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心力衰竭时伴随能量代谢异常,而能量代谢异常也可促进心衰发生发展。近年来研究表明一些调节心脏能量代谢的药物(如:哌克昔林、曲美他嗪等)能够改善衰竭心脏的功能,延缓心衰进展,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就此对心力衰竭时心肌能量代谢改变和代谢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改变,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不断升高,已成为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代谢综合征是一种病理生理和发病机制复杂的疾病,涉及人体众多代谢途径.代谢组学通过研究由疾病引起的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探索疾病的发病机制,为代谢综合征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对代谢组学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代谢综合征的代谢组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代谢组学能够通过对由疾病引起的代谢产物的响应进行分析,为筛选MS的生物标志物提供了线索,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病变过程及机体内物质的代谢途径,为进一步探索MS发病机制奠定了基础.代谢组学作为一种反映人体病理生理状况变化的独特方法,能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即时反馈和指导.考虑到MS临床特征的多样性和发病机制的复杂性,筛选出一组代谢组学标志物并与临床特征相结合更能够提升对MS的预测能力,同时在个体层面上应充分考虑个体遗传和环境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代谢综合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急剧增加,由此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也呈急剧上升趋势,若不予足够的重视,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将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代谢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发展历史与定义早在1988年,Reaven 就注意到几种危险因子:高胰岛素血症、糖耐量异常、高三酰甘油血症和高血压集于一人,作为心血管疾病(CVD)的危险因子,并统称为 X 综合征。1991年,De- fronzo 将这组代谢性心血管疾病症候群,命名为“胰岛素抵抗综  相似文献   

5.
骨代谢与铁代谢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光思  徐又佳 《医学综述》2008,14(12):1765-1767
对骨代谢的研究是骨科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过去数十年中对骨代谢的研究主要侧重于骨代谢与钙代谢相关性的研究。铁调素是一种能调节血铁水平的小分子肽类激素。自2001年发现铁调素之后,铁代谢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骨代谢与铁代谢相关性的研究也随之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一系列的研究表明,骨代谢与铁代谢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铁超载可致骨质疏松,铁不足又使骨密度下降。  相似文献   

6.
代谢综合征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生活方式的改变,以代谢综合征为代表的代谢异常疾病已成为当今社会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命最主要的非传染病之一。针对本病,各国均开展了积极的研究,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本文主要对其最新的定义、诊断标准、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及防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改变,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不断升高,已成为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代谢综合征是一种病理生理和发病机制复杂的疾病,涉及人体众多代谢途径.代谢组学通过研究由疾病引起的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探索疾病的发病机制,为代谢综合征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对代谢组学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代谢综合征的代谢组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代谢组学能够通过对由疾病引起的代谢产物的响应进行分析,为筛选MS的生物标志物提供了线索,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病变过程及机体内物质的代谢途径,为进一步探索MS发病机制奠定了基础.代谢组学作为一种反映人体病理生理状况变化的独特方法,能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即时反馈和指导.考虑到MS临床特征的多样性和发病机制的复杂性,筛选出一组代谢组学标志物并与临床特征相结合更能够提升对MS的预测能力,同时在个体层面上应充分考虑个体遗传和环境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9.
