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每搏量变异度(SVV)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在老年患者开腹肝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4例择期行开腹肝切除老年患者(≥65岁)随机均分为两组,术中分别行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CLCVP组)和SVV指导的GDFT(GDFT组)。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5 min(T0)、进腹时(T1)、第二次肝血流阻断时(T2)、开始关腹(T3)、手术完成时(T4)5个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与血气指标,以及术中出血量、补液量、尿量、肝血流阻断时间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与各自T0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两组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在T1、T2、T3、T4时间点均明显下降,心率(HR)在T1时间点明显下降(均P0.05),CLCVP组心脏指数(CI)在T2、T3、T4时间点明显升高(均P0.05),而GDFT组CI在T1、T2、T3、T4时间点均明显升高(均P0.05)。两组间MAP、HR在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GDFT组CVP在T3时间点明显高于CLCVP组、CI在T2、T3、T4时间点均明显高于CLCVP组(均P0.05)。与各自的T0时间点血气指标比较,两组血pH值在T2、T3、T4时间点均明显降低,CLCVP组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_(CV)O_2)在各时间点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GDFT组S_(CV)O_2在T2、T3、T4时间点均明显升高(均P0.05),两组血乳酸(Lac)在T1、T2、T3、T4时间点均明显升高(均P0.05)。两组间血pH值在各时间点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但GDFT组S_(CV)O_2在T2、T3、T4时间点均明显高于CLCVP组、Lac在T3、T4时间点明显低于CLCVP组(均P0.05)。两组晶体液、胶体液、总液体量、尿量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GDFT组出血量少于CLCVP组、肝血流阻断时间短于CLCVP组(均P0.05)。结论:SVV指导的GDFT能稳定老年肝切除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改善血气指标,减少术中出血及肝血流阻断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术中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脑氧饱和度(rSO2)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妇科肿瘤根治手术患者42例,年龄45~65岁,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传统液体治疗组(C组)和GDFT组(G组),每组21例。通过LiDCOrapid监测系统监测MAP、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量变异度(SVV)。C组采用传统液体疗法;G组采用SVV指导下的GDFT,维持CI≥2.5 L·min^-1·m^-2。记录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Trendelenburg体位后30 min(T2)、Trendelenburg体位后1 h(T3)及术毕(T4)时的HR、MAP、CO、CI、SVV、rSO2;记录术中总输液量、晶体液用量、胶体液用量、尿量、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检测患者术后2 h凝血功能及术后3个月肝肾功能。结果与C组比较,T3时G组HR明显加快(P<0.05),CI明显升高(P<0.05),T2、T3时G组CO明显升高(P<0.05),T1-T3时G组SVV明显降低(P<0.05);G组术中晶体用量[(1 519±472)ml vs(2 112±433)ml]和总输液量[(2 526±587)ml vs (2 745±582)ml]明显减少(P<0.05),胶体用量[(1 007±196)ml vs (633±189)ml]明显增加(P<0.05)。两组患者围术期rSO2、术中尿量、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术后2 h凝血功能、术后3个月肝肾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SVV指导下的GDFT可减少术中总输液量,同时可稳定Trendelenburg体位下行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且不影响rSO2。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CLCVP)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行择期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50例,分为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组和常规中心静脉压(NCVP)组,各25例,CLCVP组术中应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维持CVP在3~5cmH2O,保持SAP≥90mmHg,NCVP组采用常规腹腔镜手术,维持CVP在6~12cmH2O;观察两组患者切肝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例数、平均输血量、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肝肾功能、有无气体栓塞发生。结果 手术指标:CLCVP组切肝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输血量明显低于NCV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均无具有临床意义的气体栓塞发生。肝肾功能:两组患者术后第1dALT、AST、TB水平明显升高,之后逐渐下降,至术后第5d时接近术前水平;相同时间点CLCVP组ALT、AST、TB水平低于NCV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白蛋白(ALB)水平术后第1d明显下降,之后轻度升高,相同时间点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BUN、Scr水平术前、术后相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UN、Scr变化趋势为术后第1d轻度升高,之后逐渐下降。血流动力学指标:术中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LCVP组脑电双频指数(BIS)在切肝开始5min和切肝结束时与NCVP组比较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CLCVP)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能够减少出血量、缩短切肝时间,促进术后肝功能恢复,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探讨术中应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对老年胃癌合并高血压患者行胃癌根治术的影响。