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活血益气方通过调节miR-484靶向VEGF调节血管新生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制备miR-484过表达HUVEC细胞模型,采用活血益气方药物冻干粉干预,CCK-8法、细胞划痕实验、Matrigel体外三维成形实验分别检测活血益气方对HUVEC增殖、迁移和管状成形能力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活血益气方对VEGFA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iR-484过表达模型组细胞增殖能力减弱(P<0.01),迁移面积减少(P<0.05),参与成管的长度、分支数、节点数减少,成管能力显著下降(P<0.01),VEGFA mRNA表达水平下调(P<0.05);与模型组相比,活血益气方药物组细胞增殖能力增强(P<0.01),迁移面积增加(P<0.05),参与成管的长度、分支数、节点数增多,成管能力提升(P<0.05),VEGFA mRNA表达水平上调(P<0.05)。结论:miR-484抑制VEGFA mRNA的表达和HUVEC的增殖、迁移和成管,活血益气方对该过程有一定的负向调控作用,这可能是活血益气方促进血管新生的新的作...  相似文献   

2.
刘恒  王钢乐  李秀楠 《西部医学》2021,33(5):650-654
【摘要】目的 探讨microRNA-301a(miR-301a)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的侵袭、增殖的调控作用及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real-time PCR检测miR-301a在MDA-MB-231细胞与MCF-10A细胞中的表达;转染MDA-MB-231,按转染质粒分为Mimics miR-301a组、Mimics NC组、 Inhibitor miR-301a组、Inhibitor NC组,通过Transwell小室实验、MTT实验检测miR-301a对MDA-MB-231细胞侵袭及增殖能力的影响;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R-301a的下游靶点,并应用荧光素酶报告实验以及Western blot分析miR-301a对靶点的调节作用。结果 miR-301a在MDA-MB-231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细胞(P<0.05);Transwell小室实验提示过表达miR-301a能够增强MDA-MB-231细胞的侵袭能力(P<0.05);MTT实验提示过表达miR-301a能够增强MDA-MB-231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荧光素酶报告实验以及western blot实验证实miR-301a与MEOX2的靶向关系, Mimics miR-301a组MEOX2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Mimics NC组和空白组(P<0.05),Inhibitor miR-301a组MEOX2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Inhibitor NC组和空白组(P<0.05)。结论 miR-301a在TNBC中高表达,并可通过靶向作用于MEOX2促进TNBC细胞的侵袭、增殖,从而作为TNBC的促癌基因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神经纤毛蛋白2(NRP2)调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s)血管生成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干扰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BON-1细胞系NRP2表达,分别用对照组和干扰组的BON-1细胞培养上清液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CCK-8检测其细胞增殖,Tanswell检测迁移,小管形成实验检测其促血管生成.结果 CCK-8检测显示对照组和干扰组培养上清液处理的HUVEC细胞组间增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吸光度为0.35±0.04,干扰组为0.32±0.04.Transwell实验显示干扰组细胞培养上清液处理的HUVEC细胞侵袭能力较对照组减弱,对照组(203±13)个/孔,干扰组(100±10)个/孔(P<0.01);小管形成实验显示干扰组细胞培养上清液处理的HUVEC细胞小管形成减少,对照组为40±5,干扰组为24±3(P<0.01).结论 干扰BON-1细胞NRP2表达可抑制与其共培养的HUVEC细胞的成管能力,提示NRP2可能具有促进PNETs相关血管生成的作用,是PNETs新的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沉默人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MDA-MB-231中beclin 1(BECN1)基因后其生物学特性的变化.方法:设计3组沉默BECN1基因的慢病毒(干扰组1、干扰组2和干扰组3)以及阴性对照慢病毒(NC组)分别转染MDA-MB-231维胞,空白组不做处理.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BECN1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WB)实验检测各组细胞BECN1蛋白与自噬标志蛋白LC3B的表达,筛选出抑制率最高的一组用于后续实验.细胞计数试剂8(CCK-8)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与周期分布情况.结果:慢病毒感染细胞后,干扰组2中BECN1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与蛋白的表达量最低(P<0.05),WB结果显示干扰组2的LC3B蛋白中LC3-Ⅱ/LC31-Ⅰ的比值明显低于空白组和NC组(均P<0.05),选取干扰组2用于后续实验.