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颞下-小脑幕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采用经颞下-小脑幕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12例岩斜区肿瘤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包括脑膜瘤7例、神经鞘瘤3例、胆脂瘤2例。肿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2例。术后发生近期记忆障碍1例,肢体偏瘫1例,感觉性失语1例,治疗随访3个月后均痊愈。结论经颞下-小脑幕入路是切除岩斜区肿瘤的极佳入路,损伤小,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切除桥小脑角脑膜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1例桥小脑角脑膜瘤患者,均行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手术,观察术后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SimpsonⅠ级切除5例(45.5%),Ⅱ级切除4例(36.3%),Ⅲ级切除2例(18.2%)。术后症状改善7例,无改善或加重4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2例,面神经损伤3例,无死亡病例。随访8~120个月、平均47个月,复发1例。结论经乙状窦后入路能较理想地切除桥小脑角脑膜瘤,并发症少,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陶钧  陆威成  王运杰 《山东医药》2009,49(40):39-40
目的通过对岩斜区脑膜瘤(PCM)的影像学分析,评估手术风险,选择适当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比较59例PCM患者的术前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的选择、手术切除程度、术后并发症等情况,分析术前影像学资料对制定肿瘤治疗方案的指导意义及对预后的评估。结果术前影像学检查包括MRI、MRA、MRV、CT、CTA、DSA等。MRI影像学提示伴海绵窦(CS)侵袭的32例,瘤周水肿明显的13例,包绕颅底大动脉及分支的25例,多颅窝生长的37例,肿瘤最长径≥5 cm的有14例,脑干明显受压19例。59例岩斜区肿瘤中,经颞—岩骨—乙状窦前入路35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14例,颞下及颞下经小脑幕入路7例,幕上下联合入路3例。手术全切肿瘤28例,大部分切除23,部分切除8例,死亡2例。颅神经损伤7例、脑脊液漏4例、皮下积液2例、颞叶水肿伴出血1例。结论术前详细的影像学分析可以个体化设计手术方案,减少手术并发症,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老年岩斜肿瘤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在全麻下行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老年岩斜区肿瘤患者2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患者均在显微镜下手术,全切除22例,其中脑膜瘤8例,听神经瘤6例,胆脂瘤5例,三叉神经瘤3例;次全切除4例,其中脑膜瘤2例,听神经瘤1例,胆脂瘤1例;大部分切除1例,为胆脂瘤;死亡1例,死于后组颅神经麻痹引起的肺炎.术后并发症:失语5例,均为一过性,全部在1个月内恢复;颅内血肿4例,其中3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肺部感染4例,其中1例高龄老人死亡;脑脊液耳漏2例,经腰穿引流、抗感染治疗后好转;皮下积液1例,2 w后自愈.术后脑神经症状和体征8例缓解,6例同术前,13例较术前加重,其中偏瘫2例,周围性面瘫8例,动眼神经功能障碍1例,后组颅神经麻痹2例.结论 显微外科下经岩骨乙状窦前人路治疗老年岩斜区肿瘤手术视野清楚,对颞叶和小脑牵拉轻,有利于提高肿瘤切除程度和减轻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王红光  李冰  孙梅  向毅  黄楹 《山东医药》2011,51(42):56-57
目的观察经缩小的额外侧入路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的疗效。方法鞍结节脑膜瘤患者25例,采用缩小的额外侧入路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25例肿瘤全切除(SimpsonⅠ、Ⅱ级)23例、次全切除(SimpsonⅢ级)2例,术后视力障碍和视野缺损有不同程度恢复20例、无改善3例,视力下降2例。术后随访5~3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经缩小的额外侧入路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手术切口小、术野合理、肿瘤完整切除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34例垂体瘤患者,经右侧翼点入路手术切除14例(全切12例),经单侧鼻孔蝶窦入路手术切除18例(全切16例),经额颞入路手术切除2例(均全切),随访15例,时间3个月-4a,复发5例,其中2例经伽马刀治疗后,无复发,2例经服用溴隐亭得到长期控制,1例经过再次翼点入路手术切除。