选取本院收治的93例拟行根治性术的老年胃癌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46例)和GDFT组(47例)。常规组在术中予以常规液体治疗;GDFT组采用GDFT,使患者在FloTrac/Vig血流动力学、并发症及免疫水平。GDFT组T3、T4、T5的MAP高于常规组(P0.05);T2、T3的CVP低于常规组(P0.05),T4、T5的CVP高于常规组(P0.05)。GDFT组输入液体总量低于常规组(P0.05),羟乙基淀粉用量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术前CD3+、CD4+、CD8+、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 GDFT组CD3+、CD4+、CD4+/CD8+高于常规组(P0.05)。GDFT组术后肺部感染、恶心呕吐率、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老年高血压胃癌根治术患者术中行GDFT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少术后并发症,维持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对右半肝切除术患者术后肝、肾以及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需行右半肝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为无肝门阻断肝癌切除(A1组未行CLCVP,A2组行CLCVP);B组为肝门阻断肝癌切除(B1组未行CLCVP,B2组行CLCVP)。所有患者于TO(麻醉前)、T1(A组为切肝前,B组为阻断肝门前)、T2(A组为切肝后,B组为开放肝门后1h)、T3(术后24h)时间点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TO和T3取静脉血检测心、肝、肾功能;记录术中失血量、尿量、补液总量、红细胞入量等。结果行CLCVP者术中失血量、尿量、补液总量和红细胞入量均低于未行CLCVP者。4个时间点4组A—aDO2、RI、BUN、Cr及TnT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时4组CK—MB均升高,B1组CK—MB变化值低于其他3组(P=0.037);4组T3时AST及ALT均显著升高,A1组升高小于其他3组(P分别为0.002、0.018)。结论右半肝切除术患者行CLCVP能显著减少术中补液总量;对非肝门阻断者可减少其红细胞用量及出血量、尿量,但对肝门阻断者无明显影响;CLCVP对心、肺及肾功能无明显影响,但对术后肝功能可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在肝脏切除手术中采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技术可有效减少肝断面出血,然而,低中心静脉压(CVP)所产生的相对低血压和潜在低灌注可能造成不良影响,这使其推广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本研究探讨CLCVP技术在原发性肝癌伴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腹腔镜肝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9年3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行全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手术的44例原发性肝癌伴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同一组医生手术,其中24例患者术中采用CLCVP技术(观察组),另外20例患者术中未采用CLCVP对照组(对照组),分析并比较两组术前、术中、术后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资料包括性别、年龄、BMI、Child分级、肝硬化程度、肝肾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观察组术中、术后均未见低CVP相关气栓、肝肾损伤等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动脉收缩压、CVP明显降低,手术时间与肝门阻断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和手术输血率明显降低,但术中乳酸指标明显升高(均P0.05)。两组的术后出血、感染、胸腔积液、胆汁漏的发生率以及肝肾功能指标、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后引流量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复发率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做好术前肝功能评估和术中密切观测患者灌注指标的前提下,CLCVP技术对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腹腔镜肝切除手术是安全可靠的,虽然低CVP会使机体灌注减少,机体无氧代谢增强,乳酸含量增高,但对肝肾功能及肝癌的复发无明显影响,而且较低的CVP能够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缩短手术时长和肝门阻断时间,降低长时间缺血缺氧对肝脏的打击。总之,在无严重心、肺、脑、肾基础疾病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腹腔镜肝切除手术中,CLCVP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控制肝断面出血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分为GDFT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GDFT组以每搏量变异率(SVV)为指导,根据GDFT方案进行术中补液。对照组按常规补液方案进行术中补液。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液体出入量、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动脉血乳酸值。结果 GDFT组术中总输液量少于对照组(P0.05),胶体液用量多于对照组(P0.05);尿量少于对照组(P0.05);麻黄碱用药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均维持平稳。手术结束时GDFT组血乳酸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以SVV指导的GDFT可以优化容量管理,维持患者术中循环功能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在腹腔镜肝叶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9月—2017年7月施行的腹腔镜肝切除术9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中应用CLCVP者53例(CLCVP组),未应用CLCVP者44例(对照组),两组患者按照肝切除范围又分为腹腔镜简单肝叶切除术(左外叶切除、边缘部分不规则肝叶)与腹腔镜复杂肝脏切除术(左半肝切除、右半肝切除、肝中叶切除)亚组,比较两组患者总体与亚组间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无论总体还是亚组间比较,CLCVP组与对照组患者术中尿量、术后肝肾功能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总体比较,CLCVP组与对照组切肝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亦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CLCVP组术中出血量、输血例数、输血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亚组比较,两组间腹腔镜简单肝叶切除术患者以上指标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但CLCVP组中腹腔镜复杂肝脏切除术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输血例数、输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中腹腔镜复杂肝脏切除术患者(均P0.05);术后Clavien-Dindo III级以上并发症CLCVP组及对照组分别出现6例和5例(P0.05);全部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有临床症状的肺栓塞。