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近20年来急剧增加,它属多学科交叉问题,为多重危险因素聚集,但其发病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哪些因素起关键作用,尚有不同认识。MS与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有明显的关系,WHO则将糖调节受损(IGF和IFG)、2型糖尿病或IR均入诊断MS的必要条件,且MS最主要的临床后果为CVD,尤其CHD。因此,MS患者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高危人群,对于MS的多种成分进行早期干预可以预防和延缓心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重危患者有效的代谢治疗与营养支持,依赖于成功的代谢监测。代谢监测概念的提出和代谢监测系统的不断更新换代,是重症监护和营养支持进一步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又促使了重症监护特别是营养支持方法的日益成熟。本文就这一方面的发生发展,尤其是近10年的进展作一介绍。一、代谢监测与有关概念生物体内物质(主要是糖、脂肪、蛋白质)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等,通常称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研究潜在抑癌基因KLF6在肝细胞癌的表达,探讨KLF6基因作为肝癌抑制基因的可能性.方法 分别用荧光定量PCR、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KLF6基因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经过看家基因GAPDH标化的KLF6 cDNA 起始浓度,在配对癌旁组织约为肝癌组织的3倍.26例肝癌组织的KLF6 mRNA表达水平与配对癌旁组织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在肝癌细胞株HepG2及Hep3B,KLF6 mRNA的表达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细胞L02(P<0.01).实验还发现,在肝细胞癌中KLF6蛋白表达变化与mRNA表达变化一致,即KLF6蛋白在癌组织及肝癌细胞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及L02(P<0.01).结论 KLF6表达下调可能是肝细胞癌的遗传学改变之一, KLF6基因可能为新的肝癌相关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四跨膜蛋白8(TSPAN8)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生发展中的变化及其在脂质代谢中的作用。方法 将30只C57BL/6J 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普通饲料组(ND,n=15)和高脂饲料组(HFD,n=15)。Western blot检测1、3、6月末各组小鼠肝脏组织中TSPAN8的表达水平。HepG2细胞分成6组:完全培养基培养,无其他处理的命名为对照组(CON);游离脂肪酸(FFA)处理以构建NAFLD细胞模型的命名为FFA组;TSPAN8过表达细胞命名为PCDNA-TSPAN8组,其对照为PCDNA3.1 组;FFA处理后的PCDNA-TSPAN8命名为PCDNA-TSPAN8+FFA组,其对照为PCDNA3.1+FFA组;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CON组和FFA组细胞中TSPAN8表达水平;油红O染色法和全自动生化仪检测PCDNA-TSPAN8+FFA和PCDNA3.1+FFA组细胞内脂质蓄积情况。qRT-PCR检测与脂质代谢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Western blot显示,与同喂养时间ND组相比,HFD喂养3、6月的小鼠肝组织中TSPAN8的表达下降(P<0.05)。qRT-PCR与Western blot显示,与CON组比较,TSPAN8在FFA组中的表达下降(P<0.01)。与PCDNA3.1+FFA组相比,PCDNA-TSPAN8+FFA组中细胞内甘油三酯(TG)水平下降(P<0.001)。qRT-PCR示,与PCDNA3.1组比较,脂肪酸转运蛋白 5(FATP5)在PCDNA-TSPAN8组中表达降低(P<0.01),与CON组相比,FATP5在FFA组表达上调(P<0.001)。结论 TSPAN8参与NAFLD的脂质代谢,细胞过表达TSPAN8可能通过降低FATP5的表达来抑制细胞内脂质的沉积,可能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D70基因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在肝癌免疫逃逸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检测CD70在肝癌细胞系和肝癌组织的表达;构建CD70真核表达载体,瞬时转染HepG2细胞,与Jurkat细胞共培养,通过细胞增殖试剂(CCK8)检测对其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① 肝癌细胞系BEL-7402、SMMC-7721 中CD70表达呈阳性,HepG2细胞中CD70表达呈阴性;10例肝癌组织中3例CD70表达呈阳性,2例癌旁组织CD70表达均呈阴性;② 成功构建CD70的真核表达载体,瞬时转染HepG2细胞,与活化的Jurkat细胞共培养。转染CD70后的HepG2与Jurkat共培养后,Jurkat增殖抑制率(65.03%)与空细胞对照组和空载体对照组(38.01%、30.15%)相比显著升高(P<0.01)。结论CD70基因在肝癌中呈阳性表达,并可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在肝癌细胞免疫逃逸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肝癌细胞系中癌基因Gankyrin的表达。为在肝癌细胞中对Gankyrin基因进行RNA干涉研究的体外实验筛选靶细胞。方法对肝癌细胞系HepG2、SMMC-7721、HHCC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Gankyrin基因在3种肝癌细胞系中均有表达。结论多种肝癌细胞系中均有Gankyrin基因的表达,HepG2、SMMC-7721、HHCC均可作为阳性靶细胞,进行Gankyrin基因的RNA干涉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Res)对肝癌细胞株HepG2宿主基因黏着斑激酶(FAK)和内含子miR-15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肿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分别以50、100、150、200 μmol/L Res作用于体外培养的HepG2细胞24、48和72 h.