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杜晓培  王婷婷 《中国校医》2020,34(10):761-763
目的 探究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对心脏搭桥术患者负性情绪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3月于某医院接受治疗的心脏搭桥术患者84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对比2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SDS评分(35.62±5.51)分、SAS评分(36.51±5.78)分均低于对照组[(42.13±4.76)分、(44.33±4.43)分],(P值均<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29.84±4.72)分高于对照组(24.64±4.58)分,(t=5.124,P<0.05)。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护理较常规护理,有助于心脏搭桥术患者缓解负性情绪,提高自我效能,改善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医院-家庭式健康管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康复进度影响研究。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体检筛查出的脑卒中人群3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管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患者自行进行康复锻炼,管理组患者给予实施医院-家庭式健康管理模式干预。两组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家庭功能评估量表(APGAR)进行评定干预的效果。结果 干预前,管理组和对照组FMA上下肢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管理组FMA上下肢评分各为(59.24±9.11)分、(31.64±4.86)分,均高于对照组的(51.38±8.15)分、(22.91±4.23)分,(P值均<0.05)。干预前,管理组和对照组的MBI、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管理组MBI为(75.62±16.48)分,高于对照组的(68.54±15.75)分,(t=3.804,P<0.05);管理组APGAR评分为(7.09±2.41)分,高于对照组的(6.49±2.22)分,(t=2.243,P<0.05)。结论 医院-家庭式健康管理模式的干预能提高脑卒中患者恢复期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改善家庭功能,对于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婧 《中国校医》2021,35(2):142-144
目的 探究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自我效能、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8月—2018年10月某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GSES)、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以及预后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结果 干预前,两组GSES评分为(1.16±0.49)、(1.25±0.41),NIHSS评分为:(26.49±4.12)、(26.68±4.29),ADL评分为(46.43±8.14)、(47.21±8.69)。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GSES评分为(2.84±0.61)分,高于对照组的(2.04±0.53)分,NIHSS评分为(19.31±3.62)分,低于对照组的(22.14±4.38)分,(P<0.05);ADL评分干预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63.25±10.69)高于对照组(55.36±9.24),(t=3.662,P<0.001)。结论 基于马斯洛层次理论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利于促进预后恢复。  相似文献   

4.
李琴  黄菊  黄菁 《医疗装备》2023,(10):106-108
目的 探讨信息-知识-信念-行为(IKAP)健康教育模式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5月医院收治的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行IKAP健康教育,持续至孕妇分娩。比较两组自我效能、负性情绪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IKAP健康教育可增强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自我效能感,缓解孕妇负性情绪,提升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陶宁蔚  邓传秀 《中国校医》2020,34(10):735-737
目的 探讨多感官刺激训练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和自知力治疗态度的影响。方法 将60例住院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的同时进行多感官刺激训练干预。在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使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测量各组自我效能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结果 进行多感官刺激训练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GSES评分为(22.03±2.67)分,对照组为(16.13±1.89)分;研究组ITAQ评分为(8.23±1.31)分,对照组为(7.3±1.62)分,2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感官刺激训练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有明显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6.
曹玉兰  甄素芳 《中国校医》2022,36(8):574-576
目的 分析基于心理状态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心理干预在艾滋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2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68例艾滋病患者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34)与常规组(n=34),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基于SCL-90量表的心理干预。对比两组依从性、护理工作满意度和干预前后负性情绪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 研究组依从率为97.06%(33/34),高于常规组的76.47%(26/34)(χ2=4.610,P<0.05);干预前,观察组HAMA、HAMD评分与常规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7、0.645,P>0.05);干预后,研究组HAMA、HAMD评分分别为(8.46±1.08)分、(7.56±1.02)分,低于常规组的(11.37±1.29)分、(10.25±1.16)分,(t=10.086、10.155,P均<0.05);研究组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7.06%(33/34),高于常规组的76.47%(26/34)(χ2=4.610,P<0.05)。 基于SCL-90量表的心理干预应用于艾滋病患者,可缓解其负性情绪,提高依从性,并具有较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交互作用分析(TA)理论导向下的团体心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心理状态、自我效能、康复依从性、认知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04-01-2022-03-31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脑卒中恢复期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n=54)和观察组(n=54)。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交互作用分析理论导向下的团体心理干预。2组均干预8周,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法(LOTCA)、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及治疗-康复依从性评价表对2组患者自我效能感、心理状态、认知功能、生活质量及康复依从性进行调查,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HAMD评分(12.39±3.26)分低于对照组(16.48±3.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65,P<0.001;HAMA评分(10.45±2.86)分低于对照组HAMA评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系统化心理管理干预对初产妊娠孕妇社会行为、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丽水市中心医院产检及分娩的300例初产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产科护理,干预组孕妇在对照组基础上以社会心理学视角下进行系统化心理管理干预,评价干预前后妊娠压力、焦虑、抑郁评分及其分娩方式和妊娠结局。 结果 两组干预前妊娠压力量表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三项评分均明显降低,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干预后干预组妊娠压力量表评分和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顺产率(68.67%)显著高于对照组(56.67%),剖宫产率(26.67%)显著低于对照组(3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胎儿窘迫、产后出血、产后感染、产后抑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胎膜早破、胎盘早剥、极低体重儿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管理干预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显著改善初产妊娠孕妇不良社会心理行为状态,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9.
