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分析选择性痔上黏膜环切术(TST)对直肠内套叠造成的出口梗阻性便秘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聊城市人民医院肛肠外科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200例直肠内套叠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分为选择性痔上黏膜环切术(TST)组(n=100)和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组(n=100),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住院时间,同时对术后疼痛、尿潴留、出血、肛门坠胀、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TST组与PPH组患者有效率分别为81%和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P>0.05);TST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少于PPH组(χ2=35.24,P<0.01);除术后6小时以外,TST组术后疼痛(χ224 h=5.71,χ248 h=5.38,χ272 h=7.73;P<0.05)、尿潴留(χ2=9.28,P<0.05)、出血(χ2=7.04,P<0.01)、肛门坠胀(χ2=23.86,P<0.01)、吻合口狭窄(χ2=23.46,P<0.01)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PP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TST治疗直肠内套叠临床疗效显著,且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地佐辛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患者的镇痛、镇静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消化内科2013-07/2014-06行ERCP术的140例患者随机分为地佐辛组(n=70)及杜冷丁组(n=70).ERCP术前30 min,地佐辛组患者给予地佐辛5 mg肌肉注射;杜冷丁组患者给予杜冷丁50 mg肌肉注射.分析患者ERCP术中及术后30 min、1、2、3、6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分)、舒适度评分(Bruggrmann comfort scale,BCS评分)以及给药后30 min、1、2、3 h的镇静评分(Ramsay评分),同时观察两组患者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价地佐辛对ERCP术患者的镇痛、镇静效果及其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ERCP检查及治疗,ERCP术中地佐辛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杜冷丁组(P<0.05);ERCP术后地佐辛组患者BCS评分均高于杜冷丁组(术后30 min、2 h及3 h两组间B C 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术前30 min肌肉注射地佐辛5 mg及杜冷丁50 mg后患者均能安静合作,两组间Ramsay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地佐辛组ERCP术后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杜冷丁组,两组患者均无头痛头晕、呼吸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地佐辛组患者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杜冷丁组(P<0.05).结论:地佐辛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ERCP术患者的镇痛、镇静治疗,其临床疗效优于杜冷丁.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地佐辛联合丙泊酚麻醉对减轻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腹痛的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择期行ESD患者36例,ASAⅠ~Ⅱ,随机分成2组,每组18例。A组为丙泊酚组,B组为丙泊酚联合地佐辛组。观察2组患者术后苏醒后0、30、60、120、240min腹痛情况(VAS评分)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方面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均能顺利完成ESD操作。B组患者术后各时点镇痛效果明显好于A组(均P0.05),术后恶心呕吐情况明显少于A组(P0.05)。[结论]地佐辛联合丙泊酚应用于ESD能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地佐辛与舒芬太尼应用于老年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80例ASAⅠ~Ⅱ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5~75岁,随机分为地佐辛组、舒芬太尼组,每组40例,术后行PCIA。两组分别给予地佐辛0.8 mg/kg+盐酸托烷司琼5 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舒芬太尼2.5μg/kg+盐酸托烷司琼5 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2、4、8、12、24、48 h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程度评分(Ramesy)、48 h内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用药均能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两组患者总的PCA按压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地佐辛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舒芬太尼组(P0.05)。结论地佐辛用于老年患者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的PCIA镇痛效果与舒芬太尼相当,但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改良单荷包四点牵引法与传统单荷包单点牵引法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环状混合痔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14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改良组和传统组,各70例,改良组采用单荷包四点牵引PPH,传统组采用单荷包单点牵引PPH。对两组临床疗效、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改良组与传统组治愈率分别为95.71%和8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48,P=0.014)。改良组切除的黏膜环的宽度(t=12.772,P<0.05)、黏膜环均匀程度(χ2=7.368,P<0.05)、痔核完全回缩(χ2=6.048,P<0.05)均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1年,改良组和传统组复发率分别为0.00%和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5,P<0.05);两组手术时间(t=1.081,P>0.05)和术中出血(χ2=0.08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天、第7天的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d=0.731,t7d=1.243;P>0.05);改良组与传统组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分别为8.57%和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73,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5,P>0.05)。 结论改良的单荷包四点牵引法PPH与传统单荷包单点牵引法PPH相比,术中切除的黏膜环较均匀一致,痔核回缩效果好,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艾普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的疗效。 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在广元市中心医院确诊的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78例,其中39例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治疗(对照组),余39例采用艾普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治疗(观察组),均持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幽门螺旋杆菌(Hp)清除率,以及治疗前后血管生长因子、炎症因子、胃肠动力学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Hp清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186、4.337,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水平升高更加显著(t=5.189、5.306,P<0.01);IL-17、IL-10、一氧化氮水平下降更加显著(t=5.207、3.190、5.643,P<0.01);胃泌素、生长抑素、胃动素水平改善更加显著(t=6.370、4.510、3.195,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7,P>0.05)。 