认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合理地选择术式,术后有效处理,有利于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蝶骨嵴脑膜瘤的经验。方法对20例蝶骨嵴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作回顾性分析。手术入路均为翼点入路,其中蝾骨嵴内1/3者7例。外1/3者13例,术中采取在硬膜外和在硬膜下先处理蝶骨嵴脑膜瘤基底部,阻断肿瘤基底部的血供,然后再在显微镜下行肿瘤切除。结果全切除16例,大部分切除4例,1例术后死亡,术后轻瘫4例,余恢复良好。结论采用翼点入路,熟练掌握术区显微解剖,先处理好肿瘤基底部,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可提高显微镜下全切除肿瘤的切除率,减少术后神经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静脉孔区脑膜瘤的手术治疗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院2001年1月至2010年1月8例颈静脉孔区脑膜瘤(42~64岁)患者临床资料,男3例,女5例;肿瘤位于左侧6例,右侧2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6例,远外侧入路2例;同一患者术前后均行KPS。结果按Simpson分级Ⅰ级全切5例,Ⅱ级全切2例,次全切1例,术后证实为脑膜瘤;术后症状改善7例,无明显变化1例;术后患者3例吞咽困难,3例面部麻木,1例脑脊液漏,1例伸舌偏左;随访期(7~38个月)内,无手术死亡,7例无复发,1例复发但经放疗后已控制;同一患者术后KPS(82.5±14.9)和术前(63.8±13.0)差异显著(P<0.01)。结论熟悉掌握中老年人颈静脉孔区解剖结构及特点,结合脑膜瘤性质和生长方向,选择适宜手术入路,较好地暴露肿瘤,保护周围重要血管和神经,可达到良好疗效,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乙状窦后入路前庭神经鞘瘤切除术中磨除内耳门后唇的应用效果。方法行乙状窦后入路前庭神经鞘瘤切除术65例,术中均先磨除内耳门后唇后再切除肿瘤。结果手术均获成功。肿瘤全切58例,次全切7例。术中解剖保留面神经47例(73.2%)。面神经功能分级Ⅰ~Ⅱ级25例,Ⅲ~Ⅳ级28例,Ⅵ级12例。结论乙状窦后入路前庭神经鞘瘤切除术中磨除内耳门后唇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斜坡位于颅底中央区,位置深在,有脑干及许多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穿行其中.岩骨-斜坡区的肿瘤为颅内肿瘤中手术难度最大的一种,尤其是脑膜瘤,具有基底宽、血运丰富,质地硬韧且常与脑干黏连紧密,且被神经血管包绕的特点,手术难度极大.关于岩斜坡区的手术入路,比较常用的有经乙状窦前入路、单纯经幕上颞枕下入路及幕上下联合入路等.我科自1997年至2007年共收治60岁以上的老年岩斜坡区脑膜瘤病人13例,早期3例经颞枕下入路,中期的4例经乙状窦前入路,后期的6例均经颞枕下入路,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使用荧光素钠辅助下的高级别脑胶质瘤显微手术的肿瘤全切情况及患者预后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纳入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确诊的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85例,根据肿瘤切除术中是否使用荧光素钠辅助分别设为荧光素钠手术组(52例)和常规手术组(33例)。比较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性别、患病年龄、侧别、肿瘤最大直径、囊实性情况、术前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术前术后KPS评分差、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肿瘤全切情况及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 结果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组患者术前术后KPS评分差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长、术后并发症、肿瘤全切率、PFS和OS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使用荧光素钠辅助下的高级别胶质瘤显微手术可显著提高肿瘤全切率,缩短手术时长,延长患者PFS和OS,使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枕下后正中入路治疗枕骨大孔区肿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神经外一科自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6例采用后正中入路显微外科结合超声吸引切除的枕骨大孔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神经鞘瘤5例,脑膜瘤7例,血管母细胞瘤4例,观察16例患者的术后疗效。 结果16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出现后组颅神经损伤加重者2例,无手术死亡。随访3个月~7年,除1例术后仍有肢体乏力、行走不稳外,其余患者症状消失。1例次全切除患者术后3年复发。 