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腹壁下动脉超声探查在腹股沟疝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壁下动脉超声探查在腹股沟疝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用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探查105例腹股沟疝患者的双侧腹壁下动脉,并根据疝囊颈和疝囊位于腹壁下动脉内侧还是外侧确定患者为直疝抑或斜疝。结果 (1)102例患者的腹壁下动脉超声探查能清楚显示,另3例显示不清;(2)根据超声探查结果诊断16例患者为直疝,86例为斜疝,与手术结果相符。结论 腹壁下动脉超声探查是鉴别诊断腹股沟直疝、斜疝一种简便、准确、可行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不同类型腹股沟疝患者的超声声像特征,分析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腹股沟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期间万宁市人民医院超声科收治的65例腹股沟疝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55例,女性10例;年龄5~78岁,平均年龄(52.35±8.24)岁。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高频超声及CDFI检查,并与手术病理检查对照。 结果65例腹股沟疝患者中,直疝5例,易复性疝50例,难复性疝3例,嵌顿性疝5例,绞窄性疝2例。超声声像图显示,直疝患者局部腹壁无明显变化,层次清晰囊内可见少量液性暗区,经CDFI可见少量血流信号;易复性疝、难复性疝患者腹股沟管扩张,内可见肠管、大网膜回声,肠壁层次清晰,无增厚,大网膜网格状囊实性相间杂乱回声或不均匀实性回声,经CDFI可见多个长条状和(或)短棒状的彩色血流信号;嵌顿性疝患者腹股沟、阴囊、大阴唇内可见实性类圆形回声团块,边界清晰,肠壁增厚,回声减低,经CDFI可见血流信号明显减少,团块内可见少许散在的点状血流信号;绞窄性疝患者疝囊内可见渗出的液性暗区,肠壁明显增厚,回声极低,经CDFI可见血流信号急剧减少或消失。以手术病理检查为"金标准",超声诊断腹股沟疝的灵敏度为96.72%(59/61),特异度为75.00%(3/4),准确率为95.38%(62/65),误诊率为3.08%(2/65),漏诊率为1.54%(1/65);诊断直疝、易复性疝、难复性疝、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的符合率分别为80.00%(4/5)、100%(50/50)、66.67%(2/3)、80.00%(4/5)和100.00%(2/2)。超声测量直疝、易复性疝、难复性疝、嵌顿性疝、绞窄性疝的疝环内径与手术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6,1.435,0.878,0.376,0.784;P>0.05)。 结论高频超声及CDFI检查对诊断不明确的腹股沟疝患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作为临床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腹股沟疝修补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于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高频超声检查,再行腹股沟疝修补术。比较高频超声与手术结果的一致性,及两种检查的差异和准确性。 结果经过手术证实,在120例患者中,一共有132处病灶。腹股沟疝有125个,非腹股沟疝有7个。高频超声显示一共有144处病灶,病灶为疝的共有136个,分别为直疝20个,斜疝116个;两种结果中,易复疝、难复性疝和嵌顿性疝数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超声出现误诊病灶为12个(8.33%),漏诊病灶为1个(0.69%),高频超声病灶检出和手术结果一致性较强。 结论高频超声在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前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一致性较高,具有较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精索静脉曲张(varicocele VC)是男性不育的常见原因,单纯依靠临床病史及触诊进行诊断,常缺乏准确的客观标准.为此,我们对临床拟诊为VC的35例患者行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以探讨二维超声及CDFI对VC的诊断价值,以期对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侧腹股沟疝及其相关临床问题,精索脂肪瘤在双侧腹股沟斜疝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总结统计武汉市普仁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96例双侧腹股沟疝患者临床资料,并分为两组,一组为同期发现双侧腹股沟疝并手术患者82例(85.4%);另一组为行单侧手术后再发另一侧并行手术患者14例(14.6%),术中发现双侧均存在精索脂肪瘤患者62例,常规行双侧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Lichtenstein术),术中重建内环口及切除脂肪瘤。结果术中发现脂肪瘤约(1~4)枚/人,脂肪瘤瘤体直径1~6 cm。术后行病检32例,病理类型:脂肪瘤28例、血管脂肪瘤3例以及脂肪瘤样增生1例。术后随访1~24个月,无疝复发。结论精索脂肪瘤可致内环口扩大,在腹股沟斜疝形成因素中占重要意义。精索脂肪瘤多呈对称性生长,针对BMI偏高、特别站立后下腹部脂肪堆积明显的单侧腹股沟疝患者,术前应尽力发现对侧隐匿性疝的存在;单侧腹股沟疝术中存在精索脂肪瘤的对侧出现腹股沟疝的概率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老年腹股沟斜疝、直疝及股疝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在庐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40例诊断为腹股沟疝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接受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经手术探查,分析斜疝、直疝及股疝的不同超声影像表现,对比分析超声检出率与准确率。 结果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直疝所占比例为15.94%;其中斜疝所占比率最多为78.26%,股疝所占比率为5.80%。所有患者经手术验证:腹股沟直疝的准确率为100%;腹股沟斜疝中,易复性疝准确率为97.78%,难复性疝为100%,嵌顿性疝为100%,绞窄性疝为100%,股疝为100.00%。所有病例超声检测准确率为98.57%。 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老年腹股沟斜疝、直疝及股疝中的诊断价值较高,能有效对腹外疝的分型做出准确判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高源  杨成梁  赵玥 《浙江创伤外科》2023,(11):2183-2185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双体位扫查中应用低频与高频探头在腹股沟疝患者术前的诊断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52例于本院进行治疗的腹股沟区域疼痛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双体位扫查、高低频探头检查和手术病理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案的具体检出情况,以手术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双体位扫查应用低频探头检查和高频探头检查的诊断准确率、kappa一致性和诊断效能。结果 手术病理结果显示所有患者中直疝28例、斜疝22例、非腹股沟疝2例。应用低频探头检查诊断腹股沟疝25例,其中直疝13例,斜疝12例,诊断腹股沟疝的kappa值为0.038,灵敏度为51.02%,特异度为66.67%。应用高频探头检查诊断腹股沟疝45例,其中直疝25例,斜疝20例,诊断腹股沟疝的kappa值为0.565,灵敏度为91.84%,特异度为100.00%。两种检测方法的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探头诊断的灵敏度较低频探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双体位扫查应用高频探头检查诊断直疝和斜疝的准确率为88.46%较低频探...  相似文献   

8.