结论艾普拉唑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的疗效优于奥美拉唑,可提高Hp清除率和血管生长因子水平,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胃动力,促进损坏黏膜修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比较耳穴压豆和口服通便灵胶囊治疗伴有习惯性便秘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伴有习惯性便秘患者172例,随机分成耳穴压豆组和药物对照组,治疗2个月后,观察两种不同治疗方案患者通便情况,结果 1.耳穴压豆组与药物对照组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排便情况均较好,前者有效率94.82%,后者有效率81.8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耳穴压豆组优于药物对照组。2.在排便时间间隔、排便速度、大便性状、便意和排便难度症状改变方面,耳穴压豆组明显优于药物对照组(P<0.05).3.耳穴压豆组在改善临床症状积分方面优于药物对照组(P<0.01).4.在不良事件方面,耳穴压豆组无明显的腹泻及腹痛,药物对照组存在严重腹泻及腹痛,部分患者停药后再次出现便秘。结论耳穴压豆治疗2型糖尿病伴有习惯性便秘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作为治疗2型糖尿病伴有习惯性便秘患者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和胃止痛颗粒联合耳穴压豆治疗Hp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就诊的180例Hp感染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疗程均为4周。治疗组采用标准铋四联+和胃止痛颗粒口服,配合耳穴压豆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杀菌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93.33%)高于对照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1)。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Ⅰ/PGⅡ、血清胃泌素(G-17)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GⅡ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1),且治疗组PGⅠ、PGⅠ/PGⅡ、G-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胃镜下胃黏膜的形态改善,在黏膜色泽、黏膜皱襞、黏膜颗粒状改变等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和胃止痛颗粒联合耳穴压豆治疗Hp感染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疗效,可以明显提高血清中PGⅠ、PGⅠ/PGⅡ、G-17的水平,进而改善胃黏膜功能,提高Hp根除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选择性痔上粘膜切除术(tissue-selecting therapy,TST)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山西省中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中重度混合痔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选择性痔上粘膜切除术(TST)联合外剥内扎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单纯外剥内扎术。观察两种术式治疗混合痔的效果,比较两种术式术后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伤口疼痛(χ2=22.50,P<0.01)、伤口水肿(χ2=10.76,P=0.001)、尿潴留(χ2=4.32,P=0.038)及住院时间(t=73.50,P<0.0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伤口出血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0,P>0.05)。 结论两组治疗效果相似,但治疗组在术后伤口疼痛、伤口水肿、尿潴留及住院时间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术前血清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水平对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2020年6月1日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接受单一TACE治疗的97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患者血清HSP90α水平的中位数作为临界值,将入组病例分为高水平组(HSP90α>135 ng/L,n=48)和低水平组(HSP90α≤135 ng/L,n=49)。计数资料2组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中位生存时间,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通过log-rank单因素分析及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探索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血清HSP90α高水平组与低水平组患者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χ2=19.356,P<0.01)、肿瘤坏死(χ2=9.964,P=0.002)、BCLC分期(χ2=22.356,P<0.01)及ECOG评分(χ2=6.644,P...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行预防性回肠单腔或双腔造口术对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转流性结肠炎发病及转归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9月于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接受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预防性回肠造口术的147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按入排标准从中选取68例,根据造口方式不同分为单腔组(31例)和双腔组(37例),收集两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甘露糖敏感性血凝菌毛的铜绿假单胞菌(PA-MSHA)制剂与顺铂在治疗结直肠癌恶性腹腔积液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的腹部B超证实为中-大量腹腔积液,且经细胞学检查为恶性腹腔积液的结直肠癌患者49例。根据治疗方案的选择分为2组,铜绿组(31人)和顺铂组(18人)。铜绿组:腹腔注射铜绿假单胞注射液10 mL×10支,第1、3、5天给药,7天一个周期,共2个周期;顺铂组:腹腔注射顺铂50 mg/m2,d1,7天为1个周期,共2个周期。两组同时期内给予mFOLFOX6方案化疗。参照WHO(1981)制定的腹腔积液治疗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参考Karnofsky评分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评估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结果铜绿组31例中19例患者有效,顺铂组18例患者中5例有效(χ2=5.118,P=0.024)。铜绿组31例患者中22例生活质量明显改善,顺铂组18例患者中7例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χ2=6.586,P=0.01)。铜绿组中有12例(38.71%)患者出现发热,顺铂组中有2例(11.11%)患者出现发热(χ2=4.25,P=0.039);铜绿组中有1例(3.23%)腹痛患者,而顺铂组中有6例(33.33%)患者出现腹痛(χ2=8.43,P=0.004);铜绿组未出现腹腔感染,顺铂组中有2例(11.11%)患者出现腹腔感染(χ2=3.591,P=0.058)。 结论腹腔灌注铜绿假单胞注射液在治疗结直肠癌恶性腹腔积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能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并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疗效优于顺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老年结直肠癌腹腔镜根治术围手术期患者实施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的过程中建立、实施标准化工作流程的应用效果。 