结论枕骨大孔区肿瘤显微手术技巧要求高,脑干、后组颅神经和血管保护十分重要,枕下后正中入路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枕骨大孔区肿瘤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脊髓髓内肿瘤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7例经显微手术治疗的髓内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肢体麻木为首发症状13例,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9例,大小便功能障碍2例,腰背部疼痛2例,痛温觉分离者1例,呼吸困难1例,肌肉萎缩1例。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行MRI平扫+增强扫描明确髓内占位性病变。全部病例采取全椎板切开术后复位固定。对患者术后病理以及术前、术后症状体征和随访复发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外科显微手术治疗髓内肿瘤的效果。 结果本组患者中,11例室管膜瘤10例全切,1例次全切除;2例星形细胞瘤1例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表皮样囊肿、血管母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术后转移各1例均全切除;1例炎性组织部分切除。术后症状改善11例,1例术前双下肢瘫和大小便失禁,术后无变化,5例术后症状加重,经康复治疗后2例完全恢复,2例留有轻度功能障碍,1例仅轻微改善,遗留有中度功能障碍,没有死亡病例。17例随访0.1~4.5年,2例肿瘤复发,1例再次手术,1例转放射治疗。 结论对于不同病理和性质的髓内肿瘤采取不同的显微手术方法和手术技巧,获得较好的成功率。术前症状较重者,预后较差。因此,显微外科手术是脊髓内肿瘤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经海绵窦手术治疗海绵窦病变疗效观察(附5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海绵窦(C)病变的手术疗效、方法及影响肿瘤切除的因素。方法:58例CS病变患者施行经颅手术治疗,其中CS内动静脉瘘(AVF)11例,CS内异物(铅弹)2例,CS肿瘤45例。手术经额颞翼点开颅36例,额颞眶-颧弓开颅14例,幕上幕下联合经岩骨开颅8例;手术入路采用经CS上壁上方入路及经CS外侧壁侧方入路。行肿瘤全切28例,部分及次全切17例;对AVF者用止血海绵填塞CS静脉间隙;对CS内铅弹经Parkinson三角取出。结果:肿瘤全切率为63.2%,次全切及部分切除率为36.8%;9例CS内AVF患者的漏口完全消失,2例漏口部分消失者叉行血管内栓塞治疗;2例C内异物者均取出铅弹。1例脑膜瘤患者术后1周死于脑栓塞,出现动眼及外展神经功能障碍各6例。结论:CS病变手术疗效满意,并发症少。对术后影像学证实有残余肿瘤者,应行放疗或放射外科治疗。影响CS内肿瘤切除的因素主要为肿瘤性质、二次手术或放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听神经瘤(AN)显微镜外科切除后面神经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绵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行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切除术治疗的140例AN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6个月,采用H-B面神经功能受损量表(HBFGS)评估患者术后6个月的面神经受损程度,并将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肿瘤切除范围、手术时间、术中是否行面神经监测、面神经位置、面神经与肿瘤的黏连严重程度等作为分析因素,分析影响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按照术后6个月面神经HBFGS分级结果将患者分为2组,HBFGS分级Ⅰ~Ⅲ级为轻中度障碍组(78例),Ⅳ~Ⅵ级为重度障碍组(62例)。轻中度障碍组患者的肿瘤最大直径显著小于重度障碍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重度障碍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切除程度、术中行面神经监测情况以及面神经与肿瘤的黏连程度与重度障碍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肿瘤最大直径>3.13 cm、肿瘤部分切除与次全切除、面神经与肿瘤中、重度黏连均是导致术后面神经功能严重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而术中行面神经监测是术后面神经严重障碍的保护因素(OR<1,P<0.05)。 结论AN瘤体大小、肿瘤切除程度、术中是否行面神经监测以及面神经与肿瘤的黏连程度是影响患者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切除AN术后面神经功能受损程度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神经内镜手术与显微镜手术对早期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张家口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3月至2021年3月手术治疗的188例早期基底节区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神经内镜组(95例)与显微镜组(93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颅内感染)发生率,以及术后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情况。 