沉默BECN1基因后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明显降低(均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干扰组2、NC组与空白组的凋亡率没有明显差异;相比于空白组与NC组,干扰组2处于G0/G1期的比例升高(P<0.05).结论:BECN1基因沉默可以降低细胞的自噬水平,抑制TNBC MDA-MB-231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沉默人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MDA-MB-231中beclin 1(BECN1)基因后其生物学特性的变化.方法:设计3组沉默BECN1基因的慢病毒(干扰组1、干扰组2和干扰组3)以及阴性对照慢病毒(NC组)分别转染MDA-MB-231维胞,空白组不做处理.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BECN1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WB)实验检测各组细胞BECN1蛋白与自噬标志蛋白LC3B的表达,筛选出抑制率最高的一组用于后续实验.细胞计数试剂8(CCK-8)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与周期分布情况.结果:慢病毒感染细胞后,干扰组2中BECN1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与蛋白的表达量最低(P<0.05),WB结果显示干扰组2的LC3B蛋白中LC3-Ⅱ/LC31-Ⅰ的比值明显低于空白组和NC组(均P<0.05),选取干扰组2用于后续实验.沉默BECN1基因后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明显降低(均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干扰组2、NC组与空白组的凋亡率没有明显差异;相比于空白组与NC组,干扰组2处于G0/G1期的比例升高(P<0.05).结论:BECN1基因沉默可以降低细胞的自噬水平,抑制TNBC MDA-MB-231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褪黑素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生长和转移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MDA-MB-231细胞设置对照组以及1、3、5 mmol/L褪黑素处理组,Western blot检测自噬对细胞生长、转移的影响时,添加3-甲基腺嘌呤(3-MA)组、3-MA联合褪黑素组。使用不同浓度褪黑素处理MDA-MB-231乳腺癌细胞24、48 h,并加入0.1%无水乙醇的细胞作为对照,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确定最佳处理浓度和时间,筛选出3 mmol/L褪黑素用于后续实验。集落形成实验及划痕实验检测不同浓度褪黑素对乳腺癌细胞集落形成能力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检测3 mmol/L褪黑素对MDA-MB-231细胞凋亡率和自噬蛋白阳性着色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P62、Beclin1,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E-cadherin、Snai1的水平。结果 CCK-8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褪黑素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P<0.05);集落形成实验显示,3个浓度褪黑素处理组的集落数低于对照组;褪黑素作用24 h后明显抑制乳腺癌细胞划痕愈合速度(P<0.01),并诱导细胞凋亡率增加(P<0.01);且与对照组相比,褪黑素组的促凋亡蛋白Bax表达增加(P<0.05),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下调(P<0.05),Bcl2/Bax的比值逐渐减低(P<0.01);转录因子Snail减少,上皮细胞标志蛋白E-cadherin增加;单独使用褪黑素能够诱导细胞内自噬标记蛋白LC3-ΙΙ/LC3-Ι、Beclin1表达增加,P62表达减少(P<0.05)以及Beclin1蛋白阳性着色增强,P62蛋白阳性着色减弱;3-MA+褪黑素组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P<0.001)、LC3-ΙΙ/LC3-(Ι P<0.05)以及凋亡蛋白Bax(P<0.01)、上皮细胞标志蛋白E-cadherin(P<0.001)明显低于褪黑素组,抗凋亡蛋白Bcl2(P<0.05)、转录因子Snail以及Bcl2/Bax的比值(P<0.01)高于褪黑素组。 结论 褪黑素可通过诱导MDA-MB-231乳腺癌细胞发生自噬,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转移并促进其凋亡,而减少自噬,可减弱褪黑素对乳腺癌细胞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尿源性干细胞外泌体(urine-derived stem cell exosomes,USC-Exo)对高浓度葡萄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酶灌注法、超速离心法获取HUVEC和USC-Exo。以高糖诱导的HUVEC损伤模型为研究对象,设立空白对照组、造模组和给药实验组。采用CCK-8测定各组细胞增殖活力,挑选最适合给药浓度;观察药物影响下各组细胞在划痕迁移、成管实验以及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摄取中的表现差异;采用qRT-PCR方法检测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ell lymphoma-2,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超氧化物歧化酶2(superoxide dismutase-2,SOD2)等基因的表达。