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在小儿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2月应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患者295例临床资料,观察术前、术中诊断符合情况、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感染、积液、疼痛)及复发情况。结果手术全部成功,无中转开放均治愈出院,住院时间1~4d,术后随访6~18个月,无复发及感染病例。结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在小儿腹股沟疝治疗中具有手术时间短,疗效确切,复发率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单孔法腹腔镜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手术方法、疗效及优缺点。方法:74例腹股沟疝婴幼儿行单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其中单侧斜疝68例,双侧斜疝6例。结果:74例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单侧疝15min,双侧疝25min,术后平均15d出院,无并发症和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简单易行、安全有效,单孔法更加微创,但须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价值及手术方法、优缺点。方法:对比分析843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腹腔镜组)与519例传统开放疝囊高位结扎术(开放组)的临床资料,观察两组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隐匿疝的发现、麻醉安全性、术后并发症及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两组患儿均治愈。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隐匿疝的发现、麻醉安全性及术后并发症明显优于开放组,住院费用略高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复发1例,复发率0.1%;开放组复发11例,复发率2.1%。结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操作简单、患者创伤小、术后康复快、麻醉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等明显优势,术中可及时发现并同时处理对侧隐匿疝、双侧疝。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疝针法在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9月陕西省铜川市人民医院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307例资料,依手术方法分为双疝针组及常规组。双疝针组患儿行双疝针法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158例;常规组行常规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149例。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及术后6个月内复发率。 结果2组术中出血量均较少(<10 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手术时间:双疝针组(8.07±2.51)min明显短于常规组(18.12±7.9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双疝针组1.89%(3/158)较常规组2.68%(4/1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内疝复发率:双疝针组0.63%(1/158)较常规组1.34%(2/1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发生。 结论双疝针手术相对于常规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操作简单,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对儿童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广东省清远市第二人民医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224例腹股沟疝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腹腔镜组及传统组,每组患儿112例,分别行腹腔镜下、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比较二组患儿手术情况、并发症及随访复发、切口瘢痕情况。结果腹腔镜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住院时间低于传统组,其治疗费用高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3%,低于传统组的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阴囊血肿、鞘膜积液发生率均低于传统组,其戳孔处血肿发生率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患儿均获得有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1.4±2.8)个月,腹腔镜组患儿瘢痕率、复发率均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等多种优势,且能够保持较高的安全性及美观度,较传统术式体现了巨大优势,可作为儿童腹股沟疝的首选术式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制穿刺带线针辅助单孔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中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47例小儿腹股沟疝患者资料,其中23例行自制穿刺带线针辅助单孔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腹腔镜组),采用全身麻醉;24例行传统开放性疝囊高位结扎术(开放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腹腔镜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与开放组比较,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缩短(8.26 min vs.36.54 min),术中出血量降低(0.63 m L vs.4.15 m L)、术后住院时间减少(1.39 d vs.3.75 d),但住院费用增加(6 682.18元vs.4 385.93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腔镜组无术后并发症,开放组术后发生并发症5例,其中阴囊血肿3例,皮下血肿2例,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 vs.20.8%,P0.05)。两组随访期间均无复发病例。结论:自制穿刺带线针辅助下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安全有效、具有微创、无明显瘢痕、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2年2月对58例小儿腹股沟斜疝行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资料。结果58例患儿均在单孔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一侧手术时间8~12min,平均10min;两侧16~25min,平均20min。手术当日即可下床和进食,次日出院,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4h。随访2年,无复发病例,脐部小切口处无明显可见瘢痕。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创伤小、愈合后几乎无可见瘢痕、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同时可发现和处理对侧隐匿性疝,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亳州市人民医院106例腹股沟疝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腹腔镜组(53例)和传统手术组(53例)。传统手术组采用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而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比较2组患儿的手术情况、住院情况、并发症、隐匿性疝、对侧疝突出、复发情况。 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疼痛时间均低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74、19.072、58.681、14.511、4.981,P均<0.001)。腹腔镜组住院费用(4 152.85±541.59)元高于传统手术组(3 860.71±459.72)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4,P=0.003);腹腔镜组住院时间(2.07±1.12)d与传统手术组(2.14±1.49)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3,P=0.785)。腹腔镜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5%,低于传统手术组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74,P=0.003)。术后腹腔镜组对侧疝突出的发生率低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比9.4%,P=0.003);隐匿性疝发生率显著高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0%比0,χ2=5.248,P=0.022);2组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比3.8%,χ2=2.038,P=0.153)。 结论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手术效果较好,可有效缓解患儿术后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帮助患儿迅速康复,降低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两种不同手术方法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0月至2015年10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15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资料,本组患儿分别行单孔法及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比较其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评分及复发率。 