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生长因子是一类由多种细胞分泌的活性物质,作为信使调控细胞的迁移、增殖和分化。多种生长因子参与眼组织的发育及眼部疾病的生理、病理过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介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脉络膜新生血管、白内障、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以及其他视网膜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神经生长因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色素上皮衍生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对视神经损伤有较好的修复作用。生长因子还与近视的发病密切相关,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影响巩膜厚度变化并调控近视的发生与发展。本文综述了生长因子参与眼的发育和眼部病理生理过程的研究进展,旨在揭示生长因子与眼部疾病的关联,为生长因子在眼科领域的应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患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其细胞和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是导致DR患者严重视力损害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新生血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目前,抗VEGF药物已广泛用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治疗,并在向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及增殖性DR等眼部其他血管性疾病治疗方向扩展,它的发明预示着眼科血管性疾病治疗新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3.
张良 《循证医学》2016,16(4):214-214
眼底病是眼科疾病的主要组成之一,是造成视力损害的重要原因,其中视网膜脉络膜血管性疾病的地位举足轻重。新近研究发现,众多眼底血管疾病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过度表达有关。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degeneration,AMD)又称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eovascular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n AMD)特征性表现为视网膜或脉络膜异常新生血  相似文献   

4.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引起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可伴随有视网膜下积液、视网膜下出血及纤维瘢痕组织,导致中心视力进行性、不可逆的下降。以往的治疗方法包括激光光凝术、经瞳孔温热疗法、黄斑转位术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生血管性AMD的治疗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光动力疗法可减少黄斑病变患者视力损失的风险。曲安奈德、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药物被证明可以有效抑制或延缓患者视力的损失,甚至可以提高患者的视敏度。尤其是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研究越来越受关注。另外,基因治疗的不断发展为治疗新生血管性AMD开辟了一条新路,受到了眼科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三仁汤出自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原书用于治疗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邪在气分之内科病。在眼科治疗滤泡性结膜炎、慢性结膜炎、顽固性角膜炎、玻璃体混浊、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老年性黄斑变性等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8):184-187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及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导致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功能损害的两大主要原因,其中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是非增殖型糖尿病病变视功能损害的主要原因。目前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治疗包括眼底激光、药物及玻璃体手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炎症因素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发生发展过程中均起非常重要作用,且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相互刺激分泌,促进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形成,因此药物主要包括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及皮质类固醇类药物。近年来,随着对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及皮质类固醇类药物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现就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药物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郭翠玲 《中国热带医学》2007,7(3):360-360,371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干扰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联合治疗浅层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根据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发病特点进行分析,同时分析更昔洛韦、干扰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的药理作用,以及联合用药的临床价值。结果更昔洛韦、干扰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联合用药后有效率为98.11%,经随访3个月至1年基本无复发,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更昔洛韦、干扰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联合治疗浅层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具有抑制病毒,促进角膜上皮生长,提高免疫力等优点,无不良反应,为临床治疗浅层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提供了一个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肾病的病理变化表现为肾小球、肾小管肥大,肾小球肾小管基膜增厚,肾小球系膜区细胞外基质堆积以及肾小球硬化。生长因子是具有刺激细胞生长作用的细胞因子,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神经生长因子(N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等,在细胞肥大、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堆积等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目前一种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疾病,其继发的黄斑水肿是导致视力下降的最主要的原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目前临床上以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抗体Bevacizumab来治疗多种眼部新生血管性及渗出性疾病,但其对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治疗的长期效果及安全性尚有待多中心研究进一步证实。作者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廖宗慧  高翔 《华夏医学》2014,(3):173-176
