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建立一个用于评估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预后的列线图。方法 获取SEER(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数据库的6 028例PRCC患者的临床数据,并将其随机分为训练队列(n=4 220)和验证队列(n=1 808)。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来筛选与PRCC预后相关的临床病理特征。基于Cox模型,构建一个列线图预测PRCC患者的预后,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及C指数检测模型的区分度,用校准图来评估列线图的预测准确性。结果 从SEER数据库中检索到6 028例PRCC患者的数据。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诊断时的年龄、级别、肿瘤淋巴结转移分期(TNM,AJCC,第7版)、手术治疗、肿瘤数量和婚姻状况是重要的独立预后变量。将所有变量合并以建立列线图。在训练和验证队列中,列线图模型的C指数分别为0.807(95%CI=0.779~0.834)和0.800(95%CI=0.759~0.841),而AJCC TNM分期的C指数分别为0.686(95%CI=0.667~0.706)和0.668(95%CI=0.638~0.697),表明与AJCC TNM分期系统相比,列线图在训练和验证队列中都表现出了良好的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预测能力。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的生存率预测与实际生存率之间高度一致。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显示出良好的预测性能,有助于临床评估PRCC患者OS,从而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阴性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相关因素,构建列线图以预测患者生存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 (SEER)数据库提取的2 064例AFP阴性HCC患者数据,将所有患者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内部验证集,以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101例AFP阴性HCC患者作为外部验证集。将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纳入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Cox分析获得AFP阴性HCC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AFP阴性HCC患者癌症特异生存(CSS)预后列线图。采用时间依赖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校准图和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列线图的预测效能和临床实用性。将列线图所得总分进行风险分层,比较列线图和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系统的风险区分程度。结果: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出10个独立危险因素,构建AFP阴性HCC患者3、4和5年CSS预后列线图,包括患者年龄、病理分级、手术情况、放疗情况、化疗情况、肺转移情况、肿瘤大小、肿瘤T分期、肿瘤M分期和婚姻状况。3、4和5年时间依赖ROC曲线下面积(AUC),训练集分别为0.807 (95%CI:0.786~0...  相似文献   

3.
冯骎  王仙友  李伊婷  徐荣  陶逸然 《浙江医学》2021,43(22):2415-2421
目的建立肾集合管癌(CDC,又称Bellini管癌)预后列线图。方法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监测、流行病学和结局数据库中筛选出282例经病理证实为CDC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7:3的比例分为训练队列186例和验证队列96例。在训练队列中,使用单因素和Cox多因素生存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确定最优预测模型并建立预后列线图,评估预测效能。在验证队列中,采用ROC曲线和校准曲线验证列线图的准确度。采用决策曲线分析列线图的临床适用性。结果年龄、TNM分期、肿瘤直径、原发病灶是否手术、是否行化疗是CD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并纳入列线图的构建。在训练队列或验证队列中,ROC曲线及校准曲线分析显示,所建立的预后列线图具有较好的预测准确度(均AUC>0.7),且列线图预测的生存率与实际生存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决策曲线分析显示所建立的列线图在CDC患者预后预测方面具有潜在的临床适用性。本研究所建立的CDC预后列线图可通过https://chingfeng.shinyapps.io/DynNomappCDC/在线访问并使用。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CDC预后列线图(包括年龄、TNM分期、肿瘤直径、原发病灶是否手术、是否行化疗等因素)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及临床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成人脑室胶质瘤(adult ventricle glioma, AVG)患者的预后因素,进一步构建和评价预后列线图模型,为该类患者的临床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方法   本研究纳入SEER数据库(1973–2016)中经组织学明确诊断的AVG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按2∶1比例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进行分析。使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Cox回归分析确定总生存(OS)和癌症特异性生存(CS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合患者基本特征,分别构建训练集中针对OS率和CSS率的生存相关列线图预测模型,再依次通过训练集和验证集进行模型的内部交叉验证和外部验证。C指数(C-index)用来评估列线图模型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校准图用来评估训练集和验证集中预测值和观察值之间的一致性。