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优化双下肢动脉能谱CT血管造影(CTA)成像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疑诊双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患者双下肢动脉能谱CTA资料,经重建获得40~80 keV(间隔5 keV)单能量(共9种)及100 kVp混合能量图像,对比双下肢动脉在不同图像中的CT值、噪声(SD)值、信噪比(SNR)及对比度噪声比(CNR);针对50、60 keV单能量和100 kVp混合能量图像质量及血管节段的可诊断性进行主观评估,观察40、45、50、60 keV单能量和100 kVp混合能量图像的自动去骨能力。结果 40~80 keV范围内,随keV升高,各动脉在图像中的CT值、SD值、SNR及CNR均逐渐降低。相比100 kVp,腘动脉(PA)及其近端动脉的CT值、CNR及SNR均在40~55 keV图像中升高(P均<0.05);50~55 keV图像中 SD值升高(P均<0.05),而60 keV图像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及60 keV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及可诊断动脉节段数与100 kV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A以远节段的SNR及CNR在各单能量图像及100 kVp图像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CT值在40~45 keV图像中、SD在40 keV图像中均高于100 kVp(P均<0.05),但SD在45 keV与100 kVp图像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 keV图像中,PA以远节段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及可诊断节段数均高于60 keV及100 kVp(P均<0.05)。40 keV图像对9例(9/30,30.00%)、45 keV图像对6例(6/30,20.00%)不能自动去骨,50及60 keV、100 kVp对30例(30/30,100%)均可自动去骨。结论 行双下肢动脉能谱CTA时,对PA及其近端节段以60 keV单能量成像较佳,对其以远或双下肢全程则以50 keV单能量成像较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的不同单能级图像对肾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以期寻找肾动脉成像质量最佳的单能级图像。 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采用双层探测器光谱CT行肾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图像。在常规动脉期图像和40、50、60、70 keV四组单能级图像上分别测量肾动脉干和同层腰大肌的CT值、噪声(SD)值,计算图像的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两位具有八年以上诊断经验的医师对图像进行主观评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常规图像与四组单能级图像的CT值、SD值、SNR和CNR,评估显示肾动脉的最佳单能级图像。 结果40、50、60 keV组图像的肾动脉干CT值、SNR、CNR均显著大于常规图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0、50 keV组图像的肾动脉干SD值、腰大肌CT值均大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40 keV组具有最高的肾动脉干CT值、SNR和CNR。主观评分结果显示40 keV最有最高的主观评分,血管边缘最锐利,显示的分支血管最多。 结论40 keV是双层探测器光谱CT肾动脉成像质量最佳的单能级。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量不同透视体位下喙锁韧带骨道走行的放射学参数,为临床喙锁韧带重建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取22具防腐处理的成人肩关节标本,解剖测量喙锁韧带两部分(斜方韧带,锥状韧带)的走行方向、止点宽度及透视体位下成角。 结果斜方韧带锁骨侧足印宽度(26.2±1.2) mm,喙突侧(22.7±1.6)mm。锥状韧带锁骨侧足印宽度(24.6±1.4)mm,喙突侧(19.2±1.6)mm。影像学测量韧带的插入角度:肩胛骨正位与锥状韧带与锁骨长轴成角(81±4)°,斜方韧带成角(67±7)°。侧位成角:斜方韧带(83±3)°,锥状韧带(70±6)°。与外科标志的毗邻关系:斜方韧带与锥状韧带足印区长轴中心点在锁骨间距(21.9±4.8)mm,在喙突侧间距(15.7±1.6)mm。 