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行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的60例老年结直肠癌腹腔镜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标准化工作流程组30例(标准化组)及常规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组30例(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者进行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其中,两组护理评估(t=4.030,P<0.001)、健康教育(t=4.151,P=0.001)、专科护理(t=2.688,P=0.0094)、护理记录书写(t=2.078,P=0.042)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基础护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678,P=0.5723)。术前满意度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P=0.044);术后满意度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2,P=0.023);出院随访满意度,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08,P=0.126)。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照组共计发生2例(6.67%),标准化组共计发生1例(3.33%),两组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老年结直肠癌腹腔镜根治术围手术期患者实施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的过程中建立、实施标准化工作流程,使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提高了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工作质量,降低老年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有助于提升护理队伍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周围型肺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诊治的55例艾滋病合并周围型肺占位性病变患者。根据肺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分为分枝杆菌感染组、真菌感染组和肿瘤组,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不同CD4+T淋巴细胞计数所占比例和胸部计算机断层成像特征。3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方法校正检验水准,因为进行3次两两比较,所以检验水准取0.0167。结果55例艾滋病合并周围型肺占位性病变患者中,肺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为分枝杆菌感染14例,真菌感染12例,肿瘤病变15例;11例患者为混合病变,包括分枝杆菌合并真菌感染7例,肿瘤合并真菌和(或)分枝杆菌感染4例;慢性间质性炎3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痰、乏力、体质量下降和浅表淋巴结肿大。分枝杆菌感染组、真菌感染组和肿瘤组患者症状/体征、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丙氨酸转氨酶、肌酐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65,P<0.01),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真菌感染组与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14,P<0.0167);分枝杆菌感染组分别与肿瘤组、真菌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55、5.306,均P>0.0167)。3组患者临床转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19,P<0.01),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肿瘤组分别与分枝杆菌感染组、真菌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311、9.095,均P<0.0167)。分枝杆菌感染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50/μL、51~<200/μL、≥200/μL的患者分别为3、1、10例,真菌感染组分别为10、2、0例,肿瘤组分别为1、2、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284,P<0.01)。胸部计算机断层成像检查显示,3组患者占位性病变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08,P=0.003);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分枝杆菌感染组与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12,P<0.0167),分枝杆菌感染组与真菌感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31,P>0.0167),真菌感染组与肿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053,P>0.0167)。3组患者病灶内部钙化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24,P=0.004);分枝杆菌感染组与真菌感染组+肿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82,P<0.0167)。结论艾滋病合并周围型肺占位性病变以分枝杆菌感染、真菌感染和肿瘤为主,可结合胸部计算机断层成像检查的影像学特征、是否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以及CD4+T淋巴细胞水平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老年骨质疏松椎体骨折(OVF)患者行椎体成形术(VP)围手术期服用阿司匹林的安全性及对手术疗效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到2020年12月北京医院骨科136例行VP治疗OVF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服用阿司匹林组(接受PVP术前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并排除服用其他抗凝药物的患者)71例和未服用阿司匹林(对照组)65例患者临床资料、治疗效果、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及血肿等发生情况.结果阿司匹林组与对照组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中、镇痛药物评分、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阿司匹林组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VAS评分为(7.12±1.33)分、(2.37±1.01)分;镇痛药物评分为(3.01±0.95)分、(1.56±0.65)分、(1.61±0.57)分;活动能力评分为(2.75±0.53)分、(1.32±0.63)分、(1.44±0.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阿司匹林组和对照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发生手术感染、大血管损伤、椎管内血肿神经脊髓压迫、肺栓塞等.阿司匹林组与对照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出血量(12.0±3.5)ml比(11.0±3.6)ml(t=1.60)、单椎骨水泥注入量(4.5±1.9)ml比(4.0±1.7)ml(t=1.40)、骨水泥外溢14例(19.7%)比9(17.0%)(χ2=0.15);神经根刺激症状3例(4.2%)比1例(1.9%)(χ2=0.43);再骨折(含椎体及全身骨折)5例(7.0)比3例(5.7%)(χ2=0.10);椎管外血肿8例(11.3%)比5例(9.4%)(χ2=0.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OVF行VP治疗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术后疼痛评分、疼痛药物服用、活动能力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与未服用阿司匹林患者比较,手术疗效及安全性无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术前行结肠镜检查提示因大肠癌致不全梗阻的病例进行汇总分析,从而更好地指导该类患者术后肠镜复查.方法 汇总2009年4月至2019年4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胃肠内科·内镜中心行肠镜检查并提示因大肠癌致不全梗阻的208例病例,研究纳入患者的基本资料,并按肿瘤位置进行左(L组)右(R组)半结肠分组,对比分析术前肠镜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