结果 本实验获取了高质量的HUVEC以及USC-Exo;在高糖影响下内皮细胞的增殖活力、迁移成管能力、摄取LDL的功能相比对照组均有所下降(P<0.05),而USC-Exo则可以实现逆转,优化内皮细胞功能,逆转凋亡基因的表达,增强抗氧化能力(P<0.05)。结论 USC-Exo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内皮细胞,缓解高糖造成的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PPAR-γ在高糖微环境下对人大细胞肺癌NCI-H460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分别用正常糖(空白组)、高渗(对照组)和30 mmol/L葡萄糖(高糖组)培养基处理NCI-H460细胞,用CCK-8法和平板克隆实验分析高糖微环境对NCI-H460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NLRP3炎症小体相关蛋白和PPAR-γ蛋白的表达;用特异性PPAR-γ激活剂罗格列酮刺激高糖微环境下的NCI-H460细胞;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NLRP3炎症小体相关蛋白的表达,CCK-8法和平板克隆实验分析高糖微环境下PPAR-γ对NCI-H460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用NLRP3炎症小体激动剂NSS联合罗格列酮刺激高糖微环境下的NCI-H460细胞,CCK-8法和平板克隆实验分析NLRP3炎症小体是否参与高糖微环境下PPAR-γ对NCI-H46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 高糖微环境能够显著提高NCI-H460细胞的增殖能力,诱导NLRP3炎症小体活性升高,下调PPAR-γ蛋白表达,PPAR-γ激活剂罗格列酮能有效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活性,抑制...  相似文献   

9.
研究跨膜蛋白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ACE2)对乳腺癌预后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使用公共数据库分析ACE2表达和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患者预后及免疫微环境的关系;结合体外实验分析ACE2在乳腺癌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ACE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乳腺正常组织,其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M分期和N1mi期显著负相关(P < 0.05)。ACE2高表达的Luminal型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而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亚型中,ACE2则展现出不同的预后意义。此外,ACE2还与肿瘤组织的代谢和免疫微环境密切相关。体外实验表明,ACE2在MDA-MB-231细胞中低表达,并可能通过下调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来抑制细胞的进展。研究结果提示,ACE2在乳腺癌中低表达,与患者的预后及代谢和免疫微环境密切相关,其可能是通过MMP2途径抑制TNBC细胞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高糖环境下,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刺激间充质干细胞(MSC)上清液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增殖和趋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高糖MSC培养基条件下,100μg/LMnSOD刺激的MSC为实验组,未刺激的MSC为对照组,添加Akt阻断剂5μmol/L.Tricirlbine为Akt阻断剂组,利用各组条件培养基在高糖1640培养基条件下,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使用MTr法观察各条件培养基对HUVEC增殖的影响,并利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对HUVEC的趋化情况进行评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SC实验组条件培养基促进HUVEC增殖;但是Akt阻断剂组HUVEC增殖能力降低;MSC实验组条件培养基作用的HUVEC趋化活动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但MSC实验组HUVEC趋化活动在Akt阻断剂组明显被抑制;MSC实验组条件培养基中VEGF含量比对照组明显提高。结论高糖条件下MnSOD可以通过刺激间充质干细胞旁分泌VEGF等细胞因子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趋化等能力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阐明Casitas B系淋巴瘤(CBL)蛋白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MCF7常规培养,实验分为NC组、过表达CBL组和siNC组、siCBL组,采用克隆形成法和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伤口愈合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过表达(沉默)CBL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验证CBL对乳腺癌细胞周期进程、细胞周期标志物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影响;罗丹明标记的鬼笔环肽染色细胞骨架观察CBL对细胞丝状伪足数量的影响。