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手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40例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70例。2组患者均给予手法、中频电疗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上述干预基础上辅以传统腰背肌力训练,治疗组患者则辅以核心稳定性训练。于治疗前、治疗2周及治疗8周时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2组患者疼痛程度,采用日本矫形外科(JOA)腰痛疾患疗效标准评定患者腰椎功能恢复情况;于治疗8周时评定2组患者临床疗效;于治疗结束1年后随访,统计比较2组患者复发率。 结果治疗2周时,发现治疗组患者疼痛VAS评分[(3.94±1.30)分]、JOA评分[(16.84±3.50)分]及对照组疼痛VAS评分[(4.04±1.20)分]、JOA评分[(16.22±4.15)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治疗8周时,发现治疗组患者疼痛VAS评分[(1.26±0.56)分]、JOA评分[(24.11±1.20)分]及对照组疼痛VAS评分[(2.86±1.48)分]、JOA评分[(19.73±2.48)分]均较治疗前继续好转(P<0.05),并且上述指标均以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时发现治疗组显效率为68.57%,明显优于对照组显效率(44.29%),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1年后随访,发现治疗组复发率(10.00%)明显优于对照组复发率(31.4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联合采用手法及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提高疗效、改善腰椎功能、降低复发率,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前后腰部肌肉表面肌电信号变化特征及其疗效。 方法邵逸夫医院康复医学科收集38例诊断明确且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对照组仅接受2周常规牵引理疗治疗,训练组在接受2周常规牵引理疗治疗后,再进行2周腰背肌核心稳定性训练。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时(治疗后)进行VAS评分、JOA下背痛评分及表面肌电图(sEMG)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 结果治疗后,对照组VAS评分[(1.11±0.74)分]和JOA评分[(21.05±3.08)分]及训练组VAS评分[(0.95±0.62)分]和JOA评分[(23.47±2.04)分]较组内治疗前改善(P<0.01),组间对比,治疗后,训练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训练组患侧竖脊肌中位频率值[(84.84±12.78)分]、患侧竖脊肌平均振幅值[(108.94±24.70)分]和患侧多裂肌的中位频率值[(95.63±16.35)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提高(P<0.05),健患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组间对比,训练组患侧竖脊肌[(84.84±12.78)分]与多裂肌[(95.63±16.35)分]中位频率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前后2组平均振幅值比较,除患侧竖脊肌[(108.94±24.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余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可进一步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部症状、改善腰背部核心肌群耐疲劳性和两侧多裂肌肌功能不平衡性,但训练对于腰部整体肌肉力量的改善程度有待于进一步延长治疗时间后的研究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神经松动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如卧床休息、腰椎牵引、低频脉冲电疗等),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干预基础上辅以神经松动术治疗,每天治疗2次。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系统(JOA)和简体中文版Oswestry失能问卷(SCODI)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疼痛VAS、JOA及Oswestry失能问卷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分别为(1.40±0.83)分、(2.27±1.10)分]、JOA评分[分别为(18.73±2.22)分、(16.40±1.68)分]及Oswestry失能问卷评分[分别为(8.60±2.13)分、(12.07±1.62)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上述指标均以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神经松动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疼痛病情及运动功能,对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热奄包配合灸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7月我院推拿科就诊并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2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分别采用常规保守治疗(对照组)及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中药热奄包和灸法进行治疗并采取护理措施(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于入院时及治疗后分别进行疼痛评分、JOA评分及治疗效果评价,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 P<0.05);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热奄包配合灸法治疗,其VAS评分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 P<0.05),且观察组患者VAS评分达到4分所需平均时间显著缩短( P<0.05);两组患者的各项JOA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 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JOA评分分值较对照组显著增加( P<0.05);经中药热奄包配合灸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5.00%,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 P<0.05)。结论中药热奄包配合灸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各项功能,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疗效,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血液流变学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及对照组(50例)。