蔡丽莉  陆钰勤 《中国校医》2021,35(11):858-860
目的 探讨园艺疗法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2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院内活动干预,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实施园艺疗法干预,比较两组社会适应能力[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判定量表(IPROS)]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结果 干预12周后,观察组IPRO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67,P<0.001);干预12周后,观察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9,P=0.009)。结论 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园艺疗法,可有效提高自我效能,改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0.
申智慧 《中国校医》2020,34(8):630-632
目的 探究安宁疗护联合希望理论对肿瘤晚期患者不适症状及负性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86例肿瘤晚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疗护组,每组各43例。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疗护组患者予以安宁疗护联合希望理论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不适症状发生率以及抑郁(HAMD)、焦虑(HAMA)量表评分。结果 疗护组的各类不适症状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经护理,2组的HAMD与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本组干预前(P<0.05),疗护组的HAMD与HAMA评分分别为(12.86±1.09)分、(10.57±0.76)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5.18±1.06)分、(14.56±0.89)分(P<0.05)。结论 安宁疗护联合希望理论干预可以显著减轻肿瘤晚期患者的不适症状,进而疏解其负性情绪,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孕产期心理干预对分娩方式及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青  陈叔平  李艳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4):3358-335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分娩方式及结局的影响。方法:将孕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在孕期及临产后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按产科常规处理。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及产后出血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孕产期心理干预是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的一个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周琼  张萍 《中国校医》2022,36(4):268
目的 探讨基于信息(I)-知识(K)-信念(A)-行为(P)模式的院外延续管理对疫情期间高危孕妇自我管理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于本院建档并定期产检且预产期在2020年4—7月的76例高危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疫情期间,对照组给予常规院外延续管理,研究组给予基于IKAP模式下院外延续管理,均干预3个月,评估干预前后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比较两组妊娠结局。结果 干预前,两组孕妇G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对照组孕妇GSES评分为(29.52±3.76),高于干预前的(19.38±4.82),(t=3.644,P=0.001);研究组GSES评分为(35.17±2.49),高于干预前的(17.76±3.64),(t=4.459,P<0.001);干预后,研究组GSES评分为(35.17±2.49),高于对照组的(29.52±3.76),(t=3.018,P=0.004)。研究组顺产率为84.21%,高于对照组的52.63%(χ2=8.769,P=0.003),研究组剖宫产率为10.53%,中转率为5.26%,均低于对照组的26.32%和21.05%(Fisher χ2=8.739,P=0.014);研究组新生儿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分别为(7.76±0.83)和(9.13±0.46),均高于对照组的(6.59±1.06)和(7.85±0.94),(t值分别为2.299、2.842,P值均<0.05)。结论 基于IKAP模式的院外延续管理模式能够明显提高高危孕妇院外自我管理效能,降低剖宫产及剖宫产中转率,提高自然分娩率。  相似文献   

13.