继发黄斑水肿是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中心视力下降的最常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的研究为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笔者就哌加他尼钠、贝伐单抗、雷珠单抗及阿柏西普4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在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神经生长因子( nerve growth factor,NGF)是神经营养因子的一种,广泛存在于神经组织和周围靶组织。在中枢神经系统,NGF兼有神经营养和促进神经突起生长的效应,从而参与神经细胞的分化、发育和损伤修复过程。近些年的研究表明,视神经节细胞表达包括NGF在内的多种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NGF通过结合于其受体发挥作用,其高亲和力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A受体) 存在于视神经节细胞上,而其低亲和力受体(p75NTR)则在胶质细胞中广泛表达,这些研究提示NGF可能在眼科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作用,本文就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眼组织中的表达、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损伤的保护、角膜损伤修复以及对青光眼干眼病的治疗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是神经营养因子家族中发现最早的一类生长因子,它对维持神经元的存活、生长、分化以及损伤后修复与再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近年来关于NGF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微创介入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营养因子(NTF)、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给予微创介入治疗的观察组和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的对照组,检测治疗后血清中NGF、NTF、VEGF细胞因子的含量、评估神经功能和精神状态。结果治疗后3 d和7 d时观察组血清中NGF、NTF、VEGF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CSS评分、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微创介入治疗能够促进NGF、NTF、VEGF的表达,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在机体内广泛分布,其系统由多个受体和配体组成,在组织、神经修复和血管再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对多种细胞有促进DNA和细胞分裂的作用。FGF系统在脑内的作用主要是调控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移行、分化和存活。随着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FGF的研究不断深入,FGF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南于脑血管动脉硬化所致颅内或颅外血管狭窄引起的脑损伤,包括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大量研究证实神经生长因子(ner、regrowthfactor,NGF)作为神经营养因子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之一,对神经细胞的发育、成熟和存活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结合近些年已发表的研究成果对神经生长因子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可能相关性作一综述。结果表明神经生长因子可促进脑缺血损伤后的神经细胞发育、繁殖,有助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苏志鹏  蒋小龙  王成德  刘洁  陈云祥  李群  吴近森  吴哲褒 《浙江医学》2011,33(8):1115-1116,1119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联合溴隐亭对垂体腺瘤GH3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在无血清的培养条件下,将GH3细胞分成3组:对照组、溴隐亭组、NGF+溴隐亭组,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药物干预后GH3细胞的成活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GF干预后GH3细胞的形态无明显改变。单独溴隐亭治疗对GH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而NGF干预后2、4、6d分别再给予溴隐亭治疗则对GH3细胞增殖均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其中NGF干预后4d及6d时溴隐亭的抑制效果更明显。结论NGF能促进溴隐亭对GH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神经生长因子(NGF)以及两者联用时对人牙周膜细胞(PDLC)增殖的生物学作用,为牙周损伤后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对不同浓度的TGF-β1与NGF以及两者联用时的生物学作用进行分析。结果:TGF-β1、NGF单独作用后,PDLC较对照组增殖较。(P〈0.05),而两者联合作用后的增殖作用较各自单独应用的作用更显著。结论:TGF-β1、NGF两者以最佳效应浓度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涛 《医学综述》2014,(14):2685-2686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间安康市中心医院诊治的AION患者88例88眼分为两组,每组44例44眼。常规组给予扩血管药、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NGF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NGF,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视力、视野平均缺损值、电生理检查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MGF组视力(0.58±0.31)显著高于常规组(0.41±0.27),视野平均缺损值为(11.55±5.62)dB及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100为(101.46±18.18)ms,低于同期常规组的(14.02±5.48)dB及(112.52±18.25)m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GF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27%,NFG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GF治疗AION可促进损伤的神经元功能恢复,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红茴香根皮提取液对神经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方法①对未分化的PCI2细胞的促神经生长作用:将未分化的PCI2细胞制成细胞悬液,分成8组:阴性对照组、神经生长因子(NGF)阳性对照组、红茴香根皮提取液Ⅰ、Ⅱ、Ⅲ组,以及红茴香根皮提取液Ⅰ、Ⅱ、Ⅲ分别与NGF(50彬L)联合用药组。连续3d(24、48、72h)进行光镜观察,计算突起生长细胞(≥2倍细胞直径)占总细胞的百分率。②对NGF分化的PCI2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取NGF诱导分化的PCI2细胞,分成8组:阴性对照组、NGF阳性对照组、红茴香根皮提取液Ⅰ、Ⅱ、Ⅲ组、以及红茴香根皮提取液Ⅰ、Ⅱ、Ⅲ与NGF(300μg/L)联合用药组。用酶联免疫检测仪测定570nm处的吸光度(OD570),计算增殖率。结果①促神经生长作用: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提取液各剂量组均能显著促进PCI2细胞突起生长,第2天(48h)诱导分化活性最强,提取液各剂量组与NGF联合应用时,对促进PCI2细胞突起生长有明显的协同作用。②促增殖作用:在有血清培养条件下,红茴香根皮提取液中剂量和高剂量组均对PCI2细胞有明显促增殖作用;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受试药红茴香根皮提取液各剂量组均对PCI2细胞有明显促增殖作用,与阴性对照组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茴香根皮提取液可能是神经营养因子样物质,具有促神经细胞生长和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