采用IP-质谱法筛选CBL的相互作用蛋白并确定NCK2为研究对象。实验分为CBL组、NCK2组、CBL+NCK2组,通过免疫共沉淀(IP)和免疫荧光共定位实验验证CBL与NCK2蛋白互作情况。通过环己酰亚胺追踪实验和泛素化实验检测CBL对NCK2蛋白稳定性和泛素化的影响。采用CCK-8和Transwell实验检测NCK2对CBL介导的乳腺癌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过表达CBL组的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显著降低(P<0.05);沉默CBL组的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显著增加(P<0.01)。沉默CBL促进MCF7细胞周期G1/S转换(P<0.05)。过表达CBL下调乳腺癌细胞周期相关蛋白 CDK2/4(P<0.01)、Cyclin A2/B1/D1/D3/E2(P<0.05)、EMT 相关蛋白 Snail、N-Cadherin、Claudin-1(P<0.05),同时上调E-Cadherin(P<0.05);沉默CBL上调乳腺癌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DK2/4/6(P<0.05)、Cyclin A2/B1/D1/D3/E2(P<0.05),EMT相关蛋白Snail、Vimentin、Claudin-1(P<0.05),同时下调E-Cadherin(P<0.05)。过表达CBL使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中丝状伪足数量减少;沉默CBL使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丝状伪足数量增加。NCK2与CBL相互作用。过表达CBL抑制NCK2蛋白稳定性(P<0.05),并促进其泛素降解(P<0.01)。过表达NCK2能够逆转CBL介导的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抑制作用(P<0.01)。结论 CBL可通过泛素化降解NCK2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转染聚磷脂酰肌醇4-磷酸酶Ⅱ(INPP4B)基因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反转录PCR法、Western blotting印迹法检测INPP4B在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中的表达;通过慢病毒转染,使MDA-MB-231细胞表达INPP4B;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转病毒后MDA-MB-231细胞INPP4B mRNA的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ting印迹法检测转病毒后MDA-MB-231细胞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 (p-AKT)以及INPP4B的蛋白表达。CCK-8法、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转病毒后MDA-MB-231细胞增殖、凋亡及周期分布。结果 INPP4B在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中低表达;慢病毒转染使MDA-MB-231细胞INPP4B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上调,p-AKT蛋白的表达降低;转病毒后MDA-MB-231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并阻滞于G0/G1期。结论 INPP4B基因能明显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的增殖,并可通过影响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特立帕肽对高糖微环境下小鼠胚胎成骨细胞(MC3T3-E1)分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MC3T3-E1细胞分为正常糖组(NG,5.5 mmol/L葡萄糖)、NG+特立帕肽组(5.5 mmol/L葡萄糖+10 nmol/L特立帕肽)、高糖组(HG,25 mmol/L葡萄糖)、HG+特立帕肽组(25 mmol/L葡萄糖+10 nmol/L特立帕肽)和HG+特立帕肽+PKA抑制剂组(25 mmol/L葡萄糖+10 nmol/L特立帕肽+20μmol/L H-89)。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ELISA实验检测各组cAMP水平;试剂盒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茜素红染色检测细胞矿化结节生成情况;鬼笔环肽染色后观察细胞骨架;Real-time PCR检测细胞中PKA、CREB、RUNX2和Osx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各组细胞增殖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G组相比,NG+特立帕肽组细胞cAMP水平升高(P<0.05),ALP活性增强(P<0.05),茜素红矿化结节生成能力增强(P<0.05),细胞骨架清晰程度有所提升,PKA、CREB、R...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三阴性乳腺癌肿瘤干细胞的调控作用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Oncomine数据库、UALCAN数据库及Human Protein Atlas数据库分别验证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VEGF表达与不同分子亚型的关系,利用在线数据库分析VEGF的表达情况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选取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加入外源性hVEGF165通过体外微球形成实验观察体外成球能力,并利用Western blot、RT-qPCR等方法检测肿瘤干细胞相关标志物CD44、c-Myc、Nanog、ALDH1的表达以及相关通路的激活情况。