龚丽新 《中国校医》2022,36(4):292-293+305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进程、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2018年2月—2020年10月本院收治186例剖宫产产妇,根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从中选取102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子宫复旧进程、产后出血量、机体康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第6周子宫三径之和(14.03±2.14)cm,小于对照组的(17.29±2.35)cm;出血量为(236.51±35.57)mL,少于对照组的(288.74±40.28)mL,(t=7.325、6.941,P值均<0.001);观察组乳汁始动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7.92±4.03)h、(35.47±3.64)h、(7.43±1.39)d,短于对照组的(35.01±6.12)h、(41.25±3.77)h、(9.40±1.58)d,(t=6.910、7.877,P值均<0.01);术后48 h切口疼痛评分(2.43±0.65)分,低于对照组的(3.19±0.78)分,(P<0.01)。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能够促进剖宫产产妇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助产士门诊干预对首次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11月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首次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孕妇12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61例接受常规产检门诊宣教和参加瘢痕子宫阴道分娩专家门诊,研究组6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助产士门诊干预,比较两组孕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3个产程及总产程时间、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出院前母乳喂养率。结果研究组顺产率、新生儿出生体重、产后出血量、第二产程时间、出院前母乳喂养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第一产程、第三产程和总产程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助产士门诊干预能提高首次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的顺产率、出院前母乳喂养率,改善母婴分娩结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向琴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5):674-675
目的:探讨认知疗法对妊娠期女性抑郁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0年3月在该院产科门诊建卡进行围产期产检的有抑郁症状的孕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孕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孕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认知疗法,比较两组孕妇经治疗后抑郁症状改善情况及后续分娩的剖宫产率、产程时间、疼痛发生率及疼痛级别、产后抑郁症发生率结果,综合评价认知疗法对妊娠期并发抑郁症孕妇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孕妇经过治疗后,抑郁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但观察组孕妇的抑郁评分指数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孕妇。对照组患者分娩期的剖宫产率、产程时间、疼痛发生率及疼痛级别、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P值均<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认知疗法对围产期妇女抑郁症状改善及提高分娩过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孕妇关于婴儿睡眠安全实践意向的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选取青岛市某三甲医院四个院区来院孕检的孕妇,使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自编问卷,调查其对于婴儿睡眠安全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及行为意向,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结果 孕妇对于婴儿睡眠安全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及行为意向得分分别为(22.26±5.27)、(16.65±4.17)、(13.35±4.23)、(20.77±5.62)分。是否为独生子女(t = - 3.555, P<0.001),年龄(F = 3.764, P = 0.011)、文化程度(F = 5.983, P<0.001)、居住地(F = 5.865, P = 0.003)和家庭人均月收入(F = 8.485, P<0.001)不同的孕妇关于婴儿睡眠安全的行为意向有统计学差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示文化程度(β = 0.655, t = 3.659, P<0.001)、是否为独生子女(β = 1.214, t = 3.131, P = 0.002)、行为态度(β = 0.373, t = 9.598, P<0.001)、主观规范(β = 0.328, t = 6.426, P<0.001)及知觉行为控制(β = 0.231, t = 5.371, P<0.001)是行为意向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孕妇对于婴儿睡眠安全实践的认知及行为意向较积极,但其知觉行为控制力有待提高。孕期健康教育应增加婴儿睡眠安全内容,提高孕妇对其认知及自我效能感,展开公众教育以增强孕妇的社会支持,改善其与婴儿睡眠有关的养育行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宫横向环形捆绑缝合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60例,随机分为子宫横向环形捆绑缝合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80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术中、术后2h、术后24 h出血量和产后出血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157.3±28.9ml),产后2h出血(208.2±50.8ml),产后24h出血(310.5±60.2ml)均低于对照组(183.7±27.9ml、357.5±52.2ml、448.6±75.5ml),产后出血发生率(16.3%)低于对照组(36.3%)(均P<0.05)。术后发热观察组3例、对照组5例,应用抗生素后均好转。无再次手术、肠套叠或产褥病等相关并发症发生,腹部切口均为Ⅰ期愈合并如期康复出院。结论:子宫横向环形捆绑缝合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操作简单易掌握、安全有效、止血迅速,对手术器械及设备无特殊要求,可有效的控制迟缓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孕期心理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孕31~32周孕妇64例分为两组。对实验组31例孕妇及其家属加用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孕妇的情绪变化及妊娠结局是否有差异。结果:实验组焦虑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实验组较对照组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降低(P0.001);实验组较对照组总产程时间明显缩短,产后出血量明显减少(P0.001)。结论:孕期加强对孕妇及家属的心理干预有利于降低产后焦虑的发生,有利于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有利于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模型)干预对初产妇纯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在山东省某三甲医院产科住院并符合条件的206名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对象的产前(住院期间孕妇剖宫产手术前、自然分娩前)、产后1 d、产后3~4 d、产后42 d以IMB模型为理论支持进行干预,并于干预前后采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母乳喂养知识问卷、母乳喂养行为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通过干预,产前、产后1 d、产后3~4 d、产后42 d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0.680,P=0.000),母乳喂养行为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6.973,P=0.000),母乳喂养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6.556,P=0.000)。结论 基于IMB模型干预对提高初产妇纯母乳喂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宋素娥 《中国校医》2019,33(10):765
目的 探讨剖宫产难治性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采用欣母沛结合改良B-Lynch子宫缝合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2017年2月—2018年9月某医院剖宫产难治性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7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改良B-Lynch子宫缝合术,34例)和观察组(欣母沛结合改良B-Lynch子宫缝合术,38例),对手术相关指标、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均较少,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81.58%,高于对照组的5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难治性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采用欣母沛结合改良B-Lynch子宫缝合术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