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69例AVG患者,其中男性218例,女性151例,所有患者中位年龄为53岁。根据WHO分级,66例(17.9%)为Ⅱ级胶质瘤,73例(19.8%)为Ⅲ级胶质瘤,230例(62.3%)为Ⅳ级胶质瘤。根据手术切除程度,59 例(16.0%)为肿瘤全切,145例(39.3%)为次全切或部分切除。所有患者中,167例(45.3%)术后接受了放疗,143例(38.8%)术后接受了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 (n=246) 和验证集(n=123),训练集和验证集之间的基本临床特征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集中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肿瘤分级III级和Ⅳ级、未接受放疗均是OS和CSS的独立预后因素。在训练集中,使用5个变量(年龄、性别、WHO 分级、手术和放疗)分别构建用于预测术后6个月、1年和2年OS率和CSS率的列线图模型。训练集内部交叉验证结果显示,OS率和CSS率的C指数分别为0.758和0.765;验证集外部验证结果显示,OS率和CSS率的C指数分别为0.733和0.719。训练集中6个月、1年和2年OS率的校准图均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而在验证集中一致性相对较低。6个月、1年和2年CSS率的校准图与OS率校准图具有相似的结果。   结论   OS率和CSS率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中等可靠的预测效能,可为临床医生简易评估AVG患者的生存概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确定室管膜瘤(ependymoma, EPN)术后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s,IPF)进而对患者的癌症特异性生存率(cancer-specific survival, CSS)进行预测。方法 基于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 seer)数据库,从中检索893例EPN术后患者的详细临床数据和随访信息,确定这些患者的IPF并构建预测CSS的列线图,对该列线图进行外部和内部验证。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评价列线图。结果 使用列线图预测室管膜瘤患者术后3、5、10年CSS,其曲线下面积(AUC)在训练组中分别为0.766、0.741和0.679,在验证组中分别为0.725、0.759和0.638。校准曲线显示,实际观察结果一致性良好。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随着风险的增大,患者的预后变差。结论 确定了影响室管膜瘤术后患者预后的IPF,建立了估计患者术后3、5、10年CSS的列线图。该图可作为临床医生预测EPN患者手术后死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系统性炎症指标,构建列线图评估心力衰竭患者不良结局的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430例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n=286)和验证组(n=144),采用COX回归分析筛选心力衰竭预后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使用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的预测准确性,使用决策曲线分析(DCA)和 Kaplan-Meier 曲线评估列线图的临床实用性。结果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3)、体质量指数(BMI,P=0.002)、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P<0.001)、高血压(P=0.004)、淋巴细胞计数(P<0.001)、血小板淋巴细胞计数(PLR,P=0.007)、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NLR,P<0.001)和系统炎症反应指数(SIRI,P<0.001)是心力衰竭的独立预后因子。利用这些预后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结果显示其预测性能良好:在建模组和验证组中,列线图C指数分别为0.719 (95% CI: 0.680~0.758)和0.732 (95% CI: 0.693~0.771)。校准曲线显示,该模型在预测HF患者的不良结局方面(心血管再入院或全因死亡)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联合系统性炎症指标和传统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在HF患者不良结局预测方面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影响胃癌肝转移(gastric cancer liver metastasis,GCLM)患者预后因素,建立预后列线图并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方法 从SEER(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数据库中收集GCLM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患者肿瘤特异性生存期(cancer-specific survival,CSS)的预后因素。建立预后列线图并进行危险分层。通过C指数 (C-index)、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对列线图进行评估。结果 肿瘤部位、肿瘤直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肝外转移、化疗及原发肿瘤是否手术是影响CSS的独立预后因素(P均<0.05)。训练组、内部验证组及外部验证组的C指数分别为0.720、0.724和0.711,均高于TNM分期系统(C指数为0.557)。校准曲线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有较高的预测质量。此外,列线图对不同风险患者的预后有显著的辨别能力。结论 与传统的TNM分期系统比较,列线图能可靠的预测GCLM患者的CSS,且可以成功区分高、中和低危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急性肺损伤(ALI)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其死亡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分别收集MIMIC-III数据库325例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38例ALI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预测死亡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短期可能死亡的列线图模型。