结论锥状韧带及斜方韧带止点足印宽度较为恒定,斜方韧带插入角度有变异度较大,锥状韧带较为恒定。两韧带在锁骨及喙突上间距较小。在进行肩锁关节解剖重建时,可参照其解剖学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影像测量喙锁韧带解剖学数据的可行性与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在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进行肩关节MRI检查的患者54例,平均年龄39.76岁,男36例、女1例,使用PACS软件测量喙锁韧带数据。通过SPSS23分析比较男女间的数据差异,并根据年龄将54例患者分为18~44岁、45~59岁、≥60岁3组,进行年龄间的数据差异比较,使用皮尔逊相关分析计算喙锁韧带长度、宽度、到锁骨外侧端距离与身高体重之间的关系。 结果MRI测量得出,斜方韧带长度(17.23±2.74) mm,宽度(4.72±1.24) mm;锥状韧带长度(11.80±2.69) mm,宽度(6.14±1.76) mm;肩锁韧带上束长度(15.13±3.36)mm,肩锁韧带下束长度(7.63±2.45)mm;斜方韧带到锁骨外侧端距离(19.31±3.14)mm,锥状韧带到锁骨外侧端距离(37.40±3.81)mm;斜方韧带与水平面角度(41.58±13.28)°,斜方韧带与矢状面角度(48.42±13.28)°;锥状韧带与水平面角度(63.30±15.92)°,锥状韧带与矢状面角度(26.71±15.92)°;喙锁韧带间角度(69.21±18.04)°。男性斜方韧带长度(17.49±2.92)mm,宽度(4.94±1.27)mm;锥状韧带长度(12.14±2.94)mm,宽度(6.22±1.78)mm;肩锁韧带上束长度(15.44±3.56)mm,下束长度(7.61±2.49)mm;斜方韧带到锁骨外侧端距离(19.73±3.10)mm,锥状韧带到锁骨外侧端距离(38.54±4.06) mm;斜方韧带与水平面角度(42.49±15.05)°,与矢状面角度(47.51±15.05)°;锥状韧带与水平面角度(61.24±13.67)°,与矢状面角度(28.76±13.67)°;喙锁韧带间角度(70.98±18.50)°。女性斜方韧带长度(16.72±2.31) mm,宽度(4.29±1.10) mm;锥状韧带长度(11.13±2.02) mm,宽度(5.99±1.76) mm;肩锁韧带上束长度(14.50±2.90) mm,下束长度(7.66±2.43) mm;斜方韧带到锁骨外侧端距离(19.58±3.42) mm,锥状韧带到锁骨外侧端距离(36.14±3.18) mm;斜方韧带与水平面角度(39.78±8.85)°,与矢状面角度(50.22±8.85)°;锥状韧带与水平面角度(67.41±19.45)°,与矢状面角度(22.59±19.45)°;喙锁韧带间角度(65.65±17.02)°。18~44岁组斜方韧带长度(17.39±2.92)mm,宽度(4.83±1.25)mm;锥状韧带长度(11.93±2.88)mm,宽度(5.95±1.62) mm;肩锁韧带上束长度(14.88±3.21) mm,下束长度(7.18±2.31) mm;斜方韧带到锁骨外侧端距离(19.61±3.30) mm,锥状韧带到锁骨外侧端距离(38.07±4.04) mm;斜方韧带与水平面角度(44.67±15.57)°,与矢状面角度(45.33±15.57)°;锥状韧带与水平面角度(59.07±16.06)°,与矢状面角度(30.93±16.06)°;喙锁韧带间角度(69.82±20.31)°。45~59岁组斜方韧带长度(16.61±2.41) mm,宽度(4.69±1.28) mm;锥状韧带长度(11.31±2.31) mm,宽度(6.44±1.84) mm;肩锁韧带上束长度(15.86±3.60) mm,下束长度(8.18±2.69) mm;斜方韧带到锁骨外侧端距离(19.90±3.28) mm,锥状韧带到锁骨外侧端距离(37.43±3.89) mm;斜方韧带与水平面角度(37.86±8.87)°,与矢状面角度(52.14±8.87)°;锥状韧带与水平面角度(68.56±12.37)°,与矢状面角度(21.44±12.37)°;喙锁韧带间角度(68.55±15.53)°。≥60岁组斜方韧带长度(19.61±2.11) mm,宽度(4.13±1.14) mm;锥状韧带长度(13.59±3.21) mm,宽度(5.87±2.47) mm;肩锁韧带上束长度(12.87±2.05) mm,下束长度(7.77±1.72) mm;斜方韧带到锁骨外侧端距离(18.97±2.01) mm,锥状韧带到锁骨外侧端距离(37.12±4.29) mm;斜方韧带与水平面角度(40.44±13.82)°,与矢状面角度(49.56±13.82)°;锥状韧带与水平面角度(63.92±26.69)°,与矢状面角度(26.09±26.69)°;喙锁韧带间角度(68.53±18.53)°。男女之间锥状韧带到锁骨外侧端距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斜方韧带长度45~59岁与≥60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锥状韧带与水平面角度18~44岁与45~59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锥状韧带与矢状面角度18~44岁与45~59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身高与锥状韧带到锁骨外侧端距离的相关系数为0.417,呈正相关(P<0.05)。 