结果 利用Oncomine、UALCAN、HPA数据库分析显示,VEGF在乳腺癌中表达较癌旁组织增高(P<0.0001),其表达与分子亚型相关,三阴性乳腺癌中VEGF表达显著升高。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结果提示高表达VEGF的乳腺癌患者预后更差,总生存期OS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与VEGF低表达患者相比,VEGF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无远处转移生存期以及复发后生存期均显著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体外实验发现加入外源性的hVEGF165后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成球能力显著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9)。Western blotting、RT-qPCR结果表明乳腺癌MDA-MB-231微球体中VEGF/NRP-1及肿瘤干细胞相关标志物CD44、Nanog、c-Myc的表达量显著升高。加入外源性的hVEGF165促进了肿瘤干细胞相关标志物CD44、c-Myc、Nanog及ALDH1的表达,而CD24的表达量则显著下降,上述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Western blotting实验提示加入外源性的hVEGF165能够激活三阴性乳腺癌细胞ERK/MAPK通路。 结论 VEGF可能通过激活ERK/MAPK通路促进了三阴性乳腺癌肿瘤干细胞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PDTC联合紫杉醇降低MDA-MB-231细胞增殖侵袭能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联合紫杉醇(Paclitaxel)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MTT及FCM法测定细胞增殖和周期变化,RT-PCR检测细胞NF-κB p65 mRNA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NF-κB p65、MMP-9及TIMP-1蛋白表达变化,侵袭、迁移和黏附实验测定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改变。结果PDTC联合紫杉醇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生长(P<0.05),细胞周期阻滞在G1/G0期,并可抵消紫杉醇对NF-κB的激活,使NF-κB p65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降低(P<0.05)。PDTC降低MDA-MB-231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与紫杉醇联合应用后作用增强(P<0.01)。结论PDTC联合紫杉醇能降低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PDTC抑制NF-κB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汉黄芩苷对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s)功能障碍的作用和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的损伤的影响及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 hRMECs常规培养,实验分为对照组(5 mmol/L葡萄糖)、渗透对照组(5 mmol/L葡萄糖+25 mmol/L甘露醇)、高糖组(30 mmol/L葡萄糖)、给药组(30 mmol/L葡萄糖+10、20、30、40 μmol/L汉黄芩苷)。通过CCK-8与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小管形成与单层细胞膜通透性实验分别检测细胞成管能力和细胞膜通透性,ROS、NO、GSH-ST试剂盒检测细胞氧化应激水平,qRT-PCR和ELISA试剂盒分别检测IL-1β、IL-6的表达水平和含量,Western blot检测VEGF、HIF-1α和SIRT1蛋白表达。选取4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组)、模型组(STZ组)、汉黄芩苷组(Wog组)和汉黄芩苷治疗组(STZ+Wog 组),10只/组。模型组和汉黄芩苷治疗组腹腔注射0.1 mol/L柠檬酸缓冲液(pH=4.5)溶解的STZ,剂量为60 mg/kg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对照组与单独的汉黄芩苷组给予等剂量的柠檬酸缓冲液。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 1 周后给予汉黄芩苷治疗,对照组、模型组予等量生理盐水注射,连续 6 周。比较4组大鼠视网膜组织损伤、HIF-1-α 、ROS、VEGF、TNF-α、IL-1β、IL-6水平以及sirt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糖诱导hRMECs异常增殖和迁移,提高了hRMECs小管形成能力及细胞膜通透性(P<0.05),同时高糖诱导的hRMECs炎症水平和氧化应激水平上升(P<0.05)。而与高糖组相比,汉黄芩苷可浓度依赖性抑制高糖诱导的hRMECs细胞增殖、迁移、小管形成及细胞膜通透性的增加(P<0.05),此外汉黄芩苷可降低高糖诱导的hRMECs的炎症和氧化应激水平(P<0.05)。