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入院首日最低收缩压降低、血乳酸和凝血酶原时间(PT)升高等均为老年ALI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均P<0.05);通过上述变量构建列线图模型,内部验证列线图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12(95%CI=0.656~0.767),外部验证列线图AUC为0.753(95%CI=0.671~0.836),内部与外部校准曲线均接近标准曲线。结论:本列线图模型可用于老年ALI患者预后评估,且具有良好的校准度与区分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不同阶段COVID-19患者肺部病变变化,利用CT影像学特征建立列线图模型,探讨其预测病变是否进展的效能。【方法】对136例新冠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均经2次以上CT扫描。这些患者数据被分成三个队列(训练队列,以及验证队列1和2)。训练队列中的患者根据发热症状开始至首次CT的时间分为三组,分析比较各组之间临床表现和CT特征。根据患者的CT特征构建了一个预测疾病进展的列线图,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训练队列包括41名患者。根据三个CT特征:不规则条索影、充气支气管征和不规则形态病灶的比例≥50%,生成了预测疾病进展的列线图,AUC(95%CI)=0.906(0.817,0.995)。训练队列的C指数为0.906,内部验证的C指数为0.892。验证队列1(34例):AUC(95%CI)=0.889(0.793,0.984);验证队列2(61例):AUC(95%CI)=0.876(0.706,1.000)。校准曲线表明,列线图预测值与观测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基于CT影像组学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可以预测患者肺部病灶的转归,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根据新冠肺炎患者的CT...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构建乳腺恶性分叶状肿瘤(MPT)预后列线图,并验证其效能。预测MPT患者1、3和5年生存率。方法 以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监测、流行病学和结局(SEER)数据库中2004—2015年有完整数据记录的508例MPT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建模组(356例)和验证组(152例),对建模组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将预后指标纳入列线图的构建并检验模型的准确性。结果 列线图模型共纳入年龄、肿瘤大小、肿瘤级别、N分期、M分期5个预后影响因素,建模组与验证组的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845(95%CI:0.802~0.888)和0.784(95%CI:0.688~0.880)。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可对乳腺恶性分叶状肿瘤患者1、3和5年生存率做出较准确的评估,为患者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nomogram for predicting the distant metastasis risk of 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 (pNETs) in elderly patients.Methods We extracted data of patients with diagnosis of pNETs at age ≥65 years old between 1973 and 2015 from the 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 (SEER) database. All eligible patients were divided randomly into a training cohort and validation cohort. Uni- and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on the training cohort to identify independent factors for distant metastasis. A nomogram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using rms packages of R software, and was validated internally by the training cohort and externally by the validation cohort using C-index and calibration curves. Results A total of 411 elderly patients were identified, of which 260 were assigned to training cohort and 151 to validation cohort.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es indicated the tumor site (body/tail of pancreas: odds ratio [OR]=2.282;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1.174 – 4.436, P<0.05), histological grade (poorly differentiated/undifferentiated: OR=2.600, 95% CI: 1.266–5.339, P<0.05), T stage (T2: OR=8.913, 95% CI: 1.985–40.010, P<0.05; T3: OR=11.830, 95% CI: 2.530–55.350, P<0.05; T4: OR=68.650, 95% CI: 8.020–587.600, P<0.05), and N stage (N1: OR=3.480, 95% CI: 1.807–6.703, P<0.05) were identified as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distant metastasis of pNETs in elderly. The nomogram exhibited good predicting accuracy, with a C-index of 0.809 (95% CI: 0.757 – 0.861) in internal validation and 0.795 (95% CI: 0.723 – 0.867) in external validation, respectively. The predicted distant metastasis rates were in satisfactory agreement with the observed values by the calibration curves. Conclusion The nomogram we established showed high discriminative ability and accuracy in evaluation of distant metastasis risk in elderly pNETs patients, and coul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individualized tumor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decision in elderly pNETs patients.