结论通过MRI影像测量出的喙锁韧带数据,为解剖重建喙锁韧带提供了精确的依据。术前通过MRI测量健侧喙锁韧带解剖数据,用于指导术中患侧的个体化解剖重建,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双源双能量CT(dual-energy CT,DECT)扫描,探讨其在合并韧带损伤的锁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10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39.8岁,年龄范围15~67岁。利用DECT技术重建健侧及骨折端锁骨远端下表面斜方韧带及锥状韧带。锁骨远端骨折的类型和数量如下:Neer-craig 5型10例(骨折组),以健侧自身对照重建10例(对照组)。所有DECT韧带特定颜色映射图像均由1名放射科医生和1名骨科医师独立分析。每个重建韧带分为近端、中间和远端三部分,并使用三点量表分别评分(0 =不存在"双能量染色";1 =部分"双能量染色";2 =完全"双能量染色")。 结果重建韧带的总可视化得分平均值为5分或更多,满分6分。骨折组:斜方韧带(5.0±0.1)分,锥状韧带(5.2±0.1)分;对照组:斜方韧带(5.3±0.2)分,锥状韧带(5.7±0.2)分,对斜方韧带及锥状韧带的观察具有高度一致性(范围0.72~0.94)。 结论DECT成像技术可以成为定性显示锁骨远端骨折斜方韧带及锥状韧带完整性,为指导临床分型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曹勇  吕书军 《实用骨科杂志》2011,17(11):1001-1003
目的为应用三重固定纽扣钢板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提供解剖形态学及生物力学基础。方法对40个肩锁关节的喙锁韧带进行解剖学观测及测量,并对三重固定纽扣钢板重建喙锁韧带和喙锁韧带进行力学测试。结果斜方韧带位于锁骨的中心,锥状韧带位于锁骨稍偏后侧,从锁骨的远端关节面中心到斜方韧带和锥状韧带中心的距离分别为(20.8±0.8)mm和(39.7±0.9)mm。三重固定纽扣钢板重建喙锁韧带较原始喙锁韧带在生物力学性能上占有较大的优势。结论应用三重固定纽扣钢板重建喙锁韧带具有解剖形态学及生物力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能谱单能量图像对提高脑血管CTA成像质量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接受脑血管能谱CTA检查的患者,获得5组单能量图像(50、70、90、110、130keV)、1组质量控制(QC)图像。分别测定6组图像的噪声、CNR,并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6组图像的CNR及噪声差异,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采用多组独立样本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 H)比较图像质量评分差异。结果 6组中,70keV组与90keV组图像噪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6组图像CNR、图像质量评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50keV单能量图CNR、图像质量评分均最高,70keV单能量图、QC图及90、110、130keV单能量图的CNR、图像评分均依次递减。结论能谱CT 50keV单能量图像能显著提高脑血管CTA的图像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肩关节上部悬吊复合体韧带损伤进行生物力学分析,为临床诊治此类韧带损伤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取5个新鲜尸体上肢标本制作肩关节上部悬吊复合体模型,用手术刀依次破坏肩锁韧带、喙锁锥状韧带及斜方韧带,记录并比较标本完整状态下(A组)、单纯肩锁韧带损伤(B组)、肩锁韧带及喙锁锥状韧带损伤(C组),以及肩锁韧带、喙锁锥状韧带、斜方韧带损伤(D组)时中性区及活动范围。结果 4组间在屈伸、旋转、侧屈状态下中性区、活动范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低于B组,B组低于C组,C组低于D组。4组内不同状态下中性区、活动范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旋转、侧屈状态下大于屈伸状态,侧屈状态下大于旋转状态。结论肩关节上部悬吊复合体韧带损伤需手术治疗,重点在于尽早完成韧带重建并牢固固定,最大限度恢复其正常解剖结构及骨-韧带环的完整性,再联合专业的康复功能训练,早期恢复肩关节稳定性及活动度,进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4):2252-2256