SIRT1在高糖诱导的hRMECs中低表达,30 μmol/L剂量汉黄芩苷处理后高糖诱导的低SIRT1表达部分恢复(P<0.01),干扰SIRT1表达可逆转汉黄芩苷对高糖诱导hRMECs异常增殖、迁移、小管形成、细胞膜通透性、炎症及氧化应激的抑制作用。动物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STZ组视网膜组织厚度增加(P<0.05),而汉黄芩苷治疗后能缓解糖尿病引起的大鼠视网膜增厚(P<0.05)。同时STZ处理提高了VEGF、HIF-1α、IL-1β、IL-6 和 ROS 的水平(P<0.001),汉黄芩苷的处理降低了 STZ 诱导的大鼠视网膜损伤且上调了 SIRT1 的表达(P<0.001)。结论 汉黄芩苷通过上调SIRT1的表达缓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组成型激活信号转导激活剂3(STAT3)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作为TNBC病人靶向治疗的分子标志物的意义,探究TNBC的发病机制、指导治疗和临床预后。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TAT3基因在TNBC中的表达并解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构建STAT3-shRNA表达载体建立下调STAT3基因表达的TNBC细胞系(MDA-MB-231)。CCK-8和Transwell实验验证转染前后MDA-MB-231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差异。结果STAT3蛋白在TNBC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乳腺(P < 0.01),且在TNBC中STAT3阳性表达率与肿瘤体积、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 < 0.05~P < 0.01)。MDA-MB-231细胞转染后实验组STAT3蛋白表达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 < 0.01)。实验组细胞增殖活性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缓慢下降(P < 0.01)。实验组细胞穿过基底膜的数量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显著减少(P < 0.01)。结论STAT3-shRNA表达载体通过RNA干扰有效下调STAT3基因在TNBC中的表达。靶向STAT3-shRNA可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及促凋亡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T)HS-10296对三阴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潜在分子机制。方法 HS-10296处理MDA-MB-231细胞24、48、72 h。CCK-8法检测MDA-MB-231细胞存活率;集落克 隆法检测HS-10296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JC-1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自噬抑制剂氯喹预处理后分为不含药物的对照组、单用氯喹组、单用HS-10296(4、6 µmol/L)组和两者联合组,CCK-8法检测MDA-MB-231细胞对HS-10296的敏感性变化;Western blot分析HS-10296对MDA-MB-231细胞凋亡和自噬相关蛋白以及EGFR信号通路的影响。 结果 CCK-8和集落克隆结果显示,HS-10296对三阴乳腺癌MDA-MB-231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P<0.01),24、48、72 h的IC50值分别为8.393、2.777、2.016 µmol/L。JC-1与流式细胞术显示HS-10296可诱导细胞发生凋亡,8 µmol/L HS-10296处理后,细胞凋亡率为(21.63±2.97)%。电镜观察到经HS-10296处理后,细胞内出现自噬囊泡,使用氯喹预处理细胞后,观察到抑制自噬可增强HS-10296诱导的细胞死亡。Western blot显示经HS-10296处理后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出现活化形式,并对其底物PARP进行剪切。自噬相关蛋白轻链3B表达高于对照组(P<0.01),同时,HS-10296可抑制细胞内EGFR及AKT蛋白的磷酸 化。结论 HS-10296可通过抑制EGFR/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发生自噬和凋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siRNA抑制NBS1基因表达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构建NBS1干扰质粒和阴性空载质粒,并通过腺病毒载体感染MDA-MB-231细胞,Western印迹法明确NBS1基因受干扰情况;CCK-8法检测转染质粒后对MDA-MB-231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法检测感染后实验组和阴性对照组MDA-MB-231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Western印迹法检测结果表明实验组NBS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CCK-8实验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增殖能力受到抑制(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较阴性对照组凋亡率上升(P<0.05)。结论抑制NBS1基因的表达可以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增殖,并促进癌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