重视超声诊断在疝和腹壁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超声诊断是一项无创伤、无辐射、无不良反应且经济、便捷的检查技术。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超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医学各领域。超声诊断腹股沟疝具有特异性,是一系列影像学检查中的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原发性腹壁疝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超声与手术对照的37例原发性腹壁疝的超声表现,根据欧洲疝学会分类法,分为中线上的上腹部疝和脐疝以及侧线上的半月线疝和腰疝. 结果 手术确诊的36例原发性腹壁疝,超声诊断34例,假阴性2例,假阳性1例,超声诊断率为91.89%.36例原发性腹壁疝(腹壁非切口疝),其中上腹部疝14例,脐疝15例,半月线疝5例,腰疝2例. 结论 超声检查可明确原发性腹壁疝的发生部位、缺损范围和疝囊大小以及病理阶段,对不典型腹壁疝明显优于临床诊断,超声检查对腹壁非切口疝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开放腹股沟疝修补术中整体式精索游离与分离式游离两种方法的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及陕西省森工医院收治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精索游离方式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42例,采用整体式精索游离;对照组38例,采用分离式游离。全部患者在局部麻醉下行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指标。 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发生率、血清肿等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2组患者均无复发病例。 结论整体式精索游离与分离式精索游离都是安全、有效的,整体式精索游离基于膜解剖基础,具有损伤小,不破坏精索整体结构,分离式精索游离虽然破坏了提睾肌的整体结构,在严密止血及神经保护后,术中出血及术后出现区域内感觉异常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二者均具有借鉴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精索肥厚型腹股沟斜疝患者行无张力修补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元江县中医院收治的精索肥厚型腹股沟斜疝患者66例,均应用聚丙烯补片行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40~50 min,平均(40±5)min,住院时间4~7 d,平均(5.0±1.5)d.术后出现尿潴留4例,行留置导尿处理;浆液性水肿1例,2个月左右自行消失;慢性疼痛、异物感3例,无补片取出患者.术后随访3~12个月,无复发.结论 精索肥厚型腹股沟斜疝采用聚丙烯补片行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安全、有效、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了解成人腹股沟区面积与患者基本特征(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BMI指数)以及腹股沟疝发病的关系,寻找预防腹股沟疝发生的方法。方法 分析2013年1~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在彩色超声引导下测量238例腹股沟疝和非疝患者腹股沟区的三条边长,用海伦公式计算腹股沟区的面积,分析其与患者基本特征和腹股沟疝发病的关系。结果 全部患者患侧腹股沟区面积大于健侧(t=2.30,P=0.02)。腹股沟疝患者腹股沟区面积大于正常对照患者(t=2.63,P=0.009)。男性疝患者腹股沟区面积大于正常对照男性患者(t=5.58,P=0.000)。女性疝患者腹股沟区面积大于女性对照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0,P:0.20)。女性腹股沟区面积显著大于男性(t=7.20,P=0.000)。全部患者腹股沟区面积与年龄呈正相关(r:0.237,P=0.000)。男性患者腹股沟区面积与身高无相关性(r=-0.04,P=0.50),与体质量(r=-0.15,P=0.015)和BMI呈负相关(r=-0.16,P=0.009)。结论 成人腹股沟区面积与性别、年龄相关。男性腹股沟区面积与体质量和BMI显著呈负相关,腹股沟区面积越大,发生腹股沟疝的危险性越高,适当健体增肥可能有助于预防腹股沟疝。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laparoscopic totally extra-peritoneal,TEP)与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127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行TEP术式患者68例(TEP组),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59例(平片式组)。比较2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恢复、并发症以及复发率,并评价2种修补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TEP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时间以及恢复正常活动所需时间均明显低于平片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TEP治疗腹股沟疝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疝囊充气造影螺旋CT检查对腹股沟疝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例腹股沟斜疝和1例膀胱滑疝患者,实施气腹造影螺旋CT扫描检查,分析影像特点,进行术前预判。结果2例腹股沟斜疝清晰显示出卵圆形充气疝囊以及疝囊颈的大小和长度等特征。1例膀胱滑疝见部分膀胱组织突向疝囊内,无充气疝囊显示。所有患者影像结果和手术所见完全一致。结论气腹疝囊造影螺旋CT检查不必待疝内容物充填疝囊后即可作出临床诊断,较传统的液体疝囊造影,敏感性好且干扰少,成像质量高,有助于术前疝分型的规范判别,并有望在早期疝,隐匿性疝等缺乏明确体征患者的诊断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