[目的]运用数字化技术测量喙锁韧带中轴长度和倾斜角度,探索解剖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36例正常肩锁关节CT扫描的原始数据(DICOM格式)。将数据导入数字骨科图像处理软件(Super Image orthopedics edition 1.2.6 Cybermed Ltd,中国上海),重建出肩锁关节的三维模型,根据现有的喙锁韧带解剖参数在骨面分别标记锥状韧带和斜方韧带的附丽点,测量喙锁韧带中轴长度和倾斜角度并模拟四种喙锁韧带解剖重建方法,分别是双束完全解剖重建、单束近似解剖重建、改良双束完全解剖重建和改良单束近似解剖重建。[结果]锥状韧带和斜方韧带中轴长度分别为(10.42±2.50)mm和(12.35±2.35)mm,锥状韧带与水平面和矢状面所成角分别为(66.98±9.62)°和(30.55±7.37)°;斜方韧带与水平面和矢状面所成角分别为(52.23±11.29)°和(55.51±8.74)°。双束完全解剖重建和单束近似解剖重建的骨皮质突破率分别为91.67%和38.89%。[结论]双束完全解剖重建几乎不可行,单束近似解剖重建仍有较大的骨皮质突破率。改良的双束和单束重建可完全避免锁骨喙突骨隧道突破骨皮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宽体探测器CT虚拟单能谱影像(VMI)联合多物质伪影降低(MARS)技术降低金属植入物致颌面部伪影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植入金属义齿后接受颌面部CT检查患者,分别重建120 kV-like、VMI(50、70、90、110、130 keV)及VMI(50、70、90、110、130 keV)+MMAR图像,测量口底及头长肌内CT值和噪声(SD),计算对比噪声比(CNR)和伪影指数(AI);对比图像间客观及主观质量评价指标。结果120 kV-like图像的SD、CNR、AI均低于50 keV VMI(P均<0.05),SD、AI均高于90、110、130 keV-VMI(P均<0.001),CNR值均低于110、130 keV-VMI(P均<0.05)。各单能量水平VMI+MMAR图像的SD、AI均低于120 kV-like图像(P均<0.001),50、70、90 keV-VMI+MMAR图像SD、AI均低于相应VMI(P均<0.05),110、130 keV-VMI+MMAR图像SD、AI与对应VMI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单能量水平VMI+MMAR图像CNR均高于对应VMI及120 kV-like图像(P均<0.05)。120 kV-like图像主观评分低于各单能量水平VMI+MMAR图像(P均<0.05)而高于50 keV-VMI图像(P=0.002),与70 keV及以上能量水平VMI图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单能量水平VMI+MMAR图像主观评分均高于对应VMI(P均<0.001)。50、70、90、110 keV VMI、VMI+MMAR图像主观评分均随keV增高而增高,110 keV时评分最高,130 keV时减低(P均<0.05)。结论宽体探测器CT的VMI联合MMAR技术能有效降低金属植入物所致颌面部伪影。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解剖重建喙锁韧带治疗Rockwood Ⅲ及以上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2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其中男15例、女7例,新鲜脱位16例,陈旧性脱位6例,Rockwood Ⅲ型7例、Ⅳ型1例、V型14例。手术方式选择为双束Endobutton解剖重建技术。分别于术后3、6和12个月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摄双侧肩关节正位X线片,测量患侧及健侧喙锁间距。 结果此研究平均随访时间为(17.7±4.0)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从术前的平均5.0分下降到术后12个月的0.2分,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从术前的平均44.3分提高到术后12个月的93.7分。患侧喙锁间距从术前的平均21.0 mm下降到术后12个月的8.5 mm。所有病例随访过程中均无肩锁关节再脱位、锁骨喙突骨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双束Endobutton解剖重建喙锁韧带是安全可靠的新术式,其应用于Rockwood Ⅲ-V型新鲜或者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噪声优化的虚拟单能成像(VMI+)与传统的虚拟单能成像(VMI)对具有金属植入物的口腔癌患者CT图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8月至2020年4月我院第三代双源CT行颌面部扫描且含有金属植入物的54例患者资料。