对照组行神经内科常规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纤维蛋白原(FIB)、血浆黏度(PV)、全血低切黏度(LBV)、红细胞刚性指数(ERI)]及血清炎症因子[人高前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 结果在治疗前,2组患者各项基线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显著高于对照组(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以及血清炎症因子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13.43±4.08)分 vs(19.67±4.06)分,P<0.05]、MoCA评分[(28.75±2.76)分 vs(26.06±2.64)分,P<0.05]、ADL评分[(90.26±5.27)分 vs(76.16±5.82)分,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FIB[(2.07±0.32)g/L]、PV[(2.04±0.65)mPa.s]、LBV[(15.06±3.42)mPa.s]、ERI(2.42±0.11)较对照组[FIB(3.35±0.41)g/L、PV(3.56±0.70)mPa.s、LBV(18.44±3.18)mPa.s、ERI(3.47±0.24)]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MG-B1[(4.54±1.12)μg/ml]、IL-8[(64.62±11.54)pg/ml]、TNF-α[(36.17±4.67)mmol/L]较对照组[HMG-B1(8.65±1.67)μg/ml、IL-8(88.64±9.17)pg/ml、TNF-α(59.45±4.09)mmol/L]显著降低(P<0.05)。 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能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抑制血清炎症因子释放,减轻患者脑损伤程度,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观察基于子午流注纳子法的耳穴贴压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耳穴贴压,试验组实施基于子午流注纳子法的耳穴贴压。比较2组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临床疗效,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护理后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护理后的试验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护理后的JOA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护理后的试验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试验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2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基于子午流注纳子法的耳穴贴压可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疼痛,增强疗效,改善腰椎功能并且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非手术脊柱减压联合椎间孔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减压组、注射组及联合组,4组患者均常规给予依托考昔、马栗种子提取物等药物治疗;减压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非手术脊柱减压治疗;注射组患者给予椎间孔注射治疗;联合组患者则给予非手术脊柱减压及椎间孔注射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2d、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分别观察各组患者疼痛、生活质量、腰椎功能障碍等改善情况。 结果 治疗前4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生活质量评估量表(QOL-SF36)评分、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疾患量表(JOA)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发现减压组、注射组、联合组患者疼痛VAS、QOL-SF36、ODI、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联合组疼痛VAS评分[分别为(1.4±1.2)分、(1.3±1.2)分和(1.1±1.1)分]、QOL-SF36评分[分别为(104.1±19.5)分、(105.2±22.2)分和(106.3±22.1)分]、ODI评分[分别为(8.6±6.5)分、(8.3±6.6)分和(7.5±5.8)分]及JOA评分[分别为(6.9±4.4)分、(6.3±4.5)分和(6.0±4.3)分]均显著优于其他各组结果(P<0.05)。治疗后6个月时联合组疼痛VAS、QOL-SF36、ODI及JOA评分较治疗后1个月时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后12个月时联合组疼痛VAS、QOL-SF36、JOA评分较治疗后1个月时无明显变化(P>0.05)。 结论 非手术脊柱减压联合椎间孔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提高康复疗效,同时还具有疗效持久、安全性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联合毫针齐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2020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8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予腰椎牵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熏蒸联合毫针齐刺法治疗,两组连续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评价量表(JOA)评分及腰椎活动度。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腰椎前屈、腰椎后伸活动度均大于治疗前,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VAS评分更低,JOA评分更高,腰椎前屈、腰椎后伸活动度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联合毫针齐刺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定位下中能量聚焦式体外冲击波治疗钙化性冈上肌腱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钙化性冈上肌腱炎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药物治疗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超声定位下中能量聚焦式体外冲击波治疗,每周1次,共治疗4次。治疗前,治疗2周、4周及12周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功能评分(UCLA)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治疗4周、12周后,记录2组患者钙化灶消失有效率。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VAS、UCL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2周、4周、12周后的VAS、UCLA评分均改善(P<0.05)。2组患者治疗4周、12周后的VAS、UCLA评分较组内治疗2周后改善(P<0.05)。2组患者治疗12周后的VAS、UCLA评分与组内治疗4周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观察组治疗4周[(2.19±0.40)分]、12周后[(1.63±0.55)分]的VAS评分较低,治疗4周[(32.19±1.18)分]、12周后[(33.43±0.94)分]的UCLA评分较高(P<0.05)。