结果神经内镜组与显微镜组比较,手术时间明显缩短[(96.6±10.7)min vs(171.3±26.4)min],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32.8±6.2)mL vs(112.8.0±17.0)mL]、血肿清除率提高(95.9%±4.2% vs 87.4%±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术后6个月mRs评分,神经内镜组的预后良好率(26.3%,25/95)高于显微镜组(15.1%,14/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神经内镜治疗早期基底节区HICH较显微镜手术快速安全、视野清晰,且患者的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统计2015年1月至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诊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病案资料共172例,其中反流性食管炎A级74例,B级47例,C级39例,D级12例,合并胆汁反流者23例,合并食管裂孔疝者46例(Ⅰ型32例;Ⅱ型9例;Ⅲ型4例,Ⅳ型1例)。给予半夏泻心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统计上述患者治疗前、后1个月食管24 h pH监测、食管测压、GERD Q量表评分及相关并发症等,回顾性分析半夏泻心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 结果本组患者住院期间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治疗后患者反流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反流时间(1.40±1.10)h、反流次数(29.83±19.71)次、酸反流时间百分比(6.47%±2.79%)及DeMeester评分(7.28±4.38)分较治疗前(分别为2.04±1.91、120.40±82.72、9.90±4.27、28.23±12.16)分明显降低,治疗后GERD Q量表评分(7.18±1.33)分较术前(10.91±2.02)分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静息呼吸最小值(7.24±6.86)mmHg、静息呼吸平均值(12.91±6.89)mmHg]较治疗前[分别为(0.70±0.15)mmHg、(7.33±2.72)mmHg]明显提高,残余压[平均值(8.16±3.82)mmHg、最大值(16.10±12.05)mmHg]较治疗前[分别为(4.36±1.77)mmHg、(7.49±5.15)mmHg]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无效吞咽(7.25%±1.04%)较治疗前(6.36%±3.26%)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中位数6个月。 结论半夏泻心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肠道准备对无痛胃镜检查黏膜清晰度和安全性的影响。 方法2019年9至10月邹平市人民医院接受无痛胃镜和肠镜健康查体的某单位员工1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90例术前进行肠道准备,胃肠镜在一次麻醉中完成;对照组78例先行无痛胃镜检查,择期再行肠道准备和无痛肠镜检查。对比两组胃镜检查时胃底、胃体、胃窦黏膜清晰度评分和总评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麻醉异常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胃底、胃体、胃窦各部位黏膜清晰度评分和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1.54±0.56)分vs.(2.01±0.73)分、(1.67±0.57)分vs.(1.99±0.67)分、(1.40±0.58)分vs.(1.63±0.61)分、(4.32±1.21)分vs.(5.63±1.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麻醉异常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服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电解质散进行肠道清洁准备可提高胃黏膜清晰度,且不会增加无痛胃镜检查的麻醉风险。  相似文献   

19.
儿童髓母细胞瘤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髓母细胞瘤(MB)的综合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59例MB患儿均行头部CT或MRI检查后行手术切除肿瘤,病理证实。结果 本组52例肿瘤全切除,6例次全切除,1例部分切除。术后症状明显改善56例,3例死亡。结论 对小儿脑髓母细胞瘤尽量应做到手术全切除,解除脑脊液循环梗阻。术后辅以放疗等可明显减少或延缓肿瘤复发,改善患儿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