使用静脉期分别重建VMI+和VMI在40~190 keV区间(10个keV为间隔)的图像。四名医生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包括CT值、噪声(SD)、伪影指数(AI)和主观评估,并对VMI+和VMI图像中的高密度伪影、低密度伪影、软腭、口底、舌、颊部软组织、皮下脂肪、肿瘤、颈内动脉(ICA)和颈内静脉(IJV)进行了比较。结果 在120 keV VMI+中,口底、舌和IJV的AI值最低;在130 keV VMI+中,低密度伪影和肿瘤的AI值最低;在150 keV VMI+中,ICA的AI值最低;在160 keV VMI+中,颊部的AI值最低;在190 keV VMI+中,高密度伪影和软腭的AI值最低。与所有VMI系列相比,VMI+系列的AI值较低,除了高致密伪影、颊部和肿瘤的AI值(均P<0.05)。高密度伪影的图像评分在190 keV VMI+最高,软腭在1...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00 kV深度学习图像重建(DLIR)在CT尿路造影(CTU)中双低(低辐射剂量、低对比剂剂量)技术的可行性,并与传统的120 kV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V(ASIR-V)标准方案进行比较。 方法收集60例行腹部CTU增强扫描的患者按扫描方案分为标准方案组(S组)和双低方案组(L组),记录L组和S组对比剂剂量、容积CT剂量指数和剂量长度乘积,计算有效剂量。对S组采用60%ASIR-V(S-AV60)重建,L组采用60%ASIR-V(L-AV60)、DLIR-M、DLIR-H重建。测量右侧肾盂、右侧肾脏实质、左侧肾盂、左侧肾脏实质、右侧输尿管、左侧输尿管、膀胱、腰大肌CT值和标准差(SD),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由两名临床经验丰富的诊断医师对原始轴位影像、重建后容积再现(VR)图像和最大强度投影(MIP)图像进行双盲法主观评分。两组有效剂量(ED)比较采用t检验,CT、SD、SNR、CNR值等客观评价参数的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主观评分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用Kappa检验分析2名放射科医师主观评分的一致性。 结果L组的有效剂量和对比剂剂量分别比S组减少了29.1%(P<0.001)和32.1%(P<0.001),DLIR-H组的SD最低,SNR,CNR最大。四个因素的独立分数和图像最终评分,DLIR-H组图像评分最高(P<0.001)。两名放射科医师对4个CTU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亦有很好的一致性(Kappa=0.770,P<0.001)。 结论在CT尿路造影(CTU)中,DLIR重建的双低技术可显著降低放射剂量(29.1%)、对比剂剂量(32.1%)。与60%ASIR-V标准方案相比,DLIR-H可以进一步改善图像质量,是较好的重建算法。  相似文献   

14.
Thanks to a simultaneous acquisition at high and low kilovoltage, dual energy computed tomography (DECT) can achieve material-based decomposition (iodine, water, calcium, etc.) and reconstruct images at different energy levels (40 to 140 keV). Post-processing uses this potential to maximise iodine detection, which elicits demonstrated added value for chest imaging in acute and chronic embolic diseases (increases the quality of the examination and identifies perfusion defects), follow-up of aortic endografts and detection of contrast uptake in oncology. In CT angiography, these unique features are taken advantage of to reduce the iodine load by more than half. This review article aims to set out the physical basis for the technology, the acquisition and post-processing protocols used, its proven advantages in chest pathologies, and to present future develop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