与组内治疗4周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12周后的钙化灶消失有效率均增高(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观察组治疗12周后的钙化灶消失有效率(78.13%)较高(P<0.05)。 结论 超声定位下中能量聚焦式体外冲击波治疗可有效减轻钙化性冈上肌腱炎患者的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促进钙化灶消失。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骶管神经阻滞联合腰部核心肌力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骶管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腰部核心肌群肌力训练。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焦虑自我评分(SAS)及抑郁自我评分(SDS)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同时于上述时间点检测2组患者血清中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JOA、ODI、VAS、SAS、SDS评分及IL-6、TNF-α水平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JOA评分[(22.5±3.1)分]明显增高,ODI评分[(11.4±3.6)分]、VAS评分[(3.3±1.1)分]、SAS评分[(37.9±6.9)分]、SDS评分[(35.3±6.7)分]均明显降低(P<0.05);另外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6水平[(87.6±16.4)μg/L]及TNF-ɑ水平[(1.0±0.4)μg/L]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 结论骶管神经阻滞联合腰部核心肌群肌力训练有助于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提高腰椎功能,同时还能明显降低患者体内炎性因子水平,表明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传统cage-钛板与颈椎桥形锁定融合器(ROI-C)结合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 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脊柱外科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共133例。根据使用的内固定材料分为cage-钛板组(69例)和ROI-C组(64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同时进行24个月的随访。采用VAS评分、JOA评分和NDI评估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采用颈椎X射线摄片测量患者颈椎曲度和椎间隙高度变化;采用Bazaz评分评估患者术后吞咽困难的情况,采用kellgren标准评定邻近节段退变,并记录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13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24个月随访。ROI-C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cage-钛板组[(60.9±18.2)min vs(75.4±20.6)min,P<0.05],但术中出血量及平均住院时间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3个月、12个月、24个月2组颈椎曲度、椎间隙高度、VAS评分、JOA评分和NDI均优于术前(P<0.05),但2组间比较,各个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4.35% vs 3.13%,P>0.05)及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5.80% vs 4.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而言,应用传统cage-钛板和ROI-C融合器进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使用ROI-C融合器可缩短手术时间,但不能显著降低术后吞咽困难及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艾灸联合中药包热敷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于2018年7月~12月选择宜宾市中医医院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中医组,对照组口服芬必得2粒和迪根1片,中医组采取艾灸联合中药包热敷,疗程30天,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日本骨科学会腰背痛JOA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疗效和患者满意度。 结果:①治疗前对照组和中医组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治疗前后JOA评分和JOA分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医组JOA评分和分级均优于对照组(P<0.05)。 ②VAS评分治疗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中医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③中医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0%和70.0%,中医组高于对照组,疗效等级中医组也优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等级中医组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艾灸联合中药包热敷能显著改善LDH患者疼痛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补肾活血汤配合冲击波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30例/组),研究组采用口服补肾活血汤配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照组单用冲击波治疗,治疗28d。治疗28d后观察两组视觉疼痛评分指数(VAS)、日本骨科协会功能障碍评分(JOA)、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①治疗28d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较治疗前均降低,其中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功能障碍评分(JOA)较治疗前均升高,其中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中医病证诊断疗效均有改善,其中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其中研究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活血汤配合体外冲击波可能通过帮助抑制炎症因子(如TNF-α、IL-6等)来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恢复腰部功能进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艾司唑仑对脑卒中失眠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细胞因子和神经递质影响。 方法入选佛山市中医院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脑卒中失眠患者120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两组入院均遵循中国脑血管病防控指南要求的常规治疗和康复治疗。