治疗上采取手术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6.
胃的胃肠间质瘤(GIST)由于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临床上易误诊为胃的其他肿瘤。在临床诊治过程中,临床医师应充分认识胃GIST的特征,把握其与其他胃肿瘤的鉴别要点,以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模式为主导,力争做到精准诊疗。本文通过浅析胃GIST误诊原因及其鉴别诊断,旨在提高胃GIST术前诊断准确率,降低误诊率,提高胃...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胃后壁囊肿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并通过复习文献提高诊治.方法 分析本院1例开腹活检确诊胃后壁囊肿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男,48岁,因体检CT发现左肾囊肿入本院,无临床症状,查体无特殊,CT示近左肾中上极腹腔侧有一大小约8cm×6cm囊性包块,边缘光滑,左肾轻度受挤压,诊断为左肾囊肿,行腹腔镜下左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术中未见包块,改剖腹探查见肿块位于为后壁,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术中切除肿块后病检为胃囊肿,术后痊愈出院.结论 胃囊肿术前诊断困难,经胃囊肿部分切除可治愈.  相似文献   

8.
血管球瘤(glomus tumor,GT)是一种罕见的间叶性肿瘤,最常见于周围软组织及四肢,内脏器官少见[1]。胃血管球瘤(gastric glomus tumor,GGT)极为罕见,大约占所有胃肿瘤1%[2]。GGT最早于1948年首次确诊[3]。GGT患者通常无特异性临床症状,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腹痛、食欲不振、消化道出血、溃疡伴或不伴恶心呕吐等[3]。GGT术前诊断困难,极易被误诊为胃间质瘤,因此,几乎所有报道的GGT病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我科2018年10月9日将1例GGT误诊为胃间质瘤,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胃肠间质瘤(GIST)大多为散发病例.而少数GISRT出现在如Carney三联征一类多发肿瘤综合征中.Carney三联征包括GIST,肺软骨瘤,以及肾上腺以外的副神经节瘤中的两种或三种肿瘤类型~([1]).我科2005年收治一例同时合并胃间质瘤和左肺软骨瘤的患者,现将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上腺淋巴管瘤的临床特点、诊断、髂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肾上腺囊性淋巴管瘤的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并总结诊疗经验。结果:患者行腹腔镜下行左肾上腺切除术·未发生任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良好。结论:肾上腺淋巴管瘤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肾上腺良性肿瘤·患者一般无明显临床表现。术前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确诊需病理学检查.手术治疗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急性胃扩张的诊治:附19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急性胃扩张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5年间因急性胃扩张住院治疗的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病典型临床表现及治疗对策。结果:19例中11例(57.9%)误诊。手术治疗15例,包括胃切开减压、胃造口术(6例),胃切开减压后再缝合创口(3例),胃切开减压、胃造口、空肠造口术(1例),胃底部分切除术(2例),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1例),空肠造口术(1例),开腹探查术未切开胃壁(1例),死亡4例(26.7%)。非手术治疗4例,主要措施为持续胃肠减压和液体复苏,死亡1例(25.0%)。结论:急性胃扩张少见,临床表现不典型,误诊率高。如果行胃肠减压不见好转或有明确的腹膜炎体征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肝肉瘤临床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加强对肝肉瘤的认识,提高其确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966-1999年我院收治的13例误诊肝肉瘤病例,从临床及影像学角度,分析其误诊疾病、误诊时间、误治方法、术后病理诊断及随访结果。结果 CT上以囊性为主的肝肉瘤最易误诊为肝囊肿(6/13)而定期复查;伴有发热者易误诊为肝脓肿(2/13)而行抗炎治疗;实质性为主的肝肉瘤最易误诊为原发性肝癌(4/13),因肿瘤巨大而行肝动脉栓塞。误诊时间1-9个月,手术或细针穿刺活检明确病理诊断。姑息手术2例分别存活7个月及12个月,其余经穿刺或剖腹探查11例仅存活1-3个月。结论 肝肉瘤的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确定诊断依靠病理,提高对肝肉瘤的认识是降低其误诊率的关键。肝脏巨大占位病变如发展较块应想到肝肉瘤的可能性并尽早手术明确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结肠憩室炎的临床特点及其与急性阑尾炎的区别。方法 对我院近 4年来收治的 6例结肠憩室炎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误诊为急性阑尾炎 4例 ,后经剖腹探查确诊。结论 误诊的主要原因为结肠憩室炎发病率低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医务人员对该疾病认识不够。排除诊断可以减少本病的误诊 ,对腹部疼痛原因不明的患者行X线检查及纤维结肠镜检查 ,有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肠道重复畸形的基本情况、病理与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效果。 方法收集2016年9月份广东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例30岁男性患者资料,患者因"发现左侧肾上腺肿物1个月"入院,术前增强CT提示腹膜后左侧肾上腺区见圆形囊性低密度肿块,考虑左侧肾上腺囊性占位,良性,囊肿可能性大。完善检查后在我科行后腹腔镜下左侧肾上腺肿物切除术,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提示囊性病变,未见恶性证据。 结果术后结合病理诊断为腹膜后肠道重复畸形,患者恢复良好,目前仍在随访当中。 结论腹膜后肠道重复畸形临床上罕见,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多无特异性,临床工作中易发生误诊,最终需病理明确诊断,手术完整切除为最佳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5.