结果单孔组手术时间(12.4± 2.0)min多于双孔组(11.3±1.4)min,阴囊血肿发生率(11/72)高于双孔法(4/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儿住院时间、VAS疼痛评分、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两种手术均为安全有效的方法,单孔法手术时间稍长、阴囊血肿发生率稍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硬膜外穿刺针及改制的克氏针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采用硬膜外穿刺针及改制的克氏针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125例腹股沟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侧疝112例(89.6%),双侧疝13例(10.4%,其中隐性疝3例);斜疝120例(96%),直疝5例(4%)。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结果:125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15.13±3.02)min,术后平均住院(3.12±1.04)d,术后均未使用镇痛药,切口甲级愈合率100%。术后均获随访524个月,平均(15.32±5.16)个月,无并发症发生及复发,患者满意度100%。结论:采用硬膜外穿刺针及改制的克氏针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操作简单、微创,手术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单孔完全腹膜外结扎法与传统开放手术对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 方法收集2018年2月至2021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收治的腹股沟斜疝男性患儿186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患儿93例,A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方法治疗,B组采用单孔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结扎法治疗。观察2组患儿围手术期情况、术后疼痛情况、并发症、患儿家属满意度以及术后复发率。 结果B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小于A组(P<0.05);术后12、24、48 h B组疼痛量表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5);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患儿家长满意率显著高于A组(P<0.05)、复发率低于A组(P>0.05)。 结论单孔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结扎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可减少患儿术中出血,手术时间短,患儿康复时间快,并且可以减轻患儿术后疼痛,并发症和斜疝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术护理路径配合模式在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麻醉后监护室中的应用。 方法选择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8月择期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患儿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0例。A组实施常规护理,B组实施手术护理路径配合模式。比较2组手术耗时、患儿苏醒期躁动评分、患儿术后的身体各项指标恢复情况和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 结果B组患儿进入手术室-手术开始耗时、切皮-缝皮结束耗时及贴敷料膜-出手术室耗时显著低于A组(P<0.05);B组患儿入监护室即刻,10、20、30 min躁动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P<0.05);B组患儿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A组(P<0.05);B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A组(P<0.05)。 结论在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手术中应用手术护理路径配合模式,能够缩短手术耗时,显著降低患儿麻醉恢复期躁动,护理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高海拔地区(>3 500 m)行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的安全性。 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拉萨市人民医院行腹腔镜下高位结扎术102例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三孔法-双孔法-单孔法,且均在气腹下进行,得到了超高位的结扎。 结果102例患儿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前诊断为单侧疝90例、双侧疝12例,术中发现隐匿疝26例(29%),平均手术时间单侧25 min,双侧35 min,所有患儿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未发生心率及呼吸等异常情况,手术后能够正常苏醒。术后95%患儿第1天即出院,其余于第2天出院(术后出现咳嗽等情况)。术后随访3~12个月,其中5例术后未能联系,无复发情况。 结论高海拔地区小儿行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是安全可行的,患儿手术创伤小、麻醉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同时手术技术要求低、学习曲线短,我们已经在我区逐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单孔法与双孔法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的疗效进行分析,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的腹股沟斜疝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试验组(50例)。对照组患儿行双孔法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试验组患儿采用单孔法腹腔镜疝下囊高位结扎术。比较2组患儿手术时间、对侧未闭鞘状突发生率、切口大小、术后24 h疼痛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发生情况。 结果试验组中切口(7.40±1.01)mm小于对照组(9.58±1.56)mm,试验组并发症发生虑3例(6%)低于对照组10例(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对侧未闭鞘状突发生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两种术式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均安全有效,单孔法操作相对困难,但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疝囊超高位结扎加腹膜悬吊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效果。 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儿104例,采用改良的术式进行手术,观察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评价手术效果。对常规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改良:带双股Prolene线的导针经皮下穿刺,向内环口内侧旋转达1/2圈后,置入双股线;取单股线硬膜外导针同点刺入至腹膜外,向内环口外侧旋转达1/2圈,双股线带出单股线。抽拉单股线,部分腹膜悬吊形成皱襞伴随打结固定。 结果手术时间:单侧(15.3±2.1)min,双侧(21.7±3.3)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3.5±3.7)h。术后未出现阴囊血肿或出血等重大并发症。 结论改良腹腔镜下疝囊超高位结扎加腹膜悬吊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操作简单且安全,且取材容易,值得进一步实践以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孔与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福建省石狮市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小儿腹股沟斜疝126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单孔组(38例)与二孔组(88例),比较2组患儿下床时间、切口大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发生阴囊水肿及复发率。 结果研究组的下床时间、切口大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阴囊水肿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二孔法比较,具有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G. E. Wantz  E. Fischer 《Hernia》1998,2(3):131-132
Summary High ligation of indirect hernias sacs, once considered essential in groin hernioplasties, is now thought superfluous by some authors. Between 1970 and 1990, 2120 indirect hernioplasties in men were performed using the Shouldice technique. In 923 of this group, the indirect inguinal hernia sacs were ligated high before amputation and in 1197 of them the indirect hernia sacs were amputated high without ligation and the edges of the sac allowed to retract. The recurrence rate in the ligated group was 0.43 % (4/923) and in the non-ligated group was 1.7 % (20/1197)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s significant (p = .0058, Fisher's exact test by chi-square) and indicates that for good results indirect hernia sacs should be ligated during Shouldice inguinal hernioplas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