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Real-Time PCR检测细胞FAK mRNA和miR-151表达.利用miR-151模拟物转染获得miR-15过表达HepG细胞株(miR-151过表达组),流式细胞仪和Hoechst 33342染色观察过表达miR-151对HepG2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以转染模拟物突变体细胞作为阴性对照,未转染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结果 Res对体外培养HepG2细胞的增殖活性及FAK mRNA和miR-151表达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并在一定范围内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赖性.miR-151过表达组HepG细胞miR-151表达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01);流式细胞仪检测和Hoechst 33342染色观察结果显示,miR-15过表达使HepG细胞G0/G1期缩短,细胞周期进程加快,并能抑制细胞凋亡.结论 Res可能通过下调miR-151表达,抑制肝癌细胞HepG2增殖并诱导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Res)对肝癌细胞株HepG2宿主基因黏着斑激酶(FAK)和内含子miR-15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肿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分别以50、100、150、200 μmol/L Res作用于体外培养的HepG2细胞24、48和72 h.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Real-Time PCR检测细胞FAK mRNA和miR-151表达.利用miR-151模拟物转染获得miR-15过表达HepG细胞株(miR-151过表达组),流式细胞仪和Hoechst 33342染色观察过表达miR-151对HepG2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以转染模拟物突变体细胞作为阴性对照,未转染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结果 Res对体外培养HepG2细胞的增殖活性及FAK mRNA和miR-151表达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并在一定范围内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赖性.miR-151过表达组HepG细胞miR-151表达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01);流式细胞仪检测和Hoechst 33342染色观察结果显示,miR-15过表达使HepG细胞G0/G1期缩短,细胞周期进程加快,并能抑制细胞凋亡.结论 Res可能通过下调miR-151表达,抑制肝癌细胞HepG2增殖并诱导凋亡.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在一氧化氮(NO)诱导肝癌细胞凋亡过程bcl-2和bax mRNA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 用NO供体硝普钠(SNP)诱导SMMC-7721和HepG2肝癌细胞株凋亡,RT-PCR的方法检测bcl-2、ba xmRNA表达水平,并采用凝胶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1.0mmol/L可降低SMMC-7721和HepG2细胞bcL2、bax mRNA的表达水平,提高bax/bc1-2 mRNA的比值并呈时间依赖性。HepG2细胞bcl-2和bax mRNA降低的幅度较SMMC-7721细胞小(P<0.05),开始变化的时间也较SMMC-7721细胞迟。结论 NO诱导肝癌细胞株的凋亡,可能与其bcl-2、bax mRNA表达水平变化导致bax/bc1-2 mRNA比值上升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NF 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TRAIL)受体在原发性肝癌(PHC,简称肝癌)组织及肝癌细胞株HepG2及SMMC7721中的表达,以期选出与肝癌组织中TRAIL受体表达相近的细胞株。方法:收集原发性肝癌组织30例,以常规方法培养人肝癌细胞株HepG2及SMMC7721,以半定量RT-PCR法,对TRAIL受体的表达作半定量检测。结果:30例肝癌组织及HepG2细胞中均有TRAIL受体DR4(deathrecptor4)、DR5、DcR1(decoy receptor1)、DcR2的表达,而SMMC7721细胞中不表达DcR1;半定量结果显示肝癌组织及HepG2中DR4及DR5的表达量明显高于DcR1及DcR2;肝癌组织中4对受体间的表达量存在相关性,HepG2细胞中DR4的表达与DcR1及DcR2间存在相关性。结论:HepG2中TRAIL受体的表达类似于肝癌组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对HepG2细胞表达Toll样受体4(Toll—likereee-ptor4,ⅡR4)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TLR4在肝癌细胞株HepG2、HepG2-X和HepG2.2.15上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及阳性细胞率,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三种细胞TLR4的mRNA水平。结果肝癌细胞株HepG2.2.15上TLR4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及阳性细胞率分别为(18.24±8.18)、(17.79±9.46)%,TLR4mRNA水平为(0.62±0.11),明显高于HepG2-X和HepG2细胞的相应值(P’〈0.001),而HepG2和HepG2-X两者之间的表达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可直接上调细胞TLR4的表达,这种上调是通过乙型肝炎病毒非X基因或蛋白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