结论:对于腹腔镜复杂性肝脏切除术患者,术中行CLCVP能有效减少出血量、输血量,且并无增加肺栓塞的危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及腹腔镜辅助保胆取石术两种术式对胆囊结石患者炎性因子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间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行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的胆囊结石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采用腹腔镜辅助保胆取石术的辅助组和采用完全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的完全组,各50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8+)水平以及炎性因子变化情况。 结果(1)完全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7.6±0.8)ml、手术时间(51.38±0.9)min,显著低于辅助组的(13.5±2.9)ml、(61.27±1.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值=44.229、4.651,P=0.016、0.023)。(2)与术前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 d时CD3+和CD4+水平均显著降低,CD8+水平显著升高(P<0.05);术后5 d时辅助组患者CD3+和CD4+水平虽然有所回升,但仍显著低于术前,CD8+水平有所下降,但依旧高于术前(P<0.05);组间比较,完全组术后1、5 d时CD3+和CD4+水平均显著高于同期辅助组,CD8+水平低于辅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术前水平比较,术后1 d时两组患者Hs-CRP、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术后5 d时完全组三项指标水平与术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辅助组三项指标虽然有所降低,但仍显著高于术前(P<0.05)。组间比较,术后1、5 d时完全组显著低于同期辅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较辅助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效果更好,对患者机体各项炎性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等指标的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开颅手术实施传统液体治疗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时,患儿每搏量变异度(SVV)与脉压变异度(PPV)的相关性。方法择期行开颅手术患儿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1~5岁,体重≤20 kg, ASAⅠ或Ⅱ级。术中PPV15%且超过1 min时启动GDFT,给予6%羟乙基淀粉(130/0.4) 3 ml/kg, 10 min内静脉快速输注,如有必要可重复输注。未达启动目标的患儿仍然采用传统的"4-2-1"输液法补充术中液体丢失量。根据患儿是否启GDFT分为:GDFT组和对照组。记录手术开始时(T_1)、钻颅孔前(T_2)、切开硬脑膜前(T_3)、切除肿瘤后(T_4)、缝合硬脑膜前(T_5)、固定骨瓣前(T_6)、手术结束时(T_7)的SVV和PPV,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SVV与PPV的相关性。结果 T_1—T_7时所有患儿SVV与PPV相关系数分别为0.747、0.657、0.376、0.330、0.377、0.333和0.533(P0.05)。共有31例(52%)患儿术中启动GDFT。T_1—T_7时,GDFT组SVV与PPV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15、0.593、0.443、0.362、0.403、0.466和0.463,对照组SVV与PPV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65、0.705、0.282、0.316、0.319、0.241和0.655。结论在开颅手术液体治疗时,患儿SVV与PPV相关性较差,不建议用SVV取代PPV作为启动GDFT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低中心静脉压对部分肝脏切除术中出血量的控制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对54例择期行部分肝脏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组(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在肝实质完全离断过程中中心静脉压控制在0~5cmH2O,于部分肝脏切除后恢复正常;对照组中心静脉压维持在6~12cmH2O。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h两组病人肾功能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可减少部分肝脏切除术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且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肝下下腔静脉(IIVC)阻断与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技术在复杂肝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7年12月行复杂肝切除术的10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术中所有患者均采用Pringle法控制入肝血流,其中56例行IIVC阻断(IIVC阻断组),47例行CLCVP技术(CLCVP组)降低中心静脉压(CVP)。比较两组切肝过程中CVP的变化、切肝过程出血量、手术总出血量、术中尿量、输血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肝功能与肾功能变化。