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美国流行病学监测和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构建老年鼻咽癌患者(≥60岁)生存预后风险预测列线图,预测老年鼻咽癌患者的总生存率,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数据库中提取2004-2015年期间的老年鼻咽癌患者共1 366例,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比化生性乳腺癌(MpBC)与浸润性导管癌(IDC)的预后因素,明确全乳切除术后放疗(PMRT)对MpBC患者的总生存(OS)及乳腺癌特异性生存(BCSS)影响。方法 从SEER数据库筛选1998~2016年符合病理诊断、≥18岁并行乳腺癌根治术的女性MpBC和IDC 患者,且无远处转移及第二原发癌, 共纳入31 982例患者。研究终点是OS和BCSS,亚组包括MpBC/PMRT组(308例)、MpBC/No PMRT组(629例)和IDC/PMRT组(31 045例)。比较组间基线特征,并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回归模型分析比较MpBC的预后影响因素及各亚组的OS和BCSS。结果 在所有MpBC患者中,年龄≥50岁(81.2%)、病理分级Ⅲ级(68.0%)、ER阴性(75.9%)、PR阴性(79.8%)、T2~3(71.3%)、N0~1(85.6%)患者占比大。年龄、肿瘤T分期、N分期、PMRT、是否化疗与MpBC的OS显著相关(P<0.05),而病理分级、ER、PR状态与MpBC的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MpBC/PMRT组OS(HR 1.394,95%CI:1.125~1.727,P<0.05)、BCSS(HR 1.390,95% CI:1.074~1.800,P<0.05)优于MpBC/No PMRT组,而其OS(HR 1.626,95%CI:1.386~1.908,P<0.001)、BCSS(HR 1.710,95% CI:1.418~2.062,P<0.001)显著劣于IDC/PMRT组。结论 MpBC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点,年龄、肿瘤T分期、N分期、放疗及化疗是其预后影响因素;PMRT可改善MpBC患者的OS及BCSS。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结直肠间质瘤预后相关因素,并通过列线图预测该肿瘤生存概率,为指导临床评估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 SEER)数据库获取1992年1月至2015年12月结直肠间质瘤临床病理及预后相关资料,对入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将分析得到的独立预后因素绘制成列线图,之后采用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预测生存准确性.结果: 546例结直肠间质瘤患者被纳入研究.中位发病年龄64岁,区域淋巴结转移率9.4%.546例患者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发病年龄 > 64岁,未婚/离婚,结肠间质瘤(与直肠间质瘤相比),非手术治疗,组织分化级别高,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具有更差的肿瘤特异性生存和总生存(P均<0.05), 美国东部地区诊治患者比西部地区患者具有更长的总生存时间(P = 0.027),以上独立预后因素预测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C指数分别为0.76(95%CI: 0.72-0.80)和0.75(95%CI: 0.72-0.78).在174例组织分化级别和肿瘤部位明确的患者中,影响肿瘤特异性生存和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为年龄,组织分化级别和是否行手术治疗(P均<0.05),而肿瘤部位仅与肿瘤特异性生存显著相关(P = 0.041),未证实与总生存显著相关(P = 0.057),采用这4个预后影响因素预测546例患者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C指数分别是0.71(95%CI: 0.66-0.75)和0.73(95%CI: 0.70-0.77), 能较准确预测结直肠间质瘤患者总生存率.结论: 结直肠间质瘤预后受多个临床病理因素影响,列线图能为预测结直肠间质瘤患者生存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确定皮肤Merkel细胞癌的预后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经手术切除的Merkel细胞癌患者的肿瘤特异性生存率。 方法 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监测、流行病学、结果(SEER)数据库中收集1 271例患者,按7∶3比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建模组(891例)和验证组(380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预后影响因素,并将这些因素用于构建Merkel细胞癌患者的肿瘤特异性生存率的列线图。通过一致性指数(C-index)、曲线下面积(AUC)和校准曲线评价Cox比例风险模型的区分度和一致性,最后将模型的预测效果和传统TNM分期系统进行对比。 结果 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肿瘤大小、N分期、M分期和癌症特异性生存率相关,而种族、婚姻状况和放疗对肿瘤特异生存率没有显著影响。利用上述预后因素构建的列线图表现出比传统TNM分期更好地预测效果:建模组使用新模型预测,C指数为0.761,而使用TNM分期系统的C指数为0.711;新模型的AUC在建模组和验证组中均高于TNM分期。同时,2组的校准曲线一致性良好。 