胃黏膜巨大肥厚症较少见,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该病主要治疗措施为微创手术治疗及药物干预治疗。临床医师应熟悉该病影像学检查特征,及早诊断与治疗,使病人获得良好的预后效果。笔者介绍1例胃黏膜巨大肥厚症的胃肠造影检查结果和CT检查结果,并将其影像学检查结果与胃癌、淋巴瘤、胃间质瘤等鉴别诊断,旨在为该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骨软化症的误诊原因分析,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诊治水平,使其能够被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 采用病例回顾的方法,分析9例骨软化症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检查、误诊情况及治疗转归等.结果 9例患者均被误诊为严重骨质疏松症,其中3例被误诊为强直性脊柱炎,2例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3例被误诊为无菌性股骨头坏死,1例误诊为肿瘤骨转移.在明确诊断为骨软化症之前,治疗效果不佳.确诊后,按骨软化症采取相应治疗,病情显著改善.结论 骨软化症在临床上非常容易与以骨痛、身体活动受限、脆性骨折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骨质疏松症相混淆而误诊为骨质疏松症及其他疾病.临床对于以骨痛、脆性骨折、骨骼畸形、活动受限和肌无力为主要表现的就诊患者,应进行全面检查,可以鉴别诊断,减少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胆囊切除术中发现胃癌六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束宽山  赵铁军 《腹部外科》2001,14(5):289-290
目的 进一步降低胃癌误行胆囊切除手术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 6例胃癌误行胆囊切除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术中发现为胃癌 ,其中 4例根治性切除 ,1例无法切除 ;另 1例术中未发现而延误病情达两月之久。结论 胃癌与胆囊结石或息肉并存机率较大 ,临床医师应对病史、体征及实验室检查作深入细致的分析 ,以防止胃癌误行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被误诊的情况和原因,提出预防和减少误诊的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自1992年11月-2009年4月笔者收治的被误诊的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9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94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甲状旁腺瘤90例,甲状旁腺癌4例.全组误诊率97.9%(94/96).误诊时间2个月至20年,少于1年的24.4%,1~2年的29.8%,2~3年的12.8%,3年以上的33.0%.分别被误诊为骨质疏松(17.6%),病理性骨折(15.3%),泌尿系结石(11.1%),骨肿瘤(8.3%),骨囊肿(7.8%),风湿或类风湿(7.4%)等16种疾病.误诊的主要原因是临床表现的复杂多样,以及部分医师对该病缺乏认识.结论 预防和减少该病被误诊的关键在于提高临床医师尤其是普通外科、骨科、泌尿科、内科等相关科室医师对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的认识.血清钙的测定应作为常规化验,尤其是在高危人群中,更应常规甚至反复多次检查;血钙高者应测定血PTH.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 3 0例胃间质瘤的临床和病理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1 998年 3月至 2 0 0 3年 2月共 3 0例胃间质瘤 ,其最常见症状为上消化道出血和腹痛。其中行胃镜检查 2 6例 ,超声胃镜检查 2 1例 ,B超检查 2 3例 ,CT检查 1 6例 ,MRI检查 6例。 3 0例全部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标记抗体为CD3 4、CD1 1 7、VIM、SMA、NES、DES、S1 0 0等。结果 发生部位为 :胃底大弯侧 1 1例 (3 7% ) ,胃窦大弯侧 6例 (2 0 % ) ,胃底小弯侧 6例 (2 0 % ) ,胃窦小弯侧 4例 (1 3 % ) ,胃底近贲门 3例 (1 0 % ) ,以胃底、胃体部多见。病理示恶性 1 2例 (4 0 % ) ,良性 9例 (3 0 % ) ,潜在恶性 9例 (3 0 % )。向平滑肌分化 1 2例(4 0 % ) ,向神经分化 9例 (3 0 % ) ,向平滑肌神经双向分化 2例 (7% ) ,缺乏分化 7例 (2 3 % )。CD1 1 7(+)2 7例 (90 % )。结论 胃间质瘤的诊断可根据其临床表现、超声胃镜等影像学检查以及CD1 1 7等免疫组织化学测定等进行 ,诊断一旦明确 ,应行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