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观察组在艾司唑仑基础上采取rTMS治疗。两组治疗疗程均4周。比较两组治疗4周的疗效,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分、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变化。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33%比75.00,χ2=7.566,P<0.05)。治疗4周,两组脑卒中失眠患者PSQI评分、NIHSS评分、IL-1β、IL-6、TNF-α、NE和D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而FCA评分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观察组脑卒中失眠患者PSQI评分(7.84±1.65)分、NIHSS评分(7.23±1.76)分、IL-1β(1.72±0.39)ng/L、IL-6(4.72±0.89)ng/L、TNF-α(0.84±0.20)μg/L、NE(2.03±0.43)μmol/L和DA(379.65±20.12)nmol/L低于对照组的(10.94±1.32)分、(9.46±1.81)分、(2.49±0.34)ng/L、(6.65±1.02)ng/L、(1.42±0.27)μg/ml、(3.62±0.58)μmol/L和(425.73±28.74)nmol/L,而FCA评分(39.84±4.12)分高于对照组的(28.89±4.6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rTMS联合艾司唑仑对脑卒中失眠患者疗效显著,且可改善细胞因子和神经递质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旨在比较单独使用双氯芬酸钠和其与防风汤联合应用治疗老年膝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江苏省灌云县中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门诊或住院治疗KO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双氯芬酸钠)和联合治疗组(双氯芬酸钠+防风汤),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有效率,及疼痛视觉评分(VAS)、西大略湖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和膝关节评分系统(Lysholm)。 结果最终共纳入了180例KOA患者,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均为90例。对于Kellen-Lawrence(K-L)分级Ⅲ型患者,联合治疗组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100% vs 77.8%,P=0.045)。对于I~Ⅱ、Ⅲ型KOA患者而言,联合治疗组的WOMAC评分较对照组更低(26.88±11.2 vs 38.16±12.8,P<0.001)、(51.89±16.55 vs 70.83±16.37,P=0.001),Lysholm评分更高(76.8±9.48 vs 66.95±13.26,P<0.001)、(51.17±11.2 vs 42.61±10.44,P=0.013)。对于K-L分级Ⅳ型患者,联合治疗组的VA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4.47±1.68 vs 5.93±1.98,P=0.035)。 结论防风汤联合双氯芬酸钠对老年KOA患者的效果显著,安全性较好,联合治疗方案对轻中度(I-Ⅲ型)KOA患者的疼痛、僵硬和提高关节功能方面更有显著的优势,对重度(Ⅳ型)患者,联合治疗可以进一步缓解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体位及康复运动疗法在颈腰椎间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40例颈腰椎间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针灸、药物及牵引为主的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规律的体位及康复运动疗法,评价2组临床疗效、颈腰椎疼痛程度、腰椎功能及颈腰椎活动度。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7.14%,高于对照组的72.86%(P0.05);治疗前,2组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VAS评分、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颈椎前屈、后伸活动度和腰椎屈伸、旋转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颈椎前屈、后伸活动度和腰椎屈伸、旋转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位及康复运动疗法辅助对症治疗颈腰椎间盘患者疗效满意,对缓解疼痛和改善颈腰椎活动度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序贯康复包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将1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给予基础治疗的同时接受透海散熏蒸结合序贯康复干预(60例);对照组不予中药熏蒸,其他干预无先后次序,余同观察组,共60例.脱落病例10例.于治疗10 d、20d和3个月后采用腰痛疾患治疗成绩判定标准(JOA)、视觉模拟评分法(VAS)、SF-36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评价其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JOA、VAS、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观察组患者JOA、VAS评分分别为(22.850±2.392),(2.250±0.628)分,对照组分别为(21.250±1.856),(2.500 ±0.651)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6.754,4.585;P <0.05);治疗20 d两组患者JOA、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功能结果在治疗后3个月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97,P<0.01).结论 包括中药熏蒸在内的序贯康复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效果显著,安全可靠,疗效可持续,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超微肿痛贴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并对血清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完全随机分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腰椎牵引治疗,观察组行超微肿痛贴外敷配合腰椎牵引法治疗。10d为一疗程,共治疗1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日本骨科协会腰痛功能评价表评分(JOA)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JOA评分、VAS评分及TNF-α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JOA评分均比对照组高,VAS评分及血清TNF-α比对照组低,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意义(P<0.05)。结论:采取超微肿痛贴外敷并配合牵引的治疗方法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也明显降低了血清中TNF-α的含量,其效果优于单纯腰椎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