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切肝前对比,两组患者在切肝过程中CVP均明显下降,但IIVC阻断组CVP较CLCVP降低更明显,且IIVC阻断组切肝过程中出血量、手术总出血量、术后第3天ALT和术后第3、7天TBIL均明显低于CLCVP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中尿量、输血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肾功能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IVC阻断联合Pringle法操作简单方便,相对于CLCVP技术,其对全身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肝功能恢复更快,且更容易降低CVP,减少术中肝脏断面出血,有利于提高复杂肝切除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复杂肝叶切除术中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的有效性。 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120例施行复杂肝叶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化法分为常规组和CLCVP组。常规组术中给予常规中心静脉压控制( 6~12 cmH2O),CLCVP组术中≤5 cmH2O。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术中术后各项指标、肝肾功能指标、术前、术中、术后1 h及24 h的血红蛋白(HGB)用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CLCVP组术中术后状况显著优于常规组。常规组术中、术后1 h、术后24 h的HGB含量均低于CLCVP组同期水平(P<0.05)。术后1 d、4 d、7 d两组ALT、AST水平均较术前显著上升,CLCVP组术后1 d、4 d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TBIL、BUN、Cr水平术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复杂肝叶切除术中应用CLCVP技术能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对肝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Cao Z  Cheng X  Wu Z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2):97-99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肝癌切除时联合脾切除术后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将 16例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分成 2组 ,即肝癌切除联合脾切除组 ( 7例 )和单纯肝癌切除组 ( 9例 ) ,于术前、术后 2个月取外周血 7ml,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CD4 /CD8,ELISA法检测IL 2、IFN γ、IL 10。 结果  2组患者术前CD4、CD8、CD4 /CD8、IL 2、IFN γ、IL 10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术后 2个月 ,切脾组CD4 ( 3 8 2 %± 3 7% )、CD4 /CD8( 1 7%± 0 3 % )高于保脾组CD4 ( 3 2 5 %± 4 0 % )、CD4 /CD8( 1 1%± 0 1% ) ,而CD8( 2 3 7%± 3 7% )低于保脾组CD8( 2 9 4 %± 4 0 % ) (P <0 0 5 ) ;切脾组IFN γ[( 10 4 4± 14 9)pg/ml]、IL 2 [( 98 6± 18 6)pg/ml]高于保脾组 [IFN γ( 70 5± 12 6)pg/ml、IL 2 ( 80 9± 13 5 )pg/ml],而IL 10 [( 5 5 5± 11 2 )pg/ml]低于保脾组 [IL 10 ( 89 4± 10 )pg/ml](P <0 0 5 )。 结论肝癌切除时联合脾切除不但没有降低机体T细胞亚群和Th细胞的平衡 ,反而促进其恢复平衡 ,并改善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肝炎肝硬化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肝癌切除术的肝炎肝硬化患者40例,肝功能分级(Child-Pugh)为A或B级,ASAⅡ或Ⅲ级,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D组麻醉诱导前10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随后以0.4μg·kg-1·h-1持续泵注至关腹;C组静脉泵注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30min(T0)、术毕即刻(T1)、术后24h(T2)、48h(T3)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数量、NK细胞的百分比;并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T0~T3时血清炎性因子(IL-2、IL-10)浓度及T0、T2、T3时血清皮质醇(Cor)、醛固酮(AL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记录T0、插管即刻(Ta)、T1、拔管即刻(Tb)时SBP、DBP及CVP。结果 T1、T2时两组CD3+、CD4+、CD8+、CD4+/CD8+明显低于T0时,且C组明显低于D组(P0.05)。T1时两组NK细胞明显高于T0时,D组明显高于C组(P0.05)。T1、T2时C组IL-2浓度明显低于T0时和D组,T2、T3时C组IL-10浓度明显高于T0时和D组(P0.05)。T2、T3时两组Cor、ALD、ACTH水平明显高于T0时,D组Cor、ALD、ACTH水平明显低于C组(P0.05)。Ta、T1、Tb时C组SBP、DBP、CVP明显高于T0时和D组(P0.05)。结论全麻下行肝癌切除术的肝炎肝硬化患者在术后存在一定程度的免疫抑制,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可以抑制围术期的应激反应,降低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ontrolled low central venous pressure,CLCVP)技术用于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中心医院肝胆胰外科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间实施的51例腹腔镜肝切除术病人,其中采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腔镜+CLCVP组)23例,正常中心静脉压(normal central venous pressure,NCVP)(腔镜+NCVP组)28例。观察切肝过程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等指标,并监测术前术后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腔镜+CLCVP组较腔镜+NCVP组切肝过程中出血量少[(574±107)ml比(979±379)ml],断肝时间少[(105±63)min比(143±85)min],术中输血量少[(425±238)ml比(946±738)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病例间术前术后肝、肾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病人均未发生有临床意义的气体栓塞等并发症。所有病人均苏醒平顺。结论 CLCVP技术用于腹腔镜肝切除术有效可行,但必须加强术中麻醉管理和监测,以保证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