结论 本次构建的列线图在预测经手术切除的Merkel细胞癌患者生存率方面的效果优于第8版TNM分期系统,有助于临床医师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估及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考察年龄对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 方法 登陆监测、流行病学及最终结果(SEER)登记系统,查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所有SCLC病例(n=17 237)。青年组定义为年龄≤49岁的患者(n=733),中年组定义为50~64岁的患者(n=6 332),老年组定义为年龄≥65岁的患者(n=10 172)。分析各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获取肿瘤特异性生存(CSS)等数据,应用Kaplan-Meier法及多变量Cox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CSS缩短(χ2=342.08, P<0.001),其中青年组患者的OS(χ2=203.90, P<0.001)和CSS(χ2=160.50, P<0.001)均提高。中年组风险比(HR)为1.177(95%CI:1.068~1.296, P=0.001),老年组HR为1.643(95%CI:1.495~1.807, P<0.001)。在Ⅰ期(P=0.015)、Ⅲ期(P<0.001)、Ⅳ期(P<0.001)或接受非手术治疗(P<0.001)的患者中,年龄越小,CSS越具优势。 结论 年龄≤49岁的SCLC患者较更年长患者具有生存优势;在Ⅲ期及接受非手术治疗的患者中,年龄具有较明确的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手术后患者中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与ccRCC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4年1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或部分肾切除术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收集到342例ccRCC患者,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以及治疗前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合并MetS组及未合并MetS组,对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肿瘤特异性生存期(cancer-specific survival,CS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进行单变量Cox回归分析与亚组分析。对两组患者以及各亚组的OS、CSS以及PFS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单变量Cox回归分析发现,MetS是ccRCC术后OS [风险比(hazard ratio,HR)=0.551,95%CI:0.321~0.949,P=0.031]、CSS(HR=0.460,95%CI 0.234~0.905,P=0.025)以及PFS(HR=0.585,95%CI:0.343~0.998,P=0.049)的保护因素。在肿瘤直径≤4 cm的亚组,MetS与术后OS(HR= 0.857,95%CI:0.389~1.890,P=0.702)、CSS(HR=1.129,95%CI:0.364~3.502,P=0.833)以及PFS(HR=1.554,95%CI:0.625~3.864,P=0.343)无明显相关性。在肿瘤直径>4 cm的亚组,MetS是ccRCC术后OS(HR=0.377,95%CI:0.175~0.812,P=0.013)、CSS(HR=0.280,95%CI:0.113~0.690,P=0.006)以及PFS(HR=0.332,95%CI:0.157~0.659,P=0.002)的保护因素;肥胖是术后CSS(HR=0.464,95%CI:0.219~0.981,P=0.044)和PFS(HR=0.445,95%CI:0.238~0.833,P=0.011)的保护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合并MetS较未合并MetS的患者术后远期生存更佳,二者OS(P=0.029)、CSS(P=0.021)以及PFS(P=0.04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对肿瘤直径≤4 cm的亚组,合并MetS与未合并MetS的ccRCC患者术后OS(P=0.702)、CSS(P=0.833)以及PFS(P=0.33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肿瘤直径> 4 cm的亚组,合并MetS的患者OS(P=0.010)、CSS(P=0.003)以及PFS(P=0.001)均高于未合并MetS的患者。结论: MetS是ccRCC患者术后OS、CSS和PFS的保护因素,该现象在肿瘤直径>4 cm亚组中更为显著;MetS的组分中肥胖与ccRCC术后OS以及CSS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结直肠间质瘤预后相关因素,并通过列线图预测该肿瘤生存概率,为指导临床评估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 SEER)数据库获取1992年1月至2015年12月结直肠间质瘤临床病理及预后相关资料,对入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将分析得到的独立预后因素绘制成列线图,之后采用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预测生存准确性.结果: 546例结直肠间质瘤患者被纳入研究.中位发病年龄64岁,区域淋巴结转移率9.4%.546例患者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发病年龄 > 64岁,未婚/离婚,结肠间质瘤(与直肠间质瘤相比),非手术治疗,组织分化级别高,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具有更差的肿瘤特异性生存和总生存(P均<0.05), 美国东部地区诊治患者比西部地区患者具有更长的总生存时间(P = 0.027),以上独立预后因素预测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C指数分别为0.76(95%CI: 0.72-0.80)和0.75(95%CI: 0.72-0.78).在174例组织分化级别和肿瘤部位明确的患者中,影响肿瘤特异性生存和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为年龄,组织分化级别和是否行手术治疗(P均<0.05),而肿瘤部位仅与肿瘤特异性生存显著相关(P = 0.041),未证实与总生存显著相关(P = 0.057),采用这4个预后影响因素预测546例患者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C指数分别是0.71(95%CI: 0.66-0.75)和0.73(95%CI: 0.70-0.77), 能较准确预测结直肠间质瘤患者总生存率.结论: 结直肠间质瘤预后受多个临床